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三大要素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er9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最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正处于半成熟阶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形成之中。此时的教育至关重要。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此時青少年教育的三大要素,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构成了此时青少年教育的完整体系。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是在家庭的抚育、培养和教育下获得发展的。在整个人生过程中。家庭教育贯穿了人生的全过程,属于一种终身性教育。学校教育是规则性教育,以理性的力量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就。是学习遵守制度规则的教育手段。社会教育是感性和理性兼具的一种教育手段,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学校 家庭 社会 青少年 德育教育
  
  我国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应当引起社会的关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对青少年教育的一个整体。要想使青少年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就需要三方面的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协调,以形成合力。当前,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条件下,保证新一代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
  一、家庭教育应该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基础
  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我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这和我国历来重视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中的父母或其他年长者,运用家庭教育资源对子女或其他年幼者实施教育和影响,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成人成材的一种教育。家庭教育更多的是一种道德教育,家长通过各种教育资源,或言传身受,或耳提面命,给予子女一种基本的价值取向。在青少年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父母富于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受到强烈的挑战,个性化的意识在学生的心中逐步建立。所以,此时父母应该更多的通过身教影响学生,避免长篇大论的思想工作,应以平等的意识给予学生以自己的思考来认识世界的空间。
  二、学校教育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在我世界范围内,学校教育普遍采用了班级授课制,所以青少年是在集体中共同获得成长的,而其价值观的形成也必然离不开教师与同学的影响。虽然,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付出心血,但是,不可能像父母一样全部的教育只投射向某一个学生。所以在集体中理性的规则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青少年学习规则的基础,是青少年逐步成长之后适应社会规则的前提。同时,班级授课制使青少年能够从同学身上获得很多知识,知识来源的多元性必将丰富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在班级这个集体中学生初步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这对于青少年来讲,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三、社会教育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保证。
  社会教育的基本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对于学生来说,社会教育虽然不是他们所能够直接接触到的教育内容,但是社会教育在方方面面都青少年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尤其是随着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中也在糅合社会教育的因素。社会要求青少年扩大社会交往,充分发展其兴趣、爱好和个性,广泛培养其特殊才能,因此,社会教育对广大青少年的成长来说,也其有了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随着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的广泛应用,青少年不可能不接受社会的影响。每年的热点事件总是会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而学生们就是在这样的舆论中逐步拥有了自己价值判断。比如说当年的马加爵事件就使得整个教育界反思自己的学校教育,而学生也在这种教育反思中明晰了自己所追求的人生意义。还有著名的彭宇案也会使学生们重新考量道德的定义。可以说社会教育是青少年检验自身正在形成的价值观的试金石,它是青少年正确价值观形成的有力保证。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构成了青少年教育的三大支柱,它们不仅在空间上互为补充,而且在教育方式上也相辅相成。家庭教育,更多的是爱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是理性教育和规则教育的主要针对,对青少年世界观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社会教育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保证,它既有学校规则的再现,也有社会潜规则的体现,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坐标系。
  参考文献:
  1、古人伏,德育的变革与变革中的德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2.1
  2、《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3、郭昭第,家庭德育面临问题[1]德育教育研究1997.(1)
  4、《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湖南日报》
其他文献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国民经济中新旧产业和新旧技术的不断交替变化,对就业者提出了更高的素质上的要求和能力上的具备,尤其是加入WTO以后,会计市场的开放对会计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职业中学财会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认真落实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高素质多能力的财会人员。唯有高素质的财会人员才能在就业时得到单位的认同,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仅就素质
期刊
摘要: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政治教师就必须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并且积累较多的科学研究成果。这样才能应对复杂的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提出的挑战,才能在较深的层次上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大胆设想、标新立异给予积极支持。  在新的形势下,中学政治课如何在德育创新中走出困境,已成为中学政治课改革的一
期刊
摘要:河北科技馆作为公益性社会文化事业基础设施,采用“事业单位监管+企业独立运营”的创新机制体制,由此大大推动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向前发展。通过分析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相关工作的得失,提出今后需要把握的方向和具体工作措施。  一、科技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主要举措  (一)中层干部竞聘上岗,严把试用期考核关  科技馆从开馆运行之初就按照竞聘上岗制度选拔、任用中层干部。他们绝大多数人在开馆筹建期间就
期刊
摘要:英语报刊选读课的作用是为学生打好阅读英语报刊的语言基础,使他们掌握英文报刊的文体知识、阅读英语报刊的必要常识以及与时事新闻知识等。我们强调语言能力的培养,并不等于否定语言知识的重要性。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缺一不可,而对于英语报刊选读课来说,新闻英语文体的基础知识、英语报刊阅读的基本技能不可削弱,传授语言知识在报刊选读课堂教学中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一、主动、自主式学习能力的培养  报刊
期刊
摘要:去除学生对于作文的畏惧心理,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将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现将笔者在初中作文教学探讨中的一些经验拿来与大家同享,希望对作文教学有所裨益。  一、排除畏惧,点燃写作欲望   (1)开展课前两分钟即性演讲,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演讲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中表现出来的某种行为,提出某种言论;也可以针对家庭、学校、社会中看到的某种现象,畅所欲
期刊
摘要: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并不是一句耸人听闻之言,笔者从事化学教学多年,耳闻目睹了不少化学实验的危险情景,本文拟就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以引起广大师生的注意,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安全实验的关键是要按照操作规定进行实验,危险也能变为安全。反之,安全也变得不安全。但也不要害怕,也不必满腹恐惧不敢动手实验;要熟悉操作规定,了解反应规律,不懂要问,不可蛮干。否则,在实
期刊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的本质差异就是文化的差异。英语教学从语音、词汇到表达都渗透着异国文化的色彩。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也是了解其国家文化知识的过程,很难想像一个缺乏对异国文化背景知识了解的人能在这一国度里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交往。正如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Robert Lado)所言:“我们不努力去掌握文化背景知识,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懂得文化的一些
期刊
摘要:语文有其自己的特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感染。突出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促进语文教学在新世纪的改革中不断发展。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就意味着,高中语文学科具
期刊
摘要: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学好文言文,就掌握了一把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钥匙,就能发掘其中的宝藏,就能充分地学习古人的智慧。语文教师要认真思考,讲究方法,教好文言文。  指导学生诵读我们谈学习文言文,就该学习古人成功的做法。诵读法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几千年语文教育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法。现代人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往往忽略这个方法。诵读可以增加记忆力,提高自学能力,增强思考能力  一、加强课外阅读只
期刊
“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由政府统一规划和組织实施的利国惠民工程,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組成部分。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就是要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和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切实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农家书屋"工程对建设农村精神文明,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缩小城乡文化差距,维护农民的基本文化权利,推动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