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新升本科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针对新升本科院校普遍面临的教师个人知识储备不充分、学校科研氛围不浓厚、外部学术评价体系歧视和学校科研硬件条件不足等制约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因素,提出加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科研团队、营造校园科研氛围、完善图书资料储备、加快教师知识结构转型等新升本科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策略。
【关键词】新升本科院校 教师科研能力 提升 影響因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C-0098-03
一、研究缘起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的普及阶段。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数据,自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稳步上升。到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高等教育在校人数3700万人,相比1978年增长超过300倍。伴随着大学生数量的扩招,我国高校数量也在急剧增加。2000—2015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从1041所增至2561所,增长到原来的2倍多。在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过程中,高校重现另一轮大发展,一大批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甚至中等专业学校升格为本科办学层次的大学、学院。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在本科层次的院校中,2001年以后建立的本科院校有678所,建校时间不足16年的占全部本科院校的55.6%,如果算上2016年、2017年新升格的本科院校,这一比例则更高。
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由于办学积淀时间短,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培养能力与质量都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完善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进而提高院校的培养能力与质量,是各新升本科院校在升格后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但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于新升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学界更多关注的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而对于新升本科院校的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尤其是科研转型问题关注得不多。本科教学阶段,教师教学能力与科研是一个互相促进的整体,科研能力是教师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在高校教师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院校科研实力在本科教学评估和学位授予权评估工作中的重要性也无须赘言。鉴于科研对于新升本科院校教师和院校发展的重要性,本文拟结合个人工作体会,从制约因素和提升路径两个方面探讨对新升本科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和科研转型的问题。
二、新升本科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制约因素
(一)教师个人知识储备不足
除部分由师范教育类院校的基础学科门类比较多外,新升本科院校前身大多为以某一个学科为主的专科学校或行业色彩浓厚的职业技术学院,升格后师资主要还是原来师资为主。由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扩招时间比高等教育扩招的时间要晚,目前我国新升本科院校高校师资的一大特点是40岁以上年龄段师资中,很多是通过研究生班方式完成的研究生学历教育,系统性地接受过研究生全日制教育的师资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下尤其是35岁以下年龄段部分。40岁以上部分师资大多入职多年,其知识结构基本都是围绕原有高职高专办学需要而储备,更多表现为实操教育、技能教育所需要专业知识,而非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学科知识;40岁以下部分的师资,尽管大多接受过研究生教育,具备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学科知识和基本的科研技能,但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新升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是根据就业是否热门和社会是否需要开设,师资队伍学科背景的匹配程度不是首要考虑因素,导致很多年轻教师入职后所执行的教学任务与研究生阶段所学专业经常有比较出入。这种院校专业设置与教师专业背景不匹配,导致的后果是教师既要花很长一段时间和很大一部分精力去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完成对该专业所涉学科知识和科学研究范式的系统性掌握,方能着手进行学术研究。这种因教师个人受教育程度导致的“先天知识”储备不足,和因专业设置原因导致的教师“后天知识”储备的不足,都制约新升本科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二)院校科研氛围欠缺
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新升本科院校刚从高职高专院校升格,整体上缺乏提升教师科研科研素养的氛围。首先,新升本科院校在短期内无法达到合理的生师比配置,教师资源紧缺,专任教师不得不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许多教师只能埋头于教学,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科学研究。其次,新升本科院校普遍存在专业图书资料不足、科研信息渠道不通畅、院校科研投入不足、科研活动机会短缺等问题,使得教师科研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科研水平难以得到提高。再次,新升本科院校由于侧重教学,师资进修主要围绕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展开,教师缺乏必要额科研进修机会,与高水平院校之间的学术交流机会比较有限,缺乏高水平专家的指导与引领,教师的观点更新缓慢。此外,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新升本科院校教师开展科研还普遍存在着缺乏必要科研团队和科研助手作为科研职称的现实困难。院校科研氛围的欠缺,导致教师的科研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都不足。
(三)科研申报、职称评审体系对新升本科院校教师不利
科研课题申报普遍对申报人员学历、职称和年资有严格限制,新升本科院校在进入本科序列之后,整体上面对的科研申报窗口会较之升本前有很大的扩大,但由于教师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资结构短期内不可能有整体提升,科研团队在课题申报的竞争、竞标时面对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资水平都更合理、整体科研实力更强的老牌本科院校的科研团队,科研课题申报成功率较之升本前下降,进而使得教师获得科研资助的机会减少,也影响了教师课题申报的积极性。职称评审体系的情况也与此类似,目前我国各省区普遍采取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分开评审的职称评审制度,两个职称评审体系对教师的学历、资历和教学、科研业绩要求有很大差别。新升格本科院校升格后不得再参与高职高专院校评审体系,改为参与本科院校职称评审体系。由于新升本科院校教师更习惯原有职称评价体系,其业绩成果多为按照高职高专职称评审标准准备,导致绝大部分教师在院校升格之后的一个时期内无法满足职称评审的资历、教学和科研业绩要求,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周期普遍比较长,甚至会出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其退休之前都不再可能完成职称晋升的科研业绩要求,直接影响了教师继续从事科研的积极性。 (四)科研管理机制和科研激励机制不完善
新升本科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整体提升,客观上有科研管理机制和科研激励机制的整体提升作为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包括健全的科研组织管理、完备的科研管理规章制度、一定规模的科研人员队伍、合理科研激励机制。但实际上,很多新升本科院校科研管理机制和科研激励机制跟不上升本的需要,表现在:制订院校科研规划时,无法前瞻性地捕捉科研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教师科研发展中的问题;课题管理上,重立项轻结项,无法有效地对科研课题进行全程管理;组织、发动教师申报课题和开展科研课题时,缺乏有效策略;科研经费使用条条框框限制过多,科研激励机制出台缓慢,重管理、轻服务,“管放服”意识不强。加上新升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着“教学优先”的政策导向,教师在精力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不得不以牺牲科研工作作为代价,以保证教学工作任务的完成,部分教师甚至视参加科研工作为额外负担,从而影响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三、新升本科学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路径
(一)提炼科研特色,打造科研团队
新升本科院校大多从高职高专升格而来,强调应用性、重视技能培养、实操训练是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特征。新升本科院校在制订院校科研规划的时候,应结合学校传统优势专业,有重点提炼若干个有较好产学研基础的研究领域作为院校重点扶持的科研方向,每个方向集中一批有潜质的教师组成科研团队,在教师进修、科研经费和科研项目申报方面给予这些科研团队政策向,使其在比较短时间内先形成一批高质量和影响力的成果,便于后续的高级别课题申报,形成良性循环后,进而带动其他教师开展科研。
(二)完善科研激励机制,营造科研氛围
良好科研氛围可以极大提升教师科研的主动性,同时,良好的科研氛围是学校科研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研究型教师产生和成长的前提。一方面,新升本科院校可以通过举办科普活动、举行学术讲座、筹办学术会议、树立科研典型等方式,在校园中营造一种“无处不科研,无人不科研”的科学研究氛围。另一方面,新升本科院校需要尽快建立一套与升格前有明显区别的、行之有效的、切合实际的科研评价机制和科研激励机制,并做好政策的宣传贯彻工作,形成科学研究的舆论主流。
(三)加强科研平台培育,完善科研支持体系
科研平台是培养教师科研能力的孵化窗口,新升本科院校要加强科研平台的培育力度,通过设置与学校办学专业相关科研机构、科研组织的方式,聚拢相关专业的师资,通过分层指导、分类提高、逐步推进的方式,培育科研平台体系,形成全校性科研平台网络,促进学校科研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同时,新升本科院校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加快科研软硬件建设,保障教师从事正常科学研究所需的设施设备,如大型资料数据库、图书资料、实验场所、实验设备等。
(四)转变教师科研观念,提高教师科研参与意识
正确的科研观念可以促使教师把科研变成个人自觉行为。新升本院校科研管理部门要引导教师克服和消除错误的观念,尤其把教学与科研对立、认为科研高不可攀甚至把科研当成额外负担的错误认识,树立科研立校、科研立教、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整体意识,通过举办科研能力提升班、组织教师外出进行科研进修、组织教师参加课题申报和课题研究等方式,转变教师科研观念,提高教师科研参与意识。
四、结语
可以预见,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新升本科院校发展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实现办学水平全面提升和提高学校社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新升本科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发展受人的因素、环境的因素、制度的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确立教师是学校第一资源的观念、着力优化教师队伍和科研队伍结构、培养和引进科研领军人才、健全科研评价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科研原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传统上的高职高专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后,教师的角色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变。本文分析了新升本科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从科研团队打造、科研氛围营造、科研平台建设、科研观念转变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策略问题,希望能对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肖春梅.新升格本科院校教师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构[J].教育教学论坛,2014(43)
[2]刘雪春,张文,李诗颖.提升新升格本科院校科研能力的对策研究——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J].科技信息,2013(15)
[3]魏永娟.谈新升格本科院校教师的观念转化[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
[4]严尧,孙志强.论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学术管理[J].职业时空,2010(12)
[5]张丽新,蓝振榕.新升格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河池学院学报,2010(S1)
[6]杨锐锋,高艳红,王晖.新升格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5)
[7]隋琳,包淑芝,高艳红.新升格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6)
[8]张国军.浅析新升格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管理策略[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4)
[9]李新富,韦芳.新升格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与思考[J].今日科苑,2008(4)
[10]戴岳.新升格本科院校发展的机遇、问题与对策[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11]陆伟锋.新升格本科院校发展中应遵循的若干理念[J].教育与职业,2004(28)
[12]余文盛,彭时敏.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发展路径探讨[J].繼续教育研究,2008(2)
[13]余文盛.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9(5)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政校企合作培养旅游发展人才”;桂林旅游学院2016年教学改革项目“新升格旅游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转型研究与探索”
【作者简介】吕观盛(1981— ),男,广西陆川人,桂林旅游学院科技处副处长,学报编辑部主任。
(责编 何田田)
【关键词】新升本科院校 教师科研能力 提升 影響因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C-0098-03
一、研究缘起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的普及阶段。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数据,自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稳步上升。到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高等教育在校人数3700万人,相比1978年增长超过300倍。伴随着大学生数量的扩招,我国高校数量也在急剧增加。2000—2015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从1041所增至2561所,增长到原来的2倍多。在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过程中,高校重现另一轮大发展,一大批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甚至中等专业学校升格为本科办学层次的大学、学院。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在本科层次的院校中,2001年以后建立的本科院校有678所,建校时间不足16年的占全部本科院校的55.6%,如果算上2016年、2017年新升格的本科院校,这一比例则更高。
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由于办学积淀时间短,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培养能力与质量都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完善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进而提高院校的培养能力与质量,是各新升本科院校在升格后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但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于新升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学界更多关注的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而对于新升本科院校的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尤其是科研转型问题关注得不多。本科教学阶段,教师教学能力与科研是一个互相促进的整体,科研能力是教师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在高校教师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院校科研实力在本科教学评估和学位授予权评估工作中的重要性也无须赘言。鉴于科研对于新升本科院校教师和院校发展的重要性,本文拟结合个人工作体会,从制约因素和提升路径两个方面探讨对新升本科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和科研转型的问题。
二、新升本科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制约因素
(一)教师个人知识储备不足
除部分由师范教育类院校的基础学科门类比较多外,新升本科院校前身大多为以某一个学科为主的专科学校或行业色彩浓厚的职业技术学院,升格后师资主要还是原来师资为主。由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扩招时间比高等教育扩招的时间要晚,目前我国新升本科院校高校师资的一大特点是40岁以上年龄段师资中,很多是通过研究生班方式完成的研究生学历教育,系统性地接受过研究生全日制教育的师资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下尤其是35岁以下年龄段部分。40岁以上部分师资大多入职多年,其知识结构基本都是围绕原有高职高专办学需要而储备,更多表现为实操教育、技能教育所需要专业知识,而非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学科知识;40岁以下部分的师资,尽管大多接受过研究生教育,具备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学科知识和基本的科研技能,但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新升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是根据就业是否热门和社会是否需要开设,师资队伍学科背景的匹配程度不是首要考虑因素,导致很多年轻教师入职后所执行的教学任务与研究生阶段所学专业经常有比较出入。这种院校专业设置与教师专业背景不匹配,导致的后果是教师既要花很长一段时间和很大一部分精力去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完成对该专业所涉学科知识和科学研究范式的系统性掌握,方能着手进行学术研究。这种因教师个人受教育程度导致的“先天知识”储备不足,和因专业设置原因导致的教师“后天知识”储备的不足,都制约新升本科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二)院校科研氛围欠缺
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新升本科院校刚从高职高专院校升格,整体上缺乏提升教师科研科研素养的氛围。首先,新升本科院校在短期内无法达到合理的生师比配置,教师资源紧缺,专任教师不得不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许多教师只能埋头于教学,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科学研究。其次,新升本科院校普遍存在专业图书资料不足、科研信息渠道不通畅、院校科研投入不足、科研活动机会短缺等问题,使得教师科研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科研水平难以得到提高。再次,新升本科院校由于侧重教学,师资进修主要围绕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展开,教师缺乏必要额科研进修机会,与高水平院校之间的学术交流机会比较有限,缺乏高水平专家的指导与引领,教师的观点更新缓慢。此外,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新升本科院校教师开展科研还普遍存在着缺乏必要科研团队和科研助手作为科研职称的现实困难。院校科研氛围的欠缺,导致教师的科研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都不足。
(三)科研申报、职称评审体系对新升本科院校教师不利
科研课题申报普遍对申报人员学历、职称和年资有严格限制,新升本科院校在进入本科序列之后,整体上面对的科研申报窗口会较之升本前有很大的扩大,但由于教师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资结构短期内不可能有整体提升,科研团队在课题申报的竞争、竞标时面对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资水平都更合理、整体科研实力更强的老牌本科院校的科研团队,科研课题申报成功率较之升本前下降,进而使得教师获得科研资助的机会减少,也影响了教师课题申报的积极性。职称评审体系的情况也与此类似,目前我国各省区普遍采取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分开评审的职称评审制度,两个职称评审体系对教师的学历、资历和教学、科研业绩要求有很大差别。新升格本科院校升格后不得再参与高职高专院校评审体系,改为参与本科院校职称评审体系。由于新升本科院校教师更习惯原有职称评价体系,其业绩成果多为按照高职高专职称评审标准准备,导致绝大部分教师在院校升格之后的一个时期内无法满足职称评审的资历、教学和科研业绩要求,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周期普遍比较长,甚至会出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其退休之前都不再可能完成职称晋升的科研业绩要求,直接影响了教师继续从事科研的积极性。 (四)科研管理机制和科研激励机制不完善
新升本科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整体提升,客观上有科研管理机制和科研激励机制的整体提升作为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包括健全的科研组织管理、完备的科研管理规章制度、一定规模的科研人员队伍、合理科研激励机制。但实际上,很多新升本科院校科研管理机制和科研激励机制跟不上升本的需要,表现在:制订院校科研规划时,无法前瞻性地捕捉科研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教师科研发展中的问题;课题管理上,重立项轻结项,无法有效地对科研课题进行全程管理;组织、发动教师申报课题和开展科研课题时,缺乏有效策略;科研经费使用条条框框限制过多,科研激励机制出台缓慢,重管理、轻服务,“管放服”意识不强。加上新升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着“教学优先”的政策导向,教师在精力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不得不以牺牲科研工作作为代价,以保证教学工作任务的完成,部分教师甚至视参加科研工作为额外负担,从而影响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三、新升本科学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路径
(一)提炼科研特色,打造科研团队
新升本科院校大多从高职高专升格而来,强调应用性、重视技能培养、实操训练是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特征。新升本科院校在制订院校科研规划的时候,应结合学校传统优势专业,有重点提炼若干个有较好产学研基础的研究领域作为院校重点扶持的科研方向,每个方向集中一批有潜质的教师组成科研团队,在教师进修、科研经费和科研项目申报方面给予这些科研团队政策向,使其在比较短时间内先形成一批高质量和影响力的成果,便于后续的高级别课题申报,形成良性循环后,进而带动其他教师开展科研。
(二)完善科研激励机制,营造科研氛围
良好科研氛围可以极大提升教师科研的主动性,同时,良好的科研氛围是学校科研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研究型教师产生和成长的前提。一方面,新升本科院校可以通过举办科普活动、举行学术讲座、筹办学术会议、树立科研典型等方式,在校园中营造一种“无处不科研,无人不科研”的科学研究氛围。另一方面,新升本科院校需要尽快建立一套与升格前有明显区别的、行之有效的、切合实际的科研评价机制和科研激励机制,并做好政策的宣传贯彻工作,形成科学研究的舆论主流。
(三)加强科研平台培育,完善科研支持体系
科研平台是培养教师科研能力的孵化窗口,新升本科院校要加强科研平台的培育力度,通过设置与学校办学专业相关科研机构、科研组织的方式,聚拢相关专业的师资,通过分层指导、分类提高、逐步推进的方式,培育科研平台体系,形成全校性科研平台网络,促进学校科研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同时,新升本科院校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加快科研软硬件建设,保障教师从事正常科学研究所需的设施设备,如大型资料数据库、图书资料、实验场所、实验设备等。
(四)转变教师科研观念,提高教师科研参与意识
正确的科研观念可以促使教师把科研变成个人自觉行为。新升本院校科研管理部门要引导教师克服和消除错误的观念,尤其把教学与科研对立、认为科研高不可攀甚至把科研当成额外负担的错误认识,树立科研立校、科研立教、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整体意识,通过举办科研能力提升班、组织教师外出进行科研进修、组织教师参加课题申报和课题研究等方式,转变教师科研观念,提高教师科研参与意识。
四、结语
可以预见,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新升本科院校发展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实现办学水平全面提升和提高学校社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新升本科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发展受人的因素、环境的因素、制度的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确立教师是学校第一资源的观念、着力优化教师队伍和科研队伍结构、培养和引进科研领军人才、健全科研评价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科研原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传统上的高职高专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后,教师的角色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变。本文分析了新升本科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从科研团队打造、科研氛围营造、科研平台建设、科研观念转变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策略问题,希望能对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肖春梅.新升格本科院校教师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构[J].教育教学论坛,2014(43)
[2]刘雪春,张文,李诗颖.提升新升格本科院校科研能力的对策研究——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J].科技信息,2013(15)
[3]魏永娟.谈新升格本科院校教师的观念转化[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
[4]严尧,孙志强.论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学术管理[J].职业时空,2010(12)
[5]张丽新,蓝振榕.新升格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河池学院学报,2010(S1)
[6]杨锐锋,高艳红,王晖.新升格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5)
[7]隋琳,包淑芝,高艳红.新升格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6)
[8]张国军.浅析新升格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管理策略[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4)
[9]李新富,韦芳.新升格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与思考[J].今日科苑,2008(4)
[10]戴岳.新升格本科院校发展的机遇、问题与对策[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11]陆伟锋.新升格本科院校发展中应遵循的若干理念[J].教育与职业,2004(28)
[12]余文盛,彭时敏.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发展路径探讨[J].繼续教育研究,2008(2)
[13]余文盛.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9(5)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政校企合作培养旅游发展人才”;桂林旅游学院2016年教学改革项目“新升格旅游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转型研究与探索”
【作者简介】吕观盛(1981— ),男,广西陆川人,桂林旅游学院科技处副处长,学报编辑部主任。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