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成为一个人生命运动的主旋律,独立学习能力将成为一个人所有素质的核心内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种旨在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新型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被积极倡导而诞生了。“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
作为研究性学习一种重要的分科学习方式,研究性阅读亦已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学工作者所认同、重视,并逐步成为自觉的实践。以“大语文”理念观照当今社会,可以这样说:阅读活动占据了人类生活的大半时间和空间,贯穿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因此,从阅读的视角去倡导和实施研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的研究性学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实施研究性阅读呢?笔者认为可以把握两种取向,采用三种形态。
一、 两种取向——研究性阅读的价值追求
一般地说,人的阅读活动不外乎两种目的,一种是为了广泛搜索信息,大量获取自己所需的文本(或画面、动像等)资料,或用于打发闲暇,满足娱乐需要,或借以充实和丰富某种活动主题。一种是为了探究某一特定阅读材料的深厚底蕴,包括遣词造句之精当、谋篇布局之巧妙、表情达意之深邃等。毋庸置疑,研究性阅读将更鲜明、更集中地凸显这两种最基本的价值追求。具体说明如下:
1.基于外延拓展的研究性阅读。这种阅读是拓展性与研究性两种基本特征有机统一的活动,一方面,它要求阅读者突破目前阅读材料的局限,在更长远的时空、更广阔的背景中全方位、多角度地搜寻其他阅读材料,摄入足够多的信息,以形成厚实的信息储备;另一方面,它又要求阅读者以研究的目光审视自己搜寻中的阅读材料,发现它们与当前阅读材料的种种关系,尤其是要区分出重要联系和一般联系,使其他材料对当前阅读主题能发挥服务、铺垫或佐证作用。例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从拓展的角度看,可以引导学生着重收集关于水城威尼斯的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风光、小巧灵活的小艇、游人兴致勃勃乘坐小艇的情景等方面的资料,有必要还可适当了解作者马克·吐温生平以及主要作品;从研究的角度看,诸如马克·吐温生活时代的种族歧视的残酷、竞选制度的虚伪、拜金主义的盛行等,一般不必去纠缠。
2.基于内涵深究的研究性阅读。与基于外延拓展的研究性阅读相比,这种阅读是直接针对当前阅读材料的深层次理解活动,它也有两项相辅相成的要求:首先要求咬文嚼字,深耕细作,从字里行间去感悟、把握和品味人物性格、事件意义、生活哲理、景物特征;尤其是对于意义特异、个性鲜明的关键信息(字、词、句等),应该悉心推敲,不能轻易放过;同时要求突出重点,紧扣主题,析词品句,抓住典型进行开掘,不搞遍地开花,牵强附会,而且力争以一个中心话题统领起来。例如教学《赤壁之战》,第一回合的研究可以引导学生紧扣“事件”的话题展开,通过初步研读,把战争发生的原因,火攻之计的确定、实施,战争的结果,尤其是其中火攻的实施过程搞得清清楚楚;第二回合的研究则可以引导学生紧扣“人物”的话题进行,通过深入研读,将周瑜(黄盖)方面战术之绝妙、准备之充分、计划之周密,以及曹操气势之骄妄、思想之麻痹等作透彻的理解,从而领悟东吴取胜是由于知己知彼、扬长避短,曹操败北是因为骄傲轻敌、决策错误。
在实际操作中,这两种取向也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互为补充,可以同时追求的。
二、 三种形态——研究性阅读的实施策略
在小学生看来,研究性阅读还不宜严格地规范在“科学研究”的框架之中,也不一定纯粹地“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对小学生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应该切合实际,务求实效,只要着力体现“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就行。基于这一考虑,我们认为主要可采用以下三种教学形态:
1.侧重于学生独立研读的形态。以学生个体为单位的研究性阅读,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所以说是出发点,是因为:相对于一次阅读过程来说,要确定课题(即阅读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学生首先对阅读的主材料有个大概的了解,以便后面能够较快地“蒸发”出一些基本问题或中心话题;还要对阅读的辅助材料有个大致定向,以便围绕中心话题迅速搜索、研究相关信息资料。没有这一前提,其余任何形态的研读就无法展开,更谈不上围绕中心话题进入深层次的研究。另外,所以说是落脚点,是因为:研究性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研读的能力。作为前提的独立研读,就是学生以个体为单位对主体材料进行预测性阅读感知、对辅助材料进行尝试性收集以及对主、辅材料相关性的初步筛选;作为目的的独立研读,就是学生灵活自如地调用外部条件(工具、伙伴、导师等)和发挥个人优势(综合、分析、演绎、推理、联想、想象、直觉等),围绕阅读主题进行信息的全方位搜索和意义的深层次建构。
2.侧重于生际合作研读的形态。所谓生际合作研读,相对于一次阅读过程来说,是在学生个体独立的预测性研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环节。对于提供阅读的同一个主材料(比如一篇课文等),不同的学生把握中心问题的角度、深度,围绕中心问题所搜集到的相关背景材料,都会有差异。在这种情形之下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性研读,可以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思想碰撞和优势互补,也可以给学生较多的展示机会。为了确保共享内容尽可能丰富一些,同时争取学生有更多的表现机会,一般地,生际合作研读可以依次通过两个层次展开,先是安排小组层次上的合作研读,让每个人呈现自己的材料和见解,从而形成组内的共识;再是安排全班层次上的合作研读,让组与组之间实现互通互动,对每个学生来说,就等于享用了全班同学的最优资源。
3.侧重于师生合作研读的形态。一般地,师生合作的研究性阅读宜在两种情形下运行:一是在起步阶段、班内学生整体上还不太具备基本的独立研究能力的情形下运行,二是在班内学生总体上具备了基本的独立研究能力,然而少数学生还比较缺乏独立研究能力的情形下运行。前者通常是以教师与学生团体合作研读为表征的,后者通常是在绝大多数学生的个体独立研读或生际合作研读过程中穿插进行的。不管在何种情形下以何种表征运行,作为师生合作的研究性阅读,是真正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而且,这种主导作用主要发挥在三个方面:(1)训练学生在感知中进行综合性直觉和选择性质疑,以培养学生确定研究课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信息生长点,并据此广泛收集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以培养学生围绕课题进行水平拓展研究的能力;(3)启发学生对课文进行诵读涵咏、品词析句、动情悟理,以培养学生围绕课题进行垂直开掘的研究能力。
必须指出的是:由于学生研究性学力的发展速度、优势方面总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因此,在研究性阅读教学实施的进程中,三种教学形态往往需要相互穿插,交替运用,而并不是互不相容、截然分开的,不能搞“一刀切”或“齐步走”。
责任编辑:孙海燕
作为研究性学习一种重要的分科学习方式,研究性阅读亦已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学工作者所认同、重视,并逐步成为自觉的实践。以“大语文”理念观照当今社会,可以这样说:阅读活动占据了人类生活的大半时间和空间,贯穿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因此,从阅读的视角去倡导和实施研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的研究性学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实施研究性阅读呢?笔者认为可以把握两种取向,采用三种形态。
一、 两种取向——研究性阅读的价值追求
一般地说,人的阅读活动不外乎两种目的,一种是为了广泛搜索信息,大量获取自己所需的文本(或画面、动像等)资料,或用于打发闲暇,满足娱乐需要,或借以充实和丰富某种活动主题。一种是为了探究某一特定阅读材料的深厚底蕴,包括遣词造句之精当、谋篇布局之巧妙、表情达意之深邃等。毋庸置疑,研究性阅读将更鲜明、更集中地凸显这两种最基本的价值追求。具体说明如下:
1.基于外延拓展的研究性阅读。这种阅读是拓展性与研究性两种基本特征有机统一的活动,一方面,它要求阅读者突破目前阅读材料的局限,在更长远的时空、更广阔的背景中全方位、多角度地搜寻其他阅读材料,摄入足够多的信息,以形成厚实的信息储备;另一方面,它又要求阅读者以研究的目光审视自己搜寻中的阅读材料,发现它们与当前阅读材料的种种关系,尤其是要区分出重要联系和一般联系,使其他材料对当前阅读主题能发挥服务、铺垫或佐证作用。例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从拓展的角度看,可以引导学生着重收集关于水城威尼斯的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风光、小巧灵活的小艇、游人兴致勃勃乘坐小艇的情景等方面的资料,有必要还可适当了解作者马克·吐温生平以及主要作品;从研究的角度看,诸如马克·吐温生活时代的种族歧视的残酷、竞选制度的虚伪、拜金主义的盛行等,一般不必去纠缠。
2.基于内涵深究的研究性阅读。与基于外延拓展的研究性阅读相比,这种阅读是直接针对当前阅读材料的深层次理解活动,它也有两项相辅相成的要求:首先要求咬文嚼字,深耕细作,从字里行间去感悟、把握和品味人物性格、事件意义、生活哲理、景物特征;尤其是对于意义特异、个性鲜明的关键信息(字、词、句等),应该悉心推敲,不能轻易放过;同时要求突出重点,紧扣主题,析词品句,抓住典型进行开掘,不搞遍地开花,牵强附会,而且力争以一个中心话题统领起来。例如教学《赤壁之战》,第一回合的研究可以引导学生紧扣“事件”的话题展开,通过初步研读,把战争发生的原因,火攻之计的确定、实施,战争的结果,尤其是其中火攻的实施过程搞得清清楚楚;第二回合的研究则可以引导学生紧扣“人物”的话题进行,通过深入研读,将周瑜(黄盖)方面战术之绝妙、准备之充分、计划之周密,以及曹操气势之骄妄、思想之麻痹等作透彻的理解,从而领悟东吴取胜是由于知己知彼、扬长避短,曹操败北是因为骄傲轻敌、决策错误。
在实际操作中,这两种取向也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互为补充,可以同时追求的。
二、 三种形态——研究性阅读的实施策略
在小学生看来,研究性阅读还不宜严格地规范在“科学研究”的框架之中,也不一定纯粹地“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对小学生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应该切合实际,务求实效,只要着力体现“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就行。基于这一考虑,我们认为主要可采用以下三种教学形态:
1.侧重于学生独立研读的形态。以学生个体为单位的研究性阅读,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所以说是出发点,是因为:相对于一次阅读过程来说,要确定课题(即阅读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学生首先对阅读的主材料有个大概的了解,以便后面能够较快地“蒸发”出一些基本问题或中心话题;还要对阅读的辅助材料有个大致定向,以便围绕中心话题迅速搜索、研究相关信息资料。没有这一前提,其余任何形态的研读就无法展开,更谈不上围绕中心话题进入深层次的研究。另外,所以说是落脚点,是因为:研究性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研读的能力。作为前提的独立研读,就是学生以个体为单位对主体材料进行预测性阅读感知、对辅助材料进行尝试性收集以及对主、辅材料相关性的初步筛选;作为目的的独立研读,就是学生灵活自如地调用外部条件(工具、伙伴、导师等)和发挥个人优势(综合、分析、演绎、推理、联想、想象、直觉等),围绕阅读主题进行信息的全方位搜索和意义的深层次建构。
2.侧重于生际合作研读的形态。所谓生际合作研读,相对于一次阅读过程来说,是在学生个体独立的预测性研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环节。对于提供阅读的同一个主材料(比如一篇课文等),不同的学生把握中心问题的角度、深度,围绕中心问题所搜集到的相关背景材料,都会有差异。在这种情形之下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性研读,可以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思想碰撞和优势互补,也可以给学生较多的展示机会。为了确保共享内容尽可能丰富一些,同时争取学生有更多的表现机会,一般地,生际合作研读可以依次通过两个层次展开,先是安排小组层次上的合作研读,让每个人呈现自己的材料和见解,从而形成组内的共识;再是安排全班层次上的合作研读,让组与组之间实现互通互动,对每个学生来说,就等于享用了全班同学的最优资源。
3.侧重于师生合作研读的形态。一般地,师生合作的研究性阅读宜在两种情形下运行:一是在起步阶段、班内学生整体上还不太具备基本的独立研究能力的情形下运行,二是在班内学生总体上具备了基本的独立研究能力,然而少数学生还比较缺乏独立研究能力的情形下运行。前者通常是以教师与学生团体合作研读为表征的,后者通常是在绝大多数学生的个体独立研读或生际合作研读过程中穿插进行的。不管在何种情形下以何种表征运行,作为师生合作的研究性阅读,是真正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而且,这种主导作用主要发挥在三个方面:(1)训练学生在感知中进行综合性直觉和选择性质疑,以培养学生确定研究课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信息生长点,并据此广泛收集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以培养学生围绕课题进行水平拓展研究的能力;(3)启发学生对课文进行诵读涵咏、品词析句、动情悟理,以培养学生围绕课题进行垂直开掘的研究能力。
必须指出的是:由于学生研究性学力的发展速度、优势方面总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因此,在研究性阅读教学实施的进程中,三种教学形态往往需要相互穿插,交替运用,而并不是互不相容、截然分开的,不能搞“一刀切”或“齐步走”。
责任编辑: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