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Fr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池塘的水之所以如此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地涌来。阅读教学之所以充满生机,是因为有问题不断地生成,问题是阅读教学之“渠”的“源头活水”。在阅读教学中,以问题引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阅读,把阅读文本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觉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头脑中产生的疑问越多,他对课堂上和学习新教材过程中所讲的知识的兴趣就越高。在课堂上讲解新教材以前就让学生积累问题——这倒是教学论上很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中,问题应来源于学生,而且必须来源于学生。初读文本时,学生作为阅读主体与文本之间进行对话,文本向学生传达一定的信息,而学生也对文本进行批判性解读。在这一阶段,教师应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质疑,进行问题的积累。
  对于学生积累的问题,应根据问题的难度,采用小组合作阅读的形式,分层组织阅读教学。具体操作起来应该分以下三个层面。
  下面,我就以《詹天佑》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一枝独秀不是春,姹紫嫣红春满园——我知道如何回答的问题
  “一枝独秀不是春,姹紫嫣红春满园。”阅读教学的课堂应该向所有学生开放,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小组合作阅读最大的优势在于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更大的发展。
  学生进行个体阅读所积累的各种各样的小问题,有许多是很浅显的,关于文章信息的问题。如在《詹天佑》一文中,学生就提出了诸如“詹天佑是什么朝代的人?他是干什么的?帝国主义国家为什么要争夺铁路的修筑权?他们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等容易解决的问题。
  这种问题,因为其简单易解决,应给所有的学生,特别是那些平时很少发言、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在小组活动中,教师要提醒组员多给这类学生机会。因为“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予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怎样促使“学习困难的” 学生“阅读、阅读、再阅读”?这一层次的小组合作阅读就是极好的契机。解决问题的渴望促使他们反复阅读文本,问题的达成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又反作用于对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读。因为“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感。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苏霍姆林斯基)在成功激励下的积极的阅读状态会使这类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这种“有心栽花盼花开”的做法使阅读教学的课堂中每位学生都得到了发展,姹紫嫣红,春色满园。这是对问题的初步筛检。
   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不确定该如何回答的问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个体阅读趋于单一和片面,小组合作阅读趋于全面和多元,给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解读文本的时间和空间。
  不可否认,学生在自我尝试阅读阶段也会提出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为什么称詹天佑为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是怎样修筑京张铁路的?”这种有一定难度的,统领全文的问题看似无法解决,但反复阅读文本,在小组进行深层探究往往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因为这种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下的阅读行为,使得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变得多元化,并且它是不断生成的,形成一种原子裂变式的不规则放射状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产生共鸣,可以有不同观 点之间的交锋,也可以在别人的观点的基础上引发出新的思考。在小组合作阅读中,文本是阅读的对象,其他学生的观点和看法也同时成了“阅读的对象”。这种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将“我不确定如何回答的问题” 变为“我知道如何回答的问题”。
  再者,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这样论述的:“学生有两个发展水平,第一个是现有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独立地、自如地完成教师提出的智力水平……第二个是潜在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教师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这也就是老师常说的“跳一跳,摘果子”。 “我不确定如何回答的问题”就介于学生会与不会之间,也就是介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如果让学生在小组的帮助下,问题完全可以得到解决,变“我不确定如何回答”为“我知道如何回答”。
  关于“为什么称詹天佑为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个问题,小组经过合作阅读,很快得出了答案。组长主讲,其他学生补充,综合起来是这样回答的:“因为当时清朝政府腐败无能,中国遭受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欺侮。清朝政府刚提出修筑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北部。他们千方百计出来阻挠和要挟,认为中国要修铁路‘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多么狂妄啊!甚至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 ‘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这是对中国的极端蔑视!中国真的没有这样的人才吗?不!‘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中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詹天佑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个。’消息一传开,‘全国都轰动了’。詹天佑受命于危难之际,能否完成任务,关系到民族的尊严和荣辱。虽然顶着沉重的压力,但是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务。没有强烈的爱国心,是绝对做不到的!”这种回答已非常完整,显然,这一小组对文本的理解已比较深入,这是小组合作阅读的成功,这正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然,这也是对问题的再次筛选。
   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的问题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看似无路可走,经过一番周折、一番努力又有了新的出路,新的天地。学生在小组合作阅读中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及在阅读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往往就是学生阅读的难点,同时也是思维含量比较高的问题,是教师最佳的阅读教学切入点。对于这类问题应如何处理呢?
  苏霍姆林斯基有相当多的文章涉及阅读,他是这样说的:“书籍对少年来说,并不是真理的仓库,而是内心体验的源泉。”“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维。”我的理解是: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生要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学生之所以产生问题,是因为书没有读透。怎么办?再读!《礼记·学记》中说:“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思就是说:“只引导而不强迫,使学习的人容易亲近。教师严格而不压抑,使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得以充分发展。只加以启发而不必全部说出,使学生能够自己思考(以免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人亲近又能自动思考,这才是善于晓谕了。”这句话点明了教师的作用,即启发引导。
  我的看法是:对于这些思维含量高的问题,教师更不应该包办代替,而应该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文本中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学会思考,解决问题,必要的话,可再次进行小组合作阅读。
  如在《詹天佑》一文的阅读教学中,对于“詹天佑是怎样修筑京张铁路的”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是:“课文从詹天佑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是怎样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了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对于如何勘测线路,文中有详细的叙述,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就会明白,开凿隧道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作图,学生也会很快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对于“人”字形线路的设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说老实话,对于教师,也需要反复研读教材才能理解。对这一难点问题,我的处理方法是:
  1.阅读相关段落,尝试着画出示意图。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示意图的画法,并要说出理由,并尝试修改自己的示意图。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4.教师出示“人”字形示意图,让学生对照讲解,再次理解文本。
  看似“山重水复疑无路”,在老师的引导下,以画图为手段,以反复探究文本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目的,达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境界。
  综上所述,“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语)以问题引领,进行小组合作阅读即为读书循序渐进之法,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与文本的多元交流、对话中“熟读而精思”,阅读能力必能得到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必然生机盎然。
其他文献
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的一种方式。  音乐作业不同于其他学科作业,根据学生知识层次和年龄的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多样化的。如口头作业、书面作业或者是手工作业等,但无论哪一种作业形式都要紧扣教材进行针对性练习,加强学生在识谱、视唱、听音等各方面的能力,并且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一、快乐地 “做”  活泼形象的手工作业: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小,对一
近日,在一次年轻数学教师座谈会上,我听到了一个几乎一致的感叹:“唉,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这些孩子从小娇生惯养,没有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自己不肯主动发言,还不爱听别人发言,依赖思想严重。  其实,所有这些说到底都是习惯问题。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能否成功的基础和保障。怎样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
久违的杜鹃再次登上我们的封面,这也是她转型为演员之后,首次作为我们杂志封面人物的—次新的亮相。杜鹃本人对此也非常重视,专程赶赴纽约进行拍摄。  拍摄灵感来自于60年代末著名的超模Lau ren Hutton,她也是从模特生涯开始转而迈入影视圈,最后成为70年代好莱坞最具实力的影星之一。造型师Daniela Paudice表示,这也是想给杜鹃的演艺事业带去最美好的祝愿。为此我们给杜鹃打造了Laure
一、问题提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 中国古语亦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教授学生学会探究、懂得探究,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然而现实中,有些数学教师并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探究式的教育,错误的课堂教学理念层出不穷。  【教学场景1】“填鸭式”教学  教
獨具匠心的细节设计,强劲有力的外部形态,以精湛的工业设计创作出的经典家具如雕塑艺术品一样充满魅力,令人着迷。
我有幸参加课外阅读推荐课的竞赛活动,通过自己甄别海选,决定立足孩子的实际,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向孩子们推荐儿童作家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之一”的《五三班的坏小子》。课堂上呈现出的教学片段记忆犹新:  出示: 抬头望天跑的兔八哥突然摔了一跤,女生们都尖叫起来,男生们挥舞着拳头,拼命地大喊:“兔八哥,站起来!”  “兔八哥,站起来!”  兔八哥真的站起来了!  质疑:(1)兔八哥怎么了?爬起来了吗?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这无疑指明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要开放语文教学,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运用语文知识,丰富语言积累,发展听、说、读、写等各项语
人类已进入高信息社会,我们正面临世界新科技的挑战,为培养21世纪的新型人才,探索培养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的新型教学结构,不仅要构建以现代知识为内容的现代教育体系,而且要利用先进的科技,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重要性,首先要了解其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
小学体育教学要以兴趣作为动力,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目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合适的游戏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在实际教学中发挥良好的作用。我以为,游戏参与小学体育教学时要注意三大原则,即因人、因地、因时开展游戏。本文试对这三大原则进行探讨。  一、因材施教,让游戏合乎学生成长特点  体育课是小学生玩乐的好天地,对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他们的思维特点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如果仅凭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露珠的美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借助现代化媒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优势,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让他们入情入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多种说话练习,促使学生将课文的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落实语文的工具性。  教材分析:  《小露珠》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