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研训;心理服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连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于2005年9月学院改革转型之际成立,定位于大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业务统领机构。10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心秉承服务社会、服务学校、服务学生、服务家长的理念,现已形成两轨并行、协同促进的工作模式。一轨为面向中小学校,以推进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学、规范、高效发展为目标的研训工作;一轨为面向学校、企事业单位、家庭,以解决心理困惑、提升幸福感为目标的社会化服务工作。
一、大力开展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指导与教师培训,促进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学、规范、高效发展
(一)建立与不断完善工作组织体系,保障工作有序推进
完善的工作组织体系是区域工作有效管理和顺利推进的保障。中心成立之际就着手建立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体系,迅速转变了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零打碎敲的局面。按照大连市各级行政区域层级,建立了以我中心为核心,各区市县教师进修学校为结点,辐射各中小学校的三级纵向工作网络体系。几年来,贯通纵横的工作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在其有效运行下,全市的各项工作都能够自上而下顺利发布与落实,并能够自下而上及时反馈,实现了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推进,共同发展。
(二)以常规化指导和区域阶段性教研活动为载体,营造区域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提高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
开展全市性的大型教研活动,不仅能够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更能够起到宣传、造势、呼吁的作用,营造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中心成立之初,我们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常规的途径入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研讨会、观摩会,组织召开全市性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场展示与经验介绍会。目前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全市阶段性教研活动有:每两年举办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课评优活动及观摩展示会,每两年举办一次校园心理剧大赛并召开校园心理剧展示大会,这两项隔年交替,并奖励优秀;每年召开一届元认知干预技术实践应用经验交流大会;每年召开一届沙盘游戏实践应用交流会,通过会前征集、指导案例,会上奖励、展示、督导,既提升了参赛、参评教师的个人素质,又促进了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这种区域层面的评优、大赛、交流等阶段性活动,把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凝聚在以我中心为核心的组织体系框架下,在更大的范围内增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促进了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踏实稳步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很多学校陆续行动起来并提出指导需求。我们依据学校需求,深入学校现场,开展常规化指导,帮助学校制定发展规划,理清发展思路,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置办设施、资源整合、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咨询室工作开展等各方面进行具体的操作实施指导。
(三)发挥基地校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进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发展
我市所辖区域广泛、地域差别大,各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也极不平衡。如何面向所有学校,并能够根据各地区各校实际情况,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最终达到整体发展的目的?我们采用了建立基地校,充分发挥基地校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全面发展的策略。自2007年第一批基地校成立以来,经过动态管理与调整,目前已建成基地校27所,并形成了“建立—指导—总结推广—评估提升”的基地工作模式。首先,由学校自主申请,从地域分布、学校特点、学校类型、学校发展水平等多个因素综合考查,建立高水平、有特色的基地校。然后,重点围绕基地校特色发展,进行现场指导,电话、网络等跟踪指导,并帮助基地校及时总结,提炼特色成果。在此基础上,开展推广活动,主要形式有:以基地校为平台,开展区域阶段性活动;召开基地校工作经验交流与展示大会;召开基地校工作现场会;形成基地校工作成果集。最后,进行以集中调研为主要方式的年度评估,对于良性发展的基地校,帮助其总结经验,理顺思路,寻求进一步发展的突破点,提升内涵。对发展较差的基地校,则查找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如仍因各种原因没有起色,则取消其基地校资格。
通过指导、总结推广、评估提升循环往复,基地校的工作不断精细化,实现了校际间的良性互动,整体带动了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的协调发展。
(四)大力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取决于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以实质性提升的关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全员参与的组织模式,几年来,我们着眼于全员培训、专业培养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分类分层的教师培训工作。采用专题讲座和远程教育方式,以教师心理健康自我维护和课堂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为主要内容,开展全员培训。采用专题讲座,小班化体验式培训模式,以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师生沟通理论与技巧、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设置和实施等为主要内容,对全市骨干班主任进行了培训。对心理专兼职教师进行全面而系统的专业培训,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1.常规的研训活动
心理专兼职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其专业成长是持续一生的过程,而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本身也处在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持续不断地学习与提升。因此,心理教师队伍的建设仅有一些培训是远远不够的,研训活动的常规化和制度化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基本的途径。心理教师的研训活动在内容上比其他学科更广泛。因为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门学科,而是学校的一项全局性工作。研训活动主题不仅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还包括咨询理论与技术、咨询室的建立与工作开展、心理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班级管理中的心理艺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等。根据主题内容,我们采用多种研训形式。如采用看、评、研讨、讲座、观摩的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校园心理剧指导;采用讲座、研讨、小组体验、案例督导等形式,进行咨询理论与技术的学习;采用现场展示、参观与指导、经验交流等形式进行咨询室建立与工作开展、档案建立与管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等的培训。我们力求研训活动的专题化、系列化。以“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为例,我们进行了系列的研训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基本理念、一般模式、选题、活动设计、实施技术、评价等。常规化的研训活动有针对性地、动态化地解决了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并为教师创造了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成长环境。教师既建立了职业信心,又增强了工作动力,其专业化水平也逐渐得以提升。 2.专项系统培训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从业教师具有较系统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建立专业的思维模式。而目前学校心理专兼职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工作基础非常薄弱,面对五花八门的心理技术和主张,很多教师照搬照抄,致使在具体工作中出现偏差。因此,仅依靠常规的研训活动及短平快式的专题培训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开展以夯实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提升实操处理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系统性培训项目。我们开展了阳光工程——“十二五”心理专兼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专项培训项目,由教师自主选课。我们对全市高中心理专兼职教师进行了5天的系统培训。我们还承接了辽宁省百名心理骨干教师的专项培训。专项培训采用“3-5-3”模式。第一个“3”是三级目标:一是提升专业素质,打造专业团队;二是解决实际难题,提升教师自我管理和健康水平;三是掌握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途径和评价。“5”是五种培训方式:专家报告、团体训练、课案研讨、案例督导、学校考察。第二个“3”是指三个层次的专家团队:国家级资深理论研究者、教研院一线教育研究者和培训者、一线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既提升了教师的理论高度,又丰富了学员的实践操作,受到参训教师的一致好评。多年的培训,我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包括四个层面:第一,心理学基础理论课程;第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第三,心理辅导技术;第四,心理教师职业成长、自我心灵成长课程。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走技术化道路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因此,我们还对心理专兼职教师(包括部分班主任)进行了专门的心理技术培训。如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障碍干预最为高效、实用、快捷的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培训,并适时拓展了元认知干预技术之学校学习能力诊断与辅导培训、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之团体辅导培训。针对学校沙盘的配置与学习需求,我们进行了沙盘心理技术培训。在两项专业的咨询技术培训中,我们采用了集中培训、培训后案例督导与小组体验、典型案例交流的模式,既提高了学员专业技术的掌握与实践,又促进了两项技术在中小学校的推广与应用。
二、积极拓展社会化服务,扩大社会影响力
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研训工作是我们的基础性工作。社会化服务则是我们发挥专业所长,更好地为大连市民提供心理支持的拓展性服务。几年来,中心义务为来访学生、家长提供个体咨询服务,并进入学校,对教师开展提升凝聚力、自我心灵成长、心理减压等团体心理辅导。在社会化服务领域,我们着重以下两项工作。
(一)大规模开展考前心理辅导公益活动,助力中高考学子沉着应考
自2010年起始,应学校、考生、家长的需求,我们启动了面对中高考学生的考前心理辅导公益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了6年。2010年,公益活动以广场咨询为主要形式。2011年开始,为了更广泛的服务于考生,基于考生可利用的业余时间短缺的现状,公益活动改进服务模式,采用进驻学校现场,为考生提供现场讲座、答疑、个别辅导一条龙服务。2013年,进一步完善了辅导模式,探索在一所学校于开学初、临考前进行两次辅导。开学初着眼于复习阶段的心态调整,达成高效复习。临考前注重考前、考场心态调整与应对,实现正常发挥甚至超水平发挥。2014年,增设家长专场,帮助家长理性看待中高考,认识心态对考生的重要作用,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恰当的言行陪伴孩子顺利走过中高考。同时,新增自助服务形式,推出《助你成功——学生考试心理自助手册》和《科学助考——家长助考手册》,免费发放给考生及家长,供其随时翻阅,及时解惑。2015年,首次尝试团体心理辅导形式,使考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引发深层次的思考与感悟,通过相互分享,实现合理认知建立、学习策略改善、积极心态培养、焦虑情绪降低。六年的实践与探索,考前心理辅导公益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表现在对考前学生心理需求的认识,针对不同学生灵活地调整辅导内容,更表现在有效调控辅导时间、辅导手段、学校组织等诸多影响考前辅导效果的因素上。科学化、规范化的公益辅导获得了学校、家长以及社会的广泛认可,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服务学校逐年增加,年均服务万人以上,社会美誉度日益增长。
(二)积极探索尝试心理拓展,扩大服务空间
拓展训练是一种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培训,通过精心设计的系列活动项目,让学员参与体验,感悟成长。通过训练,既能促使个体认识自我,改善形象,增强心理素质,更能增进团队活力,增强团队凝聚力与创造力。对比户外拓展项目的高危险性,我们建设了室内心理拓展训练室,设备上采用安全性高的充气类拓展设备和团训箱以及特色器具,既能进行具有挑战性的室外拓展活动,又能进行集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以心理成长为主的团体训练活动。以此专业基地为依托,我们面向学校教师、学生、企事业单位员工、社会团体,尝试开展了多主题的成人心理拓展训练、学生心理素质训练、亲子训练营等项目,既提升了学院知名度,又更大范围地回报社会。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提升服务质量
我们把科学研究作为我们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坚持在工作中研究,以研究引领规范工作。围绕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及社会化服务,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在《心理科学》《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海教育科研》等国家级、省级期刊发表论文近50余篇,著有《教师心理健康手册》《心理健康教育课操作指导》,以丰厚的研究成果保障各项工作规范、科学、高质量的进行。同时,我们申报了省市级课题项目,开展课程研究,并指导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几年来,通过研究,不但澄清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理论问题,还培养了一批研究型的学校管理队伍和心理师资队伍,有效推进了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工作的系统性、规范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大连,116021)
编辑/王 桢 终校/于 洪
大连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于2005年9月学院改革转型之际成立,定位于大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业务统领机构。10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心秉承服务社会、服务学校、服务学生、服务家长的理念,现已形成两轨并行、协同促进的工作模式。一轨为面向中小学校,以推进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学、规范、高效发展为目标的研训工作;一轨为面向学校、企事业单位、家庭,以解决心理困惑、提升幸福感为目标的社会化服务工作。
一、大力开展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指导与教师培训,促进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学、规范、高效发展
(一)建立与不断完善工作组织体系,保障工作有序推进
完善的工作组织体系是区域工作有效管理和顺利推进的保障。中心成立之际就着手建立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体系,迅速转变了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零打碎敲的局面。按照大连市各级行政区域层级,建立了以我中心为核心,各区市县教师进修学校为结点,辐射各中小学校的三级纵向工作网络体系。几年来,贯通纵横的工作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在其有效运行下,全市的各项工作都能够自上而下顺利发布与落实,并能够自下而上及时反馈,实现了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推进,共同发展。
(二)以常规化指导和区域阶段性教研活动为载体,营造区域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提高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
开展全市性的大型教研活动,不仅能够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更能够起到宣传、造势、呼吁的作用,营造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中心成立之初,我们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常规的途径入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研讨会、观摩会,组织召开全市性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场展示与经验介绍会。目前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全市阶段性教研活动有:每两年举办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课评优活动及观摩展示会,每两年举办一次校园心理剧大赛并召开校园心理剧展示大会,这两项隔年交替,并奖励优秀;每年召开一届元认知干预技术实践应用经验交流大会;每年召开一届沙盘游戏实践应用交流会,通过会前征集、指导案例,会上奖励、展示、督导,既提升了参赛、参评教师的个人素质,又促进了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这种区域层面的评优、大赛、交流等阶段性活动,把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凝聚在以我中心为核心的组织体系框架下,在更大的范围内增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促进了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踏实稳步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很多学校陆续行动起来并提出指导需求。我们依据学校需求,深入学校现场,开展常规化指导,帮助学校制定发展规划,理清发展思路,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置办设施、资源整合、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咨询室工作开展等各方面进行具体的操作实施指导。
(三)发挥基地校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进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发展
我市所辖区域广泛、地域差别大,各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也极不平衡。如何面向所有学校,并能够根据各地区各校实际情况,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最终达到整体发展的目的?我们采用了建立基地校,充分发挥基地校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全面发展的策略。自2007年第一批基地校成立以来,经过动态管理与调整,目前已建成基地校27所,并形成了“建立—指导—总结推广—评估提升”的基地工作模式。首先,由学校自主申请,从地域分布、学校特点、学校类型、学校发展水平等多个因素综合考查,建立高水平、有特色的基地校。然后,重点围绕基地校特色发展,进行现场指导,电话、网络等跟踪指导,并帮助基地校及时总结,提炼特色成果。在此基础上,开展推广活动,主要形式有:以基地校为平台,开展区域阶段性活动;召开基地校工作经验交流与展示大会;召开基地校工作现场会;形成基地校工作成果集。最后,进行以集中调研为主要方式的年度评估,对于良性发展的基地校,帮助其总结经验,理顺思路,寻求进一步发展的突破点,提升内涵。对发展较差的基地校,则查找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如仍因各种原因没有起色,则取消其基地校资格。
通过指导、总结推广、评估提升循环往复,基地校的工作不断精细化,实现了校际间的良性互动,整体带动了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的协调发展。
(四)大力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取决于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以实质性提升的关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全员参与的组织模式,几年来,我们着眼于全员培训、专业培养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分类分层的教师培训工作。采用专题讲座和远程教育方式,以教师心理健康自我维护和课堂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为主要内容,开展全员培训。采用专题讲座,小班化体验式培训模式,以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师生沟通理论与技巧、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设置和实施等为主要内容,对全市骨干班主任进行了培训。对心理专兼职教师进行全面而系统的专业培训,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1.常规的研训活动
心理专兼职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其专业成长是持续一生的过程,而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本身也处在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持续不断地学习与提升。因此,心理教师队伍的建设仅有一些培训是远远不够的,研训活动的常规化和制度化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基本的途径。心理教师的研训活动在内容上比其他学科更广泛。因为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门学科,而是学校的一项全局性工作。研训活动主题不仅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还包括咨询理论与技术、咨询室的建立与工作开展、心理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班级管理中的心理艺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等。根据主题内容,我们采用多种研训形式。如采用看、评、研讨、讲座、观摩的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校园心理剧指导;采用讲座、研讨、小组体验、案例督导等形式,进行咨询理论与技术的学习;采用现场展示、参观与指导、经验交流等形式进行咨询室建立与工作开展、档案建立与管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等的培训。我们力求研训活动的专题化、系列化。以“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为例,我们进行了系列的研训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基本理念、一般模式、选题、活动设计、实施技术、评价等。常规化的研训活动有针对性地、动态化地解决了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并为教师创造了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成长环境。教师既建立了职业信心,又增强了工作动力,其专业化水平也逐渐得以提升。 2.专项系统培训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从业教师具有较系统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建立专业的思维模式。而目前学校心理专兼职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工作基础非常薄弱,面对五花八门的心理技术和主张,很多教师照搬照抄,致使在具体工作中出现偏差。因此,仅依靠常规的研训活动及短平快式的专题培训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开展以夯实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提升实操处理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系统性培训项目。我们开展了阳光工程——“十二五”心理专兼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专项培训项目,由教师自主选课。我们对全市高中心理专兼职教师进行了5天的系统培训。我们还承接了辽宁省百名心理骨干教师的专项培训。专项培训采用“3-5-3”模式。第一个“3”是三级目标:一是提升专业素质,打造专业团队;二是解决实际难题,提升教师自我管理和健康水平;三是掌握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途径和评价。“5”是五种培训方式:专家报告、团体训练、课案研讨、案例督导、学校考察。第二个“3”是指三个层次的专家团队:国家级资深理论研究者、教研院一线教育研究者和培训者、一线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既提升了教师的理论高度,又丰富了学员的实践操作,受到参训教师的一致好评。多年的培训,我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包括四个层面:第一,心理学基础理论课程;第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第三,心理辅导技术;第四,心理教师职业成长、自我心灵成长课程。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走技术化道路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因此,我们还对心理专兼职教师(包括部分班主任)进行了专门的心理技术培训。如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障碍干预最为高效、实用、快捷的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培训,并适时拓展了元认知干预技术之学校学习能力诊断与辅导培训、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之团体辅导培训。针对学校沙盘的配置与学习需求,我们进行了沙盘心理技术培训。在两项专业的咨询技术培训中,我们采用了集中培训、培训后案例督导与小组体验、典型案例交流的模式,既提高了学员专业技术的掌握与实践,又促进了两项技术在中小学校的推广与应用。
二、积极拓展社会化服务,扩大社会影响力
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研训工作是我们的基础性工作。社会化服务则是我们发挥专业所长,更好地为大连市民提供心理支持的拓展性服务。几年来,中心义务为来访学生、家长提供个体咨询服务,并进入学校,对教师开展提升凝聚力、自我心灵成长、心理减压等团体心理辅导。在社会化服务领域,我们着重以下两项工作。
(一)大规模开展考前心理辅导公益活动,助力中高考学子沉着应考
自2010年起始,应学校、考生、家长的需求,我们启动了面对中高考学生的考前心理辅导公益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了6年。2010年,公益活动以广场咨询为主要形式。2011年开始,为了更广泛的服务于考生,基于考生可利用的业余时间短缺的现状,公益活动改进服务模式,采用进驻学校现场,为考生提供现场讲座、答疑、个别辅导一条龙服务。2013年,进一步完善了辅导模式,探索在一所学校于开学初、临考前进行两次辅导。开学初着眼于复习阶段的心态调整,达成高效复习。临考前注重考前、考场心态调整与应对,实现正常发挥甚至超水平发挥。2014年,增设家长专场,帮助家长理性看待中高考,认识心态对考生的重要作用,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恰当的言行陪伴孩子顺利走过中高考。同时,新增自助服务形式,推出《助你成功——学生考试心理自助手册》和《科学助考——家长助考手册》,免费发放给考生及家长,供其随时翻阅,及时解惑。2015年,首次尝试团体心理辅导形式,使考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引发深层次的思考与感悟,通过相互分享,实现合理认知建立、学习策略改善、积极心态培养、焦虑情绪降低。六年的实践与探索,考前心理辅导公益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表现在对考前学生心理需求的认识,针对不同学生灵活地调整辅导内容,更表现在有效调控辅导时间、辅导手段、学校组织等诸多影响考前辅导效果的因素上。科学化、规范化的公益辅导获得了学校、家长以及社会的广泛认可,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服务学校逐年增加,年均服务万人以上,社会美誉度日益增长。
(二)积极探索尝试心理拓展,扩大服务空间
拓展训练是一种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培训,通过精心设计的系列活动项目,让学员参与体验,感悟成长。通过训练,既能促使个体认识自我,改善形象,增强心理素质,更能增进团队活力,增强团队凝聚力与创造力。对比户外拓展项目的高危险性,我们建设了室内心理拓展训练室,设备上采用安全性高的充气类拓展设备和团训箱以及特色器具,既能进行具有挑战性的室外拓展活动,又能进行集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以心理成长为主的团体训练活动。以此专业基地为依托,我们面向学校教师、学生、企事业单位员工、社会团体,尝试开展了多主题的成人心理拓展训练、学生心理素质训练、亲子训练营等项目,既提升了学院知名度,又更大范围地回报社会。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提升服务质量
我们把科学研究作为我们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坚持在工作中研究,以研究引领规范工作。围绕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及社会化服务,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在《心理科学》《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海教育科研》等国家级、省级期刊发表论文近50余篇,著有《教师心理健康手册》《心理健康教育课操作指导》,以丰厚的研究成果保障各项工作规范、科学、高质量的进行。同时,我们申报了省市级课题项目,开展课程研究,并指导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几年来,通过研究,不但澄清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理论问题,还培养了一批研究型的学校管理队伍和心理师资队伍,有效推进了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工作的系统性、规范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大连,116021)
编辑/王 桢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