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中的传统文化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b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2月,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刊登在《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上名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文章,梳理了高考命题“一点四面”的改革主题,很具指导性。“一点”就是要在高考当中体现立德树人,“四面”是指要在高考当中体现核心价值、依法治国、传统文化、创新能力四个方向,试题命制注重“立德树人”,既关注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可持续发展等学科价值观的考查,又关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试题关注社会,贴近生活,时代感强,从考生身边的事例、社会的热点话题切入,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环境与发展问题,突出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及地理思维能力。可通过反映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等诸多议题,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全球发展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全球化视野。弘扬和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高考为国选材的重大使命。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中华民族所生活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高中地理教学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旅游地理等,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文化中渗透着知识,知识中体现着文化。地理环境为塑造不同的文化类型和不同的文化特性提供了物质基础,决定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习惯,自然而然地决定了人们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国各地的服饰、饮食、民居、生活习惯等等各不相同,是各地气候特征不同的体现;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测算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来指导农事安排,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探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的地理试题,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辩证分析传统文化内涵,并建立起与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探究其中隐藏的地理奥秘,提高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并能深刻的理解传统文化的根源和内涵。
  (2015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歷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1-2题。
  1.“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2.“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
  A.珠江三角洲 B.柴达木盆地
  C.藏南谷地 D.渭河平原
  试题分析
  1.A 寒露节气出现在秋季,此时蒙古高压势力逐渐增强,受其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吹较为寒冷的偏北风,导致气温减低,形成寒露。
  2.D 谚语说明该地区既种植小麦,又种植棉花。选项中珠江三角洲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和基塘农业;柴达木盆地和藏南谷地均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热量不足,不适宜种植小麦和棉花;渭河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且为平原地形,适宜种植小麦和棉花。
  湖泊往往成为所在城市的重要名片,风光优美,景色宜人。宋代杨万里曾写到“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代苏轼曾在黄州沙湖遇雨“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 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读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对杭州西湖此时的“风光”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受副高脊影响,晴天多,高温少雨
  B. 周围群山葱翠,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C. 梅雨季节刚过,湖水多,湖面宽阔
  D. 受钱塘江潮的影响,湖水盐度较大
  2.推测苏轼遭遇的这次降雨的形成原因( )
  A. 春季气温回升快,对流旺盛
  B. 冷暖气团活动频繁,天气不稳定
  C. 地形阻挡抬升,水汽凝结致雨
  D. 东部雨带推移至长江中下游
  试题分析:考查常见天气系统与天气,降水的类型。
  1.D 西湖为淡水湖,故D错误。杨万里笔下的六月为阴历六月,阳历应为七月,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梅雨季,7月出现伏旱。故A、B、C正确。故选D。
  2.B 材料中“同行皆狼狈、已而遂晴、春风吹酒醒、微冷” 等词说明天气不稳定,故B正确;对流雨主要发生在夏季午后,春季气温较低,对流作用弱,故A错误;地形阻挡抬升,水汽凝结致雨是地形雨,应发生在山地迎风坡,而苏轼笔下的沙湖遇雨显然与地形雨无关,C错误;东部雨带推移到长江流域要到6月份,D错误。故选B
  以上只是高考地理中结合传统文化的几个案例,但通过案例我们发现,结合传统文化,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按照心智发育的规律性,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生活阅历和思维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生活经验,积极有效地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引导并促进他们更好地学用结合与深刻体会。地理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青少年的生存态度和人生观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品质和文化魅力融入课堂教学中,不仅有利于丰富地理教学内容,还有利于净化学生心灵,提升他们的基本素养。
其他文献
《新小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是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当作数学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读懂课程标准,增强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与新要求,我就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教师教学的基
期刊
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载体,而班主任是一个班的引导者,其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人本理念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运用说说自己的理解与思考。  何为人本理念呢?人本理念,就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尊重、互信和支持,人本理念是现代管理的核心理念。我是这样理解人本理念的:人本理念,是指我们以人为本,站在他人立场上,充分尊重他人,共同营造和谐友好的氛围。“以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加强素质教育建设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对于农村学生来说,由于学校的办学条件非常有限,硬件设施非常落后,这就使得农村小学语文课外教学一直流于形式,教学质量不甚理想。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他们几乎没有任何课外阅读的习惯,因此,加强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已经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但是,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说,课外
期刊
众所周知,初中数学每一册教材都是由若干个章节构成的,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老师传授给学生大量的知识都是零零散散的,那么如何让学生融会贯通,形成一种知识链呢?现在课改之后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除了在平时每日的新授课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以及课堂下的自主学习,在每学完一章之后,学生如何自主进行章末复习呢?下面,结合我自身的指导学生情况,浅谈一下对于学生自主进行章末复习的探究……  一、指导学生看教材 
期刊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我们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是普遍的,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不仅在身体发展方面各不相同,而且在心理方面也各不相同,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从个人的学习和发展实际可能性,施以区别
期刊
今天我学习了《如何让师者更有魅力》,结合15年的教学经验,感受到“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教坛几载风雨,备尝苦辣酸甜,也深深认识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是否高尚,主要从以下方面看:看他是否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否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看他是否热爱学生,能不能做
期刊
教师有效的提问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调控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提问的质量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质量的高低。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有效途径。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课堂提问作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更是受到很多教师的青睐。但透过热热闹闹的问答,很多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认识还存在种种误区
期刊
新课标明确指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要求课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面向全体能力、兴趣不一的学生,你真能让生生都动起来吗?  二十年的教学生涯,让我从一个传统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手段经验的教师转变成如今拥有新理念、新教法的人师,通过新课改对大脑的深层洗涤,我有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从研究教材到对人的研究,从实践——总结——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历程一路走来,有许多感概,以下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着引导和辅助作用,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难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关系清晰,教师提问,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是积极的,渴望老师去提问,在课堂上探究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如何更好
期刊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下面,根据自己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的体会,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角度,总结探索教师有效引导的基本策略。  一、通过“有效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