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miR-124-3p经Wnt通路因子A(Axin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分子靶向机制及调节BMSCs的成骨分化进而参与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的形成.方法 收集20例股骨骨折需要手术并扩髓或暴露髓腔的患者,1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PMOP组)和10例非骨质疏松的绝经后妇女(对照组),术中取骨髓组织3~5 mL,建立体外BMSCs细胞模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标志物,将BMSCs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RT-qPCR法检测miR-124-3p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m
【机 构】
: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528100;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东 广州51001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 广州51026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miR-124-3p经Wnt通路因子A(Axin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分子靶向机制及调节BMSCs的成骨分化进而参与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的形成.方法 收集20例股骨骨折需要手术并扩髓或暴露髓腔的患者,1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PMOP组)和10例非骨质疏松的绝经后妇女(对照组),术中取骨髓组织3~5 mL,建立体外BMSCs细胞模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标志物,将BMSCs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RT-qPCR法检测miR-124-3p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miR-124-3p结合位点A-Axin1.构建miR-124-3p过表达载体,miR-124-3p过表达转染PMOP-BMSCs同时更换成骨诱导培养基进行成骨诱导培养.诱导第7、14、21天分别收集细胞进行检测碱性磷酸酯酶染色(ALP)和茜素红染色.成骨诱导第7天,RT-qPCR检测各组BMSCs中Runx2、Osterix靶因子Axin1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miR-124-3p转染BMSCs后的表达与Axin1关系.结果 ①RT-qPCR法检测miR-124-3p的表达,PMOP组低于对照组.②miR-124-3p过表达转染、成骨诱导,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细胞培养液中ALP水平逐渐上升,茜素红染色可见结节沉积逐增加.③RT-qPCR检测成骨诱导第7天,Runx2和Osterix的表达,BMSC+成骨分化液组明显高于BMSC组,BMSC+过表达miR-124-3p组较其对照组明显上升;Axin1的表达,BMSC+成骨分化液组明显低于BMSC组,BMSC+过表达miR-124-3p组较其对照组显降低.④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了miR-124-3p与Axin1的可结合性.⑤Western Blotting检测BMSCs,miR-124-3p过表达组Axin1表达显著下降,而miR-124-3p抑制组Axin1表达显著升高.结论 miR-124-3p可通过Wnt通路靶点Axin1调节BMSCs的成骨分化进而参与PMOP的形成.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改良胫骨结节远端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膝骨关节炎的安全性和早期疗效.方法: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采用改良胫骨结节远端截骨术治疗82例(106膝)内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测量并对比术前与术后髋-膝-踝机械轴夹角(HKA)、胫骨内翻角(MPTA)、胫骨平台后倾角(PTS)、髌骨高度[Insall-Salvatti指数(ISI)与Blackburn-Peel指数(BPI)],观察截骨合页及骨愈合情况,应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与美国西安大略与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评估手术
骨外间叶性软骨肉瘤(extraskeletal mesenchymal chondrosarcoma, ESMC)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软组织的恶性软骨肿瘤.原发肿瘤常见于下肢、眼眶及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于腹膜后者非常罕见[1-3].本文报道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腹膜后间叶性骨外软骨肉瘤侵犯结肠脾曲的51岁男性患者,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目的 通过研究学龄前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影响因素,为预防RRT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第二儿科收治住院的3~6岁RRTI患儿,按照年龄、性别配比相应对照组.在家长知情同意情况下采取自愿参加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全部调查资料核对无误后,使用SPSS22.0软件统一进行数据录入和数据分析.结果 本次共调查儿童275人,包括病例组137人(49.8%),对照组138人(50.2%).其中男童131人(47.6%),女童144人(52.4%)
目的:比较胫骨高位截骨术(HTO)与单髁置换术(UKA)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间室骨关节炎(AMOA)的短期临床疗效和成本效益分析,为AMOA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AMOA交叉适应证患者,分别接受HTO和UKA手术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前影像学资料,以及术前和术后3、6、12和24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的骨关节炎指数(WOMAC),比较两组患者初次无障碍行走时间和初次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
随着直接前方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开展和普及,股骨侧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满意度,也困扰着关节外科医师.DAA股骨侧并发症可以表现在股外侧皮神经损伤、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软组织损伤和异常出血等方面.并发症发生原因与术者解剖入路不熟、术中牵拉方向错误、牵拉力量过大有关.预防措施包括周密的术前计划、充分的术中松解、有效的术中软组织保护,必要时可予以术中透视确认.通过行各种并发症针对性治疗,大多数并发症可获得良好预后.
目的:比较唑来膦酸与特立帕肽对骨质疏松患者腰椎间融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行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合并骨质疏松患者91例,根据患者自行选择接受的治疗方式分为基础对照组22例、唑来膦酸组39例和特立帕肽组30例,分别采用基础抗骨质疏松治疗、辅助唑来膦酸或者特立帕肽抗骨质疏松治疗促进椎间骨融合.术后1年、2年随访时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髋部骨密度,采用CT检查评估椎间融合情况,同时记录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下肢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评估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特发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血清神经激肽B(NKB)、神经肽吻素(kisspeptin)水平变化及其与骨龄指数(BAI)的相关性,以期寻找评估此类儿童发育情况及治疗效果的标志物.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5月在洛阳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ICPP女童89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女童9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NKB、Kisspeptin、激素水平及骨龄、骨龄指数(BAI)等,比较治疗前、治疗后患者各指标变化,采用Pearson分析ICPP女童治疗前血清NKB、Kisspeptin水平与BAI
特定的参数测量可以用数据量化矢状面平衡状况,对脊柱矫形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术后疗效的评价都起到重要作用.从骨盆入射角(PI)开始,脊柱外科医师提出了大量的测量参数及评估标准.目前接受度最广的骨盆参数系统是PI系统,结合矢状面垂直轴(SVA)等,许多学者给出了矫形指导目标,如SVA<50 mm,骨盆倾斜角(PT)<20°,腰椎前凸角(LL)=PI±9°.后续研究重视参数个性化,包含年龄、身高等因素的修正,骨盆的位置与形态差异的综合评价,以及整体平衡的评估,同时纳入颅脑、颈椎及下肢参数,研究其在矢状面平衡的形成与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小鼠骨组织形态的影响以及PTEN-PI3K-AKT信号通路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10~12周龄,体重约20~25 g的C57BL/6雌性小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葛根素组(Pue).术后8周,鉴定为骨质疏松模型后开始给药干预,连续给药12周,每组随机取6只小鼠采取颈椎脱臼法处死.取左侧股骨进行Micro-CT扫描并通过real-time PCR法检测骨组织内PTEN、Foxo1、catalase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取右侧
目的 探讨麦角甾苷(MJZG)治疗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降低和骨量流失的潜在影响,并探索可能的机制.方法 通过双侧去卵巢构建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随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以及麦角甾苷(MJZG),每组10只;其中MJZG组大鼠接受麦角甾苷(100 mg/kg)治疗12周;待治疗截止时获取股骨标本和血液样品进一步检测股骨骨量、骨强度、骨代谢指标改变以及组织蛋白的表达.结果 术后12周,与Sham组相比,OVX组的大鼠骨小梁微观参数和骨密度和骨矿物质含量以及骨强度显著降低;而MJ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