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有这样一句话:“少年强则中国强!”而“少年强”中的“强”字之含义到底是什么呢?我想,不仅仅是强健的体魄,还要有健全的心智和独立完整的人格,真正从思想上站立起来,这样才能肩负起国家与民族赋予的重大使命。但是现在令人堪忧的是:许多中学生思想不健全,缺乏独立健全的人格,在生活中更是我行我素,唯我独尊,没有理想,更没有追求,这些现状不得不让我在深思的同时加强了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人格教育的力度。
近年来,无论大学生还是中小学生,或因学业不佳,或因考试不顺,或因老师批评,或因同学纠纷,或因家长唠叨,或因恋爱失败,或因莫名的忧愁抑郁,悲观厌世,离家出走,跳楼自杀,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这样的事件屡屡见诸媒体,特别是最近我校也出现一些学生因为老师严格教育而表现出恶劣的行为:辱骂师长,甚至出现人身攻击,这使我意识到语文课堂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殿堂,也是学生情感交流的载体,是实施人格教育的主要阵地。马加爵事件的发生,在让我们感到触目惊心的同时,是否也应该使我们对自己的教育有一个深刻的反思?所以,我在给学生们上课、讲到与人为善时,就刻意问我的学生:“怎样才叫与人为善?”孩子们都踊跃回答说帮助别人,却很少有人说到其实最根本的就是自律,无论语言和行为都不要去侵害别人,那些嘲笑马加爵、语言上轻慢马加爵的孩子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就是不与人为善,这就会在日后给自己的人生布下危机。能够让一个人人生走得踏实、圆满,靠的不是学历,而是德行。所以,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形成积极的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林则徐的诗“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表现的是顾全大局的爱国思想、当国家有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无畏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所以,在课堂上我还举了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无私和顾全大局的胸襟,我把这首诗和当今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危机时刻,是为了个人利益,一己之私,还是顾全整个国家的安危呢?通过比较,学生自然能理解林则徐宽广的胸襟,从而对他们产生深刻的影响。
再如:教学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我不是让学生只记住几层意思、几点结论,而是根据文章的情感、形象性特点,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结合作者的遭遇,设身处地地体会作者的感情。课堂上,我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思想、行动,和史铁生一起感悟母爱、感悟人生,并且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同学说:“读罢此文,我想到了我的母亲,我的母亲也是这般伟大,为什么自己在平时就没有注意到呢?母亲对我们的疼爱,我们不曾读懂,却固执地要走出母亲的视线,我们曾狂妄地要离开母亲……作品中的母亲是一个沉默而不张扬的母亲,一个含悲而不外露的母亲,一个坚韧而伟大的母亲,我们为她深深地感动着。”有的同学说:“史铁生使我感受到了坚强的力量。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挫折,挫折对于坚强者来说就像脚下的一粒砂子,对于怯懦者来说却像是高不可攀的山峰,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战胜脆弱,经得起挫折……”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动情朗读,读他在双腿瘫痪后的暴怒无常,读他在捶打双腿时的哭喊,读他母亲每每默默退去的身影,悄悄进来时哭红的双眼,还有那临终前艰难的呼吸和未放下的对儿子的牵挂,读史铁生战胜困难后直面人生的勇气……凝重悲壮的文字,让学生深受感动,为生命中那不可测量的磨难,为母亲的那一份坚韧,也为作者面对人生困境的那一份智慧和勇气。这样,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同悲共喜,形成了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产生了巨大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产生了不畏挫折、奋发向上等精神,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
课文内容的丰富性、文章风格的多样性折射出了文章作者人格的斑斓丰富:有刻苦勤奋、百折不挠的司马迁、曹雪芹,有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祖冲之、哥白尼,有气节伟大、情操高尚的范仲淹、文天祥,还有胸襟宽阔、理想远大的毛泽东、陈毅等等。我们在教学中要利用这些文章作者的人格力量,激励受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的人格方向。同时,用课文中的名言、古训健全学生人格。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引用了许多名言、古训及典故,其中许多都是千古流传、清新隽永的民族美德。“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我们要以诚待人,从自己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教育我们不可轻视小事情,不要因为好事影响小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坏事影响小就去做……这样的名言至今对我们修身养性仍具有指导意义。针对学校中某些学生身上存在的坏习气如旷课、泡网吧、打架斗殴、敲诈勒索等,可教育他们不要认为这是区区小事,如果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就会逐渐恶化成违法行为,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我们也不要因为善小而不为:如果轻视一滴水,就不会有浩瀚的海洋;轻视一棵树,就不会有茂密的森林。“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文教学中,这样的格言警句通过教师的诠释剖析,定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深处,在生活中留意自己的行动,改变不好的习惯,改善自己的性格。所以,从教授语文这门课起,我就时刻在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我致力于培养他们自律、自重、自尊、自强的品格,细心、诚信和宽容的品格。这条路虽然艰难,但我会矢志不渝。
总之,在教学中,我决不会无视这些教育因素而把目光仅仅放在考试中的几分填空和选择题上。我们要通过对文章作者的介绍,通过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人格力量,让学生体味关于正直、忠诚、爱国主义等永恒的人类精神,从而开启学生的心灵世界,激荡起学生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心欲望。
近年来,无论大学生还是中小学生,或因学业不佳,或因考试不顺,或因老师批评,或因同学纠纷,或因家长唠叨,或因恋爱失败,或因莫名的忧愁抑郁,悲观厌世,离家出走,跳楼自杀,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这样的事件屡屡见诸媒体,特别是最近我校也出现一些学生因为老师严格教育而表现出恶劣的行为:辱骂师长,甚至出现人身攻击,这使我意识到语文课堂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殿堂,也是学生情感交流的载体,是实施人格教育的主要阵地。马加爵事件的发生,在让我们感到触目惊心的同时,是否也应该使我们对自己的教育有一个深刻的反思?所以,我在给学生们上课、讲到与人为善时,就刻意问我的学生:“怎样才叫与人为善?”孩子们都踊跃回答说帮助别人,却很少有人说到其实最根本的就是自律,无论语言和行为都不要去侵害别人,那些嘲笑马加爵、语言上轻慢马加爵的孩子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就是不与人为善,这就会在日后给自己的人生布下危机。能够让一个人人生走得踏实、圆满,靠的不是学历,而是德行。所以,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形成积极的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林则徐的诗“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表现的是顾全大局的爱国思想、当国家有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无畏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所以,在课堂上我还举了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无私和顾全大局的胸襟,我把这首诗和当今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危机时刻,是为了个人利益,一己之私,还是顾全整个国家的安危呢?通过比较,学生自然能理解林则徐宽广的胸襟,从而对他们产生深刻的影响。
再如:教学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我不是让学生只记住几层意思、几点结论,而是根据文章的情感、形象性特点,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结合作者的遭遇,设身处地地体会作者的感情。课堂上,我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思想、行动,和史铁生一起感悟母爱、感悟人生,并且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同学说:“读罢此文,我想到了我的母亲,我的母亲也是这般伟大,为什么自己在平时就没有注意到呢?母亲对我们的疼爱,我们不曾读懂,却固执地要走出母亲的视线,我们曾狂妄地要离开母亲……作品中的母亲是一个沉默而不张扬的母亲,一个含悲而不外露的母亲,一个坚韧而伟大的母亲,我们为她深深地感动着。”有的同学说:“史铁生使我感受到了坚强的力量。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挫折,挫折对于坚强者来说就像脚下的一粒砂子,对于怯懦者来说却像是高不可攀的山峰,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战胜脆弱,经得起挫折……”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动情朗读,读他在双腿瘫痪后的暴怒无常,读他在捶打双腿时的哭喊,读他母亲每每默默退去的身影,悄悄进来时哭红的双眼,还有那临终前艰难的呼吸和未放下的对儿子的牵挂,读史铁生战胜困难后直面人生的勇气……凝重悲壮的文字,让学生深受感动,为生命中那不可测量的磨难,为母亲的那一份坚韧,也为作者面对人生困境的那一份智慧和勇气。这样,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同悲共喜,形成了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产生了巨大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产生了不畏挫折、奋发向上等精神,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
课文内容的丰富性、文章风格的多样性折射出了文章作者人格的斑斓丰富:有刻苦勤奋、百折不挠的司马迁、曹雪芹,有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祖冲之、哥白尼,有气节伟大、情操高尚的范仲淹、文天祥,还有胸襟宽阔、理想远大的毛泽东、陈毅等等。我们在教学中要利用这些文章作者的人格力量,激励受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的人格方向。同时,用课文中的名言、古训健全学生人格。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引用了许多名言、古训及典故,其中许多都是千古流传、清新隽永的民族美德。“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我们要以诚待人,从自己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教育我们不可轻视小事情,不要因为好事影响小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坏事影响小就去做……这样的名言至今对我们修身养性仍具有指导意义。针对学校中某些学生身上存在的坏习气如旷课、泡网吧、打架斗殴、敲诈勒索等,可教育他们不要认为这是区区小事,如果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就会逐渐恶化成违法行为,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我们也不要因为善小而不为:如果轻视一滴水,就不会有浩瀚的海洋;轻视一棵树,就不会有茂密的森林。“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文教学中,这样的格言警句通过教师的诠释剖析,定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深处,在生活中留意自己的行动,改变不好的习惯,改善自己的性格。所以,从教授语文这门课起,我就时刻在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我致力于培养他们自律、自重、自尊、自强的品格,细心、诚信和宽容的品格。这条路虽然艰难,但我会矢志不渝。
总之,在教学中,我决不会无视这些教育因素而把目光仅仅放在考试中的几分填空和选择题上。我们要通过对文章作者的介绍,通过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人格力量,让学生体味关于正直、忠诚、爱国主义等永恒的人类精神,从而开启学生的心灵世界,激荡起学生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心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