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论嘉宾
程伟庆 中信证券高级副总裁、首席策略师
梁辉 泰达荷银合丰成长基金经理
左晓蕾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侯宁 财经评论员
秦洪 渤海投资研究所
印花税等一系列“救市”措施,终于将自由落体式下跌的A股市场在3000点上方托起,但这并不能代表市场各方投资者信心就此恢复。在内有通货膨胀,外有次贷余波的经济大背景下,对中国上市公司未来发展趋势和投资价值的判断,才是左右市场信心的关键。
那么,究竟现阶段的A股上市公司有没有,且有多大的投资价值?本期《英才》特邀几位市场实战派和理论派嘉宾一起盘道,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进行理性梳理。
3000多点是否是A股合理原点
上市公司的价值是一个动态的东西,很难判断它是低估了还是高估了。
《英才》:2008年前四个月,A股市场跌势惊人,与去年最高点相比甚至跌幅一度超过50%,因而很多市场人士认为,中国的上市公司已经无法用过去的评估体系来确认投资价值。如果要重新修订价值坐标,那么3000多点的市场价格水平是否是一个合理的原点呢?
梁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3000点左右基本上还处于一个较低的位置。目前宏观经济增速比较高,而且还处于一个健康的水平,物价是主要的一个风险,但这不改变中国经济长期上升的趋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的长期投资价值是存在的。
再考虑到估值的因素,在6000点时大家对公司盈利都是比较乐观的,当时的估值已经到了30倍以上,现在整体都回落在了20倍左右的水平,而且对H股的溢价也降到了比较低的水平。从全球市场的估值水平来看,20倍动态市盈率的估值水平也是一个比较合理的位置。中国经济高成长的现实和发展潜力完全支持这样一个估值水平。事实上,我们已经在这个点位进行了加仓。
秦洪:上市公司的价值是一个动态的东西,很难判断它是低估了,还是高估了,比如现在很多银行股的业绩都很好,2008年的动态市盈率和市净率都很低,但就是很难涨起来。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机构对它们2009年以后的业绩存在疑虑。价值是需要时间来检验的,不能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
价格其实是动态的,价格和价值也是一个对应的关系。巴菲特曾说过,价值投资要有合理的价格。没有合理的价格,就是再好的公司也不适合价值投资的。比如,ST股票跌到一块钱以下也有价值,贵州茅台如果在300元以上,相信没有多少人愿意去投资。只有价格适中才有投资价值。
《英才》:观察近阶段的市场信息,我们发现有大量的上市公司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直接参与股市,结果现在出现巨额的投资亏损,很多公司2008年一季报表中已经有所反应。这是否意味着上市公司的整体价值可能打折扣?
梁辉:这个会影响到某些公司的短期利润,但这很难去量化。如果把投资收益作为股票投资的收益,我们会大大高估投资股市的利润。大概粗算一下,应该在利润的20%以下。我们研究的公司得出,这个占比是很低的,而这轮市场的调整其实已经将这类公司的利润泡沫挤掉了。这部分风险可以说几乎已经没有了。
程伟庆:肯定会有影响,而且这个影响在整个估值过程中,大家也将此考虑进来了,有可能是市场高估了这个影响。比如说,现在上市公司当中投资收益计算的是30%,剔除了金融股的比例后,真正的投资收益有17%左右。这确实对后期的业绩增长有比较大的影响。
外资比内资更看好中国股市
从资金成本上看,QFII更愿意介入大跌中的市场。
《英才》:在3000点附近的那段时间,有个有趣的现象是国内的机构一片看空,甚至还在不计成本的要出货,但之前大唱A股没有投资价值的QFII据说积极介入A股市场“抄底”,似乎外资比国内的投资者更容易乐观?
梁辉:前一段时间,我们看到香港发行的一个转投A股的产品,叫A50ETF。在市场一直下行的时候,成交量出现了急剧放大。这也许能体现出海外投资者对A股的关注和兴趣。
秦洪:我对这一点不太认同。因为QFII本身仓位就很重,怎么可能积极“抄底”,而且新的额度还没有下发。目前第一批、第二批QFII的额度已经用完了,刚批准的几个亿美元入市又怎么能代表整个QFII?
程伟庆:就我们知道的一些情况来看,QFII的确是在加仓。从资金成本来看,他们的成本是比较低的,这是因为他们离场比较早,可能是在大跌以前,或者是去年12月之后就离场了。从资金成本上看,他们可能更愿意介入大跌中的市场吧。其实QFII也是逐利的,也是在高抛低吸。如果市场继续下挫,他们也会照抛不误。
上市公司缺乏分红文化
如果不分红,我们的资本市场是很难建立起长期投资理念的。
《英才》:现在市场争论比较激烈的是关于中国上市公司是否值得长期投资的问题,有很多投资者认为中国上市公司只适合进行波段操作的趋势投资,究竟如何呢?
左晓蕾:现在上市公司分红数量还太少,而且不规律,个别公司做得比较好,但不是一个整体的市场文化。从长期来看,中国的上市公司需要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特别是履行公众公司的责任,一定要建立分红文化。如果不分红,我们的资本市场是很难建立起长期投资理念的,人们就会注重于投机股票的短期价格;如果经常分红,投资者会得到一年一年的红利,自然会树立长期投资的理念。
梁辉:这肯定是错误的,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寻找2000年到现在持续上涨的股票,我们能找出很多来,比如招商银行、万科、格力电器、盐湖钾肥、三一重工等等。我们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时候买入,到现在都获利丰厚。我们相信,如果对中国经济看好,现在上市公司治理已大大改善,长期价值肯定是存在的。
侯宁:有一定道理。因为中国内地上市公司的总利润不高,分红太少,所以就整个市场而言,其投资价值并不大。只是,由于中国宏观经济这些年发展得不错,所以才引发了人们对这个“晴雨表”的良好预期。但实际上,我认为中国宏观经济的“好”更多地来自于民营、私营、合营企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而我们的股市里这类企业占比还太少,所以还需要继续改进上市公司结构,这样才能让上市企业更具投资价值。其实,从每年1200%左右的换手率就能看出,中国股市炒作风盛行,打短线获取价差和波段操作是绝对主流。
程伟庆 中信证券高级副总裁、首席策略师
梁辉 泰达荷银合丰成长基金经理
左晓蕾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侯宁 财经评论员
秦洪 渤海投资研究所
印花税等一系列“救市”措施,终于将自由落体式下跌的A股市场在3000点上方托起,但这并不能代表市场各方投资者信心就此恢复。在内有通货膨胀,外有次贷余波的经济大背景下,对中国上市公司未来发展趋势和投资价值的判断,才是左右市场信心的关键。
那么,究竟现阶段的A股上市公司有没有,且有多大的投资价值?本期《英才》特邀几位市场实战派和理论派嘉宾一起盘道,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进行理性梳理。
3000多点是否是A股合理原点
上市公司的价值是一个动态的东西,很难判断它是低估了还是高估了。
《英才》:2008年前四个月,A股市场跌势惊人,与去年最高点相比甚至跌幅一度超过50%,因而很多市场人士认为,中国的上市公司已经无法用过去的评估体系来确认投资价值。如果要重新修订价值坐标,那么3000多点的市场价格水平是否是一个合理的原点呢?
梁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3000点左右基本上还处于一个较低的位置。目前宏观经济增速比较高,而且还处于一个健康的水平,物价是主要的一个风险,但这不改变中国经济长期上升的趋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的长期投资价值是存在的。
再考虑到估值的因素,在6000点时大家对公司盈利都是比较乐观的,当时的估值已经到了30倍以上,现在整体都回落在了20倍左右的水平,而且对H股的溢价也降到了比较低的水平。从全球市场的估值水平来看,20倍动态市盈率的估值水平也是一个比较合理的位置。中国经济高成长的现实和发展潜力完全支持这样一个估值水平。事实上,我们已经在这个点位进行了加仓。
秦洪:上市公司的价值是一个动态的东西,很难判断它是低估了,还是高估了,比如现在很多银行股的业绩都很好,2008年的动态市盈率和市净率都很低,但就是很难涨起来。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机构对它们2009年以后的业绩存在疑虑。价值是需要时间来检验的,不能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
价格其实是动态的,价格和价值也是一个对应的关系。巴菲特曾说过,价值投资要有合理的价格。没有合理的价格,就是再好的公司也不适合价值投资的。比如,ST股票跌到一块钱以下也有价值,贵州茅台如果在300元以上,相信没有多少人愿意去投资。只有价格适中才有投资价值。
《英才》:观察近阶段的市场信息,我们发现有大量的上市公司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直接参与股市,结果现在出现巨额的投资亏损,很多公司2008年一季报表中已经有所反应。这是否意味着上市公司的整体价值可能打折扣?
梁辉:这个会影响到某些公司的短期利润,但这很难去量化。如果把投资收益作为股票投资的收益,我们会大大高估投资股市的利润。大概粗算一下,应该在利润的20%以下。我们研究的公司得出,这个占比是很低的,而这轮市场的调整其实已经将这类公司的利润泡沫挤掉了。这部分风险可以说几乎已经没有了。
程伟庆:肯定会有影响,而且这个影响在整个估值过程中,大家也将此考虑进来了,有可能是市场高估了这个影响。比如说,现在上市公司当中投资收益计算的是30%,剔除了金融股的比例后,真正的投资收益有17%左右。这确实对后期的业绩增长有比较大的影响。
外资比内资更看好中国股市
从资金成本上看,QFII更愿意介入大跌中的市场。
《英才》:在3000点附近的那段时间,有个有趣的现象是国内的机构一片看空,甚至还在不计成本的要出货,但之前大唱A股没有投资价值的QFII据说积极介入A股市场“抄底”,似乎外资比国内的投资者更容易乐观?
梁辉:前一段时间,我们看到香港发行的一个转投A股的产品,叫A50ETF。在市场一直下行的时候,成交量出现了急剧放大。这也许能体现出海外投资者对A股的关注和兴趣。
秦洪:我对这一点不太认同。因为QFII本身仓位就很重,怎么可能积极“抄底”,而且新的额度还没有下发。目前第一批、第二批QFII的额度已经用完了,刚批准的几个亿美元入市又怎么能代表整个QFII?
程伟庆:就我们知道的一些情况来看,QFII的确是在加仓。从资金成本来看,他们的成本是比较低的,这是因为他们离场比较早,可能是在大跌以前,或者是去年12月之后就离场了。从资金成本上看,他们可能更愿意介入大跌中的市场吧。其实QFII也是逐利的,也是在高抛低吸。如果市场继续下挫,他们也会照抛不误。
上市公司缺乏分红文化
如果不分红,我们的资本市场是很难建立起长期投资理念的。
《英才》:现在市场争论比较激烈的是关于中国上市公司是否值得长期投资的问题,有很多投资者认为中国上市公司只适合进行波段操作的趋势投资,究竟如何呢?
左晓蕾:现在上市公司分红数量还太少,而且不规律,个别公司做得比较好,但不是一个整体的市场文化。从长期来看,中国的上市公司需要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特别是履行公众公司的责任,一定要建立分红文化。如果不分红,我们的资本市场是很难建立起长期投资理念的,人们就会注重于投机股票的短期价格;如果经常分红,投资者会得到一年一年的红利,自然会树立长期投资的理念。
梁辉:这肯定是错误的,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寻找2000年到现在持续上涨的股票,我们能找出很多来,比如招商银行、万科、格力电器、盐湖钾肥、三一重工等等。我们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时候买入,到现在都获利丰厚。我们相信,如果对中国经济看好,现在上市公司治理已大大改善,长期价值肯定是存在的。
侯宁:有一定道理。因为中国内地上市公司的总利润不高,分红太少,所以就整个市场而言,其投资价值并不大。只是,由于中国宏观经济这些年发展得不错,所以才引发了人们对这个“晴雨表”的良好预期。但实际上,我认为中国宏观经济的“好”更多地来自于民营、私营、合营企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而我们的股市里这类企业占比还太少,所以还需要继续改进上市公司结构,这样才能让上市企业更具投资价值。其实,从每年1200%左右的换手率就能看出,中国股市炒作风盛行,打短线获取价差和波段操作是绝对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