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 抒情 达怀

来源 :南风·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画坛,人物画家可谓摩肩接踵、流派众多、名家不胜枚举。先贤和前辈们的艺术成就,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我艺术创作过程中汲取营养的源泉。牛顿曾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之所以有一些进步或是成绩,很大的因素是受益于先哲和大师的启迪。为此,我常怀感恩之心,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不敢有半点懈怠。印象派大师莫奈认为“营造事物的气氛(氛围)比捕捉事物的形态重要”,而国画家石涛则主张“先要贯通一气,不可拘泥”。他们对绘画的感触不尽相同,但都在强调对全局的把握。这些具体的教诲,根植于我的心中,体现在我的笔墨间。
  我生长在黄土高原,厚重的土地和淳朴的民风滋养了我的身体和灵魂,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西北人无私奉献的博大情怀,深深触动着我的内心。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我不能不为他们讴歌!在创作过程中,我力求将深刻的人性内涵和完美的表现形式有机结合、高度统一,通过作品的视觉感受,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情感,抒發我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热爱。我常常千里奔行,融身于大自然的旖旎风光,跋涉于甘南藏族居住区。进工厂、走农村、下矿井,接近平民百姓,与他们谈心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对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的关注,从他们身上搜集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
  爱,在艺术创作里面是最重要的,因为爱能使画家有人的基本良知和基本的文化立场。爱是画家心中的沃土,只有在这片沃土上,艺术才会生机盎然;如果心灵是沙漠,艺术则会枯竭。所以我总是直面现实中的人生、人性和自然,不断完善和超越自己的修为,凝练自身的学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这一过程中,用心体悟、用爱达怀,力求学养与灵性结合、感觉与表达统一,使绘画生命的精神信息与外在绘画语汇能够完美呈现。我深知,只有融入了爱的基调的作品,才能在社会的语境中产生它的主观价值。
  作画时,我注重“意在笔先”,强调画面的整体关系,不在细节上、表层上浪费笔墨,着力体现作品的意境和情调,沉浸于景物深层的感悟中。在创作手法上,我主要师承李宝峰先生并深刻领悟他“为人的艺术”的理论内涵,同时,我还用心研读中西绘画理论和技法,博采众家之长,努力将中西写实手法融为一体,以独到的笔墨,勾勒出当代平民的质朴和纯真以及历史人物笑对人生的达观情怀,为观者在心理、情绪和境界的升华等各个层面,提供多元的感悟,为大众提供更为广泛的审美空间。
  艺术创作已融入我的生命,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须为之付出毕生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其他文献
任何形式的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所处的时代精神在艺术家身上的外化。汉代石雕、画像石给人强烈震撼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整个的汉民族正处于精神的上升期,无论是国家层面的,还是个人层面的,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包容精神和开拓精神。 宋代的艺术品特有宁静、平和、悠远和无垠,是和整个的宋代的社会气质相吻合的,是和宋代社会各阶层所体现出来的另一种自信,包容相吻合的;是士大夫阶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居江湖之远则忧其民的精神
期刊
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从某种意义上讲,山水文化和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我所认为的山水画作品,不是形象逼真的对景翻摹,也不是刻意追求的唯美工写,而是一种脉源清晰的艺术呈现,是一种自然物象的精神外化。它的基因链条里应该有奇崛、雄浑乃至苍茫的因子。正是基于此,当我读到刘明雷先生的山水作品时,恍然被某种气息所感染,宛若一股暖流袭过心头。  刘明雷先生是近几
期刊
“金石气”与“书卷气”是两个相对应的概念,也是贯穿于书法风格史的两大书法美类型,它们既具有各自独立的书法审美的特征与价值,又相辅相成地活跃于书法发展的特定历史时代里。  耿彬先生学习书法的年代,还延续着清末民国以来碑帖之争的余绪,大量出土的简牍和墨迹残纸又在冲击着人们的固有观念,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济南,还是以雄强浑厚的金石气的碑派书风为主,像金棻、关友声、任晓麓等先生,还是以堂皇大度的碑派书风风
期刊
罗丹说得好:“美在于发现。”这种发现,既是指对客观世界,也包括对主观世界即自身。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发现自身比发现客观世界更难。每个人其实都有一层无形的陈规陋习的茧壳包裹着自己和束缚着自己,因此破茧而出非常困难。所以古代有“白首穷经至死不通”者,今天也有从一技艺终生碌碌无为者。假设衰年的齐白石不大胆革新自己,从清冷奇倔的八大画风中走出而创红花墨叶新路,他也就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而度过一种风烛残年的余
期刊
画家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偏重于写实的,另一种类型是偏向想象的。当然,这是大体而言。而且,两者之间并非截然有别,也就是说偏重写实的画家是不可能没有想象力的,反之亦然。但毕竟从画家的气质和才能看,这两种类型是客观的存在。写实与想象并无高低优劣之分,关键在于画家有无艺术处理能力,即经营、构思的水平和语言表现技巧。至于画家何以偏重于写实和想象,细究起来原因很复杂,一般说来有先天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就是我
期刊
温文尔雅的陈恺是我的一位好朋友。而他在艺术理念中是一个既崇尚自由精神,又崇尚信念,有博大情怀和感召力的人。他在绘画上的每一步升华和阶段性的推进,都是同追求艺术的个性、社会性相一致的。陈恺借助具有民族象征意义的形象符号在进行传统水墨转化的进程中,对周围现实生活的直接关注和表现正静悄悄展开,陈恺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可以归结到一点,即用最广泛散播于大众中的形式语言与现实生活进行最直接的对话。  从气质谈
期刊
刘泳是中国北方画派的著名画家,系属燕赵慷慨之地,生于斯长于斯,按说其画风画貌应该是具有雄浑厚重的气度。但是就他个人总体作品印象来看,他却把北方苍茫浑厚之气,隐于南方婉约灵动的秀逸之中,因而使他的艺术作品更有了一种耐人寻味的玄乎其外的美韵。  他画里画外能把诗家跃马扬鞭的豪迈与温润清秀的委婉相融合,继而营造出另一种别有洞天的风景气象,正是因为这两者的结合,使得他的画面更能产生出那么一种让人清爽怡悦和
期刊
我始终认为美是艺术的核心,美是艺术的最高法律。  美术美术,既要追求“美”又要追求“术”。“美”就要给人以美感享受,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追求审美理想;“术”就是要有技术技巧,要按艺术规律办事,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观。美术就是美的技术,而不是丑术。  认真观赏刘泳先生画的山水画,构图讲究、层次丰富、场面壮观、山势恢宏、气势磅磗、云雾缭绕、色调淡雅、笔墨娴熟、气韵生动、意境优美。他的画既有传统功力,又不
期刊
野岭莽坡,松风万壑,千岩竦峙,茫茫太行八百里,钟灵毓秀,云蒸霞蔚,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向往。魏晋竹林七贤,盘桓于此,诗酒逍遥。五代荆浩隐居于此,开创北派山水,成就一代宗师。  山水作为审美对象,诗人也好,画家也好,只有寄情于神秘而大美的自然之中,与之真情交流,感悟,才能情景交融,笔墨酣畅,创作出独具匠心、别出心裁的佳作来。  我所熟知的何海阔就是一位长年与山水亲近,与太行山比邻而居的山水知音。作为一个
期刊
近日,在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国画研究院揭牌仪式上,记者有幸结识了当代中国画界的多位名家,著名山水画家杜平老师,便是其中之一。翻开《杜平山水画集》,满纸烟云扑面而来;欣赏杜平现场作画,但见他在看似不经意的勾皴擦点染中,营造出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大山大水。  杜平的山水画具有震撼人心的气魄和力量。他下笔时胸有成竹,果断有力;用墨时意气风发,翰逸神飞。他的山水画,在笔墨的辉映中,达到了“刚健既实、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