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动脉血和静脉血之间电解质、总蛋白和尿素等生化项目的检测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自身配对设计,对不同标本类型的生化结果进行比对研究。收集2017年6至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同时进行了动脉血气分析和静脉血生化项目检测的患者标本70例,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34例。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同步检测动静脉血浆中的电解质等18项生化项目。采用SPSS 18.00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国家卫生行业标
【机 构】
:
410004 长沙市中心医院检验科,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动脉血和静脉血之间电解质、总蛋白和尿素等生化项目的检测结果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采用自身配对设计,对不同标本类型的生化结果进行比对研究。收集2017年6至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同时进行了动脉血气分析和静脉血生化项目检测的患者标本70例,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34例。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同步检测动静脉血浆中的电解质等18项生化项目。采用SPSS 18.00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国家卫生行业标准(WS/T 403-2012)和澳大利亚皇家病理学会的允许总误差判断偏差是否具有临床意义。使用MedCalc软件进行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绘制Bland-Altman图了解不同标本类型之间结果的差异。
结果Ca、Cl、K、Na、P、TP、ALB 、ALT、AST、LDH、Glu、Cr、Urea、TG、CHO、UA、CHE、TBA在动脉血浆标本中的检测结果分别为2.46(2.25~2.56) mmol/L、(105.68±7.29)mmol/L、3.81(3.54~4.03) mmol/L、140.45(137.08~144.20) mmol/L、0.97(0.77~1.11) mmol/L、(60.39±9.40)g/L、(31.23±6.81)g/L、17.4(11.95~30.05)U/L、20.85(14.9~34.03) U/L、210.1(163.15~342.60) U/L、7.58(5.95~10.04) mmol/L、76.35(51.05~110.7) μmol/L、6.94(3.98~11.08) mmol/L、1.15(0.84~1.89) mmol/L、3.31(2.73~4.35) mmol/L、271.55(187.78~423.30) μmol/L、(4.71±2.17)KU/L、2.19(1.09~4.19) μmol/L,在静脉血浆标本中的检测结果分别为2.24(2.05~2.35) mmol/L、(103.98±7.32)mmol/L、3.84(3.58~4.19) mmol/L、139.30(136.08~142.33) mmol/L、0.99(0.78~1.14) mmol/L、(60.37±9.67)g/L、(32.62±6.89)g/L、17.6(12.75~31.2) U/L、20.6(15.28~36.6) U/L、233.95(176.48~363.75) U/L、7.55(5.62~9.52) mmol/L、77.15(56.08~111.98) μmol/L、6.94(3.97~10.53) mmol/L、1.13(0.83~1.93) mmol/L、3.23(2.71~4.37) mmol/L、273.4(187.30~401.55) μmol/L、(4.74±2.21)KU/L、2.29(1.02~4.23) μmol/L。TP、Glu、Cr、TG、CHE、TBA检测结果在两样本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或Z值分别为0.121、-0.054、-0.269、-0.480、-1.730和-1.843,P均大于0.05),其中Glu的差异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大于1/2 TE百分比:50%)。Ca、Cl、K、Na、P、ALB 、ALT、AST、LDH、Urea、CHO、UA检测结果在两样本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或Z值分别为-7.115、6.794、-2.119、-4.996、-3.483、-8.839、-2.419、-2.742、-3.833、-5.010、-2.060和-2.467,P均小于0.05),其中Urea、CHO、UA、Na、P和ALT的差异不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大于总TE百分比分别为:0%、2.86%、0%、2.9%、4.3%、1.43%),Ca、Cl、K、ALB、AST和LDH的检测结果在两种样本中的差异具有临床意义(大于总TE百分比分别为:90%、10%、14.3%、32.9%、10.00%、32.9%)。
结论动脉血和静脉血之间部分生化项目检测结果的差异具有临床意义,在选择动脉血标本检测相关生化项目时应予以关注,必要时建议设立动脉血相关生化项目的参考区间。(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 41:759-764)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EBV DNA检测中标本的合理选择。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6月在北京友谊医院确诊为EB病毒感染的患者,共117例,其中传染性单核粒细胞增多症(IM)44例,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HLH)36例,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异常(PTLD)37例,年龄在6个月至28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定量检测外周血PBMC中和血浆中EBV DNA载量(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不同标本类型间病毒载量
快速准确鉴定血流感染病原菌对优化抗菌药物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传统的鉴定方法至少需要48 h。近年来,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智能化的革兰染色阅片技术可自动判断阳性涂片中的病原菌种类,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可大大提高病原菌的鉴定速度。肽核酸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也适用于阳性菌液中病原菌的快速鉴定。结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与细胞形态动力学分析技术的Accelerate Pheno系统既可直接鉴定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主要累及消化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调节和抑制免疫反应是治疗的主要内容。目前治疗IBD的药物主要包括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为评估疗效和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治疗中需定期监测相关实验室指标。(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 41:781-783)
炎症性肠病(IBD)是病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可能与环境、遗传和免疫等因素有关。IBD个体化或精准诊疗是目前IBD临床管理发展的新方向。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在IBD的诊疗和临床管理中显得十分重要,除了传统生物标志物外,基于遗传学、miRNA及代谢组学等新型标志物在IB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活动性、严重程度及并发症的判定;治疗方案选择和治疗效果的预测等方面的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并将有助于临床IBD
伴随诊断(CD)与特定的治疗产品(包括药品和生物制品)密切关联,它可以确定可能从这一治疗中获益的患者以及哪些患者针对这一治疗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明显增加等。随着2014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体外伴随诊断设备》指南的发布,伴随诊断的概念、范围及使用规范等愈发清晰,而随着精准医学及个体化治疗快速发展的需求,伴随诊断也正从传统的肿瘤治疗,不断向其他疾病的治疗和预防领域发展;同时伴随诊断的
目的识别不同地区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道菌群生物标志物,建立预测模型,并探索其菌群功能变化特征。方法收集中国、美国(RISK)、美国(PRISM)、德国、印度和立陶宛6个队列1 510例IBD患者和496名健康对照(HC)16 srRNA基因序列。使用微生物组分析软件QIIME(v1.9.1)分析肠道菌群组成和多样性指标,使用微生物多样性分析软件LEfSe比较IBD患者与健康对照有统计学差异的
近期我国新版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共识意见发布,其中ASCA、ANCA等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对鉴别诊断的价值没有达成共识,不推荐作为常规检查项目。但在一些特殊病例,因症状和临床过程的不典型性,或不宜进行有创内镜检查,使具有较高特异性的血清学检测在鉴别诊断中仍具有临床意义。大部分国外研究支持ASCA、ANCA等血清学检测对预测IBD的发生、判定疾病生物学行为,预判生物制剂的疗效和手术后复发等都具有一定的意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通常起病隐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目前仍缺乏有效的干预策略。白介素22(IL-22)是近年来发现的IL-10细胞因子家族中的一员,最初被称为IL-10相关的T细胞分化诱导因子(IL-TIF)。研究发现IL-22在多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高表达,且IL-22表达增加与肿瘤进展及患者不良预后相关。机制研究初步表明,IL-22主要通过作用于IL-22受体启动一系列下游信号如JAK/STA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目前尚缺乏诊断的金标准,两者的鉴别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和放射学检查、内镜及病理学检查等。实验室检查具有方便、无创、快速、廉价等优点,尤其是抗微生物相关成分抗体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IBD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 41:778-780)
目的通过采用RNA恒温扩增(SAT)技术,对肺炎患儿的肺泡灌洗液标本进行检测,并结合体外培养实验,评估该技术检测活菌的能力,为SAT技术在肺炎支原体(MP)肺炎诊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天津市儿童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临床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572例患儿的肺泡灌洗液,利用MP核酸定量和SAT技术检测MP感染情况,并对161份肺泡灌洗液进行分离培养,培养阳性菌液中持续加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