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共通感与现代社会

来源 :文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y_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体现现代性分化性的审美独立方向相反,"审美共通感"代表着后宗教—伦理时代更为重大而稀缺的整合功能。美感的天然亲和性甚至渊源于人类自身与宇宙演化所拥有的共同初始条件,当代美学在批判现代性中已开始回溯古代自然本体观的"天—人"元始关联。这一元始关联为美学作为"第一哲学"提供自然本体论基础,它同时深化了审美与自然规律及人伦的内在关联。美学的本体论意义乃是以"情"感通真善的感通学。这一思路为反思人类学本体论的实践美学与支撑生态美学提供了基点。公共性与个体性张力是审美共通感现代性的核心矛盾。作为前现代共属感的现代性转化,审美共通感并非蒙昧崇拜或等级归属,但也不仅仅基于原子自由主义的个体想象,而具有不可归约为个体活动的公共先在性,由此成为孵育现代社会共同体的人文素质与普泛天然的公共心理纽带。审美共通感亦因此而成为现代社会利用争夺的资源。大众审美团契作为当代社会拥有重大影响力却包含危机的迷狂群体,表明单凭审美自身不足以担当现代社会的意义本体,现代唯美主义崇拜须要重返真善美的关联,这意味着在根本上整合分裂的现代精神。
其他文献
具象雕塑以雕塑的可视度和忠于生活的可信度来打动观众,主要以写实技法为主。在审美上,具象雕塑作品的美不仅是来源于表现对象的美,而更是来源于作品对模仿对象的精确模仿而
本文通过对"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管理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员工、读者、环境这三个方面对高校图书馆的"
仪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面向作为"网络原住民"的青年群体,在网络空间建构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研究发现,仪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通过价值识
形象思维论及其20世纪争论尤西林重建当代中国文艺学须以反思当代中国文艺学为前提。这一清理基地的工作关乎确立阐释主体,因而是发掘古代文论或回应西方现代潮流的前提。这一反
<正> 不曾实践市场经济的当代中国人对市场经济早有成见:贪欲—竞争—效益至上—两极分化—道德沦丧……这种观念,部分得自傅立叶等空想社会主义和巴尔扎克等批判现实主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