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真一融合 校院双元”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7525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积极完善护理专业教育体系,创新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尝试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三真一融合 校院双元”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实现病房与课堂相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三真一融合;校院双元;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11C-0050-04
  五年制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自2003年开办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以来,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特色,吸收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学交替”、澳大利亚的“TAFE”等典型模式的本质与精髓,加强校企合作,依靠企业开发专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充分体现职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三真一融合 校院双元”人才培养模式自2007年起经过不断地开展探索与研究,初步构建了以“真实的病人资源”、“真实的学习情境”和“真实的职业岗位”为核心要素的院校双元护理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开展这一模式下特色护士的定向培养,主要有中医护理、妇儿护理、危急症护理特色方向,为连云港市乃至江苏省培养了一大批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护理人才。
  一、“三真一融合 校院双元”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所谓“三真一融合”,即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面对真实的病人,在真实的岗位上,将课堂与病房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1]根据医院护理及医疗工作的特点,采用“半天病房半天课堂”的半工半读学习形式。学生上午在病房接触岗位实践,医院选派带教老师,实训内容根据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相关教学案例;下午在已有岗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由医院选拔临床教师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及熟悉带教老师实施整体护理程序的基础上为病人提供基础性生活护理。在医院真实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学做一体,发现和解决问题,使知识、能力、素质得到积累和提升。
  “校院双元”体现在校院双方人才培养的“三高”特色,即合作融合度高、资源共享度高及优势互补度高。[2]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后3年在医院由临床经验丰富的骨干医师作为授课教师,校院双方教师“一对一”构思教学环节,集体备课不少于总课时的二分之一。充分挖掘和利用临床案例、教学情景作为教学资源,实现行业骨干的经验优势、医院专业实践环境优势和学校教师多年的理论教学优势融合共享与互补,在教学方法及校本教材建设方面进行改革。针对校院合作人才培养的特点和医院的需求,加入医院文化、特色专科、护理文书资料的书写、各种电子档案处理等教学内容,从而丰富人文课程的内涵,体现医院的特色。教学的组织由校院双方共同承担,教学内容充分体现行业特点、医院特色。校院双方同时为管理和质量控制的主体,校院形成紧密而非松散型的合作关系,双方优势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一)研究思路
  “三真一融合 校院双元”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护理行业发展趋势和特点,遵循五年制高职学生认知规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构建了“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实训)课程模块”、“拓展课程模块”和“证书培训考核模块”四大学习模块。为满足校院合作班学生对职业能力的需要,兼顾学生终身学习的需求,学校提出了“以高素质的人为体,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操作技能为翼”的“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思路。在真正的岗位上、真实病人中、真切的情境下实现了课堂与病房融合的“三真一融合 校院双元”人才培养模式。[3]
  (二)构建“三真”教学情境
  1.真实的学习情境。从知识培养的角度,构建真实的临床护理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渴望,产生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工学交替,学生半天病房半天课堂,围绕病人病情发展、治疗变化中问题的出现与解决,知识不再是抽象空洞,而是具体真实,因而知识理解是深刻的,知识的记忆是牢固的,知识的迁移必然也是好的。
  2.真实的病人。从技能培养的角度,真实的病人有利于学生护理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简单的操作技能。每天安排的病房实践,和病人零距离接触,面对面进行交流,观察操作时病人伴有的真实身体反应、心理变化等,因而技能学习时学会的不仅仅是单一的操作,同时有安全意识、爱岗敬业精神等的内化与养成;并且同一操作在不同病人身上的不同体验与感受,也有利于学生辩证思维的养成,这也是与在校生在没有表情变化,没有病情变化,没有操作后反应或反应单一固定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3.真实的职业岗位。从素质培养的角度,在真实的职业岗位中,病人及家属的痛苦,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责任、职业的价值,感悟生命的宝贵和亲情的可贵;药品经过自己手服到病人口中、进入到病人体内,学生知道自己工作正确与否、严谨与否与病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理解作为一个护理人员为什么必须要有慎独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医护人员为了病人的健康,加班加点,甚至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及家庭,从她们身上懂得了什么是奉献精神。病人健康的恢复常常是医生、护士、治疗师、营养师等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这让学生明白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耳濡目染下,潜移默化中,这些最终化作学生的爱伤观念、慎独精神、奉献精神、严谨求实及团队协作精神。
  (三)病房与课堂相融合
  按照“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思想,根据医院护理操作、诊疗技术上午相对集中的特点,安排学生周一至周五每天上午到病房进行实践,下午和晚上学习专业理论,每天上午的实践课程由校院双方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及知识基础分成若干小组,根据课堂将要学习的内容,有选择性地进入不同的病区病房进行实践,病房所见与课堂所学相联系,病房所见成为课堂所学的基础,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融合,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螺旋式上升。   (四)搭建“三全”立体监控与评价体系
  “三真一融合 校院双元”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内涵建设,形成由学校、医院、学生参与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成立由教育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学校、医院四方共同组成的人才培养决策指挥系统。一方面,定期召开研讨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认证调整[4];另一方面,对日常教学过程及质量进行全方位监控。在每一届校院合作班开办之前,校院双方都会对任课教师进行面试,选拔优秀任课教师。每学期开学前召集校内及医院相关任课教师进行对接,开展集体备课;成立教学质量检查与督导组,定期检查教学情况,反馈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考试课程校院合作班和校内班均采用教考分离,科学的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促进了校院双元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三真一融合 校院双元”
  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成效
  
   (一)学生参加全国执业护士考试成绩比较
  传统观念认为,行业有真实的学习情境、真实的病人、真实的职业岗位,但在考试上学校教师在教学的系统性和重难点把握上似乎更有优势,在考试成绩上校内班好于校院合作班;结果三年成绩比较,校院合作班不仅不低于校内班,且明显校院合作班成绩高于校内班(见表1)。
  
  (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比较
  以2008级高职护理校内班和2008级高职护理中医院班(五年制高职护理在校班和校院合作班)为例,研究比较两种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的护生综合职业能力[5],包括10个方面:专业能力,如重症护理能力、计划和评价能力等;职业素养,如沟通能力、协作精神等;生涯发展能力,如领导能力、科研能力等。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记分。根据对所列条目的履行程度分“差”、“中”、“良”、“优”,分别用1、2、3、4表示。两类班级的比较(见表2)。
   结果显示,两种不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在重症护理能力、计划和评价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学习能力、专业发展能力等方面有显著差异。
  (三)对校院合作班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分析
  校院合作班学生在岗位中认识专业、学习技能因职业认同感好、岗位适应力强、基础护理操作能力而有优势,在校院共同组织的活动如征文、演讲、技能比赛等活动中成绩突出,入职后工作单位普遍反映知识掌握活、临床思维好,能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护理工作。归因分析,工学交替,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教学场所从学校到医院,真情、真人、真练,是真正的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和临床工作零距离对接,学生能及时了解和把握行业的动态变化;真实的学习情景,促使学生学习动机转变,在岗位中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深刻而牢固,学生较早接触临床工作环境,顺利完成社会化过程,最终实现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信念的全面提升。
  在医院学习,由行业专家骨干教学,教学场所有迁移,教学主体有变更,这一改变更贴近职业教育的本质,顺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体现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本模式,首先,需要更多的医院有重视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内驱力,医院要有“职业教育是行业发展不可分割的部分”的理念,把支持教育、参与教育看作是现代化医院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标志,校院双方都有互为不可分割的共鸣,校企合作才有可能持久健康发展;其次,本模式的深度发展,教学资源还需开发,如配套的教材及进一步特色化的“半天病房半天课堂”实训指导;再次,本模式的外部运行环境也亟需政府相应的政策制度,政府通过政策和制度的调节和导向,吸引行业参与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来,为“工学结合”提供成熟的市场环境。唯有这样,校院合作办学才能持久,才能培养高素质、行业欢迎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敏,冯维希,张海云,胡玉涛.院校合作下学习情景建构与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3).
   [2]吴晓莲.“校企(院)合作,无缝衔接”的护理人才培养新机制探讨[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4).
   [3]邓荆云,贲亚琍,马慧芳,余薇,周咏等.学校与医院“定岗双元”合作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课程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2(18).
   [4]徐敏,傅育红,邵阿末,王立文,邱东民.院校合作中高职护理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23).
   [5]张渝成,雷宁,刘春江,王炎峰,吴正吉.高职护理专业“1 2”校院合作培养模式的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11).
  (责任编辑:章跃一)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of "Three Authenticities and One Integration
  School and Hospital Dual System" Talent Training Mode
  CHEN Min
其他文献
公益广告具有通俗性、社会性和非营利性的特点,它短小、深刻往往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对,对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发展到今天,在环境、健康等公共性
摘要:明代藏书家叶盛编著的《菉竹堂书目》著录丰富,在我国目录学上有着重要地位。《菉竹堂书目》世传有两种:一种是带有叶盛自序的六卷真本,另一种为不分卷的伪本。由于经过多人传钞、转藏,真伪难辨。叶家后世所藏的自称是真本,实为伪本,世传的清钞本也多为伪本。  关键词:《菉竹堂书目》;真本;伪本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7C-0060-03  一
摘要: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需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操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质量。职业学校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市场经济对学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中职学生有自主创业意愿,缺少行动;自主创业目的是满足个人需要;有竞争勇气,缺乏经验。应采取开设就业与创业课程、成立学生创业园并予以政策扶持等策略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职业中学体育课程的现实状况如仍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这不能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工作的需要。本文从保证体育课课堂管理的规范性与灵活性,根据学生的专业不同及进入不同的
教育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智慧技能,而且应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引导他们会如何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运用学习策略的训练,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策略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含义。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教授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更重要。因此,要想把学习策略浸透到教学中来,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逐渐成为深受广大受众喜爱的传播媒介。而依托此平台诞生的网络剧,则结合了网络传播的特点,成为了传播界的新兴产业并不断发展壮大。本文以
摘要: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和灵魂。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三爱”、“三心”、“三术”为建设目标,以修身立德、明确方向、强化保障、多平台培养为举措,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四度”,建设了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特色鲜明、相对稳定、充满生机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三爱”、“三心”、“三术”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