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8月19-20日,全国中小学校长信息化与数字化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会代表围绕“教育现代化与教育信息化”、“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学校发展”等专题进行了互动交流。近年来,信息化领导力或技术领导力与课程领导力已经成为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中的一种核心能力,也成了校长们经常谈论与思考的话题。
领导力(Leadership)是一个舶来品,是管理学领域的概念。国内外专家学者从多方面给予诠释: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影响力,有人说它是“一变革与适应的过程”,还有人认定它是领导者的影响力。不管从什么方面理解,领导力都是政府、上级部门赋予领导者身上的权力。而对于信息化领导力,专家给出的解释则是校长或学校管理者在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能够规划、建设信息化发展愿景,并能影响和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实现这个愿景的能力与智慧。
一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作为学校建设发展的领军人物,校长或管理者被上级部门赋予了权力,其身份及素养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但现实是,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经常会有人提出“校长懂教育信息化吗”这样的问题。话虽有失公允,却反映出了一定的现实:在很多省份,信息技术不参与中招高招,即便是在参与的省份,其分值也少得可怜,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很多校长也不重视信息技术在学校、在教育中的运用,甚至有些管理者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微机教师的事情,把事情压给信息技术组就不管不问了。
开学初,一位网名为隐形有翅膀的老师向记者哭诉,说:“开学了,让我在没有教师机,没有局域网的教室里给学生上信息技术课。”他还介绍说学校原本是有正常的微机教室的,也能保证学生的正常上课需要。但新学期,因为某种需要,微机教室被迫搬迁到一间不通互联网的教室,上午刚得到任课通知,下午就有四节课……记者建议他向领导提意见,结果却是“领导根本不听我的,只让我代课而已”。
这样的事例或许并不极端,在调查中,记者咨询了几位农村小学校长,发现这些农村小学用的还是2004年“农远工程”配的电脑,速度慢的让人难以忍受。当谈到学校教师对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专业成长时,他们表示:教师的数量连基本的上课需要都很难满足,一人不得不兼两三门课;一所学校只配了一台电脑,老师们用电脑需要排队,更谈不上校园网建设与自主软件的开发了。教育信息化对于师资与金钱严重匮乏的学校,是一条充满荆棘的羊肠小道,校长们任重而道远。有关部门还要做出更多的培训和努力,几次讲座与论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多深入实地的考察与行动。
二
幸运的是数字化校园的火种已经点燃,作为先行者,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李先启校长、无锡蠡园中学的邱华国校长、淄博周村区北门里小学的吕红军校长高高举起了他们手中的火把,以自己的卓识与远见,以先进的教育管理思想确定了学校的位置。
1995年,当深圳南山实验学校还是一所渔村小学时就确定了“创建校园信息高速路”的整体思路,多方筹措资金,南山实验学校进行着艰难的突破:从关注技术实现及理性发展的“建队、建网、建库、建制”,到关注教学模式建构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再到关注教师、学生发展的“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深层次整合”,现在已进入到关注建设校园网群、共享优质资源的“信息技术与集团化均衡发展的探索”。
10年来,他们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提前读写”实验实现了儿童语文学习的重大突破,被誉为“小学语文课程改革里程碑式成果”;“数字文化”浸润了一大批优秀骨干教师,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南山实验学校每一位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必备工具。唐晓勇老师荣获第五届全球创新教育大会“最佳合作奖”第三名。
对于数字化校园,李校长进行了如下思考:需求,是资源建设的关键,要用需求来促进学校、教师、家长、学生、课程的发展。在他看来,南山的经验是:用超前的教育思想建设学校数字文化,数字文化的建设要涵盖理念、硬件、软件、制度等方面。对于老师,李校长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不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老师不是合适的教师,计算机教师学科化,学科教师计算机化。”
无锡蠡园中学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普遍初级中学,生源与师资都没有什么优势,60%的学生都是外来农民工子弟。在校长邱华国的带领下,这所区属公办学校一步步从薄弱学校走向品牌名校,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校园信息化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甚至达到了“一日不可无网”的地步。蠡园中学的配备并不是特别先进,他们坚持“底线投入,适当超前”的原则,以后续发展为基准。
在蠡风办公平台上,学校的管理变得非常简单,办公平台、家校联系平台、校园安全管理平台、教育资源管理平台、教师合约评议系统、作业公示系统、备课公示系统、错题解析系统、成绩管理系统、请假管理系统、校产管理系统、报修管理系统、用车管理系统等一系列自主开发的网络管理软件,为有效提高执行力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各项计划、通知、请假、上报文件、执勤记录、安全检查、设备报修、用车管理、资产管理等安排和执行情况均在网上实时显示。在网络上,可以查到学生的离校记录,可以看到各备课组活动的具体安排和正在活动的教研组,可以了解安全检查的许多细节,即使是教室的门窗没关好,开关、插座存在问题在网络上也一目了然。正是这种精细的管理,决定了学校的成功。
蠡园中学追求高效,信息技术为他们提供了先进的工具,蠡园中学校园网分为三大平台:外网资料、内网资料和学科资源。内网资料则是教师个人的精华,老师们可以把平时积累的精品资源存放在内网资料管理平台,随时调用,也可供其他教师参考。在学科资源库中,教师们上传自己的教案、课件、试卷、练习题、达标题、易错题以及班级管理的点滴经验。在这个校本资源库中,可以按年级或按学科分门别类地搜索到各种相应的教学资源。据介绍,蠡园中学教师的讲义等教学资料必须上网审批才能付印,这个要求,保证了校本资源的不断丰富、不断更新。丰富的资源积淀,有序的资源管理,为老师的学习和教学省去很多重复的劳动,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老师的工作效率,让“高效教学”由可能变成现实。
邱华国校长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思想管理上,他几乎每天都在网上通过“校长荐读”栏目向教师推荐阅读文章,这些文章有相当一部分是校长的随笔。他还经常在“留言管理”、“蠡风论坛”上与老师进行深入交流甚至争论。每周六“蠡中夜话”,学校会组织一些话题,教师就在家里参与讨论,主要是对某些问题统一认识。通过网络的交流,校长让员工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
三
幸运的是,学校管理者都肯定了信息化建设在学校工作中的地方,认为信息化对学校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不幸的是,很多校长的信息素养并不高,不能为技术的使用起模范带头作用。他们有心搞信息化建设,也有数字化校园的意识,但总是碍于物质的、经济的、人际关系的、本身信息素养等各方面的因素,在重重困难面前,停滞了前进的脚步,这样的校长,是很难带领全校师生走上信息高速公路的。
21世纪,网络几乎变成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90后和00后的孩子们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学习方式从个人学习到合作学习,从实体书到电子书,从一张试卷定终身的结果性评价到重视每一个环节的过程性评价,从小组协作到远程协作……网络渗入到了教与学的每一个步骤。在这样的环境,一位有领导力的校长,必须要着眼于21世纪的需求,着眼于孩子们的发展需求,围绕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体验,为学生创建健康成长的数字校园。
数字化校园呼唤着校长们把握历史机遇,不断提升信息化领导力,引领学校资源建设,拓展平等、开放、自由、共享的数字时空。
领导力(Leadership)是一个舶来品,是管理学领域的概念。国内外专家学者从多方面给予诠释: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影响力,有人说它是“一变革与适应的过程”,还有人认定它是领导者的影响力。不管从什么方面理解,领导力都是政府、上级部门赋予领导者身上的权力。而对于信息化领导力,专家给出的解释则是校长或学校管理者在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能够规划、建设信息化发展愿景,并能影响和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实现这个愿景的能力与智慧。
一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作为学校建设发展的领军人物,校长或管理者被上级部门赋予了权力,其身份及素养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但现实是,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经常会有人提出“校长懂教育信息化吗”这样的问题。话虽有失公允,却反映出了一定的现实:在很多省份,信息技术不参与中招高招,即便是在参与的省份,其分值也少得可怜,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很多校长也不重视信息技术在学校、在教育中的运用,甚至有些管理者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微机教师的事情,把事情压给信息技术组就不管不问了。
开学初,一位网名为隐形有翅膀的老师向记者哭诉,说:“开学了,让我在没有教师机,没有局域网的教室里给学生上信息技术课。”他还介绍说学校原本是有正常的微机教室的,也能保证学生的正常上课需要。但新学期,因为某种需要,微机教室被迫搬迁到一间不通互联网的教室,上午刚得到任课通知,下午就有四节课……记者建议他向领导提意见,结果却是“领导根本不听我的,只让我代课而已”。
这样的事例或许并不极端,在调查中,记者咨询了几位农村小学校长,发现这些农村小学用的还是2004年“农远工程”配的电脑,速度慢的让人难以忍受。当谈到学校教师对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专业成长时,他们表示:教师的数量连基本的上课需要都很难满足,一人不得不兼两三门课;一所学校只配了一台电脑,老师们用电脑需要排队,更谈不上校园网建设与自主软件的开发了。教育信息化对于师资与金钱严重匮乏的学校,是一条充满荆棘的羊肠小道,校长们任重而道远。有关部门还要做出更多的培训和努力,几次讲座与论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多深入实地的考察与行动。
二
幸运的是数字化校园的火种已经点燃,作为先行者,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李先启校长、无锡蠡园中学的邱华国校长、淄博周村区北门里小学的吕红军校长高高举起了他们手中的火把,以自己的卓识与远见,以先进的教育管理思想确定了学校的位置。
1995年,当深圳南山实验学校还是一所渔村小学时就确定了“创建校园信息高速路”的整体思路,多方筹措资金,南山实验学校进行着艰难的突破:从关注技术实现及理性发展的“建队、建网、建库、建制”,到关注教学模式建构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再到关注教师、学生发展的“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深层次整合”,现在已进入到关注建设校园网群、共享优质资源的“信息技术与集团化均衡发展的探索”。
10年来,他们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提前读写”实验实现了儿童语文学习的重大突破,被誉为“小学语文课程改革里程碑式成果”;“数字文化”浸润了一大批优秀骨干教师,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南山实验学校每一位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必备工具。唐晓勇老师荣获第五届全球创新教育大会“最佳合作奖”第三名。
对于数字化校园,李校长进行了如下思考:需求,是资源建设的关键,要用需求来促进学校、教师、家长、学生、课程的发展。在他看来,南山的经验是:用超前的教育思想建设学校数字文化,数字文化的建设要涵盖理念、硬件、软件、制度等方面。对于老师,李校长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不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老师不是合适的教师,计算机教师学科化,学科教师计算机化。”
无锡蠡园中学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普遍初级中学,生源与师资都没有什么优势,60%的学生都是外来农民工子弟。在校长邱华国的带领下,这所区属公办学校一步步从薄弱学校走向品牌名校,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校园信息化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甚至达到了“一日不可无网”的地步。蠡园中学的配备并不是特别先进,他们坚持“底线投入,适当超前”的原则,以后续发展为基准。
在蠡风办公平台上,学校的管理变得非常简单,办公平台、家校联系平台、校园安全管理平台、教育资源管理平台、教师合约评议系统、作业公示系统、备课公示系统、错题解析系统、成绩管理系统、请假管理系统、校产管理系统、报修管理系统、用车管理系统等一系列自主开发的网络管理软件,为有效提高执行力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各项计划、通知、请假、上报文件、执勤记录、安全检查、设备报修、用车管理、资产管理等安排和执行情况均在网上实时显示。在网络上,可以查到学生的离校记录,可以看到各备课组活动的具体安排和正在活动的教研组,可以了解安全检查的许多细节,即使是教室的门窗没关好,开关、插座存在问题在网络上也一目了然。正是这种精细的管理,决定了学校的成功。
蠡园中学追求高效,信息技术为他们提供了先进的工具,蠡园中学校园网分为三大平台:外网资料、内网资料和学科资源。内网资料则是教师个人的精华,老师们可以把平时积累的精品资源存放在内网资料管理平台,随时调用,也可供其他教师参考。在学科资源库中,教师们上传自己的教案、课件、试卷、练习题、达标题、易错题以及班级管理的点滴经验。在这个校本资源库中,可以按年级或按学科分门别类地搜索到各种相应的教学资源。据介绍,蠡园中学教师的讲义等教学资料必须上网审批才能付印,这个要求,保证了校本资源的不断丰富、不断更新。丰富的资源积淀,有序的资源管理,为老师的学习和教学省去很多重复的劳动,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老师的工作效率,让“高效教学”由可能变成现实。
邱华国校长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思想管理上,他几乎每天都在网上通过“校长荐读”栏目向教师推荐阅读文章,这些文章有相当一部分是校长的随笔。他还经常在“留言管理”、“蠡风论坛”上与老师进行深入交流甚至争论。每周六“蠡中夜话”,学校会组织一些话题,教师就在家里参与讨论,主要是对某些问题统一认识。通过网络的交流,校长让员工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
三
幸运的是,学校管理者都肯定了信息化建设在学校工作中的地方,认为信息化对学校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不幸的是,很多校长的信息素养并不高,不能为技术的使用起模范带头作用。他们有心搞信息化建设,也有数字化校园的意识,但总是碍于物质的、经济的、人际关系的、本身信息素养等各方面的因素,在重重困难面前,停滞了前进的脚步,这样的校长,是很难带领全校师生走上信息高速公路的。
21世纪,网络几乎变成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90后和00后的孩子们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学习方式从个人学习到合作学习,从实体书到电子书,从一张试卷定终身的结果性评价到重视每一个环节的过程性评价,从小组协作到远程协作……网络渗入到了教与学的每一个步骤。在这样的环境,一位有领导力的校长,必须要着眼于21世纪的需求,着眼于孩子们的发展需求,围绕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体验,为学生创建健康成长的数字校园。
数字化校园呼唤着校长们把握历史机遇,不断提升信息化领导力,引领学校资源建设,拓展平等、开放、自由、共享的数字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