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之探讨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66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农业处在一个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连续12年生产增产,两年丰收,粮食稳定发展为振兴乡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深入地分析了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认为解决当前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应该立足于国内,必须坚持自给为主,进口调剂为辅的原则,充分发挥好市场“无形手”和政府“有形手”作用,通过采取多方面的政策措施,加强农业,发展粮食生产,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关键词:粮食安全;主要问题;对策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粮食直接关系到十几亿人吃饱吃好问题,也关系到农村繁荣稳定问题,关系到几亿农民能否同步分享现代化。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基础,而且是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历史走到今天,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达到空前繁荣的阶段,人口也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粮食对于今天的中国,更是具有特殊深远的意义[1]。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中国的粮食安全的论述,对我国粮食安全依靠谁来发展、如何发展、如何可持续发展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的阐释,也是对任何松懈、麻痹的醍醐灌顶,更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国际因素与国内因素相互交错,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粮食安全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放眼国际,粮食危机经常引发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动荡,以至于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粮食安全的强国之根、固国之本的战略地位变得不可动摇。粮食产业是支撑我国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经济不断发展,其所支撑的产业规模将逐渐增大,粮食安全势必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因此,应当给予粮食安全问题更多的重视。
  1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民以食为天”。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7月,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有过一个“预言”,他说,“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农民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大幅增加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但粮食短缺问题仍难解决,为保证口粮供给,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20世纪60年代初期,党中央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的重大理论,为农业和粮食生产快速发展奠定理论和政策基础,是粮食安全重要性的体现。李克强指出,“要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李克强,2015)[1]。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成功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障国家现代化作出巨大贡献(见表1,图1)。从历史看,我国粮食增产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到农村改革。第二个阶段是农村改革到上世纪末。第三个阶段是上世纪末到现在。我国粮食生产巨大成就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总体来看,促进我国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有以下3个方面:一是农业科技进步。二是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三是支农投入力度很大。
  农业现代化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和保证,从而实现粮食稳定持续增长,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的新战略,“饭碗论”“底线论”“红线论”……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粮食安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为国家长治久安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并且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更复杂的国际粮食格局,党中央依然没有丝毫放松对粮食安全的重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成为确保今后粮食安全的三个支柱。有人说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粮食盈亏史,粮食的丰收与富足带来的是盛世宏基、长治久安;而灾害与饥荒则往往伴随着社会动荡、政权更迭。
  “12连增”向国内外彰显了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国家的基础实力。中国人在养活自己的同时,也在养活世界[3]。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实现了中国粮食供需基本平衡,主要粮食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二是中国成为国际社会的粮食援助国。从2006年起中国不再接受世界粮食计划署提供的无偿粮食援助,中国已经从粮食受援国成为一个重要的粮食援助国。三是中国的粮食安全指数处于“良好表现”状态。
  在1996—2011年期间,谷物产量年平均增长率为1.52%,肉类为3.55%,蔬菜和水果为7.27%(见表2)。根据计算结果,2011年中国粮食安全指数为0.924(理想目标值为1),粮食安全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图2)。201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1791万吨(12358亿斤),比2016年增加166万吨(33亿斤),增长0.3%。其中谷物产量56455万吨(11291亿斤),比2016年减少83万吨(17亿斤),减少0.1%(见表3)。全世界粮食总产量为25.62亿吨,世界总人口约75.0亿人。则世界人均粮食拥有量为341.6公斤。可见中国人均粮食已达世界平均水平的1.3倍以上!中国的粮食安全,已赢得很有富余度的较充分保障。
  今日中国正快马扬鞭奔向全面小康社会,人民生活在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喜悦之中。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忽视“三农”问题、特别是粮食安全问题。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影响当代中国粮食安全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尽管成绩显著,饥饿在全世界及中国仍然普遍存在。现在全世界仍然有近8亿人口吃不饱,每天摄入的热量严重不足,而中国现在约有1.5亿人吃不饱,也就是说将近11%的人口仍然处于饥饿状态。中国的饥饿人口在全世界排第二位,第一位是印度(见图3)。
  伴随着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深,世界各大主要国家以及經济组织之间的经济相互制约程度不断提升,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冲击日益增多,尤其是对国际粮食贸易的冲击。这都对整个中国粮食安全产生巨大影响。一个国家是否有足够的粮食储备,是否具备应对粮食安全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相关策略这都是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可以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粮食安全问题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挑战。   2国家粮食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
  “12连增”不仅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管理通胀预期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解决世界粮食危机、缓解贫困和饥饿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同时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由于受到国内农业生产环境因素,农业生产成本,国际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生产还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未来我国粮食生产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粮食生产资源约束增强,粮食供求平衡压力增大。我国耕地和粮食耕种面积逐年减少,耕地质量不断下降;粮食食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经营方式落后,粮食生产力水平较低。突出问题如下:
  2.1耕地压力
  第一大突出问题是我国粮食产量连年增长背后付出的耕地压力太大[4]。当前,中国的人均农业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平均值。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粮食安全日益成为一个动态变化的命题。未来,农业资源紧张的矛盾将更加严峻,可用于农业的耕地、水资源还会减少,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还会不断增加,中国粮食生产和供给将始终面临需求总量增加和资源不足的双重压力,面临粮食消费升级和品种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双重挑战。与此同时,极端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政策激励的边际效应相应减弱、农业比较优势持续下降,都将给中国粮食安全带来多重制约。
  从长期看,我国粮食产量增长将存在四个方面的耕地压力。一是城市扩建、新城镇建设和交通发展等的直接占用。二是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和不断增加的城镇居民,对蔬菜水果花卉等经济作物日益增加的需求,与种粮争地。三是耕地有效耕层日渐变薄, 土地质量严重降低。四是随着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的逐步推进,耕地占用的压力仍将继续存在并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耕地减少的趋势难以避免。造林面积扩大,退耕加大,耕地面积缩小(图4)。
  从粮食单产水平看,我国玉米、水稻、大豆、小麦2012年四大作物的平均单产分别为397kg、450 kg、126 kg、333 kg,只相当于美国等农业发达国家的70%左右(图5)。
  2.2资源环境压力
  第二大突出问题是付出了极高的资源环境代价。据了解,至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90亿,届时全球粮食需求将翻一番。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粮食增产速率已经明显变缓,且增产的资源环境代价也越来越高。全球农业正面临保障粮食安全和减少环境代价的双重挑战。
  目前中国粮食产量的增加,走的基本还是依靠要素投入的老路,水资源过度开发,我国的水资源量约占世界水资源量的7%,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而且我们的水资源分布是不均匀的,81%的水资源分布在仅占耕地面积36%的长江以南地区,也就是说,地多的地方水少、水多的地方地少。
  我国由于沉重的人口压力,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水土流失、土地退化、荒漠化、水体和大气污染、森林和草地生态功能退化等,已成为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农业源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其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324.09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3.7%。三废污染是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也是农业粮食减产的重要原因。据统计,我国利用污水灌溉的面积为361.84万公顷,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7.3%。
  我国每公顷土地使用的化肥是世界平均的4倍以上,造成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在不断加剧。从1970年-2010年,中国的化肥使用量增长了25倍。
  现在每年使用的农药约180万吨左右,但真正能够作用于作物发挥作用的比重不到30%,有70%在喷洒过程中都喷到了地上或者飞到了空中,带来的污染也很严重,多种农药造成了土壤污染,甚至使病虫害的免疫能力增强。不断加剧的农药使用,对于环境、农地粮食和食品残留带来非常严重的问题。
  化肥和农药过量使用,带来的环境成本和经济代价越来越突出。我国粮食产量占世界的16%,化肥用量占31%,每公顷用量是世界平均用量的4倍,过量的化肥很快被水冲到地下,影响土壤的营养平衡。
  每年使用的塑料薄膜大概在240多万吨,但是每年能够回收的不到140万吨,那就意味着每年有100万吨以上的塑料薄膜遗留在土地里头,成为污染源。
  环保部门早已承认,中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据估算,全国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過200亿元。土壤污染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中国工程院关于全国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战略咨询项目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土壤质量在不断下降,我国农业生产中土壤的贡献率大约在50%至60%,比40年前下降10%,比西方国家至少要低10至20个百分点。
  2.3粮食质量安全压力
  第三大突出问题是食品质量安全隐患仍然较多。人体健康日益受到集约化食物生产的影响。粮食安全受到不规则的食物生产,动物传播疾病、牛奶和水稻污染等因素的影响。镉在常温下为银白色或略带蓝色光泽的软质金属。自20世纪初以来,镉的产量及用途不断增加,全世界每年向环境中释放的镉达3万吨,其中82%~94%会进入土壤中。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研究显示,绵竹、什邡等地居民大米、小麦镉摄入量超标2倍至10倍。
  由于中国环境保护的滞后,《2014年联合国环境报告》中,中国的环境绩效指数在178个国家中排名第118位。据有关数据统计,20%的耕地受到污染,这其中83%来自无机物质的污染,如铬、镍和砷等。无机物质的污染一方面是因为工业活动的污染,另一方面与农业生产方式有关系。
  粮食质量安全形势相当严峻。由于片面追求粮食数量增长,依靠要素过度投入和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换取粮食数量安全,化肥、农药使用过度,甚至使用有毒、高毒农药,使得土壤水体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有的甚至成为毒地、毒水,再加上工业污染排放控制不当造成土壤水体污染、重金属超标等,直接危及粮食质量安全[5]。   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出,一方面,似乎黑心厂家丧尽天良,道德的血液都流进了臭水沟;另一方面,相关新闻铺天盖地,却丝毫没有解决的迹象。食品安全犯罪具有发案率高、涉及面广、形式多样、隐蔽性强、组织严密、主体复杂等特点。
  食品安全犯罪危害严重,不仅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制约小康社会建设,影响经济健康发展,而且破坏社会和谐稳定,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引发社会信任危机[6]。食品质量问题隐蔽性强,生产者、经营者与消费者、监管者信息不对称,政府实施有效监管的难度较大,进口食品质量也不能让人放心。
  2018年《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在十一个追溯食品大类别中,粮食及其制品位居首位。实际上,厦门市粮食局从2017年开始,就推出一系列举措,保障粮食数量与质量“双安全”,增强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7]。
  2.4粮食市场压力
  第四大突出问题是中国国内粮食市场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日益加深。粮食市场面临国内与国际竞争的双重压力。近年来,国家不断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和玉米的临时收储价格,有力地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但随着内部条件的变化,粮食价格支持政策也面临新的挑战。当前粮食市场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国国内粮食价格变化趋势与国际市场严重背离,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的问题日益突出。
  2013年以来,大宗农产品在中国国内市场的价格,可以说普遍高于进口价格,很多用粮企业转向更便宜的替代品,中国国内高价粮食产品托收,导致粮食产量、库存量、进口量三量齐增。这种三量齐增的状况,恐怕在世界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很少出现的。
  库存挤压严重,财政负担沉重,如何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粮食收储制度,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是中国农业政策调整的重大课题。中国的农民不仅补贴城里人,还在补贴全世界,一旦有些人呼吁说要提高粮价给农民实际的好处,立刻有人站出来反对说:即使提高粮价,农民也不会得到什么好处的,所以还不如不提高。
  受资源禀赋和生产水平限制,我国国内粮食生产成本不断增长,大大高于粮食出口国家,粮食产品国际竞争能力较弱。从2010年起,我国粮食价格已全面高于国际市场离岸价格,大豆、棉花等产品价格已高于进口产品的到岸价格。由于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低,再加上國内农业资源要素使用绷紧,特别是水土资源使用已经接近极限,我国不断增加粮食进口来满足国内粮食消费需求。
  2.5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关系压力
  第五大突出问题是生产、流通和消费关系。粮食安全可以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影响国家安全,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来审视。粮食安全依托于生产环节及收购、储存、运输、加工、转化、批发、零售等流通环节构成的粮食产业。
  粮食生产对于粮食安全是骨髓造血,产量不足可导致“贫血”,质量不好可导致“白血病”。粮食生产具有丰歉交替的波动性,波幅和波长受土地和水资源、气候、种粮积极性等影响,应通过储备“蓄水池”进行调节和平衡。如认识不到这点,往往不能容忍波谷的阶段性减产而过度生产,或在连续丰收的波峰上急于压价减产卸“包袱”。
  流通对于粮食安全是血液循环,流通不畅则可能导致“脑血栓”、“心脏病”。当前保障粮食安全难度主要在于,一方面,土地后备资源开发接近极限,另一方面,粮食流通仓储设施不足,物流通道不畅,运输方式落后,应急供应网络不健全。粮食收购环节。一是无证收购。二是在粮食供求失衡时,为抢粮源,不顾粮质,盲目提高收购价格。粮食批发、加工环节。粮食流通形式多样,既有购销一体化经营,也有收购、加工、批发联合一起的企业,难于将这些企业的粮食批发、加工分开。粮食零售环节。一部分人不讲诚信,追求牟利,短斤少两;对质量安全标准把握不严,甚至掺杂使假,侵犯消费者利益,又危害消费者健康。
  粮食流通监管角色缺位。由于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长期以来按照政府计划经济模式行政职能管理粮市,转向市场经济后,如何监管好市场化形势下的粮食流通是一个新的课题,角色上缺位。??粮食流通监管手段缺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粮食流通,在新情况面前,粮食流通监管的指导思想、监管形式、方法措施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节奏。
  现阶段,全国每年净增人口700多万,城市人口每年大约增加1000多万,按人均400公斤消费量计算,每年增加的粮食需求约在60亿斤左右。肉蛋奶及蔬菜消费量的增加,能够替代主粮的消费。中国人近年来肉蛋奶及蔬菜的消费量日渐增加,主粮消费理应减少,但是统计局给出的数据显示,主粮生产一直是在增加的,那为什么还要大量进口主粮呢?可能性只有一个:中国国内没有生产那么多的水稻和小麦。消费存在供给足、成本低,消费者就容易有浪费的冲动。抛洒遗留、保管不善、餐桌厨房浪费等是显性浪费。
  3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分析
  综上所述,清醒评析中国粮食安全的目前态势,客观预测中国粮食安全的未来趋势,对全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可盲目乐观、掉以轻心,也不可在乐观和悲观间左右摇摆,扰乱人心,更不可消极悲观、失去信心。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国际因素与国内因素相互交错,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粮食安全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必须根据这些因素的发展变化,制定出相应对策,才能最大程度的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安全。
  (1)优化生产环境,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立耕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长效机制,严格耕地保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协调好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矛盾,不断改善和提高耕地质量,为提高粮食产出能力奠定坚实基础。调整和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努力扩大优势产区发展粮食生产。
  (2)大力实施科技兴粮战略,增加粮食生产中的科技投入,建立优秀的科技生产队伍,主攻单产,稳定增加粮食总产。加大优良品种和种粮技术的推广,建立科技支撑的长效机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改善灌溉,提倡农业种植机械化,促进农业规划、集中化经营,提高农业种植水平,以此带动粮农生产积极性。加强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增强粮食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粮食生产面临着自然与市场双重风险。与世界多数国家相比,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市场机制还不健全,农民既缺乏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也难以规避市场波动带来的损失。为防止粮食生产大起大落,应建立粮食生产抗风险的机制,提高种粮农民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强农业政策保险体现建设,在信贷支持和保险两个方面为粮食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4)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建立国家与农户相结合的粮食储备体系。根据我国粮食供求状况合理确定粮食储备数量,建立系统化的粮食吞吐机制等。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发挥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规避作用。提高国内粮食企业的规模经济和产业竞争力,增加对跨国公司的竞争能力,防止在并购中被跨国公司吞并中国粮食企业。
  (5)必须立足于现实,在保证我国粮食基本自给的水平的基础上,坚持实行粮食立足国内、自给自足、适当利用进出口调剂余缺的方针,保障我国粮食市场的供求平衡,降低对国际粮食市场的依赖,着力解决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确保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克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J].求是, 2015(4):3-10.
  [2]胡鞍钢,鄢一龙,魏星.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3]胡鞍鋼,地力夏提·吾布力,鄢一龙.粮食安全“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5):158-165.
  [4]卢贵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4(4):4-8.
  [5]周冠华,王世海.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J]. 红旗文稿,2014(9):22-24.
  [6]回铁民.当前粮食流通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0(27):253-253.
  [7]沈彦彦.当前粮食流通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厦门日报, 2018-3-26.
  [8]聿曾.国家粮食安全的新时代[J].农经,2018(1):42-51.
  [9]李国祥.加快构建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J].中国农村经济,2018(1):2-5.
  [10]樊胜根.全球背景下的中国粮食安全与营养[J].中国发展观察, 2015(1):87-93.
其他文献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是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及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  关键词:计划;预算;管理  一、全面预算的内容和作用  全面预算本质上是经营管理的计划,是涵盖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内容的一种计划,是需要企业全员参与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机制。通过对企业战略规划进行一种正
期刊
摘要:目的:对 G C - M S / M S 法分析血液中唑仑类安眠镇静药物的方法进行研究。方法:用固相萃取法提取血液中的唑仑类安眠镇静药物,再用质谱对样品含量进行定性检测,对唑仑类安眠镇静药物给予 G C -M S / M S 法分析 。结果:血液中唑侖类安眠镇静药物检出浓度在0.05ug / m L -0.1 0 ug / m L范围内时 ,工作曲线线性关系良好。 回 收 率 区 间 为 8
期刊
摘要:为促进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提出建设健全相应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议。文章在浅谈可供当下企业集团选择的财务管理模式类型基础上,结合汽车运输集团生产运营特点,对构建资本纽带型汽车运输集团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系进行探究,分别从资本运营、资金管理与财务信息管理三大方面着手。  关键词:汽车运输集团;资本纽带型;财务管理;体系建设  因为汽车运输产业生产经营特点的特殊性,促使本行业的体制改革始终处于较平
期刊
摘要:通过加强国际项目风险管理能力,采取合理的管控措施,是取得国际项目和提升合同履约能力的关键点。  关键词:国际项目;市场开拓;风险;举措  当今世界正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单纯的国内市场已经不满足时代的发展,在国家全力推进“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走出国门,力争承接更过的国际项目。不管是国内项目还是国际项目都是有风险的,特别是国际项目项目面临的风险因素更是众多。若不排除清楚采取合
期刊
摘要: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各个方面的创新对于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管理是企业进行正常运转的保障,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前进的向导,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相辅相成,都能够对企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浅析企业管理创新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关系。  关键词: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创新关系分析  引言  当前社会进入到知识时代和信息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各个方面的创新对于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首
期刊
摘要:据最新的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中国大约有2075万听障人士,占总残疾人的23.05%左右。作为我国残疾人中最庞大的群体,其就业问题应当得以足够的重视。就业,不仅仅是劳动权的体现,还意味着其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以及政治地位的提高。本文立足现实通过对现阶段聋人就业现状的研究,探析聋人就业困境及其相关对策。  目前,我国残疾人平均就业率仅为30.4%,而聋人就业率远低于该数据,聋人就业问题日益紧迫。解
期刊
摘要:物联网的运用需海量的IP地址,同时希望具备优良的端至端的控制能力,上述要求很难经过IPv4技术实现。物联网运用的不断发展急需IPv6技术在部署运用方面有所突破。本文就IPv6技術在物联网中的运用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IPv6技术;物联网;运用  1 引言  IPv6技术具备大量满足物联网大范围运用的特征,然而其同样有着较多的技术问题亟待处理,比如在实现与组织层面存在的缺陷、过渡阶段的脆
期刊
摘要: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的经济形式比较复杂。加上一些军工企业在职能当面上都是双向的,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军工企业相关业务面对的风险以及采取的措施进行研究。目前来说,相关的军工企业在项目管理方面主要以五种风险,分别是建设风险,保密风险,市场风险,金融风险,制造计划管理风险。根据这些风险,本篇文章为军工企业提出了相应的六条解决措施。通过这些措施来规范相应的市场,设置更严密的保密机制,扩大融资的渠道,完善
期刊
摘要:在“三集五大”工作中,“大营销”体系建设业务集约化程度高、改革涉及面广、工作推进难度大,特别是在组织机构撤并、业务职能变更和人员岗位调整等方面,较其他专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如何在改革过程中确保供电安全、优质服务和队伍稳定,是我们需要解决的全新课题。国网博尔塔拉供电公司以“五统一”企业文化为引领,着力打造三大工程,实现了由“业务导向”向“客户导向”的转变,进一步塑造了“国家电网”品牌。  关键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物业管理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益管理是物业管理企业提升物业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精准定位服务内容,细化质量标准,精化运行流程,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极大提高工作质量。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河口管理中心推行精益管理,融入效益评价,使标准化、差异化、精细化得到了提炼和升华,实现了以最少的投入,创造出最大价值的目标。  关键词:精益管理;物业管理,标准化  面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