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肝性脑病患者家属情绪认识的影响。方法:筛选2013年9月到2014年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24名肝性脑病患者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心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患者家属焦虑( SDS)、抑郁(SAS)、积极应对能力(TCSQ)评分值。结果显示:该组患者家属经干预后,其所有评分值均较刚入院时有明显改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对肝性脑病患者家属实施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家属的认知,改善抑郁及焦虑情绪,从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心理干预 肝性脑病患者家属 情绪改善 认知增强 积极应对能力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8-0047-01
肝性脑病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症,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异常和昏迷,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患者病情变化的同时,其家属也会因紧张患者病情,担心预后及可能面临的死亡等一系列问题而产生诸如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促使患者和家属双方承受精神和心理上的巨大刺激和压力,相互影响、叠加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据此,我们对24例肝性脑病患者家属及早实施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9月到2014年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各种原因的肝硬化患者157例,其中并发肝性脑病24例,以24位肝性脑病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其中患者男性为21例,女性为3例。患者家属资料:男8例,女16例,其中小学以下学历3人,初中至高中学历7人,高中至大学学历11人,大学以上学历3人。与患者的关系:配偶关系14人,父母关系4人,子女关系4人,兄妹关系2人。
1.2 方法
将患者安置妥当后,征求其家属的同意,参照评分方法[1],先对其进行焦虑(SAS),抑郁(SDS)及积极应对能力(TCSQ)评分测试。心理干预后一周,再次安排患者家属进行上述测试。
1.2.1 健康教育
由于患者都有严重肝病病史,同时病程冗长,肝性脑病发作时有昏迷、燥狂、自伤自残或伤害他人的情况。入院后对病情了解的缺失和对预后的担忧,都增加了家属的心理压力,在这种状态下,从患者的康复和家属的心态调节方面看都是很不利的,因此针对以上情况对家属及早地进行心理干预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1)向患者家属客观陈述患者的情况,讲解本病的发病原因,导致本病的各种诱因;(2)入院后给予的具体治疗,有可能出现的后果及预后情况等;(3)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事项,饮食中的禁忌等内容的宣教都可使患者家属对疾病有个全方位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态度,增强信心,从而给予患者更好的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顾。
1.2.2 饮食干预
肝性脑病常发生在肝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因摄食过高的蛋白质饮食或上消化道出血等原因而诱发,而其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故应避免其发生,随时防止因饮食不当而引起的诱发因素具有重要意义[2]。慢性肝病伴有明显门-体分流的患者,对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质耐受性差,如一次进食大量蛋白食物,蛋白质被肠菌分解,产生大量氨和芳香族氨基酸等有害物质,诱发肝性脑病。向家属告知患者饮食的重要性,讲解高蛋白饮食对患者疾病的预后产生的不良影响。嘱其家属在发病初期严禁给予患者蛋白质摄入,每天供给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适量植物蛋白、清淡易消化流质、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有腹水者应控制水的摄入,消化道出血者暂禁食。同时也应告知患者家属良好的饮食控制对患者疾病的复发和转归起到质关重要的作用。
1.2.3 辅助观察
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病情观察为重中之重。多数肝硬化患者发生昏迷前均有性格改变和行为异常(如欣快激动或淡漠少语,烦躁不安或吐字不清,衣冠不整或随地便溺,定向力差或睡眠颠倒等),其发病先兆如能被及时发现,尽快去除诱因,及早地进行治疗干预,控制肝昏迷的发展,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使患者家属掌握观察病情的要点,及早发现,从而可防止昏迷的加深,减少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1.2.4 防护指导
肝性脑病患者昏迷前期常可出现意识错乱,睡眠障碍和行为异常,此期对于守护在旁的家属及进行操作的医护人员都有一定的危险性。在加用床档,将病床移至远离窗户处,避免出现爬窗意外的同时,去除病房内一切不安全因素,如床头柜上的暖水壶、玻璃杯、刀剪等,以防自伤自残。关闭门窗的同时,嘱家属24小时陪护及指导其自防自护也很重要。患者突然挣脱约束带,暴力伤人,手持利器,擅自跑出病房等情况的应急措施必须事先告知家属,并告知其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加重时,及时通知医生护士,切忌擅作主张滥用镇静药,以免加重患者昏迷症状[3]。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
1.2.5 认知干预
通过与患者家属的交流,鼓励其说出内心的感受及疑惑,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医护人员用浅显的语言解疑答惑,并指导患者家属寻找调节情绪的途径。如与同病种病员家属交流,听音乐,看书,有其他陪员陪伴时可出病房深呼吸新鲜空气,在大自然平静的 环境中,大脑不太容易受到外部混乱信息的轰炸,其工作记忆、注意力系统也不会受到干扰,大脑可以放松,进入沉思状态,进而有助于恢复或提升认知能力。在病人病情好转时可尝试与其交流,用眼神或者一个简单的手势寻找彼此的心理慰藉。或者在自感压力过大时与医护人员交流,寻找专业心理辅助,并尝试借助周围朋友或亲戚的力量来减缓自身的压力,使患者家属消除紧张、恐惧、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患者的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家属心理干预前后的SDS,SAS,TCSQ评分结果显示,干预后焦虑,抑郁均低于干预前,积极应对能力高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果见表1.
表1肝性脑病患者家属心理干预前后的SDS,SAS,TCSQ评分对比观察
3 讨论
肝性脑病患者迁延不愈,存在潜在感染性和严重并发症等一系列影响,但同时由于其发病期间意识障碍,行为异常等症状使家属背负了更多的压力,通过常规的心理疏导很难使其家属缓释压力。心理干预的适时出现为肝性脑病患者的家属开启了人生的另一面窗。通过健康教育,饮食干预,辅助观察,防护指导,认知干预五个方面的干预内容,使患者家属能够对症处理,与医护更好的配合,不仅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家属更好的自我调适,为患者的病情稳定奠定了良好的根基。
参考文献
[1] 徐燕. 心理干预对ICU家属的情绪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
[2] 高瑛. 61例肝性脑病诱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2.(03)
[3] 李倩. 肝性脑病的早期观察護理及预防[J].西南军医.2012.(01)
【关键词】 心理干预 肝性脑病患者家属 情绪改善 认知增强 积极应对能力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8-0047-01
肝性脑病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症,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异常和昏迷,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患者病情变化的同时,其家属也会因紧张患者病情,担心预后及可能面临的死亡等一系列问题而产生诸如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促使患者和家属双方承受精神和心理上的巨大刺激和压力,相互影响、叠加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据此,我们对24例肝性脑病患者家属及早实施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9月到2014年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各种原因的肝硬化患者157例,其中并发肝性脑病24例,以24位肝性脑病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其中患者男性为21例,女性为3例。患者家属资料:男8例,女16例,其中小学以下学历3人,初中至高中学历7人,高中至大学学历11人,大学以上学历3人。与患者的关系:配偶关系14人,父母关系4人,子女关系4人,兄妹关系2人。
1.2 方法
将患者安置妥当后,征求其家属的同意,参照评分方法[1],先对其进行焦虑(SAS),抑郁(SDS)及积极应对能力(TCSQ)评分测试。心理干预后一周,再次安排患者家属进行上述测试。
1.2.1 健康教育
由于患者都有严重肝病病史,同时病程冗长,肝性脑病发作时有昏迷、燥狂、自伤自残或伤害他人的情况。入院后对病情了解的缺失和对预后的担忧,都增加了家属的心理压力,在这种状态下,从患者的康复和家属的心态调节方面看都是很不利的,因此针对以上情况对家属及早地进行心理干预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1)向患者家属客观陈述患者的情况,讲解本病的发病原因,导致本病的各种诱因;(2)入院后给予的具体治疗,有可能出现的后果及预后情况等;(3)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事项,饮食中的禁忌等内容的宣教都可使患者家属对疾病有个全方位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态度,增强信心,从而给予患者更好的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顾。
1.2.2 饮食干预
肝性脑病常发生在肝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因摄食过高的蛋白质饮食或上消化道出血等原因而诱发,而其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故应避免其发生,随时防止因饮食不当而引起的诱发因素具有重要意义[2]。慢性肝病伴有明显门-体分流的患者,对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质耐受性差,如一次进食大量蛋白食物,蛋白质被肠菌分解,产生大量氨和芳香族氨基酸等有害物质,诱发肝性脑病。向家属告知患者饮食的重要性,讲解高蛋白饮食对患者疾病的预后产生的不良影响。嘱其家属在发病初期严禁给予患者蛋白质摄入,每天供给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适量植物蛋白、清淡易消化流质、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有腹水者应控制水的摄入,消化道出血者暂禁食。同时也应告知患者家属良好的饮食控制对患者疾病的复发和转归起到质关重要的作用。
1.2.3 辅助观察
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病情观察为重中之重。多数肝硬化患者发生昏迷前均有性格改变和行为异常(如欣快激动或淡漠少语,烦躁不安或吐字不清,衣冠不整或随地便溺,定向力差或睡眠颠倒等),其发病先兆如能被及时发现,尽快去除诱因,及早地进行治疗干预,控制肝昏迷的发展,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使患者家属掌握观察病情的要点,及早发现,从而可防止昏迷的加深,减少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1.2.4 防护指导
肝性脑病患者昏迷前期常可出现意识错乱,睡眠障碍和行为异常,此期对于守护在旁的家属及进行操作的医护人员都有一定的危险性。在加用床档,将病床移至远离窗户处,避免出现爬窗意外的同时,去除病房内一切不安全因素,如床头柜上的暖水壶、玻璃杯、刀剪等,以防自伤自残。关闭门窗的同时,嘱家属24小时陪护及指导其自防自护也很重要。患者突然挣脱约束带,暴力伤人,手持利器,擅自跑出病房等情况的应急措施必须事先告知家属,并告知其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加重时,及时通知医生护士,切忌擅作主张滥用镇静药,以免加重患者昏迷症状[3]。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
1.2.5 认知干预
通过与患者家属的交流,鼓励其说出内心的感受及疑惑,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医护人员用浅显的语言解疑答惑,并指导患者家属寻找调节情绪的途径。如与同病种病员家属交流,听音乐,看书,有其他陪员陪伴时可出病房深呼吸新鲜空气,在大自然平静的 环境中,大脑不太容易受到外部混乱信息的轰炸,其工作记忆、注意力系统也不会受到干扰,大脑可以放松,进入沉思状态,进而有助于恢复或提升认知能力。在病人病情好转时可尝试与其交流,用眼神或者一个简单的手势寻找彼此的心理慰藉。或者在自感压力过大时与医护人员交流,寻找专业心理辅助,并尝试借助周围朋友或亲戚的力量来减缓自身的压力,使患者家属消除紧张、恐惧、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患者的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家属心理干预前后的SDS,SAS,TCSQ评分结果显示,干预后焦虑,抑郁均低于干预前,积极应对能力高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果见表1.
表1肝性脑病患者家属心理干预前后的SDS,SAS,TCSQ评分对比观察
3 讨论
肝性脑病患者迁延不愈,存在潜在感染性和严重并发症等一系列影响,但同时由于其发病期间意识障碍,行为异常等症状使家属背负了更多的压力,通过常规的心理疏导很难使其家属缓释压力。心理干预的适时出现为肝性脑病患者的家属开启了人生的另一面窗。通过健康教育,饮食干预,辅助观察,防护指导,认知干预五个方面的干预内容,使患者家属能够对症处理,与医护更好的配合,不仅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家属更好的自我调适,为患者的病情稳定奠定了良好的根基。
参考文献
[1] 徐燕. 心理干预对ICU家属的情绪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
[2] 高瑛. 61例肝性脑病诱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2.(03)
[3] 李倩. 肝性脑病的早期观察護理及预防[J].西南军医.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