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中药安全事件频发,使人们对中药使用安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国家对中药ADR的监测也越来越严格。本文将根据我市某医院治疗并服用中药后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86例不良反应事件对中药ADR的有关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合理配伍
中药历史悠久,一般药性平和,属天然药物的范畴,并且很多中药中都含有维生素和糖类,服用后在人体内可进行分解产生人生无害并需要的葡萄糖、葡萄糖醛酸,也起到了解毒的效果。而有的中药还含有蛋白质、胶质,反而会起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达到消除药物自身和他药毒性及副作用的目的,因此中药常常被认为安全有效,而对其毒性重视不够。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市某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中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记录,从病人的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等方面统计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本组86例中药不良反应案件来自于我市某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的记录。其中男性34例,女性52例,最小年龄1岁,最大年龄83岁。本组86例患者所有不良反应症状经临床医师检查并确认,不良反应均由服用中药造成。
1.2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汇总的方法对此86例服用中药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事件的原因分析。
2结果
根据对此86例服用中药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事件的原因归结如下:
2.1中药不良反应的类型
2.1.1过敏反应中药过敏反应(变态反应)变化快,首先出现皮肤荨麻疹、疱疹,然后迅速涉及全身,可合并其他胸闷气短,咳喘不安,恶心,畏寒,发热,水肿等症状,严重者造成心、肺、肾、肝等器官的损伤,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2.1.2中毒性反应由于目前多数中草药尚缺乏完善的药理及毒理实验资料,在多数毒性较强的药物中,其治疗量与中毒量或致死量比较接近,一般以口服形式为主,因此,发生不良反应时胃肠道症状最早出现。临床上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腹泻、呕血、便血等消化道出血等征象。
2.1.3中毒性休克临床上表现为昏迷、发热、呼吸不规律、胸闷、心悸、血压下降、口麻肢麻、血尿、少尿、无尿、肾衰竭等,可引起胃肠道、肾脏、刚脏等中毒反应,如抢救不及时可致死亡。毒性较强的中药在古代医著中已早有记载,如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等。但据报道,一些普通中药也有发生中毒反应。笔者统计有补骨脂、枇杷叶、川芎、番泻叶、人参、地骨皮、鸡内金、苦参等。制成的制剂有雄黄酒、附子理中丸、橘红化痰丸、人参蜂王浆、雷公藤片等。致死的重要有瓜蒂、天仙子、蟾酥、硫磺、雄黄、雷公藤片等。
2.1.4其他不良反应还有一些中药不良反应是由用药者本身的原因造成的,用药者本身的体质导致其对某些重要产生不良反应,这种情况是因人而异的。另外,妊娠期用药以及婴幼儿、老年人用药都需要特别注意。
3中药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归纳如下
3.1中药使用方法不当,人们对中药的使用存在误区多数人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因此在中药的使用剂量上很少做到明确计算,部分患者及家属甚至自行加重药物剂量,由于长期的积累,则可导致患者用药过量中毒。如:安全剂量的朱砂安神丸能够起到降压、安神的疗效,但是长期服用,可导致患者汞中毒等。中药的组成成分复杂,现阶段的科技水平对中药的成分分析尚未能够达到精确提纯,分离药物毒副作用成分,因此临床上时常有药物的不良反应报道。
3.2中药自身及加工的相关因素由于中药品种繁多,相同药名不同产地的中药的有效成分相差甚远,如同称为:木通的中药,产地在四川地区的川木通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小,而产地在东北的关木通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如患者长期服用可损伤肾小管甚至导致患者肾衰竭。有相关研究表明,中药的有效成分及毒副作用不仅与产地有关,而且与其采摘的时间也有很大关系,如对每年5、7、11月份采摘的芍药中芍药苷的含量各不相同,分别为:7.2%,3.3%,9.4%。此外,近年来工业对我国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对中药的种植、生长、药物成分影响较大。
3.3临床用药导致的常见问题中药的毒性分为:小毒、大毒、极毒等,并且方剂在配伍使用中,长期的经验总结出十八反、十九畏等禁忌规律,以及方剂配伍中的相生、相克等关系。此外,在中药的配伍使用要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合理的方药配伍能够使各味中药疗效相互协调、增强药物疗效降低其毒副反应。中药的煎煮也要按照不同的药物使用要求踏踏实实的遵守先煎、后下等规律。临床在中药方剂的使用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进行辨证论治,如果用药与病症不符,不仅不能改善患者的病情而且能够造成患者产生用药的不良反应。
4预防中药引起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
4.1普及中药用药常识要通过电视节目、各种媒介在民众中普及中药用药常识,不要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乱用药物。要为民众普及中药的合理用药方法,让人们了解中药容易引起的不良反应,不僅仅是具有毒性的药物或是有强烈明显反应的药物,还有性平药物在跟其他药物或食物搭配食用时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要使民众的用药方法更加科学化,为民众普及用药常识,让民众在普通情况下能够准确用药,避免出现中药不良反应。
4.2严把药品质量关有些中药不良反应是由药品质量引起的,因此把好药品质量关是保证用药安全的首要条件。在药品的采购环节,要把好药材质量关,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在药品的生产环节,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中药的加工要依法炮制、中药的生产工艺要达到GMP标准等。药品监管部门也要严格做好质量监管工作,同时,也要严厉打击伪劣药品,加强对药品的真伪鉴别。真正从各方面做到保证药品质量,保证用药安全。
4.3合理配伍中医的辨证用药和中药方剂的“主、辅、佐、使”的组方原则是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的措施之一,也是预防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根本措施。临床使用中药应根据用药对象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对症下药,精心设计处方,严格控制剂量和用药周期,避免滥用。特殊用法、需超大剂量用药,应有理论或实验依据或从小剂量递增,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还要加强中药合理性的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张丽,赵怡婷,陈冰.623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02-25.
[2]李鹂,欧伟文,李毅,汪国成.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时珍国医国药,2009-01-2.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合理配伍
中药历史悠久,一般药性平和,属天然药物的范畴,并且很多中药中都含有维生素和糖类,服用后在人体内可进行分解产生人生无害并需要的葡萄糖、葡萄糖醛酸,也起到了解毒的效果。而有的中药还含有蛋白质、胶质,反而会起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达到消除药物自身和他药毒性及副作用的目的,因此中药常常被认为安全有效,而对其毒性重视不够。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市某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中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记录,从病人的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等方面统计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本组86例中药不良反应案件来自于我市某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的记录。其中男性34例,女性52例,最小年龄1岁,最大年龄83岁。本组86例患者所有不良反应症状经临床医师检查并确认,不良反应均由服用中药造成。
1.2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汇总的方法对此86例服用中药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事件的原因分析。
2结果
根据对此86例服用中药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事件的原因归结如下:
2.1中药不良反应的类型
2.1.1过敏反应中药过敏反应(变态反应)变化快,首先出现皮肤荨麻疹、疱疹,然后迅速涉及全身,可合并其他胸闷气短,咳喘不安,恶心,畏寒,发热,水肿等症状,严重者造成心、肺、肾、肝等器官的损伤,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2.1.2中毒性反应由于目前多数中草药尚缺乏完善的药理及毒理实验资料,在多数毒性较强的药物中,其治疗量与中毒量或致死量比较接近,一般以口服形式为主,因此,发生不良反应时胃肠道症状最早出现。临床上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腹泻、呕血、便血等消化道出血等征象。
2.1.3中毒性休克临床上表现为昏迷、发热、呼吸不规律、胸闷、心悸、血压下降、口麻肢麻、血尿、少尿、无尿、肾衰竭等,可引起胃肠道、肾脏、刚脏等中毒反应,如抢救不及时可致死亡。毒性较强的中药在古代医著中已早有记载,如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等。但据报道,一些普通中药也有发生中毒反应。笔者统计有补骨脂、枇杷叶、川芎、番泻叶、人参、地骨皮、鸡内金、苦参等。制成的制剂有雄黄酒、附子理中丸、橘红化痰丸、人参蜂王浆、雷公藤片等。致死的重要有瓜蒂、天仙子、蟾酥、硫磺、雄黄、雷公藤片等。
2.1.4其他不良反应还有一些中药不良反应是由用药者本身的原因造成的,用药者本身的体质导致其对某些重要产生不良反应,这种情况是因人而异的。另外,妊娠期用药以及婴幼儿、老年人用药都需要特别注意。
3中药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归纳如下
3.1中药使用方法不当,人们对中药的使用存在误区多数人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因此在中药的使用剂量上很少做到明确计算,部分患者及家属甚至自行加重药物剂量,由于长期的积累,则可导致患者用药过量中毒。如:安全剂量的朱砂安神丸能够起到降压、安神的疗效,但是长期服用,可导致患者汞中毒等。中药的组成成分复杂,现阶段的科技水平对中药的成分分析尚未能够达到精确提纯,分离药物毒副作用成分,因此临床上时常有药物的不良反应报道。
3.2中药自身及加工的相关因素由于中药品种繁多,相同药名不同产地的中药的有效成分相差甚远,如同称为:木通的中药,产地在四川地区的川木通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小,而产地在东北的关木通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如患者长期服用可损伤肾小管甚至导致患者肾衰竭。有相关研究表明,中药的有效成分及毒副作用不仅与产地有关,而且与其采摘的时间也有很大关系,如对每年5、7、11月份采摘的芍药中芍药苷的含量各不相同,分别为:7.2%,3.3%,9.4%。此外,近年来工业对我国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对中药的种植、生长、药物成分影响较大。
3.3临床用药导致的常见问题中药的毒性分为:小毒、大毒、极毒等,并且方剂在配伍使用中,长期的经验总结出十八反、十九畏等禁忌规律,以及方剂配伍中的相生、相克等关系。此外,在中药的配伍使用要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合理的方药配伍能够使各味中药疗效相互协调、增强药物疗效降低其毒副反应。中药的煎煮也要按照不同的药物使用要求踏踏实实的遵守先煎、后下等规律。临床在中药方剂的使用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进行辨证论治,如果用药与病症不符,不仅不能改善患者的病情而且能够造成患者产生用药的不良反应。
4预防中药引起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
4.1普及中药用药常识要通过电视节目、各种媒介在民众中普及中药用药常识,不要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乱用药物。要为民众普及中药的合理用药方法,让人们了解中药容易引起的不良反应,不僅仅是具有毒性的药物或是有强烈明显反应的药物,还有性平药物在跟其他药物或食物搭配食用时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要使民众的用药方法更加科学化,为民众普及用药常识,让民众在普通情况下能够准确用药,避免出现中药不良反应。
4.2严把药品质量关有些中药不良反应是由药品质量引起的,因此把好药品质量关是保证用药安全的首要条件。在药品的采购环节,要把好药材质量关,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在药品的生产环节,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中药的加工要依法炮制、中药的生产工艺要达到GMP标准等。药品监管部门也要严格做好质量监管工作,同时,也要严厉打击伪劣药品,加强对药品的真伪鉴别。真正从各方面做到保证药品质量,保证用药安全。
4.3合理配伍中医的辨证用药和中药方剂的“主、辅、佐、使”的组方原则是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的措施之一,也是预防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根本措施。临床使用中药应根据用药对象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对症下药,精心设计处方,严格控制剂量和用药周期,避免滥用。特殊用法、需超大剂量用药,应有理论或实验依据或从小剂量递增,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还要加强中药合理性的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张丽,赵怡婷,陈冰.623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02-25.
[2]李鹂,欧伟文,李毅,汪国成.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时珍国医国药,2009-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