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把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交给你,经过多年的教育之后,你将会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当我读到一位目送孩子上学的母亲所写的这句话时,我的心不禁为之一振。多年以后,我们会给这样的母亲一位怎样的青年?让我们追问自己:我们的教育是“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人们称赞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她肩负着将人类文明精华、智慧结晶如同奥运圣火一样传承到孩子们手中,再次追问自己,我们能肩负这样的历史重任吗?
记得曾经看过一本教育论著,书的名字就是《成为有思想的教师》,看过这本书不禁让我们对自己的教育产生深刻的反思。这本书中也可以找到前面我们所提到问题的答案。读过这本书,在内心深处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教育的七条箴言》,这七条箴言既简明如神谕,又朴素如常识。教育七条箴言的第一条就形象概述了我们教育的根本目地,教育就是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之中不断成长,让孩子在学习活动中健康成长也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除了这个教育的目的之外,教育教学没有任何的目的与意义。这个教育教学的观点是卢梭最先提出来的,在卢梭对这一观点的研究基础之上,著名的教育思想家杜威对教育的根本目的又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他提出“教育即生长”的教育观点。这句话朴实无华而又言简意赅地阐明了教育的本义所在:教育就是要使我们所面对的每一名学生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与不断发展,教育绝对不是将一个人外在所表现的东西加在一个容器内。很多时候,我们因教育而教育,从事教育工作这么多年,也不曾理解什么是教育,很多时候将“教等于教育”,将知识的传授当为教育,将调皮的孩子矫正为乖巧视为教育,在沾沾自喜的时候明白,那是将视力放进眼睛里,而忽视了眼睛本身的能力。“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现今的教育早已成为一个旨在赋予每一个人最适合于社会竞争的外在特征的过程,无形中已有一把功利尺度来衡量教育,如我们的教育很多都针对社会的发展努力培养将来能够很好适应社会,把在未来高速发展的社会之中能够谋求一个职业,为社会的发展作出成就之类的目标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似乎我们的教育如果不朝着这些目标而不懈努力,学生在教育中的生长就失去了任何的价值。教育的功利性太强,以至于给教育设下了条条框框,十年寒窗苦读,最后如果不能考上知名的学校绝对不是教育的成功,这些现实社会发展中人们对于教育的错误理解普遍存在,其实学生天性的生长本身就具有很高的价值。一个人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天性得到健康的发展,那么这个人的一生一定会是既优秀而又幸福的!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义务教育阶段时期的学生有自身的内在价值。我们把这个阶段的学生看做“一个未来的存在”,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之中,一个还没有长成的“大人”,在他“长大成人”之前似乎对于社会的发展没有任何的价值可言,而对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而言,我们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唯一目标,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之中掌握生活的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品质与观念,为不断成长以后的成人生活做好一切准备,这种观念多年来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教育,而且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一直流传、广泛流传至今。这种提法是何等的荒谬,可是我们就是这样荒谬地进行着。三岁开始就报名进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美其名曰赢在起跑线上,为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之类话语不胜枚举。老师们,这样的教育会有怎样的结果呢?孩子没有童年,思想过早成熟,我们不再听到童言稚语,而是满嘴的成人话语。等孩子长大了,他们干什么呢?那时才开始玩孩子的游戏,现在电视中的一些娱乐游戏不是我们小时候都玩过了的吗?这样本末倒置,孩子的童年生活被我们成人错误的安排着一切,他们没有自己该有的童年生活,学生童年的价值被我们的家长与老师错误而野蛮地剥夺,这样教育的恶果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加剧,如我们不加以遏制,不知这样的恶果还会以怎样可怕的方式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之中而显现出来。做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之中不断践行着新的教育理念,同时也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地反思着我们过去的教育,那么,当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问题所在之时,我们是否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是否对于改变这种教育的错误发展而做出自己的努力。作为时代发展的源头动力,教师应该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把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把努力培养思想健康、乐观向上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当成自己教育工作不懈奋斗的人生目标,让我们每位教师都能从自我做起,用我们的教育理念去引导学生快乐的成长,让学生的童年时代过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自然规律去引导学生成长与发展,而不是通过教育的手段去塑造学生的人格与性格,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学生内在品质的一种生长,也不是通过外在因素的影响去再造学生的心性。以上是我对多年来教育教学实践的点滴反思,虽然不够完善,但却对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之中我们不断总结与反思,使我们教师自身的成长也获益匪浅,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的反思同样会改变教师的教育思维,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成长,最终成为一位有思想的教师而不懈努力。
最后,我想以这样的一段话来结束:在自己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生活之中,我宁愿静坐在余辉浅照的石阶之上,耐心而专注地望着一个个内心纯洁、眼睛清亮的学生,让他们在自己学生的时代每一天都能专心地去做一件事情,让他们在学习中健康成长;在成长之中不断进步;在进步之中深刻感悟,使他们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之中能够从从容容的成长。在新时代的教育实践之中,用我们教师应有的教育行为去诠释“教育即生长”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于这一教育目标,我愿意奉献自己一辈子的时间,让自己成长成为一名真正懂教育、有思想的人民教师!
记得曾经看过一本教育论著,书的名字就是《成为有思想的教师》,看过这本书不禁让我们对自己的教育产生深刻的反思。这本书中也可以找到前面我们所提到问题的答案。读过这本书,在内心深处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教育的七条箴言》,这七条箴言既简明如神谕,又朴素如常识。教育七条箴言的第一条就形象概述了我们教育的根本目地,教育就是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之中不断成长,让孩子在学习活动中健康成长也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除了这个教育的目的之外,教育教学没有任何的目的与意义。这个教育教学的观点是卢梭最先提出来的,在卢梭对这一观点的研究基础之上,著名的教育思想家杜威对教育的根本目的又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他提出“教育即生长”的教育观点。这句话朴实无华而又言简意赅地阐明了教育的本义所在:教育就是要使我们所面对的每一名学生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与不断发展,教育绝对不是将一个人外在所表现的东西加在一个容器内。很多时候,我们因教育而教育,从事教育工作这么多年,也不曾理解什么是教育,很多时候将“教等于教育”,将知识的传授当为教育,将调皮的孩子矫正为乖巧视为教育,在沾沾自喜的时候明白,那是将视力放进眼睛里,而忽视了眼睛本身的能力。“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现今的教育早已成为一个旨在赋予每一个人最适合于社会竞争的外在特征的过程,无形中已有一把功利尺度来衡量教育,如我们的教育很多都针对社会的发展努力培养将来能够很好适应社会,把在未来高速发展的社会之中能够谋求一个职业,为社会的发展作出成就之类的目标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似乎我们的教育如果不朝着这些目标而不懈努力,学生在教育中的生长就失去了任何的价值。教育的功利性太强,以至于给教育设下了条条框框,十年寒窗苦读,最后如果不能考上知名的学校绝对不是教育的成功,这些现实社会发展中人们对于教育的错误理解普遍存在,其实学生天性的生长本身就具有很高的价值。一个人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天性得到健康的发展,那么这个人的一生一定会是既优秀而又幸福的!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义务教育阶段时期的学生有自身的内在价值。我们把这个阶段的学生看做“一个未来的存在”,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之中,一个还没有长成的“大人”,在他“长大成人”之前似乎对于社会的发展没有任何的价值可言,而对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而言,我们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唯一目标,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之中掌握生活的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品质与观念,为不断成长以后的成人生活做好一切准备,这种观念多年来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教育,而且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一直流传、广泛流传至今。这种提法是何等的荒谬,可是我们就是这样荒谬地进行着。三岁开始就报名进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美其名曰赢在起跑线上,为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之类话语不胜枚举。老师们,这样的教育会有怎样的结果呢?孩子没有童年,思想过早成熟,我们不再听到童言稚语,而是满嘴的成人话语。等孩子长大了,他们干什么呢?那时才开始玩孩子的游戏,现在电视中的一些娱乐游戏不是我们小时候都玩过了的吗?这样本末倒置,孩子的童年生活被我们成人错误的安排着一切,他们没有自己该有的童年生活,学生童年的价值被我们的家长与老师错误而野蛮地剥夺,这样教育的恶果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加剧,如我们不加以遏制,不知这样的恶果还会以怎样可怕的方式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之中而显现出来。做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之中不断践行着新的教育理念,同时也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地反思着我们过去的教育,那么,当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问题所在之时,我们是否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是否对于改变这种教育的错误发展而做出自己的努力。作为时代发展的源头动力,教师应该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把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把努力培养思想健康、乐观向上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当成自己教育工作不懈奋斗的人生目标,让我们每位教师都能从自我做起,用我们的教育理念去引导学生快乐的成长,让学生的童年时代过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自然规律去引导学生成长与发展,而不是通过教育的手段去塑造学生的人格与性格,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学生内在品质的一种生长,也不是通过外在因素的影响去再造学生的心性。以上是我对多年来教育教学实践的点滴反思,虽然不够完善,但却对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之中我们不断总结与反思,使我们教师自身的成长也获益匪浅,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的反思同样会改变教师的教育思维,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成长,最终成为一位有思想的教师而不懈努力。
最后,我想以这样的一段话来结束:在自己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生活之中,我宁愿静坐在余辉浅照的石阶之上,耐心而专注地望着一个个内心纯洁、眼睛清亮的学生,让他们在自己学生的时代每一天都能专心地去做一件事情,让他们在学习中健康成长;在成长之中不断进步;在进步之中深刻感悟,使他们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之中能够从从容容的成长。在新时代的教育实践之中,用我们教师应有的教育行为去诠释“教育即生长”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于这一教育目标,我愿意奉献自己一辈子的时间,让自己成长成为一名真正懂教育、有思想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