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 百变玩家

来源 :安邸A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门厅处,建筑师Hannes Peer为SEM设计的红色Butterfly案台。台面上,以慕拉诺岛玻璃制作的雕塑及两件陶瓷雕塑,均是Ursula Huber的作品。墙上的艺术品是Giovanni Ricciardi的丙烯酸作品,名为《家》(Casa)。

  建筑师Hanncs Pccr的空间设计风格以融合各异元素见长,他擅于挖掘建筑的原有特性,利用材料间的相互反衬,对色彩进行独特的运用,用不同年代的旧家具搭配他自己的创作,让彼此間产生呼应,像交响乐一般,合奏出一种独属于他的风格。他的好朋友、时装设计师Valerio Leone及其妻子Nastya,一直以来都十分认同他的审美品位与专业水平,当年曾将他们在米兰的第一个家交由Hannes设计,Hannes也回馈他们一间吻合他们气质,流淌着摇滚精神的小公寓。
  但他们刚搬进去没多久,因孩子的到来,仅有75平方米的小家不再能满足一家人的生活需求。于是他们找到了现在这间公寓,设计大任依旧交给了最信任的好友Hannes来操刀。据Hannes回忆:“我记得很清楚,那是在秋天的一个早上,Valerio打电话给我,异常兴奋地说他刚去看了一套公寓,而且必须立刻带我去看,因为他当天下午要飞往上海。接下来,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当他的航班降落在上海时,这间200平方米的房子就已经成为他的未来新家了!它位于米兰的Porta Romana区,这是全城的美食重地。”
  但这栋建筑已被废弃了30年。“起初Valerio问我,对于购置这处住宅有什么看法,为显然需要改造的老房子投入资金是否值得。我给他的回答是‘值得’,因为我看到其中有很多地方都值得修复再创造,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为这个新发现的“罕见瑰宝”赋予新生的Hannes细说道,他难以忘记自己初见这个房子时的喜悦:“除了拥有宽敞的空间格局外,我们都爱上了从这处空间里能感受到的特别光芒,尤其喜欢门厅处的古希腊爱奥尼亚式‘半柱’,以及以Palladiana样式铺砌的Rosso Levanto大理石地板,后来我们细致地修缮了原有的地板。”


时装设计师Valerio Leone与他的妻子Nastya Shershen在建筑师Hannes Peer为他们设计的米兰新家中。Valario Leone出生和成长于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18岁时前往米兰学习,先后在巴黎和米兰的时尚界工作,包括为Alessandro Dell’Acqua、Dolce&Gabbana.Jil Sander、MSGM等品牌设计时装。Nastya Shershen是模特,来自俄罗斯。

  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半柱,Art Deco风格的纹饰,以及同其余一切都不“合拍”的门,都是建筑遗留下来的“宝藏”。Hannes的设计野心在于发挥它们的光芒,而非让它们消失不见。他爱用的设计关键词之一是“分层”:过去的印痕,时间的迹象,都可以成为空间的一种层次感,对他而言,这些都是灵感的来源,指引着他前行。从结构的角度来看,翻修的过程很复杂:不少隔墙被推倒,浴室被改换位置,门厅面向客厅的视线也已打开。客厅和餐厅被打通成开放的空间,并且和厨房之间只隔着一道使用那不勒斯玻璃制作的滑动玻璃门。此外还有三间卧室、一间工作室和两间浴室。“为了拓宽客厅,我们拆除了将近十堵墙!”Hannes解释说。视觉上的冲击力,也变得直接而艺术,比如,围绕餐桌的布置,像是一组家庭雕塑。
  Hannes希望他所营造的空间氛围是一种摩登的奢华。公寓里丰富的层次感将这种摩登勾勒出来:譬如他用了大量质地、纹样各异的大理石。选择了紫红、天蓝、赭石色这类既有力量、亦有温度的色调,以及各种厚重、绵密的纹理饰面。
  原始的建筑结构,自带古典雕塑般的理性氛围,而经由设计师之手创作的灵动室内布局,让新与旧之间形成一种空间对话。Hannes总结:“显然,我们的设计关键词是‘反差’。构建了细微的叠加、分层,这种糅合不是肤浅的,而是深入、高级的,其中有我们对过去的致敬,也有一种无畏的态度。”他说,自己喜欢从旧时代的贵族式装饰中提取灵感,再大胆地改造那种高雅元素,让它们有趣起来。“有很多人问我,极简风格是否会成为未来住宅设计的主流。我的回答始终是:一定不会。”眼前这个家,已足以袒露他对此的坚定态度。




厨房中,墙上铺有未加修饰的Strollato水泥和Vietri瓷砖。朱砂色树脂地板,与定制的不锈钢厨灶和橱柜形成迷人的反差。复古Tulip郁金香桌的设计出自Eero Saarinen,以Verde Alpi大理石制成。餐桌四周是William Katavolos于20世纪70年代设计的3LC椅,上面挂有Kalmar吊灯。


1.墙壁的纹理细节。


2.客厅的墙面被涂为赭石色,天花板则染成了天蓝色。皮革和玫瑰木的长沙发是Gianni Songia于20世纪60年代为Luigi Sormani设计的G5195系列,旁边的长绒地毯源于20世纪70年代。背景处,Giovanni Offredi于20世纪80年代為Saporiti设计的休闲躺椅;角落处是一盏20世纪60年代的Stilnovo落地灯。壁灯是建筑师Hannes Peer为Nilufar设计的Fold系列。


3.餐厅中的角落,Robert Slezak设计的复古Bauhaus沙发,以及Tommaso Barbi于20世纪70年代设计的Attr落地灯。


4.卫生间的细节。





其他文献
对页餐厅以带吧台的长餐桌为中心,墙面作品是来自荷兰艺术家Klaas Gubbels的布面油画,色彩和肌理与背景融为一体。陶瓷壶和茶杯都是跟了主人十几年的老器物,黑色蜡烛ester&erik,雪花石香氛蜡烛Cire Trudon。  为了拥有一个更大的餐厅和厨房,唐七在去年秋天搬了家,这倒是非常符合一个生活美学家的行为准则。新家是闹中取静的公寓房,依然在她熟悉的生活半径内。一进门,先有咖啡和茶香扑面
期刊
當设计被浇注以参数化表达,以黄、灰元素旋起的涡流激荡起穿梭光年的力量,堆叠出同心圆般往复的规律之美。
期刊
1.Aldo Rossi的肖像照,由Federico Brunetti拍摄,Fondazione Aldo Rossi提供。2.Luca Meda的肖像照,相关资料保存在威尼斯建筑大学的档案馆里。3.Aldo Rossi为Molteni集团设计过许多经典作品,包括1989-1990年为UniFor设计的Parigi扶手椅、Cartesio书柜和Consiglio书桌,以及与Luca Meda为Mo
期刊
上图在工作室里的BBPR,左起分别为Enrico Peressutti、Lodovico Belgiojoso、Ernesto Nathan Rogers和Gian Luigi Banfi。从米兰大教堂的屋顶远眺维拉斯加塔楼,这座1958年建成,高100米的商住混用大楼是意大利理性主义建筑的代表作之一。1.在2016年的“Opening Velasca Project”项目中,设计师Piero L
期刊
《现形G》,石雕/彩霞石,位于仁庐三层的露台上。这件技术与人工结合的不可名状的产物,与现实世界中上海的市景街貌相望。《现形Y》,石雕/彩霞石,位于仁庐一层的院中。杨振中在他的工作室内,背景是他的作品《风景与静物》。他1968年出生于中国杭州,现生活和工作在上海,作为中国当代新媒体艺术的领军人物之一,他通过录像摄影装置等媒介和策展工作,向大众展现他的艺术思想。他的作品在全球被广泛展出,并多次参加国际
期刊
聚气沙龙  理工科出身的当代艺术藏家关东元言谈间常见“逻辑”,颇快的语速毫不影响他清晰阐述出“思维导图”般的体系。他开门见山地說:“与艺术投资相关的交易,我更愿称之为资产配置,而非艺术收藏。我认为‘真收藏’是把艺术作为目的,买来后就没想要再卖的。而这又分几类,放在仓库仔细保存,某年某月翻出来看一下的;或者乐于展示、分享和探讨的。再细分来,有利用郊外工作室展示的,还有像我这样在市中心的公寓延伸出一个
期刊
陶艺家Valeria Vasi在家中的工作室,乡村农庄风格的木桌是19世纪的古董,购于Ultima parada;白色的Claudio椅子出自Arquitectura G,后侧的深色北欧座椅购于Ago Store。Isern Serra(左)和Valeria Vasi(右)坐在客厅的沙发上。Valeria Vasi出生在莫斯科六岁时随家人移居巴塞罗那。莫斯科和巴塞罗那这两个文化差异极大的城市让她更
期刊
十年前,刘焘(Matthew Liu)离开纽约金融界,来到上海创立德玉堂画廊(Matthew Liu Fine Arts)。他享受四海为家的差旅生活,而家像是一處泊岸,让浪子之心有了牵绊。这处住宅是Domitilla Lepri在十年前为刘焘设计的,时间在屋子里留下了诗意的痕迹:沙发表面显示着身体留下的印记,地毯上隐约可见猫咪Carla的抓痕,养育多年的龟背竹长得盘根错节……最近,刘焘为空间添了一
期刊
客厅和前厅因光照条件的不同,设计师用相差4个色阶的两种绿色过渡,使得空间在整体提亮的同时,也与家具的色彩关系相融合。前厅以20世纪20年代德国产的Art Deco风格六边桌为中心。李蔓,景德镇人,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环艺专业,曾先后在JAYA International Design和SCDA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2017年回国后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品牌LINDA LEEDESIGN,擅长从材料和工艺出
期刊
陈彬,后象设计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创意总监,同时亦执教于武汉理工大学。01百年新芽  “一座城市的老建筑是连接历史和现代的桥梁,是城市与人的情感连接点,老建筑的改造要与当下生活相关联。”Big House的前身纱厂始建于1915年,设计师陈彬在2015年改造它时,正值建筑诞生100年,一切仿佛“命中注定”。左图 大厅里的屋顶完全保留了原有的痕迹,让它看上去也像一件自然而生的装置艺术品,呼应着展厅的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