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en19112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新,将阅读与写作进行融合,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小学语文属于基础性学科,是小学三大主科之一,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文将阐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进行融合的重要性以及途径。
  1.分析阅读文章,积累大量素材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重点教学与考点相关的内容,而忽视学生素质的培养。长期如此已往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降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就要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而阅读无疑是增加学生写作素材的最佳方式。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重视的是对阅读文章的分析教学,而忽视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例如,在做阅读题“牡丹为何被誉为花中之王”时,文中提到刘禹锡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学生可以把这首诗记到笔记本上,在以后的写作中运用。在随后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分析、理解文章,还要让学生将文章中内容结合实际生活进行理解,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堅实基础。必要的时候,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素材记到笔记本上,方便以后翻阅记忆。语文教师潜移默化地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融合,能够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的效率,有效提高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
  2.阅读过后思考,表达自我观点
  由于学生生活习惯、学习环境的差异性,每个学生的思想观点都是不同的,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不同学生的看法,鼓励并引导学生分析并总结文章的内容,再结合自己生活经历提炼出个人感悟,教师还可以在课下布置任务,让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写出来。
  例如,在做《日出》阅读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看到的日出是什么样子的,这样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加深对文章的情节和作者情感的理解,加深印象。
  3.学习思考结合,写作检验阅读
  古话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就是学习的过程,写作就是思考的过程,如果学生只进行阅读,也就是只学习而不思考,那么学习到的内容就只是表层的,不会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因此,在阅读之后,可以让学生将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和对阅读内容的见解写出来,这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交流讨论,表达对同一件事物不同的看法,开拓学生的思维。在阅读《日出》之后,在课下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看到的日出结合本篇阅读文章以作文的形式写出来,达到练习写作的目的。长期将写作与阅读融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增加学生写作的技巧积累,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4.归纳阅读信息,养成优良习惯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社会上需要的是能够不断接受新事物的综合性人才,而阅读与写作正是锻炼学生发现信息、接受信息并提炼信息的有效途径。因此,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阅读习惯非常重要。只有真正地将阅读中的思考所得运用到写作中,才能够真正地将知识转变为能力。对阅读中的所见所想进行归纳,养成积累的好习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转变教学方式,进行交流互动
  新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小学教学也要紧跟时代脚步,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对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和创新。
  例如,教师在《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结束后,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讨论。不断地交流沟通,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够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想法,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6.教师更新理念,吸引学生注意力
  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是活泼好动,对万物都感到好奇,只有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会使课堂气氛沉闷,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长期如此,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因此,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和写作的兴趣。
  例如,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选择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让他们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分享给大家,比如将好词好句记在本子上,长期这样会积累丰富的素材,有效提高写作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教师就要在原有的传统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创新,改变教学方式,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融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丰富自我的素材库,学习更多的写作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
其他文献
小学作文是小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现在的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新课改生本教育的理念。本文對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创造性教学进行了研究。  一、小学作文创造性教学策略概述  我国学者对小学作文创造性有一定的研究,通常来说小学作文创造性教学策略是不同类型教学策略的总称。从教学标准的角度,可以将创造性教学策略分为特
期刊
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占有很大的分值,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会对他们的阅读能力等素养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加强作文写作教学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话题作文是当下中考语文试卷中常见的作文命题形式,具有很大的写作开放性与自由度,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较高要求。如果没有相应的写作技巧与方法,或者写作素材不丰富,就无法顺利完成话题作文写作任务,所以加强针对性教学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1.指导学生
期刊
作文应该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但是当前的现状是,一些教师教学模式僵化,学生在写作中套用空话大话,内容空洞,叙述千篇一律,写作结构模式化,造成了学生寫作失语的现象。他们失去了自我的想法,被写作技巧与套话禁锢,失去了原本纯真的天性。  一、初中作文写作失语现象的诱因分析  1.教师教学模式死板,学生不会表达个人想法。学生作文失语现象与语文教师教学方式 、应试教育要求以及学生自身都密切相关。首先,教师对作文
期刊
现代阅读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是作者、作品、读者三者之间的对话与互动的过程,是获悉作者思想感情的桥梁。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独特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认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唯有如此,才能构筑起诗意的语文世界,才能让学生慢慢体悟到阅读的趣味,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一、再现文本内容,促进学生深入理解  皮亚杰认为,运算阶段的儿童已经具备了语言符号意识,只是生活阅历较少而
期刊
目前,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任务,但就总体的教育现状而言,关注度依然不够,培养过程存在漏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核心素养”引入“写作教学”,赋予写作以独特的色彩与韵味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诚然,“写”即运用,写作是“语文学习”的最后一步,同时,也是值得重视的关键性一步。对于教师而言,明确核心素养内涵,将其渗透到作文教学中,既能提升写作质量,又能培养学生素养。  一、语文“核心素养”内涵  “核心
期刊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指导工作的过程中,应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让学生不断超越自我、丰富自我、发展自我,提高个人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真正做到以我手写我心。教师也应注意写作教学流程的循序渐进。  一、转换位置,让学生成为写作课上的真正主角  教师在平日的写作课上,应该转换自我和学生的位置,使学生真正成为写作课上的主角。在以前的写作课上,教师占据着相对主导的位置,学生
期刊
微型日记是一种以简洁、精练为特色的写作练习方式,既满足了义务教育阶段“减轻负担,提升质量”的作业要求,也为小学生提供了高频率的练笔机会。五、六年级是连接小学与初中的桥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微型日记写作在高年级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  一、小学高年级微型日记写作教学的必要性  1.以趣促学,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微型日记不同于常规的写作练习,打破了字数与主题的限制
期刊
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语文教学也在不断的发展,在小学阶段,学生最为头疼,教师最为难的就是写作。可是,随着教育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手段也需要创新,枯燥的传统写作教学逐渐退出舞台。本文将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探讨新时期写作教学的新方法。  一、思维导图拓思路  (一)帮助学生选择写作材料  学生在创作时,经常会出现头脑一片空白的情况,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如何下笔。这时,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思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也随之变化。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虽然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创新作文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但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写作兴趣低、作文情感流失,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学生写作基础知识积累等等。由此看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拓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消除学生写作畏惧心理,重视学生写作基础知识积
期刊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如今,在我国教育领域,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得到了普及应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以及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不过,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许多教师仍然习惯于过去那种板书式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方法略显单调,课堂教学难见高效。许多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在优化课堂教学方面的作用认识还不够,在实际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够恰当,导致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