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椎弓根动态固定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nwoo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髓核摘除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纳入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隙高度下降≥1/3,或MRI提示突出椎间盘超过椎管矢状径的50%,或基底宽度>6 mm,或ModicⅠ型终板炎)患者96例,采用髓核摘除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动态固定组)或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融合组),每组48例。术后2年、5年定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MacNab疗效分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发症及腰椎整体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头侧第一邻近节段活动度、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

结果

86例完成5年随访,其中动态固定组44例、融合组42例。动态固定组手术时间为(159.61±37.29)min,较融合组的(177.42±39.90)min短(t=2.140,P=0.035);术中出血量为(151.78±50.88)ml,小于融合组的(197.74±76.55)ml(t=3.293,P=0.001)。随访期间动态固定组发生螺钉松动2例、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5例,均无临床症状;融合组发生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12例,其中症状性邻椎病2例;两组患者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分别为11.4%和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2,P=0.045)。术后5年,两组MacNab优良率分别为95%及93%,疗效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25,P=0.671)。术后2年及术后5年两组患者的VAS腰痛评分、VAS腿痛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减小(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及术后5年,动态固定组手术节段活动度分别为4.43°±0.85°、4.59°±0.48°,均大于融合组(t=19.783,P<0.001;t=36.841,P<0.001)。动态固定组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11.19±2.07)mm降至术后2年的(9.98±2.02)mm和术后5年的(9.86±1.64)mm(F=6.462,P=0.002)。术后5年时,动态固定组头侧第一邻近节段活动度为9.74°±3.29°,小于融合组的11.69°±3.89°(t=2.514,P=0.014)。

结论

髓核摘除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良好的中期临床疗效。动态固定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可部分保留手术节段活动度,与融合手术相比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更低。

其他文献
肺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IT)是一种新型的床旁肺通气监测技术,它可以实时显示肺部气体甚至血流灌注的分布,具有连续监测患者的肺区域性通气状态及其对治疗反应的优点。由于EIT技术目前的临床应用主要集中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而在慢性气道疾病方面的应用较少。本文根据新的循证医学依据,探讨EIT在慢性气道疾病中应用的价值,提
期刊
患者男,18岁,因“反复活动气促、咯血2年余”求诊我院,外院曾考虑结核可能,给予抗结核、西地那非靶向降肺压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最终通过支气管镜及病理证实为结节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本文也对结节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以提高大家对该病的诊治意识。
期刊
随着危重症医学的发展和心肺疾病患者人数的增加,我国的呼吸治疗蓬勃发展。本文主要介绍我国呼吸治疗不同层次人才培养情况,包括本科为主的学历教育培养;硕士/博士高层次人才培养;高职高专为主的应用型临床技能人才培养;行业学会单修培训班和在职培训为主的转型技能培训;规范化培训为主的毕业后教育培养的多层次培养体系的教育实践及对未来中国呼吸治疗向多元化和专业化发展的展望。
期刊
目前已有多种影像学检查可用于肌肉骨骼感染的诊断。X光片作为常规检查,即便有时不能提供诊断性信息,但可提供感兴趣区的解剖概况,利于后续影像学方法的选择和诊断。MRI的灵敏度
目的利用大样本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资料,探讨国人单纯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CCAA)的分类与检出率,并简单总结“恶性”异常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7年1月在阜外医院行CCTA检查的165 133例患者资料,对检出的单纯CCAA按照冠状动脉起源、开口数目及终点异常进行分类,并统计各类异常的检出率。起源异常包括冠状动脉起源于对侧冠状动脉窦、无冠状动脉窦、主动脉或原冠状
作为肿瘤有效治疗方法的核素靶向治疗正快速发展。在核素靶向治疗中,可利用发射β射线或α射线的核素标记靶向探针。与β射线相比,α射线传能线密度高,能更有效地破坏DNA,彻底杀灭肿瘤细胞;同时其组织穿透距离短,能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近年来α射线核素正越来越多地用于肿瘤核素靶向治疗,不同α射线核素标记的探针已应用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神经内分泌肿瘤、前列腺癌及黑色素瘤等的治疗。该文综述了各种α射线核素及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加机械取栓后出现脑出血,积极予以高压氧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患者男性,74岁,因"突发右侧肢体乏力伴言语不能2.5 h"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和房颤病史。入院查体:神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17分,改良Rankin量表(mRS)5分。主要表现为言语不能和右侧肢
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发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最常见的是肺血栓栓塞症(PTE)。其中部分患者因血栓不溶、机化、肺血管重塑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肺血管阻力(PVR)增加,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增高,最终可引起右心室肥厚和右心衰竭,称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国外经右心漂浮导管确诊的症状性PTE后 CTEPH发病率为 0.45%~6.20%[1],我国数据显示确诊PT
期刊
近年来,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睡眠呼吸障碍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IPF患者慢波睡眠、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降低以及微觉醒数量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11年ATS/ERS/JRS/ALAT指南首次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纳为IPF的重要共存疾病之一,强调两者的同时治疗,能使IPF患者受益。本文主要针对IPF患者合并OSAH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
当前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数量庞大,给国家及患者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呼吸康复是有效的慢阻肺管理策略,与药物治疗相比,具有显著的成本-效益优势,但目前在中国尚未得到普遍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慢阻肺管理的重要关卡之一,但当前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阻肺规范化管理基础薄弱,呼吸康复作为慢阻肺最具有成本-效益的管理方式,也没有得到普及,导致我国庞大的慢阻肺人群无法得到有效的管理。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