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故事走进新闻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xx100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事性新闻”是时下流行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它能够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所谓故事性新闻,就是在遵循新闻写作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将故事的创作技巧用于新闻的写作,使新闻作品具有通俗的语言、曲折的情节、严密的结构、鲜活的描写等故事性特点。本文试图对故事性新闻的优缺点以及写作技巧,作一些肤浅的探讨。
  
  故事性新闻的魅力
  
  故事性新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使原本可能枯燥无味的新闻素材,变得更有人情味;避免了说教式的报道方式,使受众在阅读或收看收听新闻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审美的快感。具体说来,故事性新闻有以下几个优势。
  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较强的可读性。传统的新闻报道大多采用“倒金字塔”结构,重要的事实先说,次要的后说或者不说。①但是,这也使得新闻“模式化”伴随着信息渠道的增加,信息量与日俱增,让受众对于这种简单直接的传播方式感到厌倦。多元化的社会也形成了多元化的需求。新闻报道不再仅仅肩负着告知的责任,还有娱乐受众的任务。
  新闻报道要求“三贴近”,而故事性报道正是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故事性新闻离不开人物,而这些人物往往是老百姓身边的、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人。传统新闻报道中只见事件、数字,缺少了人物的活动,而故事性新闻着眼于人物的活动,使新闻更具人情味、更有可读性。
  湖南卫视每晚9点15分播出的《晚间》栏目,就是这样一种尝试。主持人“串场”,新闻人物“登台”。例如它的一则报道《戏窝子》,内容是关于长沙戏剧街的。报道讲述了戏剧街的来历、特点,还穿插着这条街上的人们的“戏剧表演”,再加上主持人的方言串场,一下子拉近了报道和观众的距离。每期节目都选取4到6个这样的新闻短故事,深受观众喜爱。
  使新闻报道更具体、更详尽。对于某个事件的报道,如果用传统的报道方式,罗列一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很容易让报道“千人一面”。每年一度的节日报道就经常让读者有这种感觉:除去时间,每年都差不多。为了避免这种弊端,我们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办法,“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有了人物的活动、有了具体的故事,新闻报道就有了针对性,对于同一事件的报道也会让受众有不同的感觉。
  又如对灾难事件的报道,如果仅仅告诉受众时间、地点、死亡人数和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数字,也可以说是一篇“正确”的新闻报道;但是,这种报道缺乏起码的人文关怀,只见数字不见人,受众很难对灾难有深切的感受。在报道2004年底印度洋海啸的过程中,《环球时报》推出了“海啸中的动物”专版,其中一则报道讲述了一条狗救了小主人的故事。新闻从侧面向读者展示了灾后的惨状,远比冷冰冰的数字新闻更具体,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受众印象深刻。以讲故事的形式报道新闻,将原本零散、枯燥的新闻素材穿成一条链子,更便于受众理解和记忆。受众看到的不是简单的事实的罗列,而是真实的人的生活。
  《西瓜兄弟》就是这样一篇让读者过目难忘的新闻报道。这篇通讯短小精悍、构思巧妙。作者其实是讲述了一个故事:蒋匪保安团糟蹋了“西瓜老大”的一亩多西瓜,但是共产党的军队对“西瓜老二”的瓜地秋毫不犯。作品并没有直接宣扬中国人民解放军是遵纪爱民的子弟兵,而是通过讲述这样一个故事,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比起正面、简单的新闻宣传,这样的故事性新闻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更深刻、更持久。
  在报道雅典奥运会的过程中,凤凰卫视开设了“奥运龙门阵”的节目,讲述运动员背后的故事,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传统的体育报道往往关注于金牌榜数字的变化,以及是谁获得了金牌。但是这个节目通过前方记者的深入采访,让原本枯燥的新闻报道变得丰满充实。观众不仅看到了运动员夺金的幸福时刻,也看到了他们背后付出的艰辛努力,以及一些趣味性的花絮。观众对这些故事的津津乐道,恰恰证明了这种故事性报道方式的成功。
  
  故事性新闻的局限性
  
  对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故事性新闻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方式,虽然有着鲜明的特点和优势,但是它也有着客观的局限性。它突出强调趣味性、人性化和矛盾冲突,同时也会对新闻报道产生不利影响。
  因追求情节曲折而损害新闻真实性。故事性新闻要求报道曲折生动,但是更多的新闻事件不具备成为“故事”的情节,记者要避免为了讲故事而去“编故事”。新闻的真实性有两个层次,整体的真实和细节的真实。任何的“合理想象”,在新闻报道中都是要不得的。
  不利于受众抓住报道的重点。不是所有的新闻素材都适合写成故事性新闻,对于一些非常简单的新闻事件,没有必要非去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新闻报道要惜墨如金、要开门见山,越短越好,节约读者的时间。很多获奖的消息都是非常简练的。而且,如果把重要的新闻事实放在一堆无关紧要的“情节”当中,读者很难抓住报道的重点,也就是媒体想要告知受众的重点内容。
  
  如何写好故事性新闻
  
  作为一种新闻形式,故事性新闻有自己的写作规律可循。
  深入采访,善于捕捉细节。一篇故事想要有血有肉,就必须有大量的细节描写。而故事性新闻的细节要全部来源于记者的采访,要求完全真实。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放过采访对象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个眼神。这些对于在作品中刻画人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抓住人物,增强故事性。从“介绍”人物入手,容易一下子抓住受众。就像讲故事一样,总要让主人公先登场,人们就会有好奇心:他究竟做了什么特殊的事情?有了人物之后,还要让他“活动”起来:不仅介绍他的行为,还要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把他还原成活生生的人。以前我们的先进人物报道,都是只见事件不见人。而在故事性新闻中,要从任何一个有助于受众了解这个人物的细节入手,让人物形象丰满起来。
  把最有趣的情节放在报道的最后。相声、小品讲究“抖包袱”,讲故事也一样,要想吸引住受众的眼球,要想引人入胜,就要把精彩的情节放到故事的末尾。这与新闻的“倒金字塔”结构正好相反。采访中得来的一个个情节,要先把它们排排队,哪个先说,哪个后说,再下笔就会做到心中有数。
  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新闻的语言讲究准确,但故事性新闻的语言还要求生动形象。通过对新闻现场的场景、声音、味道等的描写,调动受众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方面的心理感受,让受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才会使受众对作品产生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关注。此外,在新闻中加入一些生活化的词语、成语、俗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如穆青同志的作品《谁有远见谁养牛》,题目就是来源于群众的口语。
  总之,故事虽小,学问不少。当今媒体竞争激烈,同样一条信息会出现在不同的媒体上。增强新闻作品的可读性,吸引受众,是记者要面对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故事性新闻”、“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①董广安著:《现代新闻写作教程》,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作者系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编校:杨彩霞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近两年来,在国内存准率、贷款利率、汇率等“三率”不断上升形势下.宁波外贸企业的应对措施以及面临的问题与困难。提出了在三率齐升形势下国家及地方层面帮助宁波外
《蜜蜂华报》1822年9月于澳门创办,此为中国境内的第一份外文报纸、周刊,为葡萄牙文。  《申报》 1872年4月30日创刊于上海,1949年5月终刊,这是旧中国历史上经历时间最长的一家中文日报。  《昭文新报》1873年于湖北武汉创刊,初期为5日刊,后改为日刊,不久就停刊,但被人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日报。  《游戏报》 1897年创刊于上海,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小报。  《消闲报》
湖北卫视倾力打造的一档大型电视直播民生新闻栏目《现在直播》,将演播室直播和外景现场直播相结合,将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通过电视信号传达给千家万户,真正实现了广大观众梦寐以
言论自由,新闻、出版自由足现代民主社会确立的公民的基本自由之一,它对保障公民对政府的监督,保证政府听取民意、凝聚民智,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促进民主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
欧洲财务报告咨询小组(EFRAG)公布了一份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意见函,对IASB有关即将出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硷融工具》(IFRS9)的套期会计章节的复核草稿发表了意见。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今天胜利召开了。我代表商务部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出席会议的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长期工作在商务战线、财务战线
心理契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心理契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剂良方,作为联系员工和组织的心理纽带,对于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至关重要。组织是员工的活动蓝图,但是如果没有合适的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刚才我们听到其中一个让人惊讶的说法,那就是中国现在会采用一个更加灵活的、相当于自由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在未来的五年当中,会更加一体化
世界银行近日称,鉴于今年国内经济活动低于预期,世行将对中国2014年的增长预测下调至7.4%。这一预测结果与该行发布的《东亚经济半年报》预测相同。《中国经济简报》还表示,中国
2004年2月由湖南卫视首次推出的《超级女声》,作为大众声乐文化活动通过电视、通信等现代科技和现代媒介迅速走红,如今《超级女声》的喧闹声在比赛结果水落石出后逐渐远去,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