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施工成本控制是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等方面满足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际发生的费用支出采取一系列监督措施,及时纠正发生的偏差,把各项费用支出控制在计划成本规定的范围内,以保证成本计划的实现。当承包商通过投标竞争取得工程,签订合同,同时确定了合同价格,他的工程经济目标(盈利性)完全通过成本控制实现。在实际工程中常由于管理控制的技术问题,使成本处于失控状态,许多项目管理者只有在项目结束才知道实际开支和盈亏,而这时其损失常常已无法弥补。影响施工成本的因素众多,除去必须消耗的人工、机械设备、材料费,以及为保证工期而花费的成本外,作为“软科学”存在的管理因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PDCA”循环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常被用于产品质量的控制中,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ion)四个阶段。
1 第一阶段:施工中的成本计划(Plan)
项目成本计划是工程项目实施中成本控制的指导性文件。凡工程项目都必须有明确的项目目标和实施方案,而各项工作的开展,要以计划为依据,在实施中实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以此来协调各项活动。施工中的成本计划包括劳动工资计划、材料计划、构建及加工半成品需用量计划、施工机具需要量计划、项目降低成本计划、资金使用计划等。
在计划的制定时,要从实际出发,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采用造价较低的施工方案,用一个科学的、比较合理的、经济的施工组织方案来指导施工,进行科学的工程管理。
在施工计划阶段,有几个关键的问题需要格外注意,它们常常对工程成本造成重大影响,
(1)设计图纸是制定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如果有不合理不切实际的地方,施工中一旦发生更改,会严重影响工程成本。为避免工程设计出现与现实不符的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工程洽商,就要求设计人员在方案设计阶段尽可能多地了解建筑现场的原始资料及地上地下信息,在施工过程中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能不变更设计的尽量不变更设计,能不追加经费的,尽量不追加经费。施工单位也要加强与设计人员的联系与沟通,出现问题共同寻求解决途径,避免工程成本失控现象发生。
(2)合理设计施工方案。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上先进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经济、自然地理条件、施工工艺、设备选择、工期安排的实际情况,比较实施性施组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与标书编制时的不同,或与定额中施工方法的不同,以据实作出正确的预测。
此外,还要严格审查开工条件,组织好资金及时到位,确保工程按期完成。要公开招投标,引进竞争机制,择优选择施工队伍,促使施工企业提高生产管理和技术水平,降低工程造价。建设方可提出合理的费率浮动范围和要求,具体有浮动幅度由施工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确定投标值,真正起到竞争作用。同时加强合同价的管理,强化定额政策的执行,能够一次性包死的就一次性包死,不得随意变动,切实认真地履行合同。要尽量压缩并减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變更,严格审查索赔报告单,控制索赔支出额度。
2 第二阶段:执行成本计划,组织施工(Do)
执行阶段主要是执行措施和计划。该阶段是将第一阶段所制定的各项措施和目标付诸实施,并对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预想不到的问题采取防范措施的过程。本阶段是整个PDCA循环的关键。
在工程实施阶段,加强施工材料、设备的采购与管理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基本建设工程项目按经济投资分析,占投资比重较大的为:设备购置约占40%,建安工程约占30%,建安材料费约占20%,设备材料的订货数量和价格对工程投资的影响最大,所以对设备的订货、材料的采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设备订货采用招标、议标、报价等各种形式,在保证质量和满足项目要求的前提下,比较选择质量好,价格比较合理的设备制作承包商。在材料供应上,在调研了解的基础上,货比三家,选择一个合理的厂家供应,属于施工单位定货的材料,按实际价格结算的建设单位必须参与材料的选择和核价工作,或者在一定范围内限价。
3 第三阶段:检查(Check)
检查阶段主要是检查执行结果。该阶段主要是检查事先所制定的各项措施和计划控制指标的执行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检查控制效果。对于计划控制指标执行情况的检查,可将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检查,如果是施工费用在某月份突然增加,并且突破控制上限,那么就需要找出费用失控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以保证控制目标的实现。至于某月份费用突破控制下线的情况,也应查明原因。这样,就能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1)跟踪监督,不断检查。工程建设期间的费用支出和管理要遵照厉行节约、专款专用的原则调配和使用。既要对建设单位费用开支进行严格的审核,重要支出项目应及时进行审批。在施工的过程中就注重结算材料的收集、整理,为阶段性的成本计算做好准备。在工程施工阶段,对设计变更管理、设计施工图的会审、重大设计变更管理采取实事求是、规范管理的工作原则,首先对设计变更组织设计、监理、建设、生产单位共同审核,确定其变更的合理性及经济性,杜绝技术经济不合理的变更发生。其次是在履行设计变更签发手续上严格执行设计变更单表格规范、提报准确;设计人员、建设单位各专业管理、计划、安质、主管领导审批齐全等审批制度。三是严格按招标文件或工程施工合同及有关管理制度管理设计变更的技术归档、经济核算。四是采取设计与现场充分结合,生产与施工充分配合的方式最大限度避免重大设计变更的发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没有发生重大设计变更。
(2)项目实施的最后阶段,也就是工程结算这一最终环节的管理。工程结算是各单项工程竣工时由施工单位编制的,作为向建设方进行价款结算的依据文件,是对工程造价的最后确认。建设方在进行工程结算时,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按工程形象进度预付工程款,第二阶段待工程全部完成后,要求施工单位以合同为依据,根据合同上规定的结算方式,编制结算文件,交于建设方。据此建设方对工程决算进行审核,对完成的工程量进行复核,对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给予确认,对工程质量和工期提出评价意见,对预付备料款和工程质量保证金进行抵扣,进行工程竣工的财务结算审核,对工程总造价实行最终控制。
4 第四阶段:处置(Action)
总结经验,巩固成绩,纳入标准。由于施工中所发生的费用是多种多样的,而在制定定额时又不可能对未来进行完全的预测。因此,对于超支的情况,应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找出差异的原因,以便于今后对定额进行修改。并根据上述各阶段的工作,总结出一些好的经验,将其充实到各有关规章制度、计划和标准中去,使之标准化和制度化,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出现类似情况时可按此办理;对于存在问题,应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这样,随着一个PDCA循环结束后,再将其转入下一个循环。使控制工程成本的工作能不断进行,不断总结经验。弥补不足。每次完成一次循环,解决一些问题,使成本控制工作进入一个新的水平。PDCA不断地循环,它的意义就是要永不满足现状,因为人们通常喜次停留在现状,而不喜欢主动去改变它。所以,我们应当不断地设定新的挑战目标,推动PDCA的循环。
参考文献
[1]《PDCA循环法在费用管理中的应用》,张雪玲,管理宝鉴,2006.4
[2]《关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考》,徐文艺,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
[3]《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分析》,陈卫,价值工程
“PDCA”循环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常被用于产品质量的控制中,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ion)四个阶段。
1 第一阶段:施工中的成本计划(Plan)
项目成本计划是工程项目实施中成本控制的指导性文件。凡工程项目都必须有明确的项目目标和实施方案,而各项工作的开展,要以计划为依据,在实施中实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以此来协调各项活动。施工中的成本计划包括劳动工资计划、材料计划、构建及加工半成品需用量计划、施工机具需要量计划、项目降低成本计划、资金使用计划等。
在计划的制定时,要从实际出发,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采用造价较低的施工方案,用一个科学的、比较合理的、经济的施工组织方案来指导施工,进行科学的工程管理。
在施工计划阶段,有几个关键的问题需要格外注意,它们常常对工程成本造成重大影响,
(1)设计图纸是制定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如果有不合理不切实际的地方,施工中一旦发生更改,会严重影响工程成本。为避免工程设计出现与现实不符的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工程洽商,就要求设计人员在方案设计阶段尽可能多地了解建筑现场的原始资料及地上地下信息,在施工过程中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能不变更设计的尽量不变更设计,能不追加经费的,尽量不追加经费。施工单位也要加强与设计人员的联系与沟通,出现问题共同寻求解决途径,避免工程成本失控现象发生。
(2)合理设计施工方案。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上先进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经济、自然地理条件、施工工艺、设备选择、工期安排的实际情况,比较实施性施组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与标书编制时的不同,或与定额中施工方法的不同,以据实作出正确的预测。
此外,还要严格审查开工条件,组织好资金及时到位,确保工程按期完成。要公开招投标,引进竞争机制,择优选择施工队伍,促使施工企业提高生产管理和技术水平,降低工程造价。建设方可提出合理的费率浮动范围和要求,具体有浮动幅度由施工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确定投标值,真正起到竞争作用。同时加强合同价的管理,强化定额政策的执行,能够一次性包死的就一次性包死,不得随意变动,切实认真地履行合同。要尽量压缩并减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變更,严格审查索赔报告单,控制索赔支出额度。
2 第二阶段:执行成本计划,组织施工(Do)
执行阶段主要是执行措施和计划。该阶段是将第一阶段所制定的各项措施和目标付诸实施,并对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预想不到的问题采取防范措施的过程。本阶段是整个PDCA循环的关键。
在工程实施阶段,加强施工材料、设备的采购与管理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基本建设工程项目按经济投资分析,占投资比重较大的为:设备购置约占40%,建安工程约占30%,建安材料费约占20%,设备材料的订货数量和价格对工程投资的影响最大,所以对设备的订货、材料的采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设备订货采用招标、议标、报价等各种形式,在保证质量和满足项目要求的前提下,比较选择质量好,价格比较合理的设备制作承包商。在材料供应上,在调研了解的基础上,货比三家,选择一个合理的厂家供应,属于施工单位定货的材料,按实际价格结算的建设单位必须参与材料的选择和核价工作,或者在一定范围内限价。
3 第三阶段:检查(Check)
检查阶段主要是检查执行结果。该阶段主要是检查事先所制定的各项措施和计划控制指标的执行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检查控制效果。对于计划控制指标执行情况的检查,可将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检查,如果是施工费用在某月份突然增加,并且突破控制上限,那么就需要找出费用失控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以保证控制目标的实现。至于某月份费用突破控制下线的情况,也应查明原因。这样,就能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1)跟踪监督,不断检查。工程建设期间的费用支出和管理要遵照厉行节约、专款专用的原则调配和使用。既要对建设单位费用开支进行严格的审核,重要支出项目应及时进行审批。在施工的过程中就注重结算材料的收集、整理,为阶段性的成本计算做好准备。在工程施工阶段,对设计变更管理、设计施工图的会审、重大设计变更管理采取实事求是、规范管理的工作原则,首先对设计变更组织设计、监理、建设、生产单位共同审核,确定其变更的合理性及经济性,杜绝技术经济不合理的变更发生。其次是在履行设计变更签发手续上严格执行设计变更单表格规范、提报准确;设计人员、建设单位各专业管理、计划、安质、主管领导审批齐全等审批制度。三是严格按招标文件或工程施工合同及有关管理制度管理设计变更的技术归档、经济核算。四是采取设计与现场充分结合,生产与施工充分配合的方式最大限度避免重大设计变更的发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没有发生重大设计变更。
(2)项目实施的最后阶段,也就是工程结算这一最终环节的管理。工程结算是各单项工程竣工时由施工单位编制的,作为向建设方进行价款结算的依据文件,是对工程造价的最后确认。建设方在进行工程结算时,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按工程形象进度预付工程款,第二阶段待工程全部完成后,要求施工单位以合同为依据,根据合同上规定的结算方式,编制结算文件,交于建设方。据此建设方对工程决算进行审核,对完成的工程量进行复核,对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给予确认,对工程质量和工期提出评价意见,对预付备料款和工程质量保证金进行抵扣,进行工程竣工的财务结算审核,对工程总造价实行最终控制。
4 第四阶段:处置(Action)
总结经验,巩固成绩,纳入标准。由于施工中所发生的费用是多种多样的,而在制定定额时又不可能对未来进行完全的预测。因此,对于超支的情况,应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找出差异的原因,以便于今后对定额进行修改。并根据上述各阶段的工作,总结出一些好的经验,将其充实到各有关规章制度、计划和标准中去,使之标准化和制度化,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出现类似情况时可按此办理;对于存在问题,应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这样,随着一个PDCA循环结束后,再将其转入下一个循环。使控制工程成本的工作能不断进行,不断总结经验。弥补不足。每次完成一次循环,解决一些问题,使成本控制工作进入一个新的水平。PDCA不断地循环,它的意义就是要永不满足现状,因为人们通常喜次停留在现状,而不喜欢主动去改变它。所以,我们应当不断地设定新的挑战目标,推动PDCA的循环。
参考文献
[1]《PDCA循环法在费用管理中的应用》,张雪玲,管理宝鉴,2006.4
[2]《关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考》,徐文艺,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
[3]《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分析》,陈卫,价值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