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化集团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28号凯晨世贸中心,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长安街上。只身走进这座“铂金级”写字楼内,大声问一句中化集团是个什么样的公司?看似简单的问题却会让许多人语噎,有的人会认真地反问一句:“你指得是哪个板块?”
对于不熟悉中化的人而言,中化确实大得难以想象,能源、化工、农业、金融、地产,板块之多,跨度之大,三言两语确实难以言尽,因此员工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
坊间传中化流行四句话:担得起表扬,受得了委屈,扛得住压力,遭得起批评。在这里工作,每个员工都有或明或暗的竞争对手。在争先恐后的浓烈进步氛围中,有能力者有着很高的发展空间,35岁走上集团关键岗位的人才大有人在。员工素质高,管理比较规范,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职位能上能下,发展没有天花板,却有浓浓的兄弟情谊。
隐秘巨头
人们可能不了解中化,但生活中却处处与中化相关。企业体量之巨,用大象无形来形容也不为过。随着宁高宁赴任中化集团董事长,这家比中粮基础盘更大、业务更广、产业链更长的隐秘巨头更进一步亮相公众眼前。
中化成立于1950年,前身为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历史上曾为中国最大的外贸企业。现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总部设在北京。
中化集团主业分布在能源、农业、化工、地产、金融五大领域,是中国四大国家石油公司之一,最大的农业投入品(化肥、种子、农药)一体化经营企业,领先的化工产品综合服务商,并在高端地产酒店和非银行金融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作为一家立足市场竞争的综合性跨国企业,中化集团提供的优质产品和专业服务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人们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中化”和“SINOCHEM”的品牌在国内外享有良好声誉。
中化集团现在境内外拥有300多家经营机构,控股“中化国际”、“中化化肥”、“方兴地产”等多家上市公司,是“远东宏信”的第一大股东,并于2009年6月整体重组改制设立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
中化集团也是最早入围《财富》全球500强的中国企业之一,迄今已25次入围,2015年名列第105位;并于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被《财富》评为“全球最受赞赏公司”,位列贸易行业榜首位。多年来中化集团坚持不懈推进战略转型和管理变革,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在国务院国资委业绩考核中,中化集团连续十一年均被评为A级。
中化集团的愿景是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地位、受人尊敬的伟大公司。
中化集团从事石油业务经营已有60多年历史,能源业务由油气勘探开发、石油贸易、石油炼制、仓储物流和分销零售等板块组成,近十多年来不断巩固和提高石油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大力拓展核心商品和核心业务,促进经营内涵提升,同时加快向石油产业上下游延伸,产业基础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具有国际化特色、产业链完整、营销服务能力突出的大型能源企业。
作为一家国家石油公司,中化集团致力于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力量。公司发挥在国内外所拥有的资源、渠道和运作优势,积极提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油气资源,参与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建设和能源发展规划研究,努力为中国构建多元化的石油安全供应体系贡献力量,在中国和世界能源市场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中化集团也是唯一经营化肥、种子、农药三大农业投入品的中央企业,以先进的科技、优质的产品和专业的服务,致力于发展成为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农业投入品综合服务商,为中国及世界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作贡献。
中化集团的化工业务以生产、流通和国际贸易为主,在氟化工、天然橡胶及橡胶化学品、精细化工、医药化工、化工物流、石化原料营销等领域建立了较强的竞争优势。公司已发展为中国领先的化工产品综合服务商,为促进化工行业科技进步和安全、环保、和谐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中化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批准的主业包含酒店、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的中央企业之一,主要通过旗下控股的在港上市公司——中国金茂进行经营。
中化集团的金融业务涵盖信托、融资租赁、证券投资基金、人寿保险、财务公司、金融期货等非银行金融业务领域,搭建起资质较为齐全的非银行金融业务发展框架,培育出“远东宏信”、“外贸信托”“诺安基金”“中宏保险”等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
除此之外,中化集团的招标业务在为公司主营业务发展提供专业化服务和支撑的同时,也在积极开拓外部市场,在竞争中快速成长。
创新驱动
中化的危机感,来自于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化集团创新与战略部总监张方曾说,昔日的光环不是吃老本的理由,如果有天电动车普及了,中化将何去何从?
强烈的使命感和危机意识,让中化对创新有着异乎寻常的执着。宁高宁提出的中化创新三角与该集团总裁张伟提出的“四位一体”创新体系构成了新战略中创新驱动的核心内容。
2017年11月,中化集团发布《2018-2020年发展战略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就集团愿景、使命、价值观、战略定位进行了重新描述,提出创新升级战略。
《指引》指明了中化集团下一步业务的进退领域、未来三年集团业务组合及资源配置原则,提出未来三年实现利润翻番的目标,并就集团层面的重点事项及各事业部的重点任务进行全面部署。
具体来看,“创新驱动”方面,通过构建中化创新三角,打造四位一体的创新体系,坚持不懈推进业务持续改善,使创新成为中化人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进而引领并支撑产业升级;在“产业升级”方面,通过全面升级产业结构和重新构建商业模式等。
早在2016年初开始,中化集团便开始大量调研研讨创新战略转型。當年6月,在一次战略研讨会上,该集团新战略初露雏形。紧随其后,中化集团又密集召开总部及事业部层面的战略务虚会,之后党组会专门对《指引》进行了审议。 经过几轮关键性会议的酝酿,该集团过去的总结反思,以及对未来的分析判断逐渐融入顶层设计当中。
基于此,上述《指引》提出新的战略发展框架,从宏观方面考虑,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动能必须从资源、投资驱动转换为创新驱动,这是一个重大转变。基于这一变化,原有的集团发展战略已经不能完全体现公司现阶段发展的特征,也无法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
张方解读《指引》时表示,正是深刻地体察到“资源为王”的时代一去不返,今天的中化才义无反顾地将战略确立为“创新升级”。
在2016年中化集团曾提出“创新型的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企业,涵盖农业、地產、金融的有限多元化投资控股公司”这一战略定位。对比来看,最新出台的《指引》对这一原有的公司战略进行了重新描述,即“以石油化工为基础、以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为引领的创新型的综合性化工企业,涵盖地产和金融的有限多元化投资控股公司”。
对此,张方表示,新战略也就是创新升级战略,它的内涵主要包括“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两个方面。“创新驱动”方面,集团要通过构建中化创新三角、打造四位一体的创新体系,持续地推进业务改善,使创新成为中化人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使创新成为公司的生存方式,引领并且支撑产业升级。
而“产业升级”方面,下一步该集团要通过全面升级产业结构和重新构建商业模式,提升业务内涵,优化业务组合,提高资源运行效率,为客户、股东、员工创造价值。
不过,中化集团一直以来的投资控股公司的定位依旧没有变。
2016年该集团战略研讨会曾提出打造投资控股公司,2017年4月份该集团总部召开团队建设研讨会,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的投资控股集团总部,这些发展思路得以沿袭。同时,地产、金融这两大事业部未来仍是中化集团重要的业务板块,也是中化集团重要的利润来源。
详细来看,地产和金融方面,定位更加具体。新战略定位提出要发展特色型的绿色地产与产业金融,其中绿色地产主要强调中国金茂的科技特色及在绿建业务方面的比较优势,继续强化绿建业务及相关综合服务体系,加速服务创新;金融业务突出产业金融服务商的定位,强调要依托集团产业优势,重点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融协同、融融协同,助力集团产业转型升级。
潜在挑战
选人用人机制改革,是中化集团管理变革的主战场。通过不拘一格选人才,大胆使用政治素质过硬、经营管理过硬的年轻干部,一批年富力强的员工先后走上管理岗位。集团271名关键岗位人员中,70后有115人、超过4成,还有25位是80后。
多年来,中化集团树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高绩效文化,让绩效评价体系成为干部员工的“赛马场”。公司推行全员绩效管理,始终坚持严格的等级强制分布,C类要处罚、D类要淘汰,保持队伍活力。
“能上能下在中化不是问题。”宁高宁说。据他介绍,中化建立起“基于评价的退出机制”,优胜劣汰、干部能上能下成为常态,仅2016年至今,就有18名关键岗位人员通过综合考评被降职或淘汰。
此外,中化集团在收入分配领域始终坚持“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的市场化收入分配理念,并基于全面激励理论建立了符合自身实际的激励体系;健全了对于不适应改革发展、履职不力、绩效平庸、不适宜担任现职经理人的调整退出机制,确保“能者上、庸者下”。
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中化应对未来潜在挑战的关键。中化发展至今已经在能源业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炼油业务盈利水平较高,但经营风险较大,需要向炼化一体化升级;贸易、仓储业务的行业地位较高,零售业务也具有一定规模,但业务模式需要从传统商业模式向电商转型;勘探开发业务缺乏竞争力。
化工业务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在多个细分行业领先,但主业不突出,股东回报水平整体不高,需要进一步优化业务组合,将主业聚焦在精细化工产业。虽然农业的种子业务规模在全国排前五,但常规育种能力较弱,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不强。化肥业务中钾肥进口分销规模国内最大,但单质肥生产竞争力薄弱。现代农业综合服务(MAP)已起步,但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
再从地产业务看,坚持“城市运营商”战略定位,由“双轮驱动”向“双轮两翼”战略转型升级,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但产业导入能力和资本市场市值管理需要加强。而且,金融业务的主动管理类信托业务面临发展机遇,产融和融融协同有待加强。
与此同时,中化集团也逐步积累了一些支撑产业发展的创新成果,在农药、氟化工、橡胶助剂等领域初步具备支撑产业发展的创新能力。
张方表示:“现有业务以传统产业和传统商业模式为主,在现有业务、现有模式框架下未来增长空间有限,需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重新构建商业模式。”
这使得中化对人才有着急迫的需求。
因此,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商业模式、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本规划期内需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对于不熟悉中化的人而言,中化确实大得难以想象,能源、化工、农业、金融、地产,板块之多,跨度之大,三言两语确实难以言尽,因此员工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
坊间传中化流行四句话:担得起表扬,受得了委屈,扛得住压力,遭得起批评。在这里工作,每个员工都有或明或暗的竞争对手。在争先恐后的浓烈进步氛围中,有能力者有着很高的发展空间,35岁走上集团关键岗位的人才大有人在。员工素质高,管理比较规范,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职位能上能下,发展没有天花板,却有浓浓的兄弟情谊。
隐秘巨头
人们可能不了解中化,但生活中却处处与中化相关。企业体量之巨,用大象无形来形容也不为过。随着宁高宁赴任中化集团董事长,这家比中粮基础盘更大、业务更广、产业链更长的隐秘巨头更进一步亮相公众眼前。
中化成立于1950年,前身为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历史上曾为中国最大的外贸企业。现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总部设在北京。
中化集团主业分布在能源、农业、化工、地产、金融五大领域,是中国四大国家石油公司之一,最大的农业投入品(化肥、种子、农药)一体化经营企业,领先的化工产品综合服务商,并在高端地产酒店和非银行金融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作为一家立足市场竞争的综合性跨国企业,中化集团提供的优质产品和专业服务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人们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中化”和“SINOCHEM”的品牌在国内外享有良好声誉。
中化集团现在境内外拥有300多家经营机构,控股“中化国际”、“中化化肥”、“方兴地产”等多家上市公司,是“远东宏信”的第一大股东,并于2009年6月整体重组改制设立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
中化集团也是最早入围《财富》全球500强的中国企业之一,迄今已25次入围,2015年名列第105位;并于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被《财富》评为“全球最受赞赏公司”,位列贸易行业榜首位。多年来中化集团坚持不懈推进战略转型和管理变革,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在国务院国资委业绩考核中,中化集团连续十一年均被评为A级。
中化集团的愿景是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地位、受人尊敬的伟大公司。
中化集团从事石油业务经营已有60多年历史,能源业务由油气勘探开发、石油贸易、石油炼制、仓储物流和分销零售等板块组成,近十多年来不断巩固和提高石油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大力拓展核心商品和核心业务,促进经营内涵提升,同时加快向石油产业上下游延伸,产业基础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具有国际化特色、产业链完整、营销服务能力突出的大型能源企业。
作为一家国家石油公司,中化集团致力于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力量。公司发挥在国内外所拥有的资源、渠道和运作优势,积极提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油气资源,参与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建设和能源发展规划研究,努力为中国构建多元化的石油安全供应体系贡献力量,在中国和世界能源市场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中化集团也是唯一经营化肥、种子、农药三大农业投入品的中央企业,以先进的科技、优质的产品和专业的服务,致力于发展成为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农业投入品综合服务商,为中国及世界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作贡献。
中化集团的化工业务以生产、流通和国际贸易为主,在氟化工、天然橡胶及橡胶化学品、精细化工、医药化工、化工物流、石化原料营销等领域建立了较强的竞争优势。公司已发展为中国领先的化工产品综合服务商,为促进化工行业科技进步和安全、环保、和谐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中化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批准的主业包含酒店、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的中央企业之一,主要通过旗下控股的在港上市公司——中国金茂进行经营。
中化集团的金融业务涵盖信托、融资租赁、证券投资基金、人寿保险、财务公司、金融期货等非银行金融业务领域,搭建起资质较为齐全的非银行金融业务发展框架,培育出“远东宏信”、“外贸信托”“诺安基金”“中宏保险”等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
除此之外,中化集团的招标业务在为公司主营业务发展提供专业化服务和支撑的同时,也在积极开拓外部市场,在竞争中快速成长。
创新驱动
中化的危机感,来自于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化集团创新与战略部总监张方曾说,昔日的光环不是吃老本的理由,如果有天电动车普及了,中化将何去何从?
强烈的使命感和危机意识,让中化对创新有着异乎寻常的执着。宁高宁提出的中化创新三角与该集团总裁张伟提出的“四位一体”创新体系构成了新战略中创新驱动的核心内容。
2017年11月,中化集团发布《2018-2020年发展战略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就集团愿景、使命、价值观、战略定位进行了重新描述,提出创新升级战略。
《指引》指明了中化集团下一步业务的进退领域、未来三年集团业务组合及资源配置原则,提出未来三年实现利润翻番的目标,并就集团层面的重点事项及各事业部的重点任务进行全面部署。
具体来看,“创新驱动”方面,通过构建中化创新三角,打造四位一体的创新体系,坚持不懈推进业务持续改善,使创新成为中化人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进而引领并支撑产业升级;在“产业升级”方面,通过全面升级产业结构和重新构建商业模式等。
早在2016年初开始,中化集团便开始大量调研研讨创新战略转型。當年6月,在一次战略研讨会上,该集团新战略初露雏形。紧随其后,中化集团又密集召开总部及事业部层面的战略务虚会,之后党组会专门对《指引》进行了审议。 经过几轮关键性会议的酝酿,该集团过去的总结反思,以及对未来的分析判断逐渐融入顶层设计当中。
基于此,上述《指引》提出新的战略发展框架,从宏观方面考虑,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动能必须从资源、投资驱动转换为创新驱动,这是一个重大转变。基于这一变化,原有的集团发展战略已经不能完全体现公司现阶段发展的特征,也无法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
张方解读《指引》时表示,正是深刻地体察到“资源为王”的时代一去不返,今天的中化才义无反顾地将战略确立为“创新升级”。
在2016年中化集团曾提出“创新型的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企业,涵盖农业、地產、金融的有限多元化投资控股公司”这一战略定位。对比来看,最新出台的《指引》对这一原有的公司战略进行了重新描述,即“以石油化工为基础、以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为引领的创新型的综合性化工企业,涵盖地产和金融的有限多元化投资控股公司”。
对此,张方表示,新战略也就是创新升级战略,它的内涵主要包括“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两个方面。“创新驱动”方面,集团要通过构建中化创新三角、打造四位一体的创新体系,持续地推进业务改善,使创新成为中化人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使创新成为公司的生存方式,引领并且支撑产业升级。
而“产业升级”方面,下一步该集团要通过全面升级产业结构和重新构建商业模式,提升业务内涵,优化业务组合,提高资源运行效率,为客户、股东、员工创造价值。
不过,中化集团一直以来的投资控股公司的定位依旧没有变。
2016年该集团战略研讨会曾提出打造投资控股公司,2017年4月份该集团总部召开团队建设研讨会,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的投资控股集团总部,这些发展思路得以沿袭。同时,地产、金融这两大事业部未来仍是中化集团重要的业务板块,也是中化集团重要的利润来源。
详细来看,地产和金融方面,定位更加具体。新战略定位提出要发展特色型的绿色地产与产业金融,其中绿色地产主要强调中国金茂的科技特色及在绿建业务方面的比较优势,继续强化绿建业务及相关综合服务体系,加速服务创新;金融业务突出产业金融服务商的定位,强调要依托集团产业优势,重点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融协同、融融协同,助力集团产业转型升级。
潜在挑战
选人用人机制改革,是中化集团管理变革的主战场。通过不拘一格选人才,大胆使用政治素质过硬、经营管理过硬的年轻干部,一批年富力强的员工先后走上管理岗位。集团271名关键岗位人员中,70后有115人、超过4成,还有25位是80后。
多年来,中化集团树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高绩效文化,让绩效评价体系成为干部员工的“赛马场”。公司推行全员绩效管理,始终坚持严格的等级强制分布,C类要处罚、D类要淘汰,保持队伍活力。
“能上能下在中化不是问题。”宁高宁说。据他介绍,中化建立起“基于评价的退出机制”,优胜劣汰、干部能上能下成为常态,仅2016年至今,就有18名关键岗位人员通过综合考评被降职或淘汰。
此外,中化集团在收入分配领域始终坚持“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的市场化收入分配理念,并基于全面激励理论建立了符合自身实际的激励体系;健全了对于不适应改革发展、履职不力、绩效平庸、不适宜担任现职经理人的调整退出机制,确保“能者上、庸者下”。
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中化应对未来潜在挑战的关键。中化发展至今已经在能源业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炼油业务盈利水平较高,但经营风险较大,需要向炼化一体化升级;贸易、仓储业务的行业地位较高,零售业务也具有一定规模,但业务模式需要从传统商业模式向电商转型;勘探开发业务缺乏竞争力。
化工业务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在多个细分行业领先,但主业不突出,股东回报水平整体不高,需要进一步优化业务组合,将主业聚焦在精细化工产业。虽然农业的种子业务规模在全国排前五,但常规育种能力较弱,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不强。化肥业务中钾肥进口分销规模国内最大,但单质肥生产竞争力薄弱。现代农业综合服务(MAP)已起步,但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
再从地产业务看,坚持“城市运营商”战略定位,由“双轮驱动”向“双轮两翼”战略转型升级,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但产业导入能力和资本市场市值管理需要加强。而且,金融业务的主动管理类信托业务面临发展机遇,产融和融融协同有待加强。
与此同时,中化集团也逐步积累了一些支撑产业发展的创新成果,在农药、氟化工、橡胶助剂等领域初步具备支撑产业发展的创新能力。
张方表示:“现有业务以传统产业和传统商业模式为主,在现有业务、现有模式框架下未来增长空间有限,需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重新构建商业模式。”
这使得中化对人才有着急迫的需求。
因此,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商业模式、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本规划期内需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