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时政教育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强调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时政教育,但是政治课教学在进行时政教育时,呈现出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思政课堂时政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 课堂教学 时政教育
众所周知,政治学科概念抽象,理论性强,学生容易认为政治课不好学,政治教师在空洞说教。长期下去,他们会丧失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那么,我们如果把时事政治教育贯穿政治课教学的全部过程,教学效果会怎样呢?
一、时政教育的必要性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那么今天的人和事与昨天又会有所不同。即时代不同与于以前。
2、现在中考试题,不论是选择题,还是材料题,都易选择时政信息作为背景材料,来考察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3、还有,我们的世界不断变化,科技迅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显然,做一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的学生已不符合时代潮流。
比如,在2012年中日两国在钓鱼岛(日方称尖阁列岛)问题上关系紧张,今年两国在该问题上又互不相让,有专家认为,这是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关系最为紧张的一个时期。那么我们国家从上到下,都坚守一个信念: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今年乃至今后几年中招试题都会涉及该热点。那么联系教材,七年级想到做一个自信自强的中国人,八年级从法律上阐释我国的领土权利,再到九年级讲我们的国情,讲经济实力的发展,这样使广大学生认识到,没有国防就没有国家尊严。
二、思想品德课中时政教育的实施方法
1、教师抓好课堂上的教学,让每节课都充满学习时政的乐趣和时代的气息。
对一堂课而言,导入是否精彩也很关键,有教学实践经验的老师都深知这一点。比如,有些老师会让学生站在讲台上讲一些重大的国内外事件,这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让他敢于面对这么多学生讲话;一方面,这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广大学生的注意力。下一步,教师会选择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时政内容。
我们都说,向45分钟要效率,那么,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对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十分重要。
在讲到“新学校,新同学”一课时,我可以讲到新生入学时的场景,一个孩子报道,后面跟着几位家长,到教室再到寝室,家长们累得满头大汗,应该说,这个过程寄托了家长们多深的爱!天之大,大不过父母的爱。在讲课时,我用这个开头效果较好,去深深地吸引住学生,同时,我又进行了感恩,孝道教育。
2、课下的时间不放松,通过各种媒体接触时政。
作为老师,我们都有如下感慨,这个社会变了,信息大爆炸,有些时候,学生比我们知道的还多。这里讲的就是信息传播问题。我们知道,新课改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那么,学生能不能在课下搜集整理一些新闻材料呢?这一活动使学生变得主动起来,去动脑筋,发现问题,探索问题。
3、教师对于报纸、杂志等书面媒体以及网络媒体的作用也不能小觑,书面媒体和网络媒体都以传播速度快,时政性高而著称,应该是浏览信息的最好途径。
其实,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去关注时政,自觉地、科学地与政治教材相联系,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强烈时代感、新鲜感。在我的周围,我的同事们每天早上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浏览网页上的新闻。
三、时政教学在中学政治课中的重大作用
首先,这样做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注强调从生为本,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学会多少。时政教育要求学生在课堂以外去动手、动脑。在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的问题,去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其实,这么做,广大学生的各种素质无形中会被激发出来。
其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习惯。
全国中学生优秀班主任培训会上,北京119中学的任小艾老师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讲到中国伟大的核物理学家钱学森的例子,钱学森要求每门功课在80分以上,不要求100分,然后他干什么呢?他去参加这样那样的社团,这和他的早期教育有关系,钱学森小的时候很调皮,他父亲是搞地质的,就天天带钱学森到山上玩,去激发、培养他的兴趣。任小艾接着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激发了你的创造力、想象力。
在课堂上,学生讲出一些重大时政材料时,这其实是一个分享的过程,把课堂变成知识的超市,实现了生命的狂欢。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把时政与知识相结合,教会他们去关注这个社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布鲁斯说过,“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我们就给他们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上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放弃一切活跃的思考,盲目的相信某种结论,相反我们教会他们通过活跃的思考去寻找最佳结论。”
最后,融时政教育在中学政治课中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在2009年的一期《今日说法》上,主持人对话任小艾,主持人张绍刚先放了一段片子,一位母亲给她的儿子吃的,喝的,穿的,住的,可是,孩子长大了,却不听话了,她把孩子送到魔鬼训练营,想让孩子吃点苦。一段时间后,她的孩子被打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她在问有没有办法教育她的孩子?其实,通过这段视频节目,孩子能否去思考,如何走向成熟的自我!如何去面对母亲的爱!
其实,每一个国家都要求本国公民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要有一个忠诚的心。作为我们社会主义中国,更应该强调这一点。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有才,更要有德,去做一个有同情心、责任感的公民。然而,时代的发展,经济发展了,极少数人的道德观却下滑。比如南方的“小悦悦”事件,北方的“42辆车事件”。引发我们去关注这个社会。
我在讲“人生当自强”时,讲到我国从“东亚病夫”的旧中国发展到现在,其他国家不敢肆意妄为,原因是什么,很简单,咱们中国的实力变强大了。再联系到现在我们的南海利益诉求与安全问题,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上渔船对峙已达三个星期,一方面显示了我们的战略克制,我们领导人高超的政治智慧;一方面,我们又要抓紧经济建设,把国力进一步发展壮大。应该说,这就是思想品德课特有的德育功能。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广大师生都要自觉地融时热教育于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都去关注这个社会,使广大学生知识得到生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得以提高。还有,他们的一颗颗赤子之心得到点燃,爱国情怀得以强化。
参考文献:
[1]何春艳.《时事政策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2]宋荣华.浅谈时事政治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2010年第09期
[3]顾明远.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研究. 2004
关键词:新课改 课堂教学 时政教育
众所周知,政治学科概念抽象,理论性强,学生容易认为政治课不好学,政治教师在空洞说教。长期下去,他们会丧失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那么,我们如果把时事政治教育贯穿政治课教学的全部过程,教学效果会怎样呢?
一、时政教育的必要性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那么今天的人和事与昨天又会有所不同。即时代不同与于以前。
2、现在中考试题,不论是选择题,还是材料题,都易选择时政信息作为背景材料,来考察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3、还有,我们的世界不断变化,科技迅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显然,做一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的学生已不符合时代潮流。
比如,在2012年中日两国在钓鱼岛(日方称尖阁列岛)问题上关系紧张,今年两国在该问题上又互不相让,有专家认为,这是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关系最为紧张的一个时期。那么我们国家从上到下,都坚守一个信念: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今年乃至今后几年中招试题都会涉及该热点。那么联系教材,七年级想到做一个自信自强的中国人,八年级从法律上阐释我国的领土权利,再到九年级讲我们的国情,讲经济实力的发展,这样使广大学生认识到,没有国防就没有国家尊严。
二、思想品德课中时政教育的实施方法
1、教师抓好课堂上的教学,让每节课都充满学习时政的乐趣和时代的气息。
对一堂课而言,导入是否精彩也很关键,有教学实践经验的老师都深知这一点。比如,有些老师会让学生站在讲台上讲一些重大的国内外事件,这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让他敢于面对这么多学生讲话;一方面,这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广大学生的注意力。下一步,教师会选择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时政内容。
我们都说,向45分钟要效率,那么,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对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十分重要。
在讲到“新学校,新同学”一课时,我可以讲到新生入学时的场景,一个孩子报道,后面跟着几位家长,到教室再到寝室,家长们累得满头大汗,应该说,这个过程寄托了家长们多深的爱!天之大,大不过父母的爱。在讲课时,我用这个开头效果较好,去深深地吸引住学生,同时,我又进行了感恩,孝道教育。
2、课下的时间不放松,通过各种媒体接触时政。
作为老师,我们都有如下感慨,这个社会变了,信息大爆炸,有些时候,学生比我们知道的还多。这里讲的就是信息传播问题。我们知道,新课改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那么,学生能不能在课下搜集整理一些新闻材料呢?这一活动使学生变得主动起来,去动脑筋,发现问题,探索问题。
3、教师对于报纸、杂志等书面媒体以及网络媒体的作用也不能小觑,书面媒体和网络媒体都以传播速度快,时政性高而著称,应该是浏览信息的最好途径。
其实,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去关注时政,自觉地、科学地与政治教材相联系,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强烈时代感、新鲜感。在我的周围,我的同事们每天早上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浏览网页上的新闻。
三、时政教学在中学政治课中的重大作用
首先,这样做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注强调从生为本,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学会多少。时政教育要求学生在课堂以外去动手、动脑。在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的问题,去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其实,这么做,广大学生的各种素质无形中会被激发出来。
其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习惯。
全国中学生优秀班主任培训会上,北京119中学的任小艾老师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讲到中国伟大的核物理学家钱学森的例子,钱学森要求每门功课在80分以上,不要求100分,然后他干什么呢?他去参加这样那样的社团,这和他的早期教育有关系,钱学森小的时候很调皮,他父亲是搞地质的,就天天带钱学森到山上玩,去激发、培养他的兴趣。任小艾接着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激发了你的创造力、想象力。
在课堂上,学生讲出一些重大时政材料时,这其实是一个分享的过程,把课堂变成知识的超市,实现了生命的狂欢。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把时政与知识相结合,教会他们去关注这个社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布鲁斯说过,“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我们就给他们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上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放弃一切活跃的思考,盲目的相信某种结论,相反我们教会他们通过活跃的思考去寻找最佳结论。”
最后,融时政教育在中学政治课中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在2009年的一期《今日说法》上,主持人对话任小艾,主持人张绍刚先放了一段片子,一位母亲给她的儿子吃的,喝的,穿的,住的,可是,孩子长大了,却不听话了,她把孩子送到魔鬼训练营,想让孩子吃点苦。一段时间后,她的孩子被打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她在问有没有办法教育她的孩子?其实,通过这段视频节目,孩子能否去思考,如何走向成熟的自我!如何去面对母亲的爱!
其实,每一个国家都要求本国公民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要有一个忠诚的心。作为我们社会主义中国,更应该强调这一点。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有才,更要有德,去做一个有同情心、责任感的公民。然而,时代的发展,经济发展了,极少数人的道德观却下滑。比如南方的“小悦悦”事件,北方的“42辆车事件”。引发我们去关注这个社会。
我在讲“人生当自强”时,讲到我国从“东亚病夫”的旧中国发展到现在,其他国家不敢肆意妄为,原因是什么,很简单,咱们中国的实力变强大了。再联系到现在我们的南海利益诉求与安全问题,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上渔船对峙已达三个星期,一方面显示了我们的战略克制,我们领导人高超的政治智慧;一方面,我们又要抓紧经济建设,把国力进一步发展壮大。应该说,这就是思想品德课特有的德育功能。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广大师生都要自觉地融时热教育于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都去关注这个社会,使广大学生知识得到生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得以提高。还有,他们的一颗颗赤子之心得到点燃,爱国情怀得以强化。
参考文献:
[1]何春艳.《时事政策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2]宋荣华.浅谈时事政治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2010年第09期
[3]顾明远.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研究.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