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谊学习是国家基础课程改革所强调和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正在广泛使用的教学方式之一,作为体育课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有效地解决教师面临大班级授课制与新课程学习方式要求之间的矛盾,因此,对于结谊学习应加强研究、使用与总结,以便于发挥出它最大的功效。
[关键词]初中 体育教学 结谊学习
1、前言
传统的体育教学基本上采用“一言堂”、“一刀切”“命令一一服从”的方式进行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管得过严,统得过死,整个课堂气氛缺乏活力,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很难使学生的整体体育水平得到提高,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在体育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自发性、自主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意识和态度。采用了“结谊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了实验研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良好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体育结谊学习“是以结谊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能力(领导或辅导能力),个性以及认知倾向、思维方式等,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根据教师有计划地指导、调控、小组成员间展开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的结谊性学习,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我校初一年级班四个班全体学生,其中2、4班101人为实验班,6、8班101人为对照班。
2.2 实验时间:2008年9月一2009年7月
2.3 实验方法:
2.3.1 优化组合:实验班分组组合是在一个教学单元开始前,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与可能分成若干小组,成员由学生自由结合而成,一般在6-8人左右,组长民主产生或由教师提名后大家讨论通过。对照班分组是按学生身高排队,再按报数的位置,加以适当调整而组成,小组长一般由教师指定。
2.3.2 小组设计:实验班课前教师召集体育委员和小组长进行座谈,针对大纲要求和教参内容,提出各自的意见或建议,然后他们带着这些意见或建议回组讨论,各抒己见,找出基本符合本组的要求,由小组长统计整理,交教师汇总。教师根据反馈情况进行整合,找出认为较合理的方案后,再召集体育委员和小组长讨论实施。并结合教师的备课情况定期、不定期对体育委员和小组长进行培训。对照班由教师制定活动计划,目标、任务由教师当堂展示。
2.3.3 实验班、对照班选择的单元教学内容、课时数相等,但教学手段、方法不同。实验班在教学时,有针对性地提出各种练习手段,通过扼要地讲解后,由小组自由去选用,学生做练习时在时间和内容上不作统一要求,他们喜欢的、新颖的练习可以多选、多练,对于不喜欢或已经熟悉的练习可以少选、少练和不选、不练,对照班由教师指定联系内容、方法和练习时间等。
2.4 研究方法
2.4.1 文献资料法:学习和研究有关学校体育文献、资料以及国内外相关理论信息。
2.4.2 问卷调查法:向研究对象发放问卷202份,当场填答,当即回收,有效率100%。
2.4.3 数据法:通过数据统计,检验两组学生师生交往情况、身体素质是否有差异。
3、研究结果
通过一年的实验教学,实验班以“学生主体论、愉快学习”为主要理论依据,以“搜智集见、思维共振”为核心内容,在以“小组讨论、互相启发、优势互补、竞争激励,,为原则的思想指导下,学生在身体素质、体育课效果、态度等方面都好于对照班,差异显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会学,而且善学,使学生个性、特长、情趣等方面都得到发挥。
4.3 结谊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高尚情操。在结谊学习中,学生个人所追求的结果有益于他自己,而且也有益于小组的其他成员。结谊的努力,使得学生们都卷入了一种追求互活动过程中,大家拥有一个共同的命运,在结谊学习情境中,通过共同制订学习计划,协作共同努力,共同提高,从而达到整体优势,况且在体育运动中,很多项目必须通过结谊配合才完成。因此,学生为了完成某个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就必须具有协作意识。同时在结谊学习中学生的自控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4.4 结谊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平等相处的良好习惯。结谊学习注重给予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在充满温情和友爱的宽松学习环境中互相交流,协作学习。通过学习活动满足学生的“乐趣”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这样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久而久之,对改善学生间的人间关系,养成与他人平等相处的良好习惯有着显著的作用。
4.5 结谊学习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结谊学习是一种团体行为,而非个体行为。一方面,谁也不愿意给自己的团体抹黑,因自己的不成功而使集体成绩受影响。因此在练习时候,必然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另一方面,“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小团体里的人总有各自的长处、优势,总能给其他同学以借鉴、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小团体的成员总是想方设法帮助别人,共同提高,努力使本组的整体水平达到最好。起到了“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效果。
4.6 结谊学习让绝大数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由于它集合了众人的智慧、体会,因此学习效果成功的比率较高,而且结谊学习属于一个小集体,故而成功的乐趣由众人分享,改变了以前甘苦自知、敝帚自珍的孤寂感受。即使有少许的失败,大家相互安慰,相互激励,从而避免了失败者沮丧的心理。实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境界,达到结谊教学的真正目的。
4.7 注意事项:在整个结谊学习过程中,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更加注意了学生的活动,注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谊学习更需要教师的正确组织管理与指导,教师的作用更重要、责任更重大。所以要求教师必须做如下几点:
4.7.1 精心备课。备课的要求,标准需要考虑好如何才能将这些内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好学。
4.7.2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钻研教材,准备好难度适中的问题,再根据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便促使每个学生最大程度地获得发展。
4.7.3 做学生的“参谋”。教师给予及时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并善于同学生共同探讨或直接参与活动练习,学生们就会感到自身价值的存在,学习兴趣也就愈高。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谊学习充分发挥构成群体要素的积极作用,利用群体“互助”、“互争”、“互动”的本质属性去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达到育人的目的。
5.2 结谊学习加强了体育关系交往。以自由组合为主的小群体活动形式优势就在于富有情感,它可以提高兴趣、意志、竞争和兴奋激情,对体育活动起着动力、导向、维护、促进和创新作用。
5.3 结谊学习学生过于注重群体的狭隘利益,不注意与其他群体联系,不能正确对待其他群体。教师要正确引导。
5.4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经常性地调整结谊小组,使学生在充满温情和友爱的宽松学中与更多的同学互相交流,协作学习。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
[2]高艳结谊学习的分类、研究与课堂应用初探[M]
[3]王坦结谊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
[关键词]初中 体育教学 结谊学习
1、前言
传统的体育教学基本上采用“一言堂”、“一刀切”“命令一一服从”的方式进行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管得过严,统得过死,整个课堂气氛缺乏活力,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很难使学生的整体体育水平得到提高,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在体育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自发性、自主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意识和态度。采用了“结谊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了实验研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良好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体育结谊学习“是以结谊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能力(领导或辅导能力),个性以及认知倾向、思维方式等,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根据教师有计划地指导、调控、小组成员间展开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的结谊性学习,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我校初一年级班四个班全体学生,其中2、4班101人为实验班,6、8班101人为对照班。
2.2 实验时间:2008年9月一2009年7月
2.3 实验方法:
2.3.1 优化组合:实验班分组组合是在一个教学单元开始前,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与可能分成若干小组,成员由学生自由结合而成,一般在6-8人左右,组长民主产生或由教师提名后大家讨论通过。对照班分组是按学生身高排队,再按报数的位置,加以适当调整而组成,小组长一般由教师指定。
2.3.2 小组设计:实验班课前教师召集体育委员和小组长进行座谈,针对大纲要求和教参内容,提出各自的意见或建议,然后他们带着这些意见或建议回组讨论,各抒己见,找出基本符合本组的要求,由小组长统计整理,交教师汇总。教师根据反馈情况进行整合,找出认为较合理的方案后,再召集体育委员和小组长讨论实施。并结合教师的备课情况定期、不定期对体育委员和小组长进行培训。对照班由教师制定活动计划,目标、任务由教师当堂展示。
2.3.3 实验班、对照班选择的单元教学内容、课时数相等,但教学手段、方法不同。实验班在教学时,有针对性地提出各种练习手段,通过扼要地讲解后,由小组自由去选用,学生做练习时在时间和内容上不作统一要求,他们喜欢的、新颖的练习可以多选、多练,对于不喜欢或已经熟悉的练习可以少选、少练和不选、不练,对照班由教师指定联系内容、方法和练习时间等。
2.4 研究方法
2.4.1 文献资料法:学习和研究有关学校体育文献、资料以及国内外相关理论信息。
2.4.2 问卷调查法:向研究对象发放问卷202份,当场填答,当即回收,有效率100%。
2.4.3 数据法:通过数据统计,检验两组学生师生交往情况、身体素质是否有差异。
3、研究结果
通过一年的实验教学,实验班以“学生主体论、愉快学习”为主要理论依据,以“搜智集见、思维共振”为核心内容,在以“小组讨论、互相启发、优势互补、竞争激励,,为原则的思想指导下,学生在身体素质、体育课效果、态度等方面都好于对照班,差异显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会学,而且善学,使学生个性、特长、情趣等方面都得到发挥。
4.3 结谊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高尚情操。在结谊学习中,学生个人所追求的结果有益于他自己,而且也有益于小组的其他成员。结谊的努力,使得学生们都卷入了一种追求互活动过程中,大家拥有一个共同的命运,在结谊学习情境中,通过共同制订学习计划,协作共同努力,共同提高,从而达到整体优势,况且在体育运动中,很多项目必须通过结谊配合才完成。因此,学生为了完成某个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就必须具有协作意识。同时在结谊学习中学生的自控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4.4 结谊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平等相处的良好习惯。结谊学习注重给予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在充满温情和友爱的宽松学习环境中互相交流,协作学习。通过学习活动满足学生的“乐趣”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这样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久而久之,对改善学生间的人间关系,养成与他人平等相处的良好习惯有着显著的作用。
4.5 结谊学习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结谊学习是一种团体行为,而非个体行为。一方面,谁也不愿意给自己的团体抹黑,因自己的不成功而使集体成绩受影响。因此在练习时候,必然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另一方面,“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小团体里的人总有各自的长处、优势,总能给其他同学以借鉴、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小团体的成员总是想方设法帮助别人,共同提高,努力使本组的整体水平达到最好。起到了“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效果。
4.6 结谊学习让绝大数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由于它集合了众人的智慧、体会,因此学习效果成功的比率较高,而且结谊学习属于一个小集体,故而成功的乐趣由众人分享,改变了以前甘苦自知、敝帚自珍的孤寂感受。即使有少许的失败,大家相互安慰,相互激励,从而避免了失败者沮丧的心理。实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境界,达到结谊教学的真正目的。
4.7 注意事项:在整个结谊学习过程中,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更加注意了学生的活动,注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谊学习更需要教师的正确组织管理与指导,教师的作用更重要、责任更重大。所以要求教师必须做如下几点:
4.7.1 精心备课。备课的要求,标准需要考虑好如何才能将这些内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好学。
4.7.2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钻研教材,准备好难度适中的问题,再根据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便促使每个学生最大程度地获得发展。
4.7.3 做学生的“参谋”。教师给予及时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并善于同学生共同探讨或直接参与活动练习,学生们就会感到自身价值的存在,学习兴趣也就愈高。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谊学习充分发挥构成群体要素的积极作用,利用群体“互助”、“互争”、“互动”的本质属性去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达到育人的目的。
5.2 结谊学习加强了体育关系交往。以自由组合为主的小群体活动形式优势就在于富有情感,它可以提高兴趣、意志、竞争和兴奋激情,对体育活动起着动力、导向、维护、促进和创新作用。
5.3 结谊学习学生过于注重群体的狭隘利益,不注意与其他群体联系,不能正确对待其他群体。教师要正确引导。
5.4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经常性地调整结谊小组,使学生在充满温情和友爱的宽松学中与更多的同学互相交流,协作学习。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
[2]高艳结谊学习的分类、研究与课堂应用初探[M]
[3]王坦结谊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