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凭借美元霸权的强大,美国才敢肆无忌惮地“让财政赤字货币化”;而看不到尽头的大规模“财政赤字货币化”,反过来又威胁到美元霸权的根基——美国国家信用。
这样的恶性循环会带来怎样的结果?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指出:“美国似乎没能跳出从前所有帝国的生存和发展逻辑——崛起、扩张、扩张过度、力不从心、衰落。”
显而易见,美国正在将美元霸权及其幻化出的巨额利益推向极致。但这个极致,是否意味着其结果正在走向相反方向?是否意味着美国正在不惜一切代价来挽救美元霸权退出历史舞台?
多国央行抛售美国国债、买入美股——大公司股权比美国国家债权更安全?
物极必反是历史规律,霸权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也是历史规律。两大历史规律剧烈碰撞带给世界剧烈的混乱,同样是不可规避的历史规律。
当年,尚未走马上任的奥巴马,一手捧著诺贝尔和平奖,一手拿着一页纸。在这页纸上,奥巴马明明白白地把美国发动战争的理由,从“危害美国利益和捍卫人权”这两条,改写为三条,增加的一条就是“当美国经济地位受到威胁时”。可见,美国会不惜以战争手段维护美元霸权,因为那是美国的核心利益。
2020年5月5日,从来都被中国人视为“中美友谊使者”的亨利·基辛格博士居然抛掉一贯的含蓄而明确威胁:“在这紧要关头,中国应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以避免战争的发生!”
巧合,基辛格话音刚落,中国广东虎门大桥发生涡振。
什么是涡振?这是流体力学现象:大潮流急速通过障碍物——阻流体(如水中的礁石、空气中的大山),一定会在阻流体身后形成一连串反向漩涡,如果条件适合,一排排、一串串反向漩涡会使障碍物(阻流体)发生巨大振动。
其实,不管美国的愿望如何,阻碍历史大潮的美元霸权似乎正在发生涡振。
客观看,引发美元霸权涡振的漩涡越来越多。欧元自不必多提,它的出现就是为了对抗美元霸权。而现在,一个巨大漩涡是: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正在尽量花掉美元,用美元收购黄金就是典型案例。一年多以来,世界各国央行已经变现7000多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而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以各国央行为背景的黄金购买,2019年净增加近500吨;而今年第一季度,则继续净增加145吨;同时,全球投资者用美元购买黄金的金额已达550亿美元,是2013年二季度以来的最高值。
凯恩斯曾说,黄金是作为“最后的卫兵”和市场紧急需求时的储备。从历史看,黄金是美元的老对头。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实际就是美元和黄金脱钩,而之后美国带给世界的认知是:不要持有黄金,它只是一般商品,美元才是流动性最优异,而且可以保值增值的世界货币。但现在,各国央行重新开始大量增持黄金,这背后是不是意味着美元被抛弃?至少,这是美元霸权非常忌惮的现象。
除了黄金,美元霸权面对的另一个漩涡是:一些国家的央行抛售美国国债之后,反手将美元用于购买美国股票。所谓“去美元化”无非两步:第一步,抛掉美债换回美元现金;第二步,用美元买“可以用美元买到的东西”,过去是黄金、大宗商品,而现在已经扩展到美股。这方面典型案例是瑞士央行,据统计,瑞士央行所持美股市值已从2014年12月的267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12月的975亿美元,增幅3倍有余。还有沙特主权基金,今年3月减持253亿美元美国国债,而反手大幅增持美股。披露的信息显示,它们购买的是微软、苹果、亚马逊、谷歌、Facebook等这类国际巨头的股票。
这一行为背后预示着什么?是否预示着一些国家的央行认为:寡头资本的股权要比美国国家债权更安全、更实在?
石油价格也是一个很大的漩涡。美元曾是国际石油市场“唯一的”计价和结算货币,石油价格越高,美元用量越大;美元用量越大,各国就要更多向美国出口商品换取美元,而美国则因此可获得更多“铸币税”——印钞购买他国商品的权益。所以,石油维系适度的高价,让各国央行不敢大肆减少美元储备,这恐怕才是美元霸权的利益诉求。但现在,沙特、俄罗斯以及其他一些产油区开始“闹腾”,要么允许其他货币结算石油,要么就石油减产份额“吵架”,并引发油价暴涨暴跌。这对美元霸权的维护者而言,绝不是个好消息。不只是美国石油公司债务可能崩溃的问题,更是“美国计价结算”失去稳定,促使他国摆脱美元,进而削弱美元霸权利益的问题。现在看,保持了大致40年的石油价格和美元指数之间较为严谨的“负相关关系”已经乱套了。这是否说明美元对石油价格的控制力增长减弱?是否意味着全球美元保有量会进一步降低?
或许,还有4个更为致命的漩涡。
其一,维护美元霸权的军事实力正在受到挑战。过去,谁敢采用非美元货币结算石油,那美国势必对其动武,伊拉克、叙利亚都是这样。但现在,当伊朗石油计价和结算更为广泛地采用欧元、日元、卢布、人民币等多种货币之后,美国除经济制裁之外,并不敢轻易对伊朗动武,这是不是反映了美国攻打伊朗并无必胜信心?更新的消息是:巴西、委内瑞拉试图在石油等国际贸易中搞“去美元化”,从而受到美国的武力威胁,但现在看,也只是威胁而已。
其二,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数字货币呼之欲出,它是否会对传统货币霸权构成根本性冲击?是否带来货币势力的重新划分?毕竟,传统的美元霸权对应的是传统的产业链全球化,那数字货币所导致的“货币区块效应”是否预示着:传统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演变为全球产业链区域化之后,必然带来货币的区域化?如果是这样,那美元霸权的势力范围必被压缩,最终也会变成小群体货币。重要证据是:(一)Facebook推出的数字货币计划——Libra遭到欧元区的强烈抵制,被指为破坏欧元区金融秩序的工具;(二)当下紧跟美国的国家变成了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以及一些非欧元区的东欧国家,而欧元区内的传统盟友正在和美国渐行渐远,这是不是欧元区试图进一步摆脱美元的迹象? 其三,意大利“新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曾经说过:霸权地位的获得,是因为霸权者能够超越自己的利益,而照顾到其他角色的利益。过去,美国照顾其他角色利益的表现是“向国际社会提供大量公共产品”,比如,为维护国际秩序而确保国际组织正常运转;再比如,担负世界警察角色,并对盟友提供军事保护。但现在,美国是否还有能力提供成本越来越高的公共产品?事实是,美国正在大举退出国际组织,即所谓“退群”;同时也在尽可能减少在欧洲和亚洲的军事基地开支,而将负担推给盟友。
其四,美国国内最近发生的种族激烈冲突,它暴露了美国社会深处“极度的贫富两极分化”困境。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指出,特朗普的所有行动表明,这个满嘴代表穷人的总统,实际代表富人利益,他正在加速美国社会的撕裂。斯蒂格利茨认为,在美国现行政治和经济体制之下,贫富两极分化只会走向更加极致,而扭转态势需要政治、经济制度的“重塑性变革”。那么,这个變革是否将发生?发生或不发生会将美国导向何处?这个过程中,美元霸权赖以存在的基础——经济、军事、科技、社会无比强大而稳定,是否依然存在?
其五,尽管股市、债市的上涨破解了美国“信用塌陷”,但基于非常糟糕的经济基本面,这样的股票和债券价格是否已经生成更为严重的资产泡沫?这个泡沫是以下跌释放,还是以“时间换空间”去释放?如果美国政府、美联储、华尔街都希望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去修复,那这个过程需要多长时间?在此期间美国股市是否时刻遭受暴跌威胁?一旦暴跌会否导致美国信用更大程度的塌陷?会否引发更大规模的美元资产抛售、从而威胁美元霸权?
其六,最近一点时间美国国民储蓄暴涨,个人储蓄率从3月份的12.7%飙升至4月份的33%,这是历史高点。对习惯于透支消费的美国公众,如此之高的储蓄率简直不可思议。尽管这其中有政府发钱和疫情期间无处消费的诱因,但总体看,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个人储蓄率从几乎为零开始不断攀升。另一个来自美联储的数据是:一季度,美国国家家庭净资产减少6.55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最值。两个数据加在一起,是否预示着占据美国经济70%以上的消费动力正在熄火?
5月19日,美国前财长、前高盛主席、治理2008年金融危机“三剑客”之一的保尔森,在美国《外交事务》杂志发表文章,专门探讨美元的未来。鲍尔森认为,美元的持久霸主地位有点不可思议,尤其是考虑到新兴市场的崛起和美国经济的相对衰落(从1960年占世界GDP的近40%下降到今天的25%),从而使美元地位经受考验:一是华盛顿能否战胜新冠病毒疫情,二是疫情后美国能否通过经济政策,用几年的时间管理好国债并控制住结构性财政赤字。
与此同时,著名投资家彼得·希夫频频发出警告:真正的崩溃将是美元崩溃。而耶鲁大学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则明确指出: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过度特权时代”即将结束,而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挤压,美元很可能即将崩盘。
经济全球化是美元霸权的重要经济基础,只有全球化,美元对其他国家才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比如,发展中国家为吸引美国企业投资,就必须保有足够的美元储备,一方面用于进口配套的原材料,另一方面则可确保美国企业利润汇出的用汇需求。这不仅带给美国霸权以巨额利益,同时也使各国保有美元储备成为必须,而这些美元反过来也变成了美国国债市场的重要支撑力量。
但现在看,美国正试图把“全球化变成俱乐部”。但问题是:“俱乐部”内部美元、欧元并存,美元霸权受得了吗?所以,构建“俱乐部”呈现的是“破罐破摔”姿态,尤其是特朗普上台之后,一直想方设法逼迫美国企业回归本土,率先构建“去全球化”经济格局。实际上,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特朗普的对手希拉里·克林顿就抨击说,特朗普的政策主张会严重伤害美元地位。但特朗普无动于衷,2020年5月11日传出消息:白宫已与台积电、英特尔等芯片制造商展开谈判,希望他们在美国建设芯片代工厂,以实现美国芯片的自给自足。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美国商务部加大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力度,进一步升级了技术战。
由此可见,美国不可能放弃美元霸权,更不会是破罐破摔,其“去全球化”的实质是“不惜代价地封闭中国、闷死中国”的意图。为什么是中国?因为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的人民币有条件叫板美元。人民币背后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相当于美国的70%;人民币背后有快而稳步实现小康的14亿人口,世界最大的单一市场,贸易总量全球第一;人民币背后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在全球产业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人民币背后拥有欧元无法比拟、强大而统一的财政力量。更重要的是,人民币背后拥有明显的制度优势,以及由此派生的、统一而强大的全民意志,以及合作共赢的外交号召力。
把人民币上述特点加在一起,美国当然受不了。反过来看,不惜代价地死磕中国,实际也体现了美元根基的不稳定性正在进一步加剧。毫无疑问,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尤其是2020年疫情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政府已经把美元霸权用到了极致、再极致、更极致,但同时,削弱美元霸权的潮流也必然会加大、再大、更大,以致美元霸权的涡振也会加剧、再剧、更剧。
与此同时,中国一直保持和表现出了足够的冷静。重大历史转折时期,世界绝不会是和风细雨,只会有越发狂野的惊涛骇浪。中国已不由自主地站到了这波狂浪的中央,这是历史选择的历史必然,而不以中国单一意志为转移。正如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著名金融学家李扬所言:我们需要特别注意,无论在实体经济领域还是在国际金融领域,一个排斥人民币、排斥中国的“同盟”可能正在形成。站在这个角度,我们回头再看基辛格“美国败了,谁也别想好过,尤其是中国!”的言论,就会有更加深刻的领悟。
责编:杨眉
这样的恶性循环会带来怎样的结果?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指出:“美国似乎没能跳出从前所有帝国的生存和发展逻辑——崛起、扩张、扩张过度、力不从心、衰落。”
显而易见,美国正在将美元霸权及其幻化出的巨额利益推向极致。但这个极致,是否意味着其结果正在走向相反方向?是否意味着美国正在不惜一切代价来挽救美元霸权退出历史舞台?
“去美元化”的诸多表现
多国央行抛售美国国债、买入美股——大公司股权比美国国家债权更安全?
物极必反是历史规律,霸权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也是历史规律。两大历史规律剧烈碰撞带给世界剧烈的混乱,同样是不可规避的历史规律。
当年,尚未走马上任的奥巴马,一手捧著诺贝尔和平奖,一手拿着一页纸。在这页纸上,奥巴马明明白白地把美国发动战争的理由,从“危害美国利益和捍卫人权”这两条,改写为三条,增加的一条就是“当美国经济地位受到威胁时”。可见,美国会不惜以战争手段维护美元霸权,因为那是美国的核心利益。
2020年5月5日,从来都被中国人视为“中美友谊使者”的亨利·基辛格博士居然抛掉一贯的含蓄而明确威胁:“在这紧要关头,中国应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以避免战争的发生!”
巧合,基辛格话音刚落,中国广东虎门大桥发生涡振。
什么是涡振?这是流体力学现象:大潮流急速通过障碍物——阻流体(如水中的礁石、空气中的大山),一定会在阻流体身后形成一连串反向漩涡,如果条件适合,一排排、一串串反向漩涡会使障碍物(阻流体)发生巨大振动。
其实,不管美国的愿望如何,阻碍历史大潮的美元霸权似乎正在发生涡振。
客观看,引发美元霸权涡振的漩涡越来越多。欧元自不必多提,它的出现就是为了对抗美元霸权。而现在,一个巨大漩涡是: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正在尽量花掉美元,用美元收购黄金就是典型案例。一年多以来,世界各国央行已经变现7000多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而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以各国央行为背景的黄金购买,2019年净增加近500吨;而今年第一季度,则继续净增加145吨;同时,全球投资者用美元购买黄金的金额已达550亿美元,是2013年二季度以来的最高值。
凯恩斯曾说,黄金是作为“最后的卫兵”和市场紧急需求时的储备。从历史看,黄金是美元的老对头。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实际就是美元和黄金脱钩,而之后美国带给世界的认知是:不要持有黄金,它只是一般商品,美元才是流动性最优异,而且可以保值增值的世界货币。但现在,各国央行重新开始大量增持黄金,这背后是不是意味着美元被抛弃?至少,这是美元霸权非常忌惮的现象。
除了黄金,美元霸权面对的另一个漩涡是:一些国家的央行抛售美国国债之后,反手将美元用于购买美国股票。所谓“去美元化”无非两步:第一步,抛掉美债换回美元现金;第二步,用美元买“可以用美元买到的东西”,过去是黄金、大宗商品,而现在已经扩展到美股。这方面典型案例是瑞士央行,据统计,瑞士央行所持美股市值已从2014年12月的267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12月的975亿美元,增幅3倍有余。还有沙特主权基金,今年3月减持253亿美元美国国债,而反手大幅增持美股。披露的信息显示,它们购买的是微软、苹果、亚马逊、谷歌、Facebook等这类国际巨头的股票。
这一行为背后预示着什么?是否预示着一些国家的央行认为:寡头资本的股权要比美国国家债权更安全、更实在?
石油价格也是一个很大的漩涡。美元曾是国际石油市场“唯一的”计价和结算货币,石油价格越高,美元用量越大;美元用量越大,各国就要更多向美国出口商品换取美元,而美国则因此可获得更多“铸币税”——印钞购买他国商品的权益。所以,石油维系适度的高价,让各国央行不敢大肆减少美元储备,这恐怕才是美元霸权的利益诉求。但现在,沙特、俄罗斯以及其他一些产油区开始“闹腾”,要么允许其他货币结算石油,要么就石油减产份额“吵架”,并引发油价暴涨暴跌。这对美元霸权的维护者而言,绝不是个好消息。不只是美国石油公司债务可能崩溃的问题,更是“美国计价结算”失去稳定,促使他国摆脱美元,进而削弱美元霸权利益的问题。现在看,保持了大致40年的石油价格和美元指数之间较为严谨的“负相关关系”已经乱套了。这是否说明美元对石油价格的控制力增长减弱?是否意味着全球美元保有量会进一步降低?
或许,还有4个更为致命的漩涡。
其一,维护美元霸权的军事实力正在受到挑战。过去,谁敢采用非美元货币结算石油,那美国势必对其动武,伊拉克、叙利亚都是这样。但现在,当伊朗石油计价和结算更为广泛地采用欧元、日元、卢布、人民币等多种货币之后,美国除经济制裁之外,并不敢轻易对伊朗动武,这是不是反映了美国攻打伊朗并无必胜信心?更新的消息是:巴西、委内瑞拉试图在石油等国际贸易中搞“去美元化”,从而受到美国的武力威胁,但现在看,也只是威胁而已。
其二,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数字货币呼之欲出,它是否会对传统货币霸权构成根本性冲击?是否带来货币势力的重新划分?毕竟,传统的美元霸权对应的是传统的产业链全球化,那数字货币所导致的“货币区块效应”是否预示着:传统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演变为全球产业链区域化之后,必然带来货币的区域化?如果是这样,那美元霸权的势力范围必被压缩,最终也会变成小群体货币。重要证据是:(一)Facebook推出的数字货币计划——Libra遭到欧元区的强烈抵制,被指为破坏欧元区金融秩序的工具;(二)当下紧跟美国的国家变成了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以及一些非欧元区的东欧国家,而欧元区内的传统盟友正在和美国渐行渐远,这是不是欧元区试图进一步摆脱美元的迹象? 其三,意大利“新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曾经说过:霸权地位的获得,是因为霸权者能够超越自己的利益,而照顾到其他角色的利益。过去,美国照顾其他角色利益的表现是“向国际社会提供大量公共产品”,比如,为维护国际秩序而确保国际组织正常运转;再比如,担负世界警察角色,并对盟友提供军事保护。但现在,美国是否还有能力提供成本越来越高的公共产品?事实是,美国正在大举退出国际组织,即所谓“退群”;同时也在尽可能减少在欧洲和亚洲的军事基地开支,而将负担推给盟友。
其四,美国国内最近发生的种族激烈冲突,它暴露了美国社会深处“极度的贫富两极分化”困境。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指出,特朗普的所有行动表明,这个满嘴代表穷人的总统,实际代表富人利益,他正在加速美国社会的撕裂。斯蒂格利茨认为,在美国现行政治和经济体制之下,贫富两极分化只会走向更加极致,而扭转态势需要政治、经济制度的“重塑性变革”。那么,这个變革是否将发生?发生或不发生会将美国导向何处?这个过程中,美元霸权赖以存在的基础——经济、军事、科技、社会无比强大而稳定,是否依然存在?
其五,尽管股市、债市的上涨破解了美国“信用塌陷”,但基于非常糟糕的经济基本面,这样的股票和债券价格是否已经生成更为严重的资产泡沫?这个泡沫是以下跌释放,还是以“时间换空间”去释放?如果美国政府、美联储、华尔街都希望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去修复,那这个过程需要多长时间?在此期间美国股市是否时刻遭受暴跌威胁?一旦暴跌会否导致美国信用更大程度的塌陷?会否引发更大规模的美元资产抛售、从而威胁美元霸权?
其六,最近一点时间美国国民储蓄暴涨,个人储蓄率从3月份的12.7%飙升至4月份的33%,这是历史高点。对习惯于透支消费的美国公众,如此之高的储蓄率简直不可思议。尽管这其中有政府发钱和疫情期间无处消费的诱因,但总体看,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个人储蓄率从几乎为零开始不断攀升。另一个来自美联储的数据是:一季度,美国国家家庭净资产减少6.55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最值。两个数据加在一起,是否预示着占据美国经济70%以上的消费动力正在熄火?
5月19日,美国前财长、前高盛主席、治理2008年金融危机“三剑客”之一的保尔森,在美国《外交事务》杂志发表文章,专门探讨美元的未来。鲍尔森认为,美元的持久霸主地位有点不可思议,尤其是考虑到新兴市场的崛起和美国经济的相对衰落(从1960年占世界GDP的近40%下降到今天的25%),从而使美元地位经受考验:一是华盛顿能否战胜新冠病毒疫情,二是疫情后美国能否通过经济政策,用几年的时间管理好国债并控制住结构性财政赤字。
与此同时,著名投资家彼得·希夫频频发出警告:真正的崩溃将是美元崩溃。而耶鲁大学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则明确指出: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过度特权时代”即将结束,而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挤压,美元很可能即将崩盘。
“全球化‘变’俱乐部”,美国是在自毁江山?
经济全球化是美元霸权的重要经济基础,只有全球化,美元对其他国家才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比如,发展中国家为吸引美国企业投资,就必须保有足够的美元储备,一方面用于进口配套的原材料,另一方面则可确保美国企业利润汇出的用汇需求。这不仅带给美国霸权以巨额利益,同时也使各国保有美元储备成为必须,而这些美元反过来也变成了美国国债市场的重要支撑力量。
但现在看,美国正试图把“全球化变成俱乐部”。但问题是:“俱乐部”内部美元、欧元并存,美元霸权受得了吗?所以,构建“俱乐部”呈现的是“破罐破摔”姿态,尤其是特朗普上台之后,一直想方设法逼迫美国企业回归本土,率先构建“去全球化”经济格局。实际上,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特朗普的对手希拉里·克林顿就抨击说,特朗普的政策主张会严重伤害美元地位。但特朗普无动于衷,2020年5月11日传出消息:白宫已与台积电、英特尔等芯片制造商展开谈判,希望他们在美国建设芯片代工厂,以实现美国芯片的自给自足。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美国商务部加大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力度,进一步升级了技术战。
由此可见,美国不可能放弃美元霸权,更不会是破罐破摔,其“去全球化”的实质是“不惜代价地封闭中国、闷死中国”的意图。为什么是中国?因为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的人民币有条件叫板美元。人民币背后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相当于美国的70%;人民币背后有快而稳步实现小康的14亿人口,世界最大的单一市场,贸易总量全球第一;人民币背后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在全球产业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人民币背后拥有欧元无法比拟、强大而统一的财政力量。更重要的是,人民币背后拥有明显的制度优势,以及由此派生的、统一而强大的全民意志,以及合作共赢的外交号召力。
把人民币上述特点加在一起,美国当然受不了。反过来看,不惜代价地死磕中国,实际也体现了美元根基的不稳定性正在进一步加剧。毫无疑问,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尤其是2020年疫情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政府已经把美元霸权用到了极致、再极致、更极致,但同时,削弱美元霸权的潮流也必然会加大、再大、更大,以致美元霸权的涡振也会加剧、再剧、更剧。
与此同时,中国一直保持和表现出了足够的冷静。重大历史转折时期,世界绝不会是和风细雨,只会有越发狂野的惊涛骇浪。中国已不由自主地站到了这波狂浪的中央,这是历史选择的历史必然,而不以中国单一意志为转移。正如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著名金融学家李扬所言:我们需要特别注意,无论在实体经济领域还是在国际金融领域,一个排斥人民币、排斥中国的“同盟”可能正在形成。站在这个角度,我们回头再看基辛格“美国败了,谁也别想好过,尤其是中国!”的言论,就会有更加深刻的领悟。
责编:杨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