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顺利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仅受到语文、外语等学科教师的重视,在生物教学中,教师 “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和学生“放羊式”的阅读,都严重地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本文就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阐述。
关键词 生物教学 阅读能力 思考问题
一、阅读要与思考问题想结合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就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是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动力,思维活动往往就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让他们通过阅读去解决问题。在教学程序上一般可采用“问题情景——自学(阅读)——互学、交流——达标测试——巩固深化”的模式。
如在“人的体温及其调节”一节中,可以从学生最熟悉的体温测量开始,提出一系列问题:如①某人用三种常用测体温的方法得到三个不同的数值,到底哪个是他的体温?②一个人在一天中体温变化如何?③不同年龄、同一年龄不同性别的人体温是否相同?④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什么?⑤体温是怎样影响新陈代谢的?⑥体温从哪里来的?主要的能源物质是什么?产热的主要细胞器是什么?⑦散热的途径有哪些?⑧体温调节的过程是怎样的?⑨体温调节屬于神经调节还是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的主要中枢是什么?⑩体温升高或降低,对人体只有害而无益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提纲的形式出现,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增加学生阅读的目的性和主动性。由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总结。然后当堂练习,及时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与学的方向。
阅读要与思考问题想结合,不仅仅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还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质疑,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生在阅读“单倍体育种”一节时,发现教材在讲授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是因为单倍体育种培育的后代是纯种。就有学生提出疑问,如基因型AAaa的四倍体个体,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有三种,分别为AA、Aa、aa,再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四倍体AAAA、AAaa、aaaa,其中AAaa个体是杂合体。认为在单倍体育种时选择的亲本应是二倍体或纯合体,这样所得的后代才是纯种,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如初中学生在阅读“输血原则”一节时,就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为什么AB型血原则上可以接受其他三种血型的血。
二、阅读时要图文结合
图文并茂,以图代文是生物新教材的最大的特点之一。学生喜欢看图,但往往是肤于浅表,抓不住图中反映了什么问题,或者仅看图,而忽略文字的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把图与文字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时,可指导学生先阅读相关文字,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再指导学生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示意图,进一步掌握两者的特点和异同。因为这些示意图具有形象化、简明化的特点,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进一步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各自特点和异同点,快速有效地掌握新知识。
教材中还有些插图上的有关知识信息是文字中没有描述的。如在“减数分裂”一节中,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中,把联会时期图中的每一条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画得很细。它蕴涵着一个信息,就是由于细胞刚从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染色质丝刚刚开始螺旋化缩短变粗,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分辨出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如在“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中表示的核膜上有大量的核糖体。课文中都没有叙述相应知识,只有在细心浏览课文,图文并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全方位的捕获知识信息,拓宽知识面,并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阅读要与动笔、动手相结合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从看到的语言向说出的语言转化,不仅要口读眼观,更重要的是要与动笔、动手有机地结合起来,方能刺激和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增强阅读的时效。如在阅读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边阅读教材边编写阅读提纲,归纳知识重点,勾划重点、难点等处;其次,阅读还要与动手相结合,通过动手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如在学习“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一节时,通过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做到感性和理性的相互结合,更好了解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够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并且在实验时,可阅读与操作相结合,更好的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四、要注重阅读方法的训练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要注重阅读方法的训练。如可指导学生采用“四步读书法”。
第一步是初读,又称泛读。在这一环节中要引导学生对全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要求读文要细、了解要准,。如“渗透作用”是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要注意“溶剂分子”才会真正明白渗透的对象。如“兴奋的传导”一节中,要注意兴奋通过突触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时,能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才能知道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这样的例子很多,在初读时只有养成注意细节的习惯,才会准确把握字里行间的正确含义,达到初步了解的目的。
第二步是再读。再读即在初读的基础上重读课文,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理解一些重点句子,不但分析其字面含义,还要体会其深刻内涵,所以再读时要指导学生咬文嚼字,以突破其弦外之音。如“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主要场所”,不但说明有氧呼吸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还发生在其他场所。
第三步是细读。在阅读课文的同时,仔细读插图,图文并读,全方位的获取知识信息,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如学了细胞结构后,可通过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进一步了解、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特点和差异。
第四步是深读。学是为了用,所以深读的目的是如何变知识为能力。如学了光合作用知识,要应用于农业实践中;学了三大物质代谢,要应用于生活实际,如何正确减肥,如何正确饮用牛奶,等等。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会使他们在求学的路途中受益匪浅。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总之,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入手,切实加强教师的必要示范、启发和指导,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适应知识、信息年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骆铁宝.学贵会读书[J].中学生物教学,2000,(5):25. (编辑 徐祺琛)
关键词 生物教学 阅读能力 思考问题
一、阅读要与思考问题想结合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就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是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动力,思维活动往往就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让他们通过阅读去解决问题。在教学程序上一般可采用“问题情景——自学(阅读)——互学、交流——达标测试——巩固深化”的模式。
如在“人的体温及其调节”一节中,可以从学生最熟悉的体温测量开始,提出一系列问题:如①某人用三种常用测体温的方法得到三个不同的数值,到底哪个是他的体温?②一个人在一天中体温变化如何?③不同年龄、同一年龄不同性别的人体温是否相同?④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什么?⑤体温是怎样影响新陈代谢的?⑥体温从哪里来的?主要的能源物质是什么?产热的主要细胞器是什么?⑦散热的途径有哪些?⑧体温调节的过程是怎样的?⑨体温调节屬于神经调节还是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的主要中枢是什么?⑩体温升高或降低,对人体只有害而无益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提纲的形式出现,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增加学生阅读的目的性和主动性。由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总结。然后当堂练习,及时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与学的方向。
阅读要与思考问题想结合,不仅仅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还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质疑,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生在阅读“单倍体育种”一节时,发现教材在讲授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是因为单倍体育种培育的后代是纯种。就有学生提出疑问,如基因型AAaa的四倍体个体,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有三种,分别为AA、Aa、aa,再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四倍体AAAA、AAaa、aaaa,其中AAaa个体是杂合体。认为在单倍体育种时选择的亲本应是二倍体或纯合体,这样所得的后代才是纯种,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如初中学生在阅读“输血原则”一节时,就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为什么AB型血原则上可以接受其他三种血型的血。
二、阅读时要图文结合
图文并茂,以图代文是生物新教材的最大的特点之一。学生喜欢看图,但往往是肤于浅表,抓不住图中反映了什么问题,或者仅看图,而忽略文字的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把图与文字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时,可指导学生先阅读相关文字,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再指导学生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示意图,进一步掌握两者的特点和异同。因为这些示意图具有形象化、简明化的特点,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进一步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各自特点和异同点,快速有效地掌握新知识。
教材中还有些插图上的有关知识信息是文字中没有描述的。如在“减数分裂”一节中,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中,把联会时期图中的每一条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画得很细。它蕴涵着一个信息,就是由于细胞刚从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染色质丝刚刚开始螺旋化缩短变粗,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分辨出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如在“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中表示的核膜上有大量的核糖体。课文中都没有叙述相应知识,只有在细心浏览课文,图文并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全方位的捕获知识信息,拓宽知识面,并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阅读要与动笔、动手相结合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从看到的语言向说出的语言转化,不仅要口读眼观,更重要的是要与动笔、动手有机地结合起来,方能刺激和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增强阅读的时效。如在阅读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边阅读教材边编写阅读提纲,归纳知识重点,勾划重点、难点等处;其次,阅读还要与动手相结合,通过动手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如在学习“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一节时,通过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做到感性和理性的相互结合,更好了解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够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并且在实验时,可阅读与操作相结合,更好的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四、要注重阅读方法的训练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要注重阅读方法的训练。如可指导学生采用“四步读书法”。
第一步是初读,又称泛读。在这一环节中要引导学生对全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要求读文要细、了解要准,。如“渗透作用”是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要注意“溶剂分子”才会真正明白渗透的对象。如“兴奋的传导”一节中,要注意兴奋通过突触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时,能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才能知道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这样的例子很多,在初读时只有养成注意细节的习惯,才会准确把握字里行间的正确含义,达到初步了解的目的。
第二步是再读。再读即在初读的基础上重读课文,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理解一些重点句子,不但分析其字面含义,还要体会其深刻内涵,所以再读时要指导学生咬文嚼字,以突破其弦外之音。如“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主要场所”,不但说明有氧呼吸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还发生在其他场所。
第三步是细读。在阅读课文的同时,仔细读插图,图文并读,全方位的获取知识信息,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如学了细胞结构后,可通过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进一步了解、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特点和差异。
第四步是深读。学是为了用,所以深读的目的是如何变知识为能力。如学了光合作用知识,要应用于农业实践中;学了三大物质代谢,要应用于生活实际,如何正确减肥,如何正确饮用牛奶,等等。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会使他们在求学的路途中受益匪浅。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总之,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入手,切实加强教师的必要示范、启发和指导,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适应知识、信息年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骆铁宝.学贵会读书[J].中学生物教学,2000,(5):25. (编辑 徐祺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