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分别从模糊性、新经济、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三个方面分析了合法性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关键词] 合法性 模糊性 新经济 会计准则
一、模糊性对合法性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
在会计实务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难题:某项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会计技术规范没有明确的规定,以至于令人无所适从,交易或事项游离于规则之外了。通常要从会计理论或者会计的一般原理之中寻找答案。但可能又会发现,甚至会计理论或者会计的一般原则也不能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这就是会計的模糊性。分类和汇总是会计的基本方法,而会计所分类和汇总的经济事项本身又具有模糊性和复杂性,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由此导致会计信息必然具有模糊性。会计内在模糊性和信息模糊性是会计信息合法失真的客观原因,而且是会计信息主观性失真的客观基础。
1.内在模糊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
(1)会计准则的精确规定所导致的合法性会计信息失真。经济事项的内在模糊性,决定了对经济事项进行精确分类并规定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违背会计内在模糊性的客观事实,一味追求“一刀切”的精确方法,是导致会计信息规范性失真的重要原因;(2)时滞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从会计确认、计量到报告的生成以至最后传到使用者手中,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时间占用,因此,“时滞”必然存在。时滞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根源于经营活动的连续性和会计报告的间断性。在“时滞”期间内发生的事件和前期发生的事件相互联系。有时时滞期内发生的事件,使报表发布之前就已经部分甚至完全失去真实性了。
2.信息模糊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
信息模糊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影响。一是会计要素的确认受到人们主观评价的影响。它主要表现在确认时间的弹性上。这是因为,由于经营活动的连续性,伴随经营活动形成的物流、资金流的非同步性,收入与取得收入所发生的费用可能提前与滞后;二是会计要素的计量受到会计操作方法的影响。在对应计、递延、摊销和分配额进行计量时,往往采用预计、推断和估算等会计计量方法。所以,按照会计核算基本假设和原则,只能够近似地说明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2)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是会计信息提供过程中的一个有普遍性的约束条件,归集和披露会计信息的成本不得高于使用该信息所能产生的效益,否则,该信息就不值得提供。重要性是指会计事项或金额如不具有重要性,则可以不完全按照公认会计原则处理,以节省提供信息的成本。这加剧了会计信息的模糊性,极易导致会计信息合法失真;(3)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数据的影响主要是计量模式的改变增加了要素确认与计量的不确定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类似于物价变动、自创商誉、金融衍生工具等现象的存在,使历史成本计量模式难以准确反映。
二、新经济对合法性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
新经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信息化经济;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以智力为支撑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面向未来的经济。从会计发展的历史主线看,每一次新旧经济形态的更替,都能促进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进而带动会计向前发展。正是经济水平和经济形态这两个主导性因素以其各自的方式共同影响和决定着会计的发展与方向,使得会计的发展过程既有与经济水平提高相应的不断向前的趋势,又具有与经济形态更替相对应的阶段性特征。目前的会计思想、理论和方法体系是在工业经济时代产生、发展起来的。当新经济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时,其对现有会计体系所带来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三、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本身对合法性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
1.会计自身的特点及缺陷是会计失信的条件
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漏洞与执行的伸缩性等,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具体表现为:(1)会计原则为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操作空间。如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费用,会计信息提供者就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2)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会计信息提供者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绩效或其他目的的会计政策。(3)会计工作内容需要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这就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方便。
2.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美造成合法会计信息失真
(1)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中运用谨慎性原则时,为了保险起见,就有可能将本期的资产和收益少计,而将负债和费用高估。这就与权责发生制原则相矛盾,也违背了会计客观、真实的宗旨。(2)《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要提八项减值准备金,以及资产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这就为企业留下了大量的估计和判断的空间。(3)会计制度中规定的资产计量属性也会造成资产计量有误。会计制度规定确认资产价值的计量方法有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公允价值法、可变现净值法和未来先进流量法等。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必须要求选择最为真实,可靠的计量方法。就是这种计量准确的方法,也因在当今科技飞快发展,产品更新换代极快的年代,历史成本所计量的价值会高估资产的价值。
3.会计准则与制度中对于一些重要信息的披露没有做出规定或规定得不够恰当
这些重要信息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对于一些重要的表外信息,如衍生金融工具、或有事项等。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二是对于有关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中也没有恰当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三是对一些企业社会责任等非经济信息,现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中也没有要求对之加以反映。可见,由于会计准则对一些重要信息的规定不全或不够恰当,使得会计报表虽然严格遵循了会计准则的要求却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有可能对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导作用。
[关键词] 合法性 模糊性 新经济 会计准则
一、模糊性对合法性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
在会计实务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难题:某项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会计技术规范没有明确的规定,以至于令人无所适从,交易或事项游离于规则之外了。通常要从会计理论或者会计的一般原理之中寻找答案。但可能又会发现,甚至会计理论或者会计的一般原则也不能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这就是会計的模糊性。分类和汇总是会计的基本方法,而会计所分类和汇总的经济事项本身又具有模糊性和复杂性,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由此导致会计信息必然具有模糊性。会计内在模糊性和信息模糊性是会计信息合法失真的客观原因,而且是会计信息主观性失真的客观基础。
1.内在模糊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
(1)会计准则的精确规定所导致的合法性会计信息失真。经济事项的内在模糊性,决定了对经济事项进行精确分类并规定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违背会计内在模糊性的客观事实,一味追求“一刀切”的精确方法,是导致会计信息规范性失真的重要原因;(2)时滞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从会计确认、计量到报告的生成以至最后传到使用者手中,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时间占用,因此,“时滞”必然存在。时滞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根源于经营活动的连续性和会计报告的间断性。在“时滞”期间内发生的事件和前期发生的事件相互联系。有时时滞期内发生的事件,使报表发布之前就已经部分甚至完全失去真实性了。
2.信息模糊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
信息模糊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影响。一是会计要素的确认受到人们主观评价的影响。它主要表现在确认时间的弹性上。这是因为,由于经营活动的连续性,伴随经营活动形成的物流、资金流的非同步性,收入与取得收入所发生的费用可能提前与滞后;二是会计要素的计量受到会计操作方法的影响。在对应计、递延、摊销和分配额进行计量时,往往采用预计、推断和估算等会计计量方法。所以,按照会计核算基本假设和原则,只能够近似地说明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2)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是会计信息提供过程中的一个有普遍性的约束条件,归集和披露会计信息的成本不得高于使用该信息所能产生的效益,否则,该信息就不值得提供。重要性是指会计事项或金额如不具有重要性,则可以不完全按照公认会计原则处理,以节省提供信息的成本。这加剧了会计信息的模糊性,极易导致会计信息合法失真;(3)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数据的影响主要是计量模式的改变增加了要素确认与计量的不确定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类似于物价变动、自创商誉、金融衍生工具等现象的存在,使历史成本计量模式难以准确反映。
二、新经济对合法性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
新经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信息化经济;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以智力为支撑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面向未来的经济。从会计发展的历史主线看,每一次新旧经济形态的更替,都能促进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进而带动会计向前发展。正是经济水平和经济形态这两个主导性因素以其各自的方式共同影响和决定着会计的发展与方向,使得会计的发展过程既有与经济水平提高相应的不断向前的趋势,又具有与经济形态更替相对应的阶段性特征。目前的会计思想、理论和方法体系是在工业经济时代产生、发展起来的。当新经济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时,其对现有会计体系所带来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三、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本身对合法性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
1.会计自身的特点及缺陷是会计失信的条件
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漏洞与执行的伸缩性等,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具体表现为:(1)会计原则为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操作空间。如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费用,会计信息提供者就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2)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会计信息提供者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绩效或其他目的的会计政策。(3)会计工作内容需要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这就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方便。
2.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美造成合法会计信息失真
(1)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中运用谨慎性原则时,为了保险起见,就有可能将本期的资产和收益少计,而将负债和费用高估。这就与权责发生制原则相矛盾,也违背了会计客观、真实的宗旨。(2)《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要提八项减值准备金,以及资产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这就为企业留下了大量的估计和判断的空间。(3)会计制度中规定的资产计量属性也会造成资产计量有误。会计制度规定确认资产价值的计量方法有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公允价值法、可变现净值法和未来先进流量法等。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必须要求选择最为真实,可靠的计量方法。就是这种计量准确的方法,也因在当今科技飞快发展,产品更新换代极快的年代,历史成本所计量的价值会高估资产的价值。
3.会计准则与制度中对于一些重要信息的披露没有做出规定或规定得不够恰当
这些重要信息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对于一些重要的表外信息,如衍生金融工具、或有事项等。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二是对于有关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中也没有恰当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三是对一些企业社会责任等非经济信息,现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中也没有要求对之加以反映。可见,由于会计准则对一些重要信息的规定不全或不够恰当,使得会计报表虽然严格遵循了会计准则的要求却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有可能对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