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日益紧密,女教师作为教师事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教育行业的整体水平,而女教师的心理状况又与其教学水平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我国女教师心理调查现状出发,并分析了女教师心理亚健康的原因。
1 女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女教师在校园里是一道不可或缺的美丽风景。有人说,女教师很美,但她们却很少笑;有人说,女教师很优秀,但她们却活得很沉重。多元化的社会,多元化的生活,使得她们必须打起十二万分精神,努力承担起由于自身角色赋予她们的双重责任。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加上沉重的家庭负担,女教师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2005年3月30日的《中国教师报》,公布了广州中医药大学日前对天河区650名女教师进行的身心健康调查,发现一半以上女教师出现程度不同的各种心理问题的危险因素,百分之十四的女教师有严重焦虑症状,百分之五十五有心理抑郁症状,百分之五十的女教师渴望接受心理辅导。
对女教师而言,心理问题的出现,往往会带来她们对学生爱心的缺乏,在缺乏积极进取和负责任精神的情况下,心理出现问题的女教师将开始厌恶本职工作,用消极态度从事教育事业,这种情况一旦普遍存在,将对学校教师群体的整个士气产生极大不良影响。
2 女教师心理亚健康状态成因分析
综合看来,女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 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
2.1女性的身心特点
作为女性,其区别男性最大的一点,就是在一生中要完成一件伟大的使命:生育后代。因此,女性在一生中要经历月经期、怀孕期、产期、哺乳期、更年期。这些特殊时期一方面使得她们要承受情绪的波动、身体的不舒服,另一方面耗掉她们大量时间、体力和精力,使得她们的学习与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产生紧张情绪。另外,由于这些特殊时期是女性所有,大多情况下难以得到男性的理解与体谅,女性的苦闷无法得到倾诉与发泄,日久就加助心理问题的出现。
女性区别男性的另外一点,就是凡事没男性那么拿得起放得下,学生不听话了,成绩差了,心理烦恼了,班上卫生被扣分了。这一切,女教师往往放不开,成天耿耿于怀,就算想尽办法去处理了,心里还总是不开心,以至做其他事情也没有了好心情,脾气越来越坏,办事的效果也就越来越差。这样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中,久而久之女教师就产生了厌倦心理,对工作的热情日益淡了下来。
2.2家庭与职业,无法面对的现实
作为教师,她们要挑起工作重担,作为妇女,她们要照顾好一个家庭。事业与家庭并重,女教师在这两大重任下快被压到崩溃的边缘。
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坏”心情天天伴,“好”心情难得有。每天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转化辅导后进生、准备各种各样的检查资料,还要评优晋级、进修培训等等。特别是在当前,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教师一方面要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随时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在这方面,女教师亲切、温柔的本性,常使学生有了烦恼、心事总喜欢找女教师开解。无形之中,学生抑郁、焦虑的情绪也转移给了女教师们,她们就像几十个孩子的“心理垃圾桶”。这样日积月累多少会有心理问题,如烦躁、焦虑、易怒等. 资料调查也表明:有近八成的女教师,她们感到压力的百分之五十六来自工作,包括辅导学生与职称评定,还要培训、函授、进修等。
女性在为事业奋斗的同时,还要抚育孩子、珍爱丈夫、关心父母,是家庭的顶梁柱、国家的半边天。处于事业、生活和家庭的风口浪尖,更难免挫折和失意。许多女教师坦言,身为女性,她们有责任承担家庭重任,然而,家庭与职业,却是她们内心无法面对的一个现实。比如说,由于职业的特性,她们很难将上下班分得很清。由于很难分清,所以,即便是下班回到家里,也很难静下心来处理家务。久而久之,势必会有家庭矛盾出现。家庭有矛盾,反过来又影响女性情绪,使其无法好好工作。作为知识女性,对感情生活的质量要求比一般女性要高,追求高品位的精神生活是绝大多数女教师毕生目标,然而现实种种因素,使得不少女教师的婚姻出现问题,迫于工作、生活、子女问题等压力,不少女教师只能选择承受不幸婚姻的痛苦。
为了工作上有所成就,为了家庭和睦幸福,女教师在年复一年的忙碌付出着,当工作与家庭有冲突时,两边都丢舍不下的她们不知不觉中选择了透支自己的生命,以自己的健康为代价换来事业与家庭的稳定。
以上两大因素是女教师心理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此外还有其他很多原因在影响着女教师的心理。时代在不断往前发展,知识也不断地更新。墨守成规注定要被抛弃。层出不穷的新课程改革让女教师们力不从心。女性自卑的心理特点导致自信缺乏、焦虑,具体表现在人际关系处理简单、不能正确面对领导、家长以及学生的评价等方面。
以上因素与心理健康感、工作满意度密切相关,并容易产生抑郁症等不利影响。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只有心理健康的母亲才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女性在为事业奋斗的同时,还要抚育孩子、珍爱丈夫、关心父母,是家庭的顶梁柱、国家的半边天。
总结语
女教师的心理素质不仅是个人的事,而是一种教育要素,它属于自己幸福的家庭,也属于千百万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更属于祖国的教育事业。人生只有一次,生命是属于自己的,更是属于社会的。愿所有的女教师维护健康、留驻美丽,让自己享受工作的愉悦、生活的快乐,让家庭充满祥和与温馨!
【参考文献】
[1]陈阳.当代女教师心理状况调查[J].河北教育周刊,2012.
[2]胡阳阳.女教师心理亚健康因素分析[J].教育科技,2012.
1 女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女教师在校园里是一道不可或缺的美丽风景。有人说,女教师很美,但她们却很少笑;有人说,女教师很优秀,但她们却活得很沉重。多元化的社会,多元化的生活,使得她们必须打起十二万分精神,努力承担起由于自身角色赋予她们的双重责任。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加上沉重的家庭负担,女教师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2005年3月30日的《中国教师报》,公布了广州中医药大学日前对天河区650名女教师进行的身心健康调查,发现一半以上女教师出现程度不同的各种心理问题的危险因素,百分之十四的女教师有严重焦虑症状,百分之五十五有心理抑郁症状,百分之五十的女教师渴望接受心理辅导。
对女教师而言,心理问题的出现,往往会带来她们对学生爱心的缺乏,在缺乏积极进取和负责任精神的情况下,心理出现问题的女教师将开始厌恶本职工作,用消极态度从事教育事业,这种情况一旦普遍存在,将对学校教师群体的整个士气产生极大不良影响。
2 女教师心理亚健康状态成因分析
综合看来,女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 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
2.1女性的身心特点
作为女性,其区别男性最大的一点,就是在一生中要完成一件伟大的使命:生育后代。因此,女性在一生中要经历月经期、怀孕期、产期、哺乳期、更年期。这些特殊时期一方面使得她们要承受情绪的波动、身体的不舒服,另一方面耗掉她们大量时间、体力和精力,使得她们的学习与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产生紧张情绪。另外,由于这些特殊时期是女性所有,大多情况下难以得到男性的理解与体谅,女性的苦闷无法得到倾诉与发泄,日久就加助心理问题的出现。
女性区别男性的另外一点,就是凡事没男性那么拿得起放得下,学生不听话了,成绩差了,心理烦恼了,班上卫生被扣分了。这一切,女教师往往放不开,成天耿耿于怀,就算想尽办法去处理了,心里还总是不开心,以至做其他事情也没有了好心情,脾气越来越坏,办事的效果也就越来越差。这样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中,久而久之女教师就产生了厌倦心理,对工作的热情日益淡了下来。
2.2家庭与职业,无法面对的现实
作为教师,她们要挑起工作重担,作为妇女,她们要照顾好一个家庭。事业与家庭并重,女教师在这两大重任下快被压到崩溃的边缘。
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坏”心情天天伴,“好”心情难得有。每天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转化辅导后进生、准备各种各样的检查资料,还要评优晋级、进修培训等等。特别是在当前,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教师一方面要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随时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在这方面,女教师亲切、温柔的本性,常使学生有了烦恼、心事总喜欢找女教师开解。无形之中,学生抑郁、焦虑的情绪也转移给了女教师们,她们就像几十个孩子的“心理垃圾桶”。这样日积月累多少会有心理问题,如烦躁、焦虑、易怒等. 资料调查也表明:有近八成的女教师,她们感到压力的百分之五十六来自工作,包括辅导学生与职称评定,还要培训、函授、进修等。
女性在为事业奋斗的同时,还要抚育孩子、珍爱丈夫、关心父母,是家庭的顶梁柱、国家的半边天。处于事业、生活和家庭的风口浪尖,更难免挫折和失意。许多女教师坦言,身为女性,她们有责任承担家庭重任,然而,家庭与职业,却是她们内心无法面对的一个现实。比如说,由于职业的特性,她们很难将上下班分得很清。由于很难分清,所以,即便是下班回到家里,也很难静下心来处理家务。久而久之,势必会有家庭矛盾出现。家庭有矛盾,反过来又影响女性情绪,使其无法好好工作。作为知识女性,对感情生活的质量要求比一般女性要高,追求高品位的精神生活是绝大多数女教师毕生目标,然而现实种种因素,使得不少女教师的婚姻出现问题,迫于工作、生活、子女问题等压力,不少女教师只能选择承受不幸婚姻的痛苦。
为了工作上有所成就,为了家庭和睦幸福,女教师在年复一年的忙碌付出着,当工作与家庭有冲突时,两边都丢舍不下的她们不知不觉中选择了透支自己的生命,以自己的健康为代价换来事业与家庭的稳定。
以上两大因素是女教师心理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此外还有其他很多原因在影响着女教师的心理。时代在不断往前发展,知识也不断地更新。墨守成规注定要被抛弃。层出不穷的新课程改革让女教师们力不从心。女性自卑的心理特点导致自信缺乏、焦虑,具体表现在人际关系处理简单、不能正确面对领导、家长以及学生的评价等方面。
以上因素与心理健康感、工作满意度密切相关,并容易产生抑郁症等不利影响。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只有心理健康的母亲才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女性在为事业奋斗的同时,还要抚育孩子、珍爱丈夫、关心父母,是家庭的顶梁柱、国家的半边天。
总结语
女教师的心理素质不仅是个人的事,而是一种教育要素,它属于自己幸福的家庭,也属于千百万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更属于祖国的教育事业。人生只有一次,生命是属于自己的,更是属于社会的。愿所有的女教师维护健康、留驻美丽,让自己享受工作的愉悦、生活的快乐,让家庭充满祥和与温馨!
【参考文献】
[1]陈阳.当代女教师心理状况调查[J].河北教育周刊,2012.
[2]胡阳阳.女教师心理亚健康因素分析[J].教育科技,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