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毕业论文在高校本科教学计划中是重要一环,它不但是实践教学环节中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有力载体,也是本科教育中检验学生能否熟练运用本科阶段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高校通过毕业论文环节的写作,可以培养学生严肃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对本科四年所学知识获得深入认知和升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无论是普通课堂讲授课,或者是见习实习、实验实训课等教学,都不能取代毕业论文教学的重要作用,它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检验和体现,也是当今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看重毕业论文成绩是否优秀的原因。
尽管普通高等学校对毕业论文环节极为重视,也采取了不少措施提升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质量,然而效果却不是很理想。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依然存在因学生、教师、学校管理等综合因素导致的良莠不齐情况。作为高校实践教学管理部门,理清工作思路,建立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深入探讨毕业论文管理模式和机制,是引领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走出困境的必然之路。
一、严把选题关,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选题是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起步。作为基点,对整个毕业论文的影响非常重要。选题是否恰当、题目难易程度高低、选题切入角度等影响着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方向。然而,教学管理的部门对选题的管控却不够细化,大多学校的规章制度中只有选题总体原则的规定,而学生题目的选择基本由系里的指导教师和学生决定。现实情况往往是指导教师给出学生可以选择的题目范围,让学生在规定范围中选择,或者是指导教师直接指定学生研究一些比较成熟的学术领域,指定学生选题。这样的管理模式造成了学生选题重复率较高,研究范围创新较少,思考论文题目能力后劲不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
因此,在选题上,教学管理部门仍有细化管控的空间,可以规范学生的选题方式和模式,如将选题与毕业实习、见习相结合的模式,规范每位指导教师的学生所选论文题目源于毕业实习或见习的比例。即规定学生在毕业实习、见习过程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者典型的值得研究的问题作为自己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实现毕业论文与毕业实习方向的一致性,让理论应用于实践,实践总结形成真知反哺理论,不断深化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在教学管理环节,规范学生在毕业实习、见习中选择论文题目,随后通过实习、见习搜集资料,分析问题,总结形成书面材料,这也符合公安院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主要目标,有助于日后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具备从容面对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此外,将毕业论文选题与实习、见习教学环节相结合,有利于两者质量的共同提升,迫使学生以完成毕业論文为最终任务,带着论文的任务完成毕业实习,从在实习中选题到搜集资料,进行论证总结,最后完成毕业论文,主动融入毕业实习中,减少实习过程中的弄虚作假现象,也提升了毕业实习的质量。
二、完善论文指导模式,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长久以来,相当一部分高等院校的论文评价与指导机制尚未达到预期效果。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责任心淡化,只要学生的毕业论文撰写没有较大的原则性错误,一般指导过程都会流于形式。这种工作态度对学生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学生研究论文的精力投入也会下降。大部分学生撰写论文一拖再拖,最后阶段集中突击完成论文撰写,也使得大部分学生所写的毕业论文中庸平淡,没有较大的科研价值。
由此,在教师层面可以通过交叉评阅制度规范毕业论文指导过程,通过非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评审,促使指导教师强化指导责任心。评阅教师无须考虑教师之间或者师生之间的情感,实事求是做出真实评价。一旦指导教师认真对待论文指导过程,学生也会端正态度,不抱有侥幸心理,对文章的不足之处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主动探索论文研究的问题,同时对个人的综合写作能力也会有促进和提升。
加强对指导教师评阅论文质量的监督,教学督导部门定期采用质量抽检的方式,检查毕业论文的指导质量,对不符合要求的指导教师予以通报批评,也可以将指导质量作为考评教师工作量标准的参考指标。学生方面,可以完善毕业论文校内评优机制,通过评优竞选的方式给学生和指导教师压力和动力。比如,通过毕业论文竞赛的形式,先由系内部评选出不同优秀等级的毕业论文,给予荣誉或物质奖励,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再由各系部推荐优秀论文给学院,学院评选出优秀的毕业论文和优秀的指导教师,推行师生共同奖励机制,从而改变千篇一律、不合格论文少优秀论文也少的局面,使指导教师专心指导论文,使学生提高独立研究能力,创作出更有个人深层思考的毕业论文。
三、规范答辩制度,提高学生综合表述能力
毕业论文的答辩是整个毕业论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和老师交流互动的过程,它既能让学生充分表述自己论文的观点,也能使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等个人综合能力。然而,从目前的答辩现状看来,大部分师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足,这主要体现在评议教师大多关注学生陈述的论文结构,帮助学生调整论文结构,给学生提出的多是文章体例、错别字、表述形式等方面的问题,而忽略了文章的逻辑思路是否通畅、研究方向是否明确、研究方法是否重复单一、观点论述是否有理有据等体现作者深入思考等核心要素。这也导致了大多数学生在答辩过程中,一味低头记录评议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只是简单回答了教师的提问,甚至有些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对自己是否重复表述论文的核心观点和回答问题切题与否都关注甚少,答辩过程也变成了对论文格式修改的记录大会。
从实际效果来看,由于高校扩招,致使每年毕业的学生人数居高不下,在毕业论文答辩的有效时间内,评分教师还不能充分了解每位學生对论文观点的思维深入过程,以及他们对专业知识总体认知、把握和运用的程度。因此,基于对学生综合表述能力的培养,规范答辩制度可以为论文评阅教师创造更多了解学生综合能力的空间,也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途径。首先,要成立专门的答辩负责小组、规范答辩小组成员。教学系部在答辩前要专门成立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合理分配年龄、职称、有无指导经验等由教师组成的答辩小组,并实行论文指导教师回避制度,以及在相同或相近学科实行交叉答辩的制度。
此外,在毕业论文答辩之前,指导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答辩能力的培养,实行毕业论文预答辩制度,模拟毕业论文答辩的真实环境,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给出及时的指导。比如指导教师可在预答辩环节对学生自述论文的情况给出合理性建议;不应过多涉及的内容应给予精减规范学生的答辩时间,对超时的学生给出调整建议;提问环节如何较好地回答评阅教师的问题;怎样有条理地阐述论文观点;如何通过阐述论文观点展示自身科研能力等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毕业论文答辩时有所提高。
毕业论文是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衡量人才综合能力的重要步骤。创新工作思路、提出切实改进措施、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是高校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规范和加强细节管控,旨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学院教师的共同努力。
尽管普通高等学校对毕业论文环节极为重视,也采取了不少措施提升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质量,然而效果却不是很理想。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依然存在因学生、教师、学校管理等综合因素导致的良莠不齐情况。作为高校实践教学管理部门,理清工作思路,建立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深入探讨毕业论文管理模式和机制,是引领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走出困境的必然之路。
一、严把选题关,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选题是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起步。作为基点,对整个毕业论文的影响非常重要。选题是否恰当、题目难易程度高低、选题切入角度等影响着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方向。然而,教学管理的部门对选题的管控却不够细化,大多学校的规章制度中只有选题总体原则的规定,而学生题目的选择基本由系里的指导教师和学生决定。现实情况往往是指导教师给出学生可以选择的题目范围,让学生在规定范围中选择,或者是指导教师直接指定学生研究一些比较成熟的学术领域,指定学生选题。这样的管理模式造成了学生选题重复率较高,研究范围创新较少,思考论文题目能力后劲不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
因此,在选题上,教学管理部门仍有细化管控的空间,可以规范学生的选题方式和模式,如将选题与毕业实习、见习相结合的模式,规范每位指导教师的学生所选论文题目源于毕业实习或见习的比例。即规定学生在毕业实习、见习过程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者典型的值得研究的问题作为自己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实现毕业论文与毕业实习方向的一致性,让理论应用于实践,实践总结形成真知反哺理论,不断深化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在教学管理环节,规范学生在毕业实习、见习中选择论文题目,随后通过实习、见习搜集资料,分析问题,总结形成书面材料,这也符合公安院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主要目标,有助于日后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具备从容面对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此外,将毕业论文选题与实习、见习教学环节相结合,有利于两者质量的共同提升,迫使学生以完成毕业論文为最终任务,带着论文的任务完成毕业实习,从在实习中选题到搜集资料,进行论证总结,最后完成毕业论文,主动融入毕业实习中,减少实习过程中的弄虚作假现象,也提升了毕业实习的质量。
二、完善论文指导模式,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长久以来,相当一部分高等院校的论文评价与指导机制尚未达到预期效果。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责任心淡化,只要学生的毕业论文撰写没有较大的原则性错误,一般指导过程都会流于形式。这种工作态度对学生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学生研究论文的精力投入也会下降。大部分学生撰写论文一拖再拖,最后阶段集中突击完成论文撰写,也使得大部分学生所写的毕业论文中庸平淡,没有较大的科研价值。
由此,在教师层面可以通过交叉评阅制度规范毕业论文指导过程,通过非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评审,促使指导教师强化指导责任心。评阅教师无须考虑教师之间或者师生之间的情感,实事求是做出真实评价。一旦指导教师认真对待论文指导过程,学生也会端正态度,不抱有侥幸心理,对文章的不足之处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主动探索论文研究的问题,同时对个人的综合写作能力也会有促进和提升。
加强对指导教师评阅论文质量的监督,教学督导部门定期采用质量抽检的方式,检查毕业论文的指导质量,对不符合要求的指导教师予以通报批评,也可以将指导质量作为考评教师工作量标准的参考指标。学生方面,可以完善毕业论文校内评优机制,通过评优竞选的方式给学生和指导教师压力和动力。比如,通过毕业论文竞赛的形式,先由系内部评选出不同优秀等级的毕业论文,给予荣誉或物质奖励,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再由各系部推荐优秀论文给学院,学院评选出优秀的毕业论文和优秀的指导教师,推行师生共同奖励机制,从而改变千篇一律、不合格论文少优秀论文也少的局面,使指导教师专心指导论文,使学生提高独立研究能力,创作出更有个人深层思考的毕业论文。
三、规范答辩制度,提高学生综合表述能力
毕业论文的答辩是整个毕业论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和老师交流互动的过程,它既能让学生充分表述自己论文的观点,也能使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等个人综合能力。然而,从目前的答辩现状看来,大部分师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足,这主要体现在评议教师大多关注学生陈述的论文结构,帮助学生调整论文结构,给学生提出的多是文章体例、错别字、表述形式等方面的问题,而忽略了文章的逻辑思路是否通畅、研究方向是否明确、研究方法是否重复单一、观点论述是否有理有据等体现作者深入思考等核心要素。这也导致了大多数学生在答辩过程中,一味低头记录评议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只是简单回答了教师的提问,甚至有些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对自己是否重复表述论文的核心观点和回答问题切题与否都关注甚少,答辩过程也变成了对论文格式修改的记录大会。
从实际效果来看,由于高校扩招,致使每年毕业的学生人数居高不下,在毕业论文答辩的有效时间内,评分教师还不能充分了解每位學生对论文观点的思维深入过程,以及他们对专业知识总体认知、把握和运用的程度。因此,基于对学生综合表述能力的培养,规范答辩制度可以为论文评阅教师创造更多了解学生综合能力的空间,也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途径。首先,要成立专门的答辩负责小组、规范答辩小组成员。教学系部在答辩前要专门成立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合理分配年龄、职称、有无指导经验等由教师组成的答辩小组,并实行论文指导教师回避制度,以及在相同或相近学科实行交叉答辩的制度。
此外,在毕业论文答辩之前,指导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答辩能力的培养,实行毕业论文预答辩制度,模拟毕业论文答辩的真实环境,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给出及时的指导。比如指导教师可在预答辩环节对学生自述论文的情况给出合理性建议;不应过多涉及的内容应给予精减规范学生的答辩时间,对超时的学生给出调整建议;提问环节如何较好地回答评阅教师的问题;怎样有条理地阐述论文观点;如何通过阐述论文观点展示自身科研能力等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毕业论文答辩时有所提高。
毕业论文是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衡量人才综合能力的重要步骤。创新工作思路、提出切实改进措施、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是高校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规范和加强细节管控,旨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学院教师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