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母下岗失业又病残在身,而她却成为中国画少年九段段位最小年纪获得者,并在几年间摘取了十多项全国和省市书画大赛的桂冠。她就是四川宜宾珙县巡场镇的8岁小学生何菁——
2005年9月初,又一个喜讯传向四川宜宾珙县巡场镇——该镇年仅8岁的何菁在刚刚结束的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教育部、文化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书画大奖赛中,以一组国画“墨竹”获得少年组金奖,并被授予中国画少年组九段段位……
当何菁手拿奖牌、奖杯和段位证书时,她的脸上并未露出甜甜的笑靥,她觉得这份喜悦应该和一直默默为她学画倾注全部真爱的爸爸、妈妈和年迈的外婆分享……
贫困之家造就画坛天才
何菁的父亲早年当兵,在部队从事宣传工作,1987年转业分配到芙蓉矿务局汽车运输公司。不幸的是,1992年,他被诊断为胃癌患者,术后胃部切除三分之二。为了保住性命,他只有每日大量服用药物来维系生命。1999年公司破产,何渝一下子没有了生活来源。
屋漏偏逢连绵雨,何菁的母亲姜佰兰也因所在企业改制,原本是幼儿教师的她,也没有了生活来源。母亲很小的时候,因药物致使手脚麻痹,虽经医治仍落下二级肢体残疾。而在几年前,何菁年已七旬的外婆突发脑溢血,成了半身不遂。
也就是在这些变故发生的前前后后,何菁出生了。
出生时何菁的身体瘦小,但充满了灵气,几个月后伊呀学语,对周围的一切充满着好奇。
何菁的父母亲在美术、书法方面都有一定造诣。尤其是何渝,早年在部队从事宣传工作时,还被武警四川总队绵阳支队送到四川美术学院进修两年,他本人还上了1985年10月出刊的《解放军画报》封面。而今,夫妇俩都失业在家,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女儿,何渝就想着要把自己擅长的美术、书法技能传授给女儿。
在何菁快两岁时,夫妇俩开始对女儿教授书画基本知识。因为经济拮据,没有钱买宣纸供女儿练习,夫妇俩轮换着抽时间外出捡废纸、报纸供女儿练画,并到一些学校幼儿园去收集一些别的小朋友丢弃的水彩颜料,剥开浸泡后供女儿用作绘画颜料……
在父母耐心细致的辅导下,何菁不仅对画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绘画基础也得到不断提高。为拓展孩子绘画视野,父母经常带一个面包和一瓶水,领着何菁到家乡周围的田野、溪边、林间写生作画。
父母的苦心没有白费,何菁4岁的时候,就在宜宾市小学生汇报表演和珙县诗书画协会迎春比赛中,以一组中国画一举夺得两个第一!
何菁现在就读的学校是珙县米市街小学。每天放学回家,何菁第一件事便是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便在父母的指导下,完成她的“第二作业”——画三幅画,写三幅字。家里的水泥地面,是何菁练习书画的“阵地”,而晾台则是何菁练画后堆积如山的“仓库”。
何菁苦练绘画的事儿,随着她的一次次获奖,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当许多学生家长、部门领导了解到何菁家的经济情况后,都向这个贫困的家庭伸出了援助之手——学校为何菁减免了一部分学杂费,一些学生家长为何菁买来了新衣和部分学习用具,学校的许多小学生为她找来了画画的纸张和颜料……
在众多相识和不相识的好心人的关怀下,何菁绘画的热情更高了,绘画技能也进一步提升,2002年和2003年,在全国第三、第四届少儿美术书画大赛上,何菁以描绘家乡的一组国画分别获得银奖和金奖!
京城献艺技压群芳
在2003年3月,何菁便收到了寄自北京的全国第四届少儿美术书法大赛组委会的大赛通知书。何菁的父母立即与县书画协会的同志商议,在大家的支持下,何菁的两幅“墨竹”和一幅名为“硕果累累”的国画被送去参赛。当时,何菁还是米市街小学的一名学前班学生,刚满6岁。
2003年11月,大赛组委会发来通知说,何菁画的国画“墨竹”获得全国少儿组金奖。11月下旬,何菁收到了大赛组委会寄来的邀请函,邀请何菁于2004年元月到北京现场作画、颁奖。届时,中国著名的山水画家张江舟、石峰及花鸟画家曹传真等将亲临现场指点……
拿着学校转来的邀请函,小小年纪的何菁却犯了愁——到北京要花路费,家里根本没这能力。何菁的父亲却觉得机会难得,他到米市街小学与罗健校长商量,罗校长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短短几天时间,在相关部门和企业的支持下,何菁一家去京的往返路费凑齐了。
采访中,何渝说到各部门大力支持何菁进京作画时,眼中饱含感激的热泪,他说:“作为父母,教孩子绘画,这只是技能,但经济上、精神上给孩子最宝贵支持的是学校和各级部门,还有众多的父老乡亲。”
到了北京,何菁与许多书画家进行了交流。当时,进京作画的选手共有10名,来自祖国各地,堪称全国少儿绘画的顶尖高手。而何菁又是10名选手中年龄最小的一位,自然备受人们关注。当大家了解到何菁的家庭背景后,在场的媒体记者、画家和许多市民都深受感动。著名画家曹传真将他未正式出版的《西部·阳光百米系列》画册签名赠给了何菁;山水画家张江舟在与何菁合影后,拉着何菁的手,对何菁父母说:“你们今后如有困难或辅导不下去了,请和我直接联系,我愿收何菁为弟子。”
2004年元月3日,紧张的现场绘画比赛开始了。10名小画家逐一上场挥笔作画。此次比赛,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晚报》等诸多新闻单位在现场报道。何菁第6个上场,她面无惧色,铺开宣纸,拿起画笔,以稳重的姿态、错落有致的布局、浓淡相间的运笔,转眼间,一幅鲜活、跃动的“墨竹”图,呈现在评委和众多观众眼前。
“你为什么要画竹?”一名记者问何菁。“我的家乡是竹海,我因此要画竹。”何菁甜甜地笑着回答,人们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最终,何菁以无可争议的成绩获得此次大赛的金奖!
获奖后的何菁,没有叫父母给她买一直渴望的新衣和玩具,只是要了一元钱一串的糖葫芦。其实,进京后何菁和父母为了省钱,住的是一处地下室,几个人挤在一张床上,吃的是一元一碗的饭,外加一碟不要钱的泡菜。一家三口走到长城景区门口,但一看票价,便瞪大了眼。于是,父亲提议三人各画一张长城的画,以示纪念。
小画家的心中梦想
领奖归来的何菁,练画更刻苦了。不过,何菁并没有因为练画耽误学业。据何菁的班主任祝春萍介绍,何菁的学习成绩在全班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获学校的“好学生奖”,作文还获得过“优秀作文奖”、“佳作奖”。班上的黑板报,何菁也一直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办好,深得老师和同学喜爱。
2004年8月,何菁参加了四川省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委员会、省学校艺术教育委员会的主考测评,何菁经考评获中级美术专业证书,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年龄最小获此证书者。
2005年5月,何菁在中国美术家协会、文化部等在西安举办的第十届“艺苑杯”当代少儿书画艺术大奖赛上,以一组花鸟画夺得大赛奖杯!
更令人欣慰的是,2005年8月下旬,何菁在参加中国美协、文化部、教育部在江苏徐州举办的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书画大奖赛上,又一举夺得少年组的金奖!并被授予中国画少年组九段段位,打破了中国少年组九段段位最小年龄获此殊荣的新记录。
采访中何菁告诉记者,她最大的愿望是当一名部队画家。在父亲身上,何菁学到的不仅是绘画的技能,还有为弘扬中国书画艺术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和崇高品质。
因为学习绘画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何菁从来没有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在每年的寒暑假与父母外出旅游玩耍。何菁的每个寒暑假,都是在父母的陪伴下,扛着画板,写生画画。
何菁,这名年仅8岁的小女孩,在短短6年时间里,不仅创造了中国画坛一个个奇迹,她的成长轨迹也给了当今人们诸多有益的启迪。
2005年9月初,又一个喜讯传向四川宜宾珙县巡场镇——该镇年仅8岁的何菁在刚刚结束的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教育部、文化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书画大奖赛中,以一组国画“墨竹”获得少年组金奖,并被授予中国画少年组九段段位……
当何菁手拿奖牌、奖杯和段位证书时,她的脸上并未露出甜甜的笑靥,她觉得这份喜悦应该和一直默默为她学画倾注全部真爱的爸爸、妈妈和年迈的外婆分享……
贫困之家造就画坛天才
何菁的父亲早年当兵,在部队从事宣传工作,1987年转业分配到芙蓉矿务局汽车运输公司。不幸的是,1992年,他被诊断为胃癌患者,术后胃部切除三分之二。为了保住性命,他只有每日大量服用药物来维系生命。1999年公司破产,何渝一下子没有了生活来源。
屋漏偏逢连绵雨,何菁的母亲姜佰兰也因所在企业改制,原本是幼儿教师的她,也没有了生活来源。母亲很小的时候,因药物致使手脚麻痹,虽经医治仍落下二级肢体残疾。而在几年前,何菁年已七旬的外婆突发脑溢血,成了半身不遂。
也就是在这些变故发生的前前后后,何菁出生了。
出生时何菁的身体瘦小,但充满了灵气,几个月后伊呀学语,对周围的一切充满着好奇。
何菁的父母亲在美术、书法方面都有一定造诣。尤其是何渝,早年在部队从事宣传工作时,还被武警四川总队绵阳支队送到四川美术学院进修两年,他本人还上了1985年10月出刊的《解放军画报》封面。而今,夫妇俩都失业在家,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女儿,何渝就想着要把自己擅长的美术、书法技能传授给女儿。
在何菁快两岁时,夫妇俩开始对女儿教授书画基本知识。因为经济拮据,没有钱买宣纸供女儿练习,夫妇俩轮换着抽时间外出捡废纸、报纸供女儿练画,并到一些学校幼儿园去收集一些别的小朋友丢弃的水彩颜料,剥开浸泡后供女儿用作绘画颜料……
在父母耐心细致的辅导下,何菁不仅对画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绘画基础也得到不断提高。为拓展孩子绘画视野,父母经常带一个面包和一瓶水,领着何菁到家乡周围的田野、溪边、林间写生作画。
父母的苦心没有白费,何菁4岁的时候,就在宜宾市小学生汇报表演和珙县诗书画协会迎春比赛中,以一组中国画一举夺得两个第一!
何菁现在就读的学校是珙县米市街小学。每天放学回家,何菁第一件事便是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便在父母的指导下,完成她的“第二作业”——画三幅画,写三幅字。家里的水泥地面,是何菁练习书画的“阵地”,而晾台则是何菁练画后堆积如山的“仓库”。
何菁苦练绘画的事儿,随着她的一次次获奖,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当许多学生家长、部门领导了解到何菁家的经济情况后,都向这个贫困的家庭伸出了援助之手——学校为何菁减免了一部分学杂费,一些学生家长为何菁买来了新衣和部分学习用具,学校的许多小学生为她找来了画画的纸张和颜料……
在众多相识和不相识的好心人的关怀下,何菁绘画的热情更高了,绘画技能也进一步提升,2002年和2003年,在全国第三、第四届少儿美术书画大赛上,何菁以描绘家乡的一组国画分别获得银奖和金奖!
京城献艺技压群芳
在2003年3月,何菁便收到了寄自北京的全国第四届少儿美术书法大赛组委会的大赛通知书。何菁的父母立即与县书画协会的同志商议,在大家的支持下,何菁的两幅“墨竹”和一幅名为“硕果累累”的国画被送去参赛。当时,何菁还是米市街小学的一名学前班学生,刚满6岁。
2003年11月,大赛组委会发来通知说,何菁画的国画“墨竹”获得全国少儿组金奖。11月下旬,何菁收到了大赛组委会寄来的邀请函,邀请何菁于2004年元月到北京现场作画、颁奖。届时,中国著名的山水画家张江舟、石峰及花鸟画家曹传真等将亲临现场指点……
拿着学校转来的邀请函,小小年纪的何菁却犯了愁——到北京要花路费,家里根本没这能力。何菁的父亲却觉得机会难得,他到米市街小学与罗健校长商量,罗校长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短短几天时间,在相关部门和企业的支持下,何菁一家去京的往返路费凑齐了。
采访中,何渝说到各部门大力支持何菁进京作画时,眼中饱含感激的热泪,他说:“作为父母,教孩子绘画,这只是技能,但经济上、精神上给孩子最宝贵支持的是学校和各级部门,还有众多的父老乡亲。”
到了北京,何菁与许多书画家进行了交流。当时,进京作画的选手共有10名,来自祖国各地,堪称全国少儿绘画的顶尖高手。而何菁又是10名选手中年龄最小的一位,自然备受人们关注。当大家了解到何菁的家庭背景后,在场的媒体记者、画家和许多市民都深受感动。著名画家曹传真将他未正式出版的《西部·阳光百米系列》画册签名赠给了何菁;山水画家张江舟在与何菁合影后,拉着何菁的手,对何菁父母说:“你们今后如有困难或辅导不下去了,请和我直接联系,我愿收何菁为弟子。”
2004年元月3日,紧张的现场绘画比赛开始了。10名小画家逐一上场挥笔作画。此次比赛,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晚报》等诸多新闻单位在现场报道。何菁第6个上场,她面无惧色,铺开宣纸,拿起画笔,以稳重的姿态、错落有致的布局、浓淡相间的运笔,转眼间,一幅鲜活、跃动的“墨竹”图,呈现在评委和众多观众眼前。
“你为什么要画竹?”一名记者问何菁。“我的家乡是竹海,我因此要画竹。”何菁甜甜地笑着回答,人们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最终,何菁以无可争议的成绩获得此次大赛的金奖!
获奖后的何菁,没有叫父母给她买一直渴望的新衣和玩具,只是要了一元钱一串的糖葫芦。其实,进京后何菁和父母为了省钱,住的是一处地下室,几个人挤在一张床上,吃的是一元一碗的饭,外加一碟不要钱的泡菜。一家三口走到长城景区门口,但一看票价,便瞪大了眼。于是,父亲提议三人各画一张长城的画,以示纪念。
小画家的心中梦想
领奖归来的何菁,练画更刻苦了。不过,何菁并没有因为练画耽误学业。据何菁的班主任祝春萍介绍,何菁的学习成绩在全班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获学校的“好学生奖”,作文还获得过“优秀作文奖”、“佳作奖”。班上的黑板报,何菁也一直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办好,深得老师和同学喜爱。
2004年8月,何菁参加了四川省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委员会、省学校艺术教育委员会的主考测评,何菁经考评获中级美术专业证书,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年龄最小获此证书者。
2005年5月,何菁在中国美术家协会、文化部等在西安举办的第十届“艺苑杯”当代少儿书画艺术大奖赛上,以一组花鸟画夺得大赛奖杯!
更令人欣慰的是,2005年8月下旬,何菁在参加中国美协、文化部、教育部在江苏徐州举办的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书画大奖赛上,又一举夺得少年组的金奖!并被授予中国画少年组九段段位,打破了中国少年组九段段位最小年龄获此殊荣的新记录。
采访中何菁告诉记者,她最大的愿望是当一名部队画家。在父亲身上,何菁学到的不仅是绘画的技能,还有为弘扬中国书画艺术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和崇高品质。
因为学习绘画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何菁从来没有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在每年的寒暑假与父母外出旅游玩耍。何菁的每个寒暑假,都是在父母的陪伴下,扛着画板,写生画画。
何菁,这名年仅8岁的小女孩,在短短6年时间里,不仅创造了中国画坛一个个奇迹,她的成长轨迹也给了当今人们诸多有益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