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了高中数学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这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是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如果长时间不接触数学,那么对于数学知识、数学公式也许会忘,但数学的“四基”“四能”不会忘,因为这已经成为一个人基本的思维品质,终身受用.
【关键词】利用错例;穷举;归纳正例
思维品质中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深度.有的人在思考问题时往往善于概括归类,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善于预见事物的发展.数学思维的深刻性是从问题的条件出发,看穿数学问题的关键矛盾,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能够看出几步推理并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数学中的举例思维模式就是通过枚举或者穷举数学对象,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或者思路的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常常用在不熟悉的數学问题上.我们经常会通过反例、错例、穷举、正例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
一、强调通过反例找理由
数学中经常要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只要能够举出一个反例,立刻就能判断出是假命题.
例1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在空间中,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已知M=N,则log3M=log3N.
解 (1)墙角三条直线就是反例,所以命题(1)是假命题.
(2)当M=N=-1时,对数没有意义,所以命题(2)是假命题.
为什么要学会举反例呢?当一个数学命题无论从正面还是反面都不方便说明,这个时候如果想到了一个反例,立刻就能判断出命题是假命题;当一个概念无法理解,不明白为什么必须那样操作时,一个反例告诉你不那样做不行;当你无法理解你的做法为什么是错的时候,一个反例就能让你明白了.
二、强调利用错例找边界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藏起来的,不容易被发现.为什么要举正例?反例用不上,错例找不到,穷举太麻烦,那么,我们就利用几个简单的例子去归纳猜想,去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希望通过举几个例子,从中发现类似的共同点、类似的思考过程、类似的解决过程,并归纳猜想出问题的一般规律和一般的解决办法.如果能够给出严格的证明最好,不能给出严格的证明,我们也能猜出结果来,这也是一种成功.这就是数学推理中的归纳猜想,先猜后证也是科学发现的常见规律和思维模式.
所以,学会举例,能够发现数学问题的规律、数学问题的本质、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案,从中得到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也能够一眼看穿一个数学问题,发现新的数学问题,从而提高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参考文献】
[1]吴发智.中学生数学思维建构的策略探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9(01):5-6.
[2]詹伟.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11):15.
[3]刁庆玲.数学思维的研究综述[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1):10.
【关键词】利用错例;穷举;归纳正例
思维品质中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深度.有的人在思考问题时往往善于概括归类,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善于预见事物的发展.数学思维的深刻性是从问题的条件出发,看穿数学问题的关键矛盾,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能够看出几步推理并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数学中的举例思维模式就是通过枚举或者穷举数学对象,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或者思路的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常常用在不熟悉的數学问题上.我们经常会通过反例、错例、穷举、正例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
一、强调通过反例找理由
数学中经常要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只要能够举出一个反例,立刻就能判断出是假命题.
例1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在空间中,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已知M=N,则log3M=log3N.
解 (1)墙角三条直线就是反例,所以命题(1)是假命题.
(2)当M=N=-1时,对数没有意义,所以命题(2)是假命题.
为什么要学会举反例呢?当一个数学命题无论从正面还是反面都不方便说明,这个时候如果想到了一个反例,立刻就能判断出命题是假命题;当一个概念无法理解,不明白为什么必须那样操作时,一个反例告诉你不那样做不行;当你无法理解你的做法为什么是错的时候,一个反例就能让你明白了.
二、强调利用错例找边界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藏起来的,不容易被发现.为什么要举正例?反例用不上,错例找不到,穷举太麻烦,那么,我们就利用几个简单的例子去归纳猜想,去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希望通过举几个例子,从中发现类似的共同点、类似的思考过程、类似的解决过程,并归纳猜想出问题的一般规律和一般的解决办法.如果能够给出严格的证明最好,不能给出严格的证明,我们也能猜出结果来,这也是一种成功.这就是数学推理中的归纳猜想,先猜后证也是科学发现的常见规律和思维模式.
所以,学会举例,能够发现数学问题的规律、数学问题的本质、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案,从中得到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也能够一眼看穿一个数学问题,发现新的数学问题,从而提高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参考文献】
[1]吴发智.中学生数学思维建构的策略探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9(01):5-6.
[2]詹伟.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11):15.
[3]刁庆玲.数学思维的研究综述[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