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9-1818T>C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乳腺手术患者异丙酚镇静效应的影响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rz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 1A9-1818T>C (UGT1A9-1818T>C)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乳腺手术患者异丙酚镇静效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良性乳腺肿块切除术的女性患者150例,年龄20 ~50岁,体质量50 ~70 kg,ASA Ⅰ或Ⅱ级.术前采用基因测序技术进行UGT1A9-1818T>C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检测,根据基因型将患者分成野生纯合子(T/T)组、突变杂合子(T/C)组和突变纯合子(C/C)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时均采用靶控输注(TCI)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3 mg/L.记录患者停止输注异丙酚至警觉-镇静(OAA/S)评分达4分的时间,此时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和异丙酚效应室浓度;BIS值升至80的时间及此时异丙酚效应室浓度.结果 野生纯合组50例、突变杂合组77例和突变纯合组23例,等位基因频率T为59%,C为41%.异丙酚镇静效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3组患者OAA/S评分达4分的时间、BIS值、异丙酚效应室浓度和BIS值升至80的时间、异丙酚效应室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GT1A9-1818T>C单核苷酸多态性不是引起异丙酚镇静效应个体差异的遗传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CGRP)与痉挛骨骼肌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16只右侧大脑皮层损伤模型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各8只),实验组行臂丛神经切断术,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于术后第20天对各大鼠切取相同部位左臂丛神经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CGRP百分率并做定量分析,同时进行肱二头肌电生理测定评估肌张力.结果 实验组大鼠左臂丛神经内CGRP含量[(7122.58±169
在前列腺癌(PCa)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雄激素及其受体(AR)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AR是一种配体依赖型的反式转录调节蛋白,属类固醇受体,是真核转录因子.它与配体如双氢睾酮(HDT)结合后可以激活多种与细胞增殖凋亡密切相关的蛋白转录,从而维持肿瘤生长.因此,对PCa的治疗可以围绕阻断AR这条途径。
期刊
目的 比较过表达微小RNA (microRNA)-494与采用RNA干扰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对前列腺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过表达microRNA-494的腺病毒载体Ad-494及负载Survivin短发卡RNA (shRNA)腺病毒载体Ad-sur分别或联合感染PC-3细胞后,将相应PC-3细胞接种于裸鼠右前肢皮下,建立前列腺癌移植瘤模型.并以磷酸盐缓冲液(
我们比较不同空肠吻合术后的制模效果,探讨幼兔胆肠吻合术理想空肠吻合方式。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和主要器械:选取北京沙河通利实验动物养殖场所饲养的清洁级1月龄,
期刊
基因组的不稳定和突变是癌症的一个重要标志,遗传和表观遗传的变化导致组织和器官的基因或蛋白质异常表达.编码基因工程指出近90%的人类核苷酸可以被转录[1].虽然转录体系规模庞大,但是仅有15%的基因组在人类细胞中完成稳定的转录,而翻译成蛋白质的编码基因只占基因组转录的1%~2%,这些现象预示着细胞花费更多的能量转录了一些"暗物质",即非编码RNA(NcRNA).非编码RNA分为两大类:短链非编码RN
期刊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人胆囊癌细胞株GBC-SD的抗增殖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0、10、30、50、70 mg/L浓度的姜黄素对胆囊癌GBC-SD细胞24 h的生长抑制作用;检测30 mg/L浓度的姜黄素在0、12、24、48、72 h对GBC-SD细胞的抑制作用.依照MTT结果设立对照组、10 mg/L姜黄素组、30 mg/L姜黄素组及50 mg/L姜黄素组分别作用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Res)对前列腺癌PC-3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Res抗前列腺癌机制.方法 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LC-3和Beclin l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LC3-Ⅱ蛋白表达.结果 CCK-8显示Res能抑制PC-3细胞增殖,并呈浓度-时间依赖效应.Res浓度为20 μmol/L作用24 h,其抑
目的 SCN9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对胃癌手术术后患者疼痛敏感性的影响,寻找干预术后疼痛的靶点.方法 选取胃癌手术患者232例,术前进行疼痛阈值以及疼痛耐受力检测,术后进行疼痛敏感性检测并记录术后镇痛药的使用剂量.对每位患者的SCN9A基因进行SNPs检测(3312G>T).比较SCN9A 3312G>T和术后疼痛敏感性以及术后镇痛药使用剂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SCN9A 3312 T的等
目的 探讨低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减轻肾缺血性损伤后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单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成小鼠患侧肾间质纤维化,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低剂量EPO给药组,术后28 d处死各组小鼠,取患侧肾做病理学检查,并检测肾组织中层粘连蛋白(LN)、纤维粘连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结果 给药组肾间质纤维化与模型组比较有所减轻;模型组LN、F
目的 观察免疫毒素DTATEGF通过渗透泵加强对流释放(CED)给药对裸鼠颅内人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DTATEGF对体外培养的Ln229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建立裸小鼠颅内荧光素酶标记的人胶质母细胞瘤模型,将1μg的DTATEGF和对照Bickel3通过渗透泵CED投递处理颅内肿瘤检测肿瘤的荧光信号强度,小鼠的存活时间及肿瘤标本苏木素-伊红(HE)染色形态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