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浅谈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y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所以学生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要想学生拥有一支生花妙笔,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体验。作文教学必须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敢于述真事,吐真言,抒真情。作文教学也是为人教学,更是育人教学,因此塑造人品是前提,走进生活是关键,博览群书是起点。
  [关键词]作文教学 德育 激发兴趣 阅读练笔
  常常会听到学生声声埋怨:又是作文,怎么写?常常会看到老师眉头紧皱:又是作文,怎么批?总之,在许多学生心目中,写作是一件苦不堪言的事。对于许多老师而言,批阅学生的作文也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事实上,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试想,孩子们作品中的一个个文字像跳跃的音符,像怒放的花朵,老师也能有幸倾听孩子们奏出的来自心底的乐曲,体味出他们深藏心田的美丽,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再加上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学生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老师想要学生真正拥有一支生花妙笔,就有责任把孩子们引向一条乐于写作的道路。
  一、目前作文教学中存在问题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前,功利性的作文教学几乎充斥绝大多学校。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广大语文教师,真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把学生引导到“假”、“大”、“空”的轨道上来。而更怪的是,在中考作文阅卷时,这些无病呻吟、空穴来风根本没有一点生活体验和感受的所谓的“作文”,竟然被冠以“文笔优美”、“立意新颖”的美称,被视为沙子中的“金子”。于是乎,抄袭、组装、搬用、背诵、乱套、堂而皇之地成了写作教学的主旋律;于是乎,习作中,破绽百出,诺言连篇;于是乎,求真、务实、诚信的传统美德,被眼下的作文教学排齐得荡然无存。
  且不说我们语文教师的良苦用心,也莫论这种方法的实用功效,单从德育教学、育人教学而言,我们教师也应该是没尽到责任吧!或许,有的教师会这样想:“不管是抄是套,只要取得高分就是好文章。”在这种偏激思想的引导下,许多语文教师对写作教学十分随意,表现得异常松沓。总以为,辛辛苦苦三整年,不如考前背三篇。平时所谓的作文教学,只不过就是让学生随便写写而已,到讲评时,也随便读几篇“佳作”罢了。写作教学,杂乱无章,毫无系统性,层递性可言。有的教师十分推崇那句金玉良言: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可像这样,即使真的是块金子,也会被有些教师的懈怠与漫不经心永久地埋没在淤泥中的。
  二、解决作文问题的方法
  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我认为要改变目前这种急功近利的写作教学套路,可以用以下方法: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化验;让学生敢于述真事,吐真言,抒真情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孩子无疑是富有创造力的,但有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就是要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要有来自生活的真切体验与感受。
  当年,鲁迅先生在谈到自己写作经验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多看”便是多观察。从中,我们不难获得这样的启发:要把文章写好,首先就得学会观察,因为观察生活是感受生活的前提,也是写作的必要的基础条件。
  叶圣陶说:“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生活积蓄。”教师应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直接参与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只有让学生直接参与,亲身体验的事情才是具体生动有情感基础,最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师和学生在校时间相处最久,生活轨迹也很相像,共同的生活话题很多,大到国内外的政治事件,小到社区、校园、班级的生活事件。教师要适时地提醒学生注意身边发生的事情,用心去体验这些事情给自己的感受引导他们学会换位思考,用自己悲天悯人的情怀去体察他人的感受,从而使他们的视野更广阔,知识容量更广博,心灵世界更丰富,并把给自己印象深刻的这些事情记下来,把自己对这些事件的感悟表达出来。著名语文专家魏书生就是一个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生活,写出好文章的高水平教师。他说:“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是生活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引导孩子们用具有个性的眼睛去欣赏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去欣赏城市的高楼大厦、乡村的小桥流水人家。用具有个性的耳朵去聆听春天燕子第一声婉转的啼唱,夏夜青蛙欢乐的蛙鼓,乡镇小贩大声的叫卖,母亲耳边温柔的唠叨是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
  另外,教师不光要让学生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更重要的是还要教他们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心灵去感受体会。同一片飘落的黄叶,杜甫看到的是“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苍凉,刘禹锡却说“我言秋日胜春朝”,龚自珍表现出的又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透过看得见、摸得着的表象,看到本质的、内在的东西。让他们能从劳动者额头滚动的汗珠中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从狂风暴雨中摇动的小草上感受到“春风吹又生”的抗争;从最黑暗的夜晚得到的祝福明白雪中送炭的真挚;从母亲的絮叨中理解血浓于水的亲情。
  (二)在作文讲评中育人
  “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一个人作文和做人是一脉相承的,作文是做人的反映。因此作文的实质就是做人,作文的首要功能是育人,也就是说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才能更好的教学生作文。
  古今中外的多少文学巨匠从来都是用伟大人格奠基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圣杜甫没有经过专门特殊的写作训练,但他可以用一颗关乎民生,体察民情的悲悯之心,客观动情的反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残酷的社会现实。托尔斯泰能够写出誉满世界的优秀作品,也应该是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农奴生活的深刻同情。由此可见,文豪和巨匠显然都是作家博大的情怀造就了他们的千古文章和美名。不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一味地进行有关作文技能的习得训练,学生只能写出假、大、空的文章,所以,作文教育的价值取向应该是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很重要。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会顿生灵感。有了灵感就想,想出框架就写,发现问题就改,偶得佳句就用。这样,“长期观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联想,妙手偶得之,一挥而就。”久而久之,写作就成了无形压力下的自觉行动。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作为语文教师就应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那么,怎么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脱离生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脱离学生生活的命题则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身边,最能体现学生生活,否则他们会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诉。即使 写出文章也是胡编乱造同,东拼西凑。
  现在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受新鲜事物快,教师必须善于观察他们,熟悉他们,才能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来,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像《我熟悉的一个人》这样的题目,就不如换个角度改为《猜猜他是谁?》、《看看他像谁?》;写《我的XX》不如改成《和XX说说心里话》、《XX,您了解我吗?》等等。
  (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要学生能写出优美流畅,充满神韵的作品,还要培养他们博览群书的习惯。《红楼梦》中林黛玉教香菱作诗时,她没有具体教香菱如何遗词造句和谋篇布局,只是说:“你如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诗读一百首,细心揣摩熟透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诗,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 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不用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这足以说明博览群书的重要性了。
  总之,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应该是学生优秀的禀赋、立体意识的强化与写作规律的有效渗透的结晶。而作文教学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们必须围绕学生主体,围绕“生活化”的基本路线进行,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写作体验,而这需要广大教师变革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活动,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真正实现中学作文教学的突破。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与德育》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
  [2]《叶圣陶作文论》(叶圣陶教育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魏书生《语言教学》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一中)
其他文献
[摘要]《数据结构》作为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统考课,在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 地位。本文旨在对我院《数据结构》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对《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包括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结构;选择并研究经典教材;优化教师队伍; 改善教学手段。通过以上措施, 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改革 综合能力 体系结构  一、研究的意
期刊
[摘要]人类有史以来,一直都在探索爱情的奥秘。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美好的爱情能给人带来无穷的力量。然而,爱情又是一把双刃剑,把握得不好也会给人带来灾难。大学生谈恋爱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当今的大学校园,男女成双成对,卿卿我我已成为一种时尚。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把单身男女之间的亲密交往称为“恋爱”,恋爱是男女双方培养爱情、以结婚为目的的交往活动,从常理上来讲,恋爱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结婚。恋爱作为一种
期刊
[摘要]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高职学院数学课程现状做了客观分析,指出了数学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继而站在高职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的角度阐述了在高职院校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推行“数学文化”课程的意义、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对高职层面的“数学文化”课程开设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 数学 文化 课程 策略  一、高职院校数学课程之现状  数学课程在高职院校
期刊
[摘要]针对信息类专业方向的特点及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围绕全面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中心任务,把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内容,通过以学科竞赛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项目开展,促进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信息类专业 学科竞赛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
期刊
[摘要]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带给学生的是缺乏课外的阅读积累,缺乏阅读时的发现、感悟与探究,大量的练习成了阅读的代名词。“大语文教育”背景下,广大的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彻底摒弃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从内心喜欢上阅读,喜欢上语文。本文从“三级分层达标”的策略角度做了一些阅读指导尝试,希望能给广大教师以启示。  [关键词]分层次 兴趣 习惯 立体阅读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
期刊
[摘要]本文讨论了高强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和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应注意的问题,并对高强混凝土的发展、应用与前景作了分析。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在具体工程中的应用,并提出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几个发展方向,针对高强混凝土的特性,对其施工措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强度 混凝土 建筑工程 配制技术 混合料  一、引言  高性能混凝土是近年来混凝土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高性能是指混凝上具有高强度
期刊
[摘要]角色扮演法是创新性、能动性教学方法之一,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以教学互动与全真模拟为特征。《公共关系与社交礼仪》课程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在提高学生的公关与礼仪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关与礼仪》课程中的许多教学环节都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开展教学。本文首先分析了角色扮演法的理论基础,然后通过实例说明《公关与礼仪》教学中应用角色扮演法的具体策略及注意问题。  [关键词]角色
期刊
[摘要]从美声教学过程特点和存在问题出发,总结了目前美声教学的三种方法,并通过分析、对比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得出最合理的教学方法是“经验”、“机理”与“心理”相结合的美声教学法。  [关键词]美声 教学特点 教学方法 比较  一、美声教学特点  美声唱法(Bel Canto),从字面上解释即优美歌唱,也含有优美的歌曲之意。它不仅是一种传统性的歌唱方法,还是一种演唱风格和声乐流派,更是一种艺术理想的体
期刊
[摘要]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建本科院校的高等教育,“双师素质”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探讨新建本科院校类型及人才培养定位、“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要求、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双师素质”教师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以期引起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的同仁们对“双师素质”教师的重视、培养和探讨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双师素质” 应用型人才培养 教师队伍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对5年级临床医学实习生进行按医学学科竞赛要求培养与内科出科考成绩的关系。方法。对刚到医院进行临床实习的学生按照医学学科竞赛要求,请临床及相关科室的老师予以理论及操作培训,与培训结束后予以考核及趣味竞赛。并按温州医学院实习要求,于内科实习结束后予以内科出科考。结果。对比实习时间长短不同的各组的同学,其内科出科考成绩无明显差异。结论。内科出科考成绩与实习期间的各方面培训无明显关系。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