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这就要求我们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立足于“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成为摆在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榜样教育是一种将理想人格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的社会学习机制。回顾历史,延安大生产运动通过践行群众路线,充分运用言教、身教等方式,创造性地推进榜样教育并取得良好效果,对于今天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及理想人格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延安大生产运动不仅是依靠群众路线发动起来的,其从“自给”“自救”走向“自足”的发展过程,也是深化群众路线并使之不断趋于成熟、成型的过程。
1938年,八路军留守兵团某部在战斗和训练之余,开始通过从事农副业生产来改善部队生活。毛泽东根据这一有益的实践经验,在次年1月的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上,提出了“发展生产,自力更生”的口号。随即又在2月份的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发出了“自己动手”的干部动员令,要求部队在不妨碍作战的条件下参加生产运动。“自己动手”的口号更加生动鲜活,更贴近当时生产自给的生产生活实际,也更容易进行社会动员。后来359旅进入南泥湾军垦屯田,就是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决策而实施的。
朱德在1941年两次视察南泥湾,进一步提出了“丰衣足食”的想法。但作为全局性的目标口号,直到生产运动渐趋高潮的1943年初才正式提出。在1月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和学校经济工作人员会议上,李富春作了《丰衣足食,为改善物质生活而斗争》的报告,提出要在当年实现生产自给的目标,达到丰衣足食。关于“自己动手”和“丰衣足食”的经济思想基础,在1942年底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里有具体阐述。其“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8字方针,也是“独立自主”的具体表现。“自己动手”和“丰衣足食”的最初文字连接,出现于1943年春毛泽东的两次亲笔题词。其中,最著名的是为延安电影团《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后改名为《南泥湾》)纪录片的题词。此后,伴随《南泥湾》纪录片的巡回放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作为社会动员的完整口号而日益深入人心,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自信,另一方面也刻画出边区人民对未来新中国生活的美好向往。
延安大生产运动之所以获得巨大成效,除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引领外,领导者的模范带头作用也至关重要。
当时,毛泽东就亲手在窑洞对面山沟里开垦出一片菜地,并谢绝警卫员帮忙、不搞特殊化,坚持按时浇水、施肥、锄草,所种辣椒还作为礼物寄送斯大林。亲自调研、提出南泥湾军垦屯田的朱德,人称“种菜专家”,所垦三亩菜地享誉“小南泥湾”。他对干部的要求也简明扼要,即“以身作则,不是指手画脚,而是动手动脚”。日理万机的周恩来、任弼时、李富春和留守兵团司令萧劲光均参加了纺织生产,任弼时、周恩来还在纺线比赛中分获第一名、纺线能手荣誉。朱德拾粪和陈云挑粪,曾一时传为佳话。还必须提及的是,所有的党政军高层领导,都和普通战士一样制定了生产计划。在西北局高干会议上,359旅旅长王震,以及习仲勋、贺晋年等担负重要职务的领导同志因在经济工作和大生产运动中取得了显著成绩而被表彰。
不仅党政军高层以身作则,中层和基层干部也纷纷带头作表率。以359旅为例,在旅首长身先士卒带领下,各团、营、连、排、班长都能够冲在各类生产的前线。如718团的独臂政委左齐,因不能拿撅头开荒,就帮助炊事员烧水煮饭,上山为战士们送水送饭。有些团首长甚至还把团部搬上山,白天开荒,夜晚就在山头办公。359旅全体指战员一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仅2年功夫就把满是荒山野岭的南泥湾改造成“陕北的好江南”,不到4年即在吃穿用完全自给自足的前提下,向政府年交公粮1万石,成为大生产运动中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不管是言行一致的身教垂范,还是榜样的互促、互竞,359旅都堪称典范。除了普通战士向模范干部看齐,官兵之间和士兵之间也都能互促、互竞,全旅涌现出人人争先的火热场景。
在生产实践中,359旅作为一面标志性旗帜,发挥出团队示范的巨大效应,带动了从军内大生产到军外的大生产运动。359旅首批队伍在1941年3月开进南泥湾时,主要任务是通过军垦屯田来解决当时部队缺吃少穿等严重困境。毛泽东选择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决策道路,具有生产自救的性质。由于当年就初见成效(经费自给率达78.5%),其经验迅即在整个留守兵团推广。随着南泥湾经验从延安到陕甘宁各边区驻军的迅速开展,原本尚属自救性质的生产运动,就具备了以自足为动力目标的军队大生产性质。到了1943年末,由于边区部队已能做到生产全部自给或大部分自给,基本渡过经济难关,生产形势一片大好,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大会上,以《组织起来》的讲话宣告:“我们用自己动手的方法,达到了丰衣足食的目的。”他希望劳模们回到边区各地去领导人民、組织群众,“把群众的力量组织成为一支劳动大军”,“造成广大的运动”。在此过程中,359旅又模范地执行拥政爱民政策,在帮助老乡开荒、种地、锄草、秋收的同时,还协助他们成立多种农业互助组织。在359旅模范效应推动下,边区农工兵学商纷纷响应“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轰轰烈烈地掀起了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大生产运动。
对劳动模范和榜样人物的宣传,也有力地促进了陕甘宁边区榜样互学良性社会风气的形成。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后,解放日报对以南泥湾为代表的军垦屯田大生产运动作了全方位报道。在此基础上,还通过创作多种体裁的文艺作品,通俗、生动地宣传359旅指战员的战斗精神。如朱德的《游南泥湾》、萧三的《我两次来到南泥湾》等诗作,以及《生产四部曲》、《八路军好》等歌曲,再加上延安鲁艺秧歌舞《挑花篮》的上演,尤其是《南泥湾》纪录片的巡回放映,对形成边区榜样学习及互促、互竞的时尚新风,都在不同侧面起到了春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系列报道359旅模范事迹的同时,解放日报又发现、发掘出一批著名的农业和工业劳动模范,以其为学习榜样的“新劳动者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在生产劳动竞赛中,还促成了榜样互促、互竞的新型边区民风。通过民间互动、军民互动、榜样互促互竞,大生产运动高潮迭起。
可以说,离开群众路线,延安大生产运动就不可能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而若缺乏以言教、身教为基础的榜样教育,大生产运动也难以成就历史辉煌。进入新时代,加强和创新榜样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发挥榜样的力量作出重要论述,他强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延安大生产运动所蕴含的榜样教育经验启示我们,榜样教育可以通过言教走心、身教垂范的知行合一方式,来探索和营造有益于人格健康发展的路径和氛围,对推动青少年理想信念及其理想人格教育具有深远而有益的借鉴意义。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资助(13YJA710009号)的研究成果】
(作者系中国计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冯静)
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生活目标引领
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延安大生产运动不仅是依靠群众路线发动起来的,其从“自给”“自救”走向“自足”的发展过程,也是深化群众路线并使之不断趋于成熟、成型的过程。
1938年,八路军留守兵团某部在战斗和训练之余,开始通过从事农副业生产来改善部队生活。毛泽东根据这一有益的实践经验,在次年1月的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上,提出了“发展生产,自力更生”的口号。随即又在2月份的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发出了“自己动手”的干部动员令,要求部队在不妨碍作战的条件下参加生产运动。“自己动手”的口号更加生动鲜活,更贴近当时生产自给的生产生活实际,也更容易进行社会动员。后来359旅进入南泥湾军垦屯田,就是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决策而实施的。
朱德在1941年两次视察南泥湾,进一步提出了“丰衣足食”的想法。但作为全局性的目标口号,直到生产运动渐趋高潮的1943年初才正式提出。在1月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和学校经济工作人员会议上,李富春作了《丰衣足食,为改善物质生活而斗争》的报告,提出要在当年实现生产自给的目标,达到丰衣足食。关于“自己动手”和“丰衣足食”的经济思想基础,在1942年底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里有具体阐述。其“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8字方针,也是“独立自主”的具体表现。“自己动手”和“丰衣足食”的最初文字连接,出现于1943年春毛泽东的两次亲笔题词。其中,最著名的是为延安电影团《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后改名为《南泥湾》)纪录片的题词。此后,伴随《南泥湾》纪录片的巡回放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作为社会动员的完整口号而日益深入人心,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自信,另一方面也刻画出边区人民对未来新中国生活的美好向往。
二、领袖人格垂范与干部以身作则的教育
延安大生产运动之所以获得巨大成效,除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引领外,领导者的模范带头作用也至关重要。
当时,毛泽东就亲手在窑洞对面山沟里开垦出一片菜地,并谢绝警卫员帮忙、不搞特殊化,坚持按时浇水、施肥、锄草,所种辣椒还作为礼物寄送斯大林。亲自调研、提出南泥湾军垦屯田的朱德,人称“种菜专家”,所垦三亩菜地享誉“小南泥湾”。他对干部的要求也简明扼要,即“以身作则,不是指手画脚,而是动手动脚”。日理万机的周恩来、任弼时、李富春和留守兵团司令萧劲光均参加了纺织生产,任弼时、周恩来还在纺线比赛中分获第一名、纺线能手荣誉。朱德拾粪和陈云挑粪,曾一时传为佳话。还必须提及的是,所有的党政军高层领导,都和普通战士一样制定了生产计划。在西北局高干会议上,359旅旅长王震,以及习仲勋、贺晋年等担负重要职务的领导同志因在经济工作和大生产运动中取得了显著成绩而被表彰。
不仅党政军高层以身作则,中层和基层干部也纷纷带头作表率。以359旅为例,在旅首长身先士卒带领下,各团、营、连、排、班长都能够冲在各类生产的前线。如718团的独臂政委左齐,因不能拿撅头开荒,就帮助炊事员烧水煮饭,上山为战士们送水送饭。有些团首长甚至还把团部搬上山,白天开荒,夜晚就在山头办公。359旅全体指战员一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仅2年功夫就把满是荒山野岭的南泥湾改造成“陕北的好江南”,不到4年即在吃穿用完全自给自足的前提下,向政府年交公粮1万石,成为大生产运动中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三、劳动生产竞赛中榜样的互促互竞式教育
不管是言行一致的身教垂范,还是榜样的互促、互竞,359旅都堪称典范。除了普通战士向模范干部看齐,官兵之间和士兵之间也都能互促、互竞,全旅涌现出人人争先的火热场景。
在生产实践中,359旅作为一面标志性旗帜,发挥出团队示范的巨大效应,带动了从军内大生产到军外的大生产运动。359旅首批队伍在1941年3月开进南泥湾时,主要任务是通过军垦屯田来解决当时部队缺吃少穿等严重困境。毛泽东选择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决策道路,具有生产自救的性质。由于当年就初见成效(经费自给率达78.5%),其经验迅即在整个留守兵团推广。随着南泥湾经验从延安到陕甘宁各边区驻军的迅速开展,原本尚属自救性质的生产运动,就具备了以自足为动力目标的军队大生产性质。到了1943年末,由于边区部队已能做到生产全部自给或大部分自给,基本渡过经济难关,生产形势一片大好,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大会上,以《组织起来》的讲话宣告:“我们用自己动手的方法,达到了丰衣足食的目的。”他希望劳模们回到边区各地去领导人民、組织群众,“把群众的力量组织成为一支劳动大军”,“造成广大的运动”。在此过程中,359旅又模范地执行拥政爱民政策,在帮助老乡开荒、种地、锄草、秋收的同时,还协助他们成立多种农业互助组织。在359旅模范效应推动下,边区农工兵学商纷纷响应“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轰轰烈烈地掀起了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大生产运动。
对劳动模范和榜样人物的宣传,也有力地促进了陕甘宁边区榜样互学良性社会风气的形成。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后,解放日报对以南泥湾为代表的军垦屯田大生产运动作了全方位报道。在此基础上,还通过创作多种体裁的文艺作品,通俗、生动地宣传359旅指战员的战斗精神。如朱德的《游南泥湾》、萧三的《我两次来到南泥湾》等诗作,以及《生产四部曲》、《八路军好》等歌曲,再加上延安鲁艺秧歌舞《挑花篮》的上演,尤其是《南泥湾》纪录片的巡回放映,对形成边区榜样学习及互促、互竞的时尚新风,都在不同侧面起到了春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系列报道359旅模范事迹的同时,解放日报又发现、发掘出一批著名的农业和工业劳动模范,以其为学习榜样的“新劳动者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在生产劳动竞赛中,还促成了榜样互促、互竞的新型边区民风。通过民间互动、军民互动、榜样互促互竞,大生产运动高潮迭起。
可以说,离开群众路线,延安大生产运动就不可能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而若缺乏以言教、身教为基础的榜样教育,大生产运动也难以成就历史辉煌。进入新时代,加强和创新榜样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发挥榜样的力量作出重要论述,他强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延安大生产运动所蕴含的榜样教育经验启示我们,榜样教育可以通过言教走心、身教垂范的知行合一方式,来探索和营造有益于人格健康发展的路径和氛围,对推动青少年理想信念及其理想人格教育具有深远而有益的借鉴意义。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资助(13YJA710009号)的研究成果】
(作者系中国计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