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禅门太极拳的基本内容
禅门太极拳是一个拳术套路。又称禅太极,是慧光居士开创的一门身心双修的养生功法。禅太极缘起神秘稀有的佛门大悲拳,大悲拳源于大悲神咒,大悲咒是佛教密宗秘法。大悲拳流芳千百年,藏在佛门内,故世人闻之甚少!大悲拳原本不是拳法,而是佛教密宗的陀罗尼修法仪轨,要求行者身结印,口诵咒,意观想,从而达到三密相应,最终弃恶从善,转迷成悟。如果只是从外形上看,早期的大悲拳更像是随佛教传入中国的印度瑜伽术,动作姿态也更接近《大悲心出相陀罗尼经》中所示佛菩萨的造像。
禅门太极上符天象,下合地理,中和人情,採古太极阴阳之法,出入于释、道、儒三教之论。上可成正党,下可得长生,中习保安宁。实为达极乐之径也。
二、禅门太极拳的养性与修身
“性乃人之本质”,也就是天生之质,有刚柔急缓,聪敏呆钝之别,后天亦有性善,性恶之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说的是人的先天性根皆是善良而纯真的,人们之间的性情也都是很接近的,然而后天所学,那就千差万别了,若是受不到很好的教育,却经常受错误思想的熏陶,那么人的性质就会变坏。我们现在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德育乃是育成其德性之谓也。因此,若要有德性,就得获良好的培养;若要做到刚则能刚,柔则能柔,急则能急,缓则能缓,因时而易,因事而宜,聪敏通达,益人益己,则要靠后天个人的修养了。
那么人的性怎样修养呢?释、道、儒三家都很重视这个问题,而禅门太极拳则综合了三家的修养方法,成为该门功夫的灵魂。
(一)修清净心
清净心对修行的人来说,乃是至关重要。清净有两层意思,一日清静,言人的心应清爽、安静。心如止水,杂念全无,抱元守一,修养心性。不为外物所动,喜怒不行于色;二日净心,即净除“六根”、“七情”、“六欲”、“贪、慎、痴”等,皆当戒之。而“酒、色、财、气”四大“魔障”则更应除之。酒能伤身误事,色能丧志败性,财能丧德引祸,气能伤元损内,故称“四大魔障”。对于“四大”,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酒喝多不好,少饮则未尝不可。色乱贪不好,爱自己的妻子则是人之长情。财歪取不好,付出劳动所得的正当收入乃天经地义,气盛怒不好,隅有小气乃属人之心理现象,不足为怪。
凡在有人群的地方,要接过去那种要求修清净心,是极不容易的。然而在当今时代,也不需要绝对地去戒除这些性情,只是了解一下,平常多注意点,做到相对的“净心”即可。但“清静”二定则更严格遵循,因为不能静下来,就做不到“精神专一”了。
(二)修慈善心
慈悲为怀,与人为善,是修行之人所应具有的美德,平日里要多做好事,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惜弱怜贪,济困扶危,解忧排难。端的是“日日集阴功,时时行方便”。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不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天下人皆大欢喜”的吗?
(三)修纯洁心
纯洁心即是“无杂乱心”,“无染著心”。就象白壁无瑕,有如冰清玉洁。无有丝毫邪念,不参半点虚伪,不争名夺利,不勾心斗角。大千世界,异态万般,我心则“如莲开已叶所盖,自是一尘也不染”。若能达到如此境界,便是纯粹高尚的心灵了。
(四)修坚定心
不论做何事,皆应有耐心和恒心,也就是坚定心。修练功夫更应如此,若是见别人做功,便也心血来潮,顿起热心,跟了来学,待热潮一退,兴致全无。三天打渔,倒要十天晒网,何功夫之前有?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误了青春,空余叹惜。故要想求真功,必修坚定心。平时行功练拳,无论酷署严寒,还是生活环境变异,都勿使间断,若练上些时,功夫无有长进,也不气妥,坚心锻炼,似此便是修炼坚定心,正是:立下坚定心,发此善性根,任凭云山重重路遥远,求索无息得玄真。
(五)修宽容心
宇宙的博大,可以容万物,玄妙在于宽广无垠,因此能容万物;大海之所以能汇纳百川,原因在其谦下,因此能成为百川之王,人的心胸,应该象宇宙,似大海,宽广可装万物,谦下可容百川。如此方能成为人中之杰,英中之精。
练禅门太级拳者,对世上平常之事,应能恭谦忍让,决不持强斗狠,在武功上不应有门派之争,虚心采各家之长,取别人之精华溶为己有,这样对为人对武功都是极有益处的。
(六)修无畏心
对世上的“邪摩凶鬼”无所畏惧,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敢于扬善惩恶,扶正压邪,敢“为人之所不能为,行人之所不能行”。
对人生路途上的困难险阻,亦当以无畏处之,方能闯关越障,笑迎万般艰苦,终达理想之巅。
(七)修身
禅门太极拳的旨意在于通过修炼后,使人的体质更进一步强壮起来,生命力更进一步旺盛起来,转弱而变强,人生春长在。
禅门太极拳是由基础功(静坐),拳术套路和辅助功(盘手、掌功等),三个部分组成。
静坐(也叫坐禅),是相对的静,是抱元守一,静悟真我。能起到养气安神,调和气血,修养精神,调动青春活力的作用。
练太极拳是相对的动,是以心行气,以意念操导姿势,使周身上下无处不有气流冲走。无处不受自己意念的支配而进行运动,从而修内壮外,强筋健骨,发达肌体,增长劲力,以达到“无量寿福”的目的。
禅门太级拳的形成,是一个由静而动的过程,那么我们练这个拳,就要遵循一个先静后动的原则。静是静坐,是“无极”功。动是行拳,是静极而产生的功。学拳时,先学静坐,后学套路。练拳时,先静站片刻,尔后行拳,如此效果极佳。
三、禅门太极拳基础练习
(一)基本手形、手法
学习禅拳首先要掌握基本手形、手法和步形、步法。禅拳种的手形即手印,手印又成为印契,或单称为印,常指佛教密宗修炼时,行者双手五指或屈伸或开合所结的各种姿态。手印在佛教密宗里是属于“三密”之一的身密,另外二密是口密(或称语密)和意密(或称心密)。观音菩萨的手印象征其特殊的愿力与因缘,我们结与其相同的手印,就会产生特殊的身体力量和意念的力量。 通俗来讲,所谓十指连心、心灵手巧,“练手即是练心,手巧妙即心灵利”,想控制自己的心,先控制好自己的手。手乱动者,心也乱。手贪心贪,心贪手贪,互相影响,不管好事坏事都是心想的、手去做的。知道心手,便知道了拳理。
手可拳可掌,可攻可守,可以根据进攻或防守的不同需求变换不同的手法去应对。一般的手法共有十二种:托、按、撩、捻、刺、挤、拉、缠、抡、撑、穿、翻、摆、列、崩、推、握、栽、锯、滚、钩、劈、搬、点、削、砸、盘。手形则主要有以下十二种:
1荷叶掌
五指自然舒展开,向前微屈,掌面凹如荷叶乘露珠。(图1)
2柳叶掌
五指自然并拢伸直,掌面如槽,微向后翘,形状如柳叶随风摆。(图2)
3金刚拳
四肢卷曲紧握,拇指屈压在中、食二指中节,拳面平齐,坚若金石。(图3)
4莲花拳
五指从小到大依次屈卷紧握,拇指盖在中、食二指之间,拳面错落有致,形若含苞待放的莲花苞。(图4)
5拈花手
拇指与食指指尖相拈,形状如拈花。(此手也称“拈香手”。)(图5)
6宝剑手
中、食二指并拢伸直,拇指扣压于无名指,小指紧随无名指弯曲,手形似利剑刺出。(图6)
7跋折罗手
拇指与中指相拈,无名指屈随,小指、食指伸展,形状似手持跋折罗(“跋折罗”,梵语mudra,即金刚杵,一般指三股金刚杵)。(图7)
8指地手
拇指与食指伸直向下垂指地,其余三指自然弯曲。(图8)
9宝瓶手
五指屈握成空心拳,食指微凸,形状如端杯、握瓶。(此手也称“宝螺手”)(图9)
10禅定手
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两掌心重叠,两拇指尖轻触。(图10)
11合掌手
两掌相合,指尖向上,虚心虚含。(图11)
12玉镰钩手
以食指为尖,其余四指向食指屈拢成镰刀形,又似明月如钩当空悬挂。(此手也称“铁钩手”)(图12)
(二)基本步形、步法
少林拳谱上有云:“出手以手为妙,进步以步为奇。”步,乃人体万力之源头。顾名思义,步也就是人体基础的基础,立禅就已经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一点。禅太极要求步之出入、落地、进攻、后退都稳如泰山,弓、马、虚等步形要轻盈敏捷、变换灵活。
步法主要有钩、铲、踢、挂、蹬、踹、摆、震等九种形式;而步形则分以下八种:
1自然步
十趾自然摊开,两脚平行比肩稍宽,双膝松直。(图13)
2马步
十趾抓地,两胯曲膝,双脚比肩宽,两膝暗合内扣。(图14)
3弓步
重心前重后轻,步伐分为三七分或四六分成,双脚夹角为45度左右。(图15)
4独立步法
单腿支撑全身重量,另一腿提膝与腰平,脚尖绷直,脚心涌泉穴对着支撑腿膝部。(图16)
5交叉步
双腿交叉,两脚与肩稍宽,双膝弯曲。(图17)
6盘步
双腿交叉屈卷,身体下沉半坐,后脚跟离地。(图18)
7虚步
身体重心放在右脚,左前脚脚尖轻点在左前方,落胯屈膝。(图19)
8丁字步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右脚竖起,脚尖轻点在左脚右侧少许,蹲身屈膝。(图20)
注:此为禅门太极拳的基本手形、手法和步形、步法,供各位爱好者作初步了解。全套练习方法,可以参照慧光居士编著的《禅门太极拳》一书。
禅门太极拳是一个拳术套路。又称禅太极,是慧光居士开创的一门身心双修的养生功法。禅太极缘起神秘稀有的佛门大悲拳,大悲拳源于大悲神咒,大悲咒是佛教密宗秘法。大悲拳流芳千百年,藏在佛门内,故世人闻之甚少!大悲拳原本不是拳法,而是佛教密宗的陀罗尼修法仪轨,要求行者身结印,口诵咒,意观想,从而达到三密相应,最终弃恶从善,转迷成悟。如果只是从外形上看,早期的大悲拳更像是随佛教传入中国的印度瑜伽术,动作姿态也更接近《大悲心出相陀罗尼经》中所示佛菩萨的造像。
禅门太极上符天象,下合地理,中和人情,採古太极阴阳之法,出入于释、道、儒三教之论。上可成正党,下可得长生,中习保安宁。实为达极乐之径也。
二、禅门太极拳的养性与修身
“性乃人之本质”,也就是天生之质,有刚柔急缓,聪敏呆钝之别,后天亦有性善,性恶之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说的是人的先天性根皆是善良而纯真的,人们之间的性情也都是很接近的,然而后天所学,那就千差万别了,若是受不到很好的教育,却经常受错误思想的熏陶,那么人的性质就会变坏。我们现在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德育乃是育成其德性之谓也。因此,若要有德性,就得获良好的培养;若要做到刚则能刚,柔则能柔,急则能急,缓则能缓,因时而易,因事而宜,聪敏通达,益人益己,则要靠后天个人的修养了。
那么人的性怎样修养呢?释、道、儒三家都很重视这个问题,而禅门太极拳则综合了三家的修养方法,成为该门功夫的灵魂。
(一)修清净心
清净心对修行的人来说,乃是至关重要。清净有两层意思,一日清静,言人的心应清爽、安静。心如止水,杂念全无,抱元守一,修养心性。不为外物所动,喜怒不行于色;二日净心,即净除“六根”、“七情”、“六欲”、“贪、慎、痴”等,皆当戒之。而“酒、色、财、气”四大“魔障”则更应除之。酒能伤身误事,色能丧志败性,财能丧德引祸,气能伤元损内,故称“四大魔障”。对于“四大”,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酒喝多不好,少饮则未尝不可。色乱贪不好,爱自己的妻子则是人之长情。财歪取不好,付出劳动所得的正当收入乃天经地义,气盛怒不好,隅有小气乃属人之心理现象,不足为怪。
凡在有人群的地方,要接过去那种要求修清净心,是极不容易的。然而在当今时代,也不需要绝对地去戒除这些性情,只是了解一下,平常多注意点,做到相对的“净心”即可。但“清静”二定则更严格遵循,因为不能静下来,就做不到“精神专一”了。
(二)修慈善心
慈悲为怀,与人为善,是修行之人所应具有的美德,平日里要多做好事,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惜弱怜贪,济困扶危,解忧排难。端的是“日日集阴功,时时行方便”。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不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天下人皆大欢喜”的吗?
(三)修纯洁心
纯洁心即是“无杂乱心”,“无染著心”。就象白壁无瑕,有如冰清玉洁。无有丝毫邪念,不参半点虚伪,不争名夺利,不勾心斗角。大千世界,异态万般,我心则“如莲开已叶所盖,自是一尘也不染”。若能达到如此境界,便是纯粹高尚的心灵了。
(四)修坚定心
不论做何事,皆应有耐心和恒心,也就是坚定心。修练功夫更应如此,若是见别人做功,便也心血来潮,顿起热心,跟了来学,待热潮一退,兴致全无。三天打渔,倒要十天晒网,何功夫之前有?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误了青春,空余叹惜。故要想求真功,必修坚定心。平时行功练拳,无论酷署严寒,还是生活环境变异,都勿使间断,若练上些时,功夫无有长进,也不气妥,坚心锻炼,似此便是修炼坚定心,正是:立下坚定心,发此善性根,任凭云山重重路遥远,求索无息得玄真。
(五)修宽容心
宇宙的博大,可以容万物,玄妙在于宽广无垠,因此能容万物;大海之所以能汇纳百川,原因在其谦下,因此能成为百川之王,人的心胸,应该象宇宙,似大海,宽广可装万物,谦下可容百川。如此方能成为人中之杰,英中之精。
练禅门太级拳者,对世上平常之事,应能恭谦忍让,决不持强斗狠,在武功上不应有门派之争,虚心采各家之长,取别人之精华溶为己有,这样对为人对武功都是极有益处的。
(六)修无畏心
对世上的“邪摩凶鬼”无所畏惧,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敢于扬善惩恶,扶正压邪,敢“为人之所不能为,行人之所不能行”。
对人生路途上的困难险阻,亦当以无畏处之,方能闯关越障,笑迎万般艰苦,终达理想之巅。
(七)修身
禅门太极拳的旨意在于通过修炼后,使人的体质更进一步强壮起来,生命力更进一步旺盛起来,转弱而变强,人生春长在。
禅门太极拳是由基础功(静坐),拳术套路和辅助功(盘手、掌功等),三个部分组成。
静坐(也叫坐禅),是相对的静,是抱元守一,静悟真我。能起到养气安神,调和气血,修养精神,调动青春活力的作用。
练太极拳是相对的动,是以心行气,以意念操导姿势,使周身上下无处不有气流冲走。无处不受自己意念的支配而进行运动,从而修内壮外,强筋健骨,发达肌体,增长劲力,以达到“无量寿福”的目的。
禅门太级拳的形成,是一个由静而动的过程,那么我们练这个拳,就要遵循一个先静后动的原则。静是静坐,是“无极”功。动是行拳,是静极而产生的功。学拳时,先学静坐,后学套路。练拳时,先静站片刻,尔后行拳,如此效果极佳。
三、禅门太极拳基础练习
(一)基本手形、手法
学习禅拳首先要掌握基本手形、手法和步形、步法。禅拳种的手形即手印,手印又成为印契,或单称为印,常指佛教密宗修炼时,行者双手五指或屈伸或开合所结的各种姿态。手印在佛教密宗里是属于“三密”之一的身密,另外二密是口密(或称语密)和意密(或称心密)。观音菩萨的手印象征其特殊的愿力与因缘,我们结与其相同的手印,就会产生特殊的身体力量和意念的力量。 通俗来讲,所谓十指连心、心灵手巧,“练手即是练心,手巧妙即心灵利”,想控制自己的心,先控制好自己的手。手乱动者,心也乱。手贪心贪,心贪手贪,互相影响,不管好事坏事都是心想的、手去做的。知道心手,便知道了拳理。
手可拳可掌,可攻可守,可以根据进攻或防守的不同需求变换不同的手法去应对。一般的手法共有十二种:托、按、撩、捻、刺、挤、拉、缠、抡、撑、穿、翻、摆、列、崩、推、握、栽、锯、滚、钩、劈、搬、点、削、砸、盘。手形则主要有以下十二种:
1荷叶掌
五指自然舒展开,向前微屈,掌面凹如荷叶乘露珠。(图1)
2柳叶掌
五指自然并拢伸直,掌面如槽,微向后翘,形状如柳叶随风摆。(图2)
3金刚拳
四肢卷曲紧握,拇指屈压在中、食二指中节,拳面平齐,坚若金石。(图3)
4莲花拳
五指从小到大依次屈卷紧握,拇指盖在中、食二指之间,拳面错落有致,形若含苞待放的莲花苞。(图4)
5拈花手
拇指与食指指尖相拈,形状如拈花。(此手也称“拈香手”。)(图5)
6宝剑手
中、食二指并拢伸直,拇指扣压于无名指,小指紧随无名指弯曲,手形似利剑刺出。(图6)
7跋折罗手
拇指与中指相拈,无名指屈随,小指、食指伸展,形状似手持跋折罗(“跋折罗”,梵语mudra,即金刚杵,一般指三股金刚杵)。(图7)
8指地手
拇指与食指伸直向下垂指地,其余三指自然弯曲。(图8)
9宝瓶手
五指屈握成空心拳,食指微凸,形状如端杯、握瓶。(此手也称“宝螺手”)(图9)
10禅定手
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两掌心重叠,两拇指尖轻触。(图10)
11合掌手
两掌相合,指尖向上,虚心虚含。(图11)
12玉镰钩手
以食指为尖,其余四指向食指屈拢成镰刀形,又似明月如钩当空悬挂。(此手也称“铁钩手”)(图12)
(二)基本步形、步法
少林拳谱上有云:“出手以手为妙,进步以步为奇。”步,乃人体万力之源头。顾名思义,步也就是人体基础的基础,立禅就已经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一点。禅太极要求步之出入、落地、进攻、后退都稳如泰山,弓、马、虚等步形要轻盈敏捷、变换灵活。
步法主要有钩、铲、踢、挂、蹬、踹、摆、震等九种形式;而步形则分以下八种:
1自然步
十趾自然摊开,两脚平行比肩稍宽,双膝松直。(图13)
2马步
十趾抓地,两胯曲膝,双脚比肩宽,两膝暗合内扣。(图14)
3弓步
重心前重后轻,步伐分为三七分或四六分成,双脚夹角为45度左右。(图15)
4独立步法
单腿支撑全身重量,另一腿提膝与腰平,脚尖绷直,脚心涌泉穴对着支撑腿膝部。(图16)
5交叉步
双腿交叉,两脚与肩稍宽,双膝弯曲。(图17)
6盘步
双腿交叉屈卷,身体下沉半坐,后脚跟离地。(图18)
7虚步
身体重心放在右脚,左前脚脚尖轻点在左前方,落胯屈膝。(图19)
8丁字步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右脚竖起,脚尖轻点在左脚右侧少许,蹲身屈膝。(图20)
注:此为禅门太极拳的基本手形、手法和步形、步法,供各位爱好者作初步了解。全套练习方法,可以参照慧光居士编著的《禅门太极拳》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