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学习;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1(B)—0020—01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堂教学资源的挖掘利用固然重要,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学习更不可忽视,而课外学习资源挖掘、利用的最佳环境便是生活。
课本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新颖、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但仅仅靠课本上的几篇文章是不足引领学生寻找更宽泛的语文课堂的,那么语文学习便失去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应在挖掘课堂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努力引领学生走进语文学习的大课堂——生活。
一、紧抓选文,构筑桥梁
新教材的选文,材料安排与学生生活越来越贴近,而且更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健康成长,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融合。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生活经验,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得越紧密,学生兴趣愈浓,效果愈佳。所以教师应紧抓课本,把选文作为鲜活的例子,并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努力挖掘其生活经历,调动切身情感体验,让他们在情感上、思想上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这样,选文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更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就拿选文《雪》来说,下雪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雪中的乐趣与故事却是尤为珍贵且耐人寻味的。在教授此文时教师不妨以选文为例,带领学生去寻觅留在记忆中的雪迹,描画雪中风情,交流雪中游戏的体验,畅谈人生与雪的紧密联系……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锻炼其口语交流,表达能力,更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与语文是不可分割的,生活有多广,语文就有多广,以此激发他们观察、积累、感悟生活的兴致,有了这样的兴致,何愁语文学习没有广阔的空间呢?
二、开展活动,创建环境
新教材处处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涉及自然、社会、人文等诸方面,如《寻觅春天的足迹》、《到民间采风去》、《让世界充满爱》、《献给母亲的歌》……涉及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文物古迹等都是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围绕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在课前调动学生积极性,安排其搜集与活动相关的歌曲,积累身边爱的故事;感悟思考各种生活现象……把课外的所见、所闻、所感采用多种形式展现在课堂上。比如举办演唱会,开展演讲比赛,举行辩论会等形式,努力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当然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学生去用心关注生活,感悟人间真情,欣赏自然风貌。整个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学生创建了一个锻炼口语交际、表达能力的平台,更让学生认识到日常观察、积累、感悟到的生活现象就是语文知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有如此紧密的联系,养成在生活中自觉寻觅语文知识的好习惯。
三、把握时机,切身体验
引导学生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促使两个世界的交汇不仅需要学生思想上的重视,还需要教师选择恰当时机引领学生深入实践。让他们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敏锐的眼睛去捕捉形形色色的生活现象、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在开展以《寻觅春天的足迹》为题的活动时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让其感受自然界和煦的春风,柔润的细雨和明媚的春光,体会季节的美丽并学会描画自然风情,这样学生不仅受到大自然的陶冶,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知识、扩大视野、锻炼能力,而且也为写作积累更宽泛的素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有多广,语文就有多广,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积极为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只要我们努力去开发,积极去利用,生活必将成为语文学习的“活水之源”。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1(B)—0020—01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堂教学资源的挖掘利用固然重要,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学习更不可忽视,而课外学习资源挖掘、利用的最佳环境便是生活。
课本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新颖、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但仅仅靠课本上的几篇文章是不足引领学生寻找更宽泛的语文课堂的,那么语文学习便失去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应在挖掘课堂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努力引领学生走进语文学习的大课堂——生活。
一、紧抓选文,构筑桥梁
新教材的选文,材料安排与学生生活越来越贴近,而且更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健康成长,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融合。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生活经验,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得越紧密,学生兴趣愈浓,效果愈佳。所以教师应紧抓课本,把选文作为鲜活的例子,并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努力挖掘其生活经历,调动切身情感体验,让他们在情感上、思想上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这样,选文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更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就拿选文《雪》来说,下雪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雪中的乐趣与故事却是尤为珍贵且耐人寻味的。在教授此文时教师不妨以选文为例,带领学生去寻觅留在记忆中的雪迹,描画雪中风情,交流雪中游戏的体验,畅谈人生与雪的紧密联系……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锻炼其口语交流,表达能力,更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与语文是不可分割的,生活有多广,语文就有多广,以此激发他们观察、积累、感悟生活的兴致,有了这样的兴致,何愁语文学习没有广阔的空间呢?
二、开展活动,创建环境
新教材处处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涉及自然、社会、人文等诸方面,如《寻觅春天的足迹》、《到民间采风去》、《让世界充满爱》、《献给母亲的歌》……涉及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文物古迹等都是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围绕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在课前调动学生积极性,安排其搜集与活动相关的歌曲,积累身边爱的故事;感悟思考各种生活现象……把课外的所见、所闻、所感采用多种形式展现在课堂上。比如举办演唱会,开展演讲比赛,举行辩论会等形式,努力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当然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学生去用心关注生活,感悟人间真情,欣赏自然风貌。整个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学生创建了一个锻炼口语交际、表达能力的平台,更让学生认识到日常观察、积累、感悟到的生活现象就是语文知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有如此紧密的联系,养成在生活中自觉寻觅语文知识的好习惯。
三、把握时机,切身体验
引导学生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促使两个世界的交汇不仅需要学生思想上的重视,还需要教师选择恰当时机引领学生深入实践。让他们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敏锐的眼睛去捕捉形形色色的生活现象、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在开展以《寻觅春天的足迹》为题的活动时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让其感受自然界和煦的春风,柔润的细雨和明媚的春光,体会季节的美丽并学会描画自然风情,这样学生不仅受到大自然的陶冶,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知识、扩大视野、锻炼能力,而且也为写作积累更宽泛的素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有多广,语文就有多广,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积极为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只要我们努力去开发,积极去利用,生活必将成为语文学习的“活水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