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让美流进学生的心田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hise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字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载体,美的文字承载着美好的事物和美好的思想感情。如何让学生在美文中感受到美呢?毫无疑问,只有亲近文字,与语言亲密接触。而朗读,特别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让美在齿间流淌,真正流进学生的心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并对“有感情地朗读”作了具体说明:“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但在现实的教学中,我却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对优美的语句进行赏析时,能根据教师提供的范例和指导的方法进行分析,谈得头头是道。但要求他们将这些优美的句子读一读时,往往就不能让人体会到美感。难道是学生羞于表达?又或是学生没能掌握朗读的技能?又或是其他什么原因?
  针对这一现象,我分析了目前学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首先,我所教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农村的孩子,他们往往缺乏自信,特别是在老师面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要求孩子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读,他们往往顾忌较多,心情紧张,又怕读不好被同学嘲笑。其次,在以前的语文课堂上,可能许多老师更注重对文质兼美的课文进行细琐分散、支离破碎的分析,舍不得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似乎不能出分数的朗读上。所以,大多数学生的朗读就像小和尚念经,平铺直叙,波澜不惊;少数后进生的朗读结结巴巴,断断续续,甚至读错字音,读破句子。
  对于学生的这种现状,我认为,要让美真正流进学生的心田,朗读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这样为朗读下定义:
  朗读,是进行语言、情感熏陶的一种学习活动。
  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
  朗读,是讲求语言准确、语流顺畅的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
  朗读,是用声音来传达作品内蕴的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
  朗读,是让同学们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实践活动。
  朗读,是一门用心来揣摩、用情来表达的声情并茂的艺术,是欣赏词句的艺术,是调动情感的艺术,是拨动心弦的艺术。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想读、会读、读好呢?
  一、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了,才会想读、要读。那怎样才能让学生有兴趣呢?最重要的是鼓励、引导。首先,对于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出现的进步,哪怕是非常小的一点进步,教师都要加以肯定、鼓励,给学生以信心。学生的进步过程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而进步的过程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学生会更有兴趣和信心。在教学中,我通常会用“你觉得怎样读会更好?”“比前一次好了,有进步!”“你还可以读得更好!”等语言来鼓励和引导他们。初中生正处于童年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具有耐性不足、好奇、好胜、好动等心理特点。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的阶段水平,及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适当的点拨下,让学生开口读,读出兴趣,体验快乐感,在一唱三叹中受到感染,就能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其次,除了教师能给予学生鼓励外,还可以发动家长和同学。在平时的作业中,增加朗读的题目,请家长给予评价。家长是学生最亲近的人,学生在家长面前往往更自然,更放得开,也更能读出感情来。家长对孩子积极的鼓励,能激发孩子的信心,也更能提高孩子朗读的兴趣,从而将朗读培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样同学的鼓励也非常重要,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对小组内成员的朗读往往听得非常认真,评价也较为中肯。学生出于好胜的心理,往往喜欢表现表现,这就更能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了。
  二、提高学生朗读的技能
  光有朗读的兴趣还不够,朗读方法的指导也很重要。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发音正确清楚。2.语气语调恰当。表示疑问、愤怒、惊奇、命令、号召等的句子,语调要前低后高;表示肯定、沉重、感叹、请求等的句子,朗读时语调要前高后低。3.轻重适当。将逻辑重音和感情重音把握得当才能将课文读得生动悦耳。4.停顿准确。注意语法停顿,即注意把句子当中的各个成分读完整,不可打乱。注意逻辑停顿,即在为了突出某个词,让读者更好地领会其意思时,可在这个词后稍有间歇。5.注意速度。朗读感情热烈、气氛紧张、欢乐愉快的句子时,速度加快;朗读沉郁、凄凉的句子时,速度可适当放慢。
  其中第一点“发音正确清楚”,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仍存在一些困难。许多学生没能养成用普通话发言和读书的习惯,甚至有些学生在小学时没能学好拼音或没学过拼音,这往往是他们不能正确清楚发音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情况,关键是通过多朗读来提高。
  而对于朗读时的语气、语调、轻重、停顿、速度等的指导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以提高学生朗读的技能。例如:在《石榴》这篇散文中,有这样一段“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在学生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可先让学生理解作者在这句话中所表达的感情——作者对石榴花的赞美,赞美它敢于同骄阳抗争、毫不示弱的精神美。进而体会哪些词最能体现这种感情——“最可爱”“毫不避易”等,以及“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这个反问句。然后让学生体会这些最能体现感情的词是否要重读,并让他们试一试。学生试之后,认为该强调“最可爱”“毫不避易”“那可不是”等词,并且在读的时候语速应该放缓。接下来教师可请几位同学朗读,读得好的给予表扬,全班掌声给予鼓励,这样就坚定了学生能读好书的信念。最后当全班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后,自然水到渠成,再让全班一起读,将朗读推向高潮,也将课堂推向了高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朗读技能会不知不觉地得到提高。
  当然,在读的时候,教师的范读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生读之前,教师先范读一下,可以为学生正音,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学生的热情就被调动起来,受到教师情感的影响,思想上与教师形成强烈的共鸣,学习的效果自然会提高。例如:在《海燕》的高潮部分“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了!”通过渐快的语速读出海燕的极度兴奋,“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通过祈使句式,用高昂的语调、有力的语势,读出无产阶级对反动势力的无比愤怒和渴望大革命风暴早日到来的情感,以教师的范读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去理解海燕的形象,学生无不被海燕的勇敢、坚强所折服。可以说,学生通过朗读理解了文章,反过来又更促进了朗读技能的提高。
  三、在朗读中陶冶学生的情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有感情地朗读正是进行情感熏陶的最佳手段。朗读时,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加上情感的起伏迂回,往往能形成或铿锵有力,或婉转缠绵,或一泻千里的音乐之美,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叩击他们的灵魂,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共鸣,获得极高的艺术享受。这一过程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自然而无痕,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如朗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会感受到朋友间博大高远的情谊;朗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会增添一腔爱国之志;朗读《背影》,会体会到父爱的深沉;朗读《甜甜的泥土》,会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朗读《变色龙》,会更加鄙视小人的无耻善变;朗读《爱莲说》,会更加坚守君子的高洁情操……
  叶圣陶先生说:“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不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古人也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朗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与优秀的人物交谈,令人回味无穷,深受感染和震撼,使认识得到提高,令思想得到升华。
  因此,让我们亲近语言,亲近文字,将朗读贯穿于语文课的全过程,令美在学生齿间流淌,让美真正流进学生的心田!
  参考资料:
  叶圣陶《叶圣陶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我们平时在商场或街头见到的自动贩卖机大多是卖饮料的,可头脑灵活的商家们并不满足于此,这不,现在连金条都能在自动贩卖机里买到了!不知道未来会不会出现巨大的自动贩卖机,
期刊
一、错题案例笔者到某重点中学七年级学习交流、授课,某次讲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4.3节《角》的习题课,内容涉及与时钟有关夹角、追及问题.当时笔者讲完例题之后,当堂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