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电视剧《何以笙箫默》的热播,该剧的海报也大受追捧,不少人翻拍出成人版,教授版,学生版海报,也有不少幼儿园纷纷效仿翻拍出幼儿版《何以笙箫默》的海报,引起了广大观众的热议,本文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有助于倡议营造一个文明健康、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环境。
关键词:从众心理;弊端分析;性别认知;角色采择;需要层次理论
中图分类号:G260
近期《何以笙箫默》成为收视率极高的电视剧节目,该剧的海报也被大受追捧,网上出现不同年龄段版本和不同阶层的海报,如成人版和幼儿版海报;教授版和学生版海报等,其中幼儿版《何以笙箫默》的海报,引起了广大观众的评论和热议,并引发了无数家长们的担忧。
一、社会心理学分析
为什么不少幼儿园相互模仿翻拍幼儿园版《何以笙箫默》的海报版,从社会心理方面,本人认为原因如下:
1.赶潮。幼儿园的老师和幼儿家长都比较年轻,喜欢看这类电视剧,所以这些照片较受接受追捧,感觉剧照很潮很过隐,赶潮过隐流成为一种心理暗示。
2.从众心理。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的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通俗的说就是“随大流”。通常情况下,从众服从多数,一般是不错的。但缺乏分析,不顾是非曲直的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走,则是不可取的,是消极的“盲目从众心理”。但当大多数的老师和幼儿园相互模仿翻拍时,不得不说剧照虽很潮但不能过度。
3.释放压力。现代都市生活,快节奏的生活,使现代人普遍处于社会和生活重压之下, 当看到孩子拍的成人版剧照时,找到了一种快速释放压力的渠道.
4.爱的需要。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说起,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在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人就会出现归属和爱的需要,如渴望父母的爱、和对子女爱。与同事,家人,朋友之间打开了交谈的话题,满足了社交需求。
二、弊端分析
1.对于新鲜事物,幼儿的辨别理解能力较差,敏感好奇心很重,该剧不适合孩子观看,这样的翻拍涉及成人间的情感问题,如果引导不当,会误导孩子。
2.翻拍可以让孩子展现表演天赋,锻炼模仿能力,而角色扮演有助于幼儿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根据塞尔曼的角色采择理论,幼儿通过扮演某个角色,逐渐把自己看做是活动的对象,产生对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评价,从而形成和發展自我概念。其次,角色扮演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认知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幼儿社会行为的内化。幼儿通过角色扮演,能够愉快地、潜移默化地学会从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立场和角度分析问题,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理解别人的困难和问题,体验别人的情感,但应选择适合孩子年龄阶段的电影或电视剧。
3.从儿童的性别认知发展谈起。1.5-2岁的幼儿可区分对方是男还是女,3岁是基本性别认同期,幼儿能识别自己是男孩或女孩,但还不能了解性别是不能改变的;3-6岁是性别稳定期,孩子知道自己长大后还是维持同一性别,开始寻找性别差异的相关讯息,努力表现符合其性别的角色行为;6-7岁是性别恒定期,性别概念已发展完全,了解性别不会因外表、情境而改变。在儿童6岁前的性别恒定期以前,家长或亲属及幼儿园老师需要把握好度,注意儿童早期的性别取向教育,给予正确引导。因此过早的模仿翻拍言情电视剧角色会导致孩子早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4.这种翻拍给了孩子不该有的优越感,不利孩子成长。老师翻拍大多找一些长相较好的孩子,让参与的孩子自我感觉良好,而这种优越感并非是孩子通过自我努力获得的,是不该有的。
三、结语
本文的分析材料来源于新闻电视节目和网络资料,不能排除有以偏概全的错误, 仅是根据广大观众的评论和热议,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倡议营造一个文明健康、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我国儿童电视“秀”类节目的问题与发展探索 宋春雪《东北师范大学》 2008年
2. 浅析网络语言流行的社会心理学现象 史艳奕 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 2014 年
3. 3-6岁幼儿社会观点采择能力与社会适应行为关系的研究 冀娜 - 天津师范大学,2010 年
4. 实施学前儿童性别角色教育的建议 王晶《文学教育:下》,2012年10期
5. 幼儿版《何以笙箫默》剧照引争议 各大新闻网 2015年
关键词:从众心理;弊端分析;性别认知;角色采择;需要层次理论
中图分类号:G260
近期《何以笙箫默》成为收视率极高的电视剧节目,该剧的海报也被大受追捧,网上出现不同年龄段版本和不同阶层的海报,如成人版和幼儿版海报;教授版和学生版海报等,其中幼儿版《何以笙箫默》的海报,引起了广大观众的评论和热议,并引发了无数家长们的担忧。
一、社会心理学分析
为什么不少幼儿园相互模仿翻拍幼儿园版《何以笙箫默》的海报版,从社会心理方面,本人认为原因如下:
1.赶潮。幼儿园的老师和幼儿家长都比较年轻,喜欢看这类电视剧,所以这些照片较受接受追捧,感觉剧照很潮很过隐,赶潮过隐流成为一种心理暗示。
2.从众心理。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的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通俗的说就是“随大流”。通常情况下,从众服从多数,一般是不错的。但缺乏分析,不顾是非曲直的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走,则是不可取的,是消极的“盲目从众心理”。但当大多数的老师和幼儿园相互模仿翻拍时,不得不说剧照虽很潮但不能过度。
3.释放压力。现代都市生活,快节奏的生活,使现代人普遍处于社会和生活重压之下, 当看到孩子拍的成人版剧照时,找到了一种快速释放压力的渠道.
4.爱的需要。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说起,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在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人就会出现归属和爱的需要,如渴望父母的爱、和对子女爱。与同事,家人,朋友之间打开了交谈的话题,满足了社交需求。
二、弊端分析
1.对于新鲜事物,幼儿的辨别理解能力较差,敏感好奇心很重,该剧不适合孩子观看,这样的翻拍涉及成人间的情感问题,如果引导不当,会误导孩子。
2.翻拍可以让孩子展现表演天赋,锻炼模仿能力,而角色扮演有助于幼儿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根据塞尔曼的角色采择理论,幼儿通过扮演某个角色,逐渐把自己看做是活动的对象,产生对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评价,从而形成和發展自我概念。其次,角色扮演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认知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幼儿社会行为的内化。幼儿通过角色扮演,能够愉快地、潜移默化地学会从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立场和角度分析问题,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理解别人的困难和问题,体验别人的情感,但应选择适合孩子年龄阶段的电影或电视剧。
3.从儿童的性别认知发展谈起。1.5-2岁的幼儿可区分对方是男还是女,3岁是基本性别认同期,幼儿能识别自己是男孩或女孩,但还不能了解性别是不能改变的;3-6岁是性别稳定期,孩子知道自己长大后还是维持同一性别,开始寻找性别差异的相关讯息,努力表现符合其性别的角色行为;6-7岁是性别恒定期,性别概念已发展完全,了解性别不会因外表、情境而改变。在儿童6岁前的性别恒定期以前,家长或亲属及幼儿园老师需要把握好度,注意儿童早期的性别取向教育,给予正确引导。因此过早的模仿翻拍言情电视剧角色会导致孩子早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4.这种翻拍给了孩子不该有的优越感,不利孩子成长。老师翻拍大多找一些长相较好的孩子,让参与的孩子自我感觉良好,而这种优越感并非是孩子通过自我努力获得的,是不该有的。
三、结语
本文的分析材料来源于新闻电视节目和网络资料,不能排除有以偏概全的错误, 仅是根据广大观众的评论和热议,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倡议营造一个文明健康、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我国儿童电视“秀”类节目的问题与发展探索 宋春雪《东北师范大学》 2008年
2. 浅析网络语言流行的社会心理学现象 史艳奕 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 2014 年
3. 3-6岁幼儿社会观点采择能力与社会适应行为关系的研究 冀娜 - 天津师范大学,2010 年
4. 实施学前儿童性别角色教育的建议 王晶《文学教育:下》,2012年10期
5. 幼儿版《何以笙箫默》剧照引争议 各大新闻网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