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脾虚在银屑病炎症反应相关发病环节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苦寒泻下结合营养限制法建立脾虚小鼠模型,采用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皮损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trl)、脾虚组(PD)、银屑病样模型组(IMQ)、脾虚复合银屑病样模型组(PD-IMQ),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皮损和小肠中银屑病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液相蛋白芯片检测外周血中银屑病相关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含量,肠道菌群16S测序分析各组菌群多样性.结果 PD-IMQ组皮损红斑、鳞屑等炎症浸润表现更加严重,皮损中白介素(IL)-17a、IL-2
【机 构】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北京10001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脾虚在银屑病炎症反应相关发病环节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苦寒泻下结合营养限制法建立脾虚小鼠模型,采用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皮损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trl)、脾虚组(PD)、银屑病样模型组(IMQ)、脾虚复合银屑病样模型组(PD-IMQ),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皮损和小肠中银屑病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液相蛋白芯片检测外周血中银屑病相关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含量,肠道菌群16S测序分析各组菌群多样性.结果 PD-IMQ组皮损红斑、鳞屑等炎症浸润表现更加严重,皮损中白介素(IL)-17a、IL-23、IL-6、TGF-β、IL-10和IL-18 mRNA较IMQ组显著升高;PD-IMQ组外周血中IL-17A、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1α、MIP-1β、MIP-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MCP-3、RANTES、IP-10和Eotaxin的含量明显高于IMQ组,ST2含量显著低于IMQ组;PD-IMQ组小肠中IL-17a和RORγt mRNA显著高于IMQ组;PD-IMQ组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均匀度降低,与IMQ组比较,AF12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TM7菌门、TM7-3菌纲、CW040菌目和F16菌科的相对丰度显著减低.结论 脾虚可加重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模型对促炎因素的响应程度,通过上调IL-17相关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及脂代谢紊乱相关菌属AF12的丰度,导致严重的银屑病样皮损改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并做出相关的分析.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50例临床诊断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和预后等.结果:腹型过敏性紫癜除有皮疹外,尚具有以腹痛为主要表现,腹痛轻重不一,反复发作,部位不固定,病程延长的特点.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较为常见,主要以腹痛为主要表现,常合并胃肠道出血,病程较长,大部分预后良好.
运动性构音障碍是脑部中枢神经损伤后,造成患者言语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病情严重的会给患者日常沟通和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针刺治疗可以促进构音器官功能的恢复,结合现代康复中的低频脉冲刺激治疗以及多种语言训练的方法,在有效的心理干预作用下,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患者发音效果,增大患者语言交流的效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目的:了解临床药学本科专业实习教学实践现况,发现教学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方法:参考有关标准设计问卷调查表,选取安徽医科大学2015级临床药学本科专业实习生17人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实习带教老师45人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录入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临床药学本科专业前景带教老师和实习生(以下简称师生)均看好.师生对实习计划安排选择基本一致.师生对目前的实习带教现状的满意度均较高;不同带教年限的带教老师对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带教老师改进教学方法的比例要显著高于实习生.80%以上的师
目的:观察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不同辅助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0例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3组,Ⅰ组接受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Ⅱ组接受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三角球囊子宫支架扩张治疗30d取出;Ⅲ组接受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三角球囊子宫支架扩张治疗30d取出同时加用自拟补肾活血方治疗,术后3组均按照雌孕激素序贯治疗一个周期,下次月经干净3-7d复查.比较3组治疗效果.结果:Ⅱ组及Ⅲ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Ⅰ组,3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和Ⅱ组无显著性差异
目的:探究知识-态度-行为(KAP)模式联合中药足浴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足患者足部皮肤、足部感觉指标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0月127例老年早期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3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KAP模式联合中药足浴,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的足部皮肤情况、足部感觉指标以及自我效能感.结果:观察组患者足部皮肤情况皮肤干燥、感染、损伤、皲裂、胼胝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踝肱指数、足部压力感觉阈值和足部震动感觉阈值都比对照组高;观察组的自我
回顾近15年银屑病中医辨证研究文献,发现“从血论治”银屑病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对“血”的内涵的研究近况、对“血的异常”成因的探索、对“血的异常”伴随状况的认识,是“从血论治”银屑病辨证体系有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对文献的评析,提出在未来的银屑病中医辨证研究中应以局部皮损辨证为核心,同时包括整体辨证与皮损辨证两方面,并根据疾病状态选择恰当的辨证体系.
目的:就分娩镇痛中开展穴位按摩减痛法干预的具体措施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分析,明确穴位按摩减痛法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5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自然分娩产妇1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3例)、对照组(53例),2组产妇均接受自然分娩,对照组不开展围产期镇痛干预,研究组接受穴位按摩减痛法干预,就两组产妇围产期疼痛、镇静、产程进展情况,新生儿情况及妊娠结局等进行评定对比.结果:宫口开全、分娩即刻、产后1h三个阶段研究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宫口开全、分娩
本文阐述了中医药院校中医临床专业本科生实习过程中,在实习医院开展强化学生中药炮制实践教学的必要性.论文分别从中药炮制学科与中医专业的关系、中药炮制知识与临床用药的关系、中医药理论指导中药炮制研究、强化中医学生中药炮制实践教学的意义四方面深入分析,提出强化学生中药炮制实践教学的基本措施,以提高学生中药理论知识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医专业本科生的整体专业素质,为培养更全面的中医药专业毕业生提供借鉴.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受试者尿液代谢产物的改变,探究针刺治疗失眠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将4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假针刺组,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同时纳入1组健康受试者作鉴定对照,分别于第0天和第14天留取各组的尿液标本,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探究与针刺治疗失眠可能相关的代谢标志物.结果:①针刺组的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总分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较假针刺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中医药在银屑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医家在传统“从血论治”辨证体系上进行拓展延伸,提出从玄府、微观、毒、六淫外邪致病等多种辨证论治理论,并通过开展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采用代谢组学和集对分析等新技术对银屑病的中医证候本质、治疗机制、治疗新方法等进行深入探索.从辨证论治理论、治疗机制、临床应用和诊疗新技术4个方面对中医治疗银屑病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归纳,供同道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