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纵隔镜在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术前系统性纵隔淋巴结切除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应用电视纵隔镜对可切除非小细胞癌患者行术前系统性纵隔淋巴结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对56例术前检查发现有影像学纵隔淋巴结肿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电视纵隔镜下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切除,同时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每例切除各组纵隔淋巴结数目.其中纵隔淋巴结阴性和单站转移的患者在术后2周行根治性肺癌手术,对2站及以上转移的患者行术前新辅助化疗2周期后行根治性手术.手术中对已行纵隔镜系统性淋巴结切除的区域再次探查,了解有无淋巴结残留.结果 全组56例患者经电视纵隔镜行术前系统性纵隔淋巴结切除,耗时26 ~ 86 min,平均(42 ±13.5) min;术中平均出血少于40 ml,全组无并发症,无死亡,平均住院3天.共切除淋巴结682枚,每例5 ~ 24枚,平均(12.4±6.7)枚;发现转移淋巴结170枚.第2、4、5、7和8各组淋巴结切除率分别为54.5%、92.7%、58.2%、100%和61.8%.术后诊断分期为No者13例,N2者42例,N3者1例.纵隔淋巴结阴性13例和单站转移26例的患者在术后2周接受根治性肺癌手术,2站(包括2站)以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16例患者,先进行2周期的术前新辅助化疗,再进行根治性手术.经术中对纵隔镜淋巴结切除区域再次探查发现有5例共16枚淋巴结残留,分别分布于第2、4、7组,所有残留淋巴结切除送病理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因此,纵隔镜系统淋巴结切除的N2淋巴结诊断率可达100%,90.9%(50/55),患者达到完全切除.结论 应用电视纵隔镜对非小细胞肺癌行术前系统性纵隔淋巴结切除安全可行,可进一步提高纵隔淋巴结诊断准确性,更加有助于针对不同患者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新辅助治疗和微创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可深入研究以便于进一步规范肺癌个体化多学科综合治疗策略。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微创食管癌手术的医学经济学特点及解决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微创及开放食管癌手术治疗的病例资料,对影响住院总费用的相关因素做单因素分析.再将相关因子做为自变量,对住院费用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合并内科疾病、住院天数、手术方式和术后并发症是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按影响因素对住院费用的作用,由大到小排序为术后并发症(β=0.439,P=0.00
目的 比较右胸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5月行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128例(微创组)与同期行胸骨正中切口二尖瓣置换术120例(传统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在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瓣膜病变、合并心脏疾病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再次开胸止血、新发房颤、肺炎、脑血管意外、伤口愈合不良等)发
肺缺如(PA,pulmonary agenesis)是临床比较罕见的畸形,是指气管隆起以下无气道、血管组织及肺实质存在.最早系1例女性尸检时发现[1].缺如类型分为:双侧肺缺如、肺叶缺如或肺发育不良、单侧肺缺如[2].单侧肺缺如常合并其他如心血管、骨骼、胃肠道、泌尿生殖道等系统畸形[1,3-4].现就1994至2011年我们收治的6例单侧肺缺如患儿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报道如下,结合国外文献复习提高
期刊
目的 探讨肺腺癌多位点EGFR基因突变及异质性存在状态及对患者整体预后的影响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间76例Ⅲa期N2肺腺癌患者手术获取肺部原发灶组织及配对淋巴结转移灶组织标本.通过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针对腺癌原发灶和配对淋巴转移灶EGFR基因突变检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风
目的 总结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ulmonary atresia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PA/IVS)的个体化手术方案.方法 回顾2004年5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72例PA/IVS患儿(婴),生后1天~5.2岁.平均(1.3±0.6)岁;三尖瓣(TV)中到重度反流58例;均行急诊或亚急诊手术.首次就诊非体外循环下单纯行BT分流术(A组)16例;体外
由中华医学会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办的”中国心脏大会(CHC)2013”将于2013年8月8—1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大会以”健康的心脏·更好的生活——预防、转化与合作(HealthyHeart-BetterLife—Prevention,TranslationandCooperation)”为主题,全面展示心血管病临床防治和基础研究方面的新成就,介绍转化医学研究的新进展,探索未来的个体化
期刊
1959年,Carlens[1]采用特制的纵隔镜行纵隔组织活检,奠定了现代纵隔镜检查术的基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其临床价值不断显现.电视纵隔镜的出现使得这一技术更加安全有效,已成为纵隔疑难疾病诊断和肺癌分期的金标准[2-4].现将我们临床实践中有关电视纵隔镜手术的经验总结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手术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11月50例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I。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直径(1.35±0.48)cm,N,、N:淋巴结果样为阴性,行系统淋巴结清扫。单独离断切除肺段的动、静脉,通过肺段间的膨胀萎陷交界确定肺段平面,肺段间分离均使用直线切割缝合器。结果平均手术(191.5±50.4)min,平均术中出血(49.2±
期刊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常见并发症,显著影响预后.择期OPCAB术前几乎均须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后者对OPCAB术后AKI发生率的影响仍缺乏定论.为降低术后AKI的发生率,CAG与OPCAB手术之间的理想时间间隔仍未确定.为明确近期CAG对OPCAB术后AKI发生率的影响,我们探讨了二者之间理想的时间间隔,并分析O
期刊
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时,不仅切除食管大部、食管胃结合部甚至切除近端胃,而且切断支配胃的神经,胃的全部或大部由正压的腹腔移至负压的胸腔,术后患者出现食后胀满、反酸等不适,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近年来,随着食管测压、24小时食管pH监测、放射性核素食管及胃排空等食管功能检查的应用,研究食管癌与贲门癌术后残余食管和胸腔胃的病理生理和功能变化成为可能.因此,了解食管癌与贲门癌术后患者上消化道的病理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