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文化基因与时代特色

来源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_y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也是时代精神积淀、生成、演进的土壤.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特点的文化,为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并嬗变为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基因.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传承了斗争意识、斗争意志、斗争智慧,在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核中明确斗争方向、斗争立场、斗争原则,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坚强支撑下又被赋予鲜明的时代特色,并在三种文化的相互作用、有机统一中不断延续与升华.
其他文献
从价值旨归说,习近平劳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抵御西方腐朽思想影响,有助于充分发挥思政课功能,有助于大学生养成正确劳动观.在融入过程中,要遵循正确融入原则,秉持政治性与学理性、时代性与实践性、全面性与针对性、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在新时代,推进习近平劳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做到注重教学内容挖掘与注重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相结合,多种举措协同并进,确保习近平劳动观真正有效融入.
小时候,刚戴上红领巾的我问奶奶:“老师说,红领巾要跟党走,可共产党是什么呀?”奶奶略一沉吟,旋即笑着说:“共产党就是太阳.”“唔,太阳,那是一个温暖又有力量的词汇啊……”rn后来,在课堂上,我又一次遇见了“党”.记得在课本的左下角,有一张小小的插图,邱少云身着军装,伏在熊熊烈火之下:他紧咬下唇,攥紧拳头,眼神里射出坚毅的光芒.从那时起,便有一颗疑惑的种子在我心里扎了根——中国共产党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可以使一副血肉之躯迸发出这样的力量!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党领导中国人民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在这场全民抗疫斗争中生成了伟大抗疫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因宝库.伟大抗疫精神源自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因传承、鉴戒于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的抗疫经验与教训、诞生于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实践.新时代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必须在深入研究中准确阐释,在统筹设计中广泛宣传,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践行传承,在勇担时代使命中升华发展,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力.
情控、暖场、情境、融入、树人是构建唯美课堂的关键要素.当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有“唯美”样态.“唯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构建,应关注五个维度,即创设唯美氛围、建立唯美关系、生成唯美体验、形成唯美默契、播种唯美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创造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理念在微观方面表现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道德情操,折射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光芒,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红色基因中一直孕育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诉求,为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传承红色基因,倡导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磅礴前进的力量,推动中华民族伟大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认同,感受法治对个人、社会的重要意义,进而培育法治意识.在校本化实施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趣味性和知识性统一;努力促进课内外、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明理尊法;设计校本课程,促进法治课程整体育人:从而将法治意识培育建立在课程整体实施的基础上.
“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势必对课堂教学提出减负增效的要求.无论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要在探讨如何促成减负增效中的“学”的同时,将“教”渗透其中.为了适应这种“教”,教师角色必然发生转变,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回归教育初心,助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新时代文化强国目标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其重要使命,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百年文化发展道路.回顾中国共产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百年进程,发现其基本经验在于:高扬马克思主义信仰文化、践行以民为本的价值文化、坚守自我革命的精神文化、坚持民主集中的组织文化.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应在汲取历史经验中继续奋进,坚持党对文化事业的领导、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遵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规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
在“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尝试在往庞杂繁复的教学资源中做出甄选精简,将粗放式、数量型资料整合为集约式、质量型资源.在新授课中对资源的内涵立意详解深挖,在复习课中引导学生继续对其价值拓展探究,以期减少学生因摄入过多同质信息而产生的学习负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双减”目标达成,让课堂教学呈现新样貌.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身体力量、知识力量和生命内力的合力作用.在这三股力量中,作用最大、最持久的莫过于生命内力,若能唤醒此力,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想方设法唤醒学生的生命内力至关重要,是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唤醒学生生命内力的途径很多,其中“仁爱”“理解”“尊重”“榜样”“奖赏”力量非凡、效果最好,故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被多次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