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渔”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ten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学习的不良症状有:合作学习的形式化、学生合作的形式化、教师指导的形式化。通过感悟与反思,我们提出了有效合作学习的三要素。
  关键词:教师素质 合适内容 人际技能
  
  进入新一轮课改以来,合作学习成为思想政治课堂上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并运用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把三五个学生围成一桌,讨论甚为激烈,气氛相当活跃,教师教得高兴,学生学有乐趣,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可喜局面,整个课堂都“活”了起来,教师和学生都以为这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课堂形式。其实,合作学习也存在着一些“不良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不良现象。
  
  1、常见现象。
  
  1.1现象一:合作主题的形式化。一是主题比较简单,无需学生之间的讨论,课堂讨论只是浪费教学时间的“过场”而已;二是主题比较复杂,确实需要学生共同解决,但是由于学生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匆忙展开讨论,学生对小组内不同见解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和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是难以达到教学效果的。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男生与女生”的一课教学中,教师对“男女之间有没有真正的友谊?”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最后采用正方反方辩论方式来阐述观点。应该说这种教学设计,无论从学生课堂学习的活动量,还是从学习的个性化、生活化、合作性、探究性等方面,都是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遗憾的是,这场“辩论”由于课堂上缺乏足够的时间、空间,未能精彩的上演。
  1.2现象二:学生合作的形式化。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倾向性,学生本能地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出现“合”而不“作”的现象。即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在合作学习时,学优生往往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微逊色些,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力,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
  1.3现象三:教师指导的形式化。在合作学习环节中,教师都是象征性地在各小组中巡视,并未真正投入到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在很多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小组讨论场景:小组讨论的口令一宣布,前排的学生迅速回头,教室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充满了热烈的讨论声,四人小组里,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即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2、感悟与反思。合作是现代社会的需要,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面对现实课堂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症状”,教师要“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发挥小组合作的应有功效。要使合作学习真正走进课堂,教师必须从多角度出发,既要转变观念,又要落实措施,才能使合作学习发挥满足学生内在的学习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2.1提高教师的素质,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目前有效学习效率不高,究其原因不是设备、不是学生,而是教师自身的观念和素养。新课程特别要求教师以决策者、组织者、支持者和沟通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因此,要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观念。教师不能仅仅热衷于作学生学习的“向导”,还应具备成为学生学习“伙伴”的强烈意识。作为教师要用新的眼光看待课堂教学,应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全面完整地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正确把握合作学习的实质。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同时我们应明确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实现方法方式多样化是非常重要的,要避免“将所有的鸡蛋放入合作学习之篮”。
  2.2选择合适的内容,是有效合作学习的核心。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不是所有的教学任务都适宜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实践中,许多教师感到为难的是,在一堂课内开展合作学习空间上施展不开,时间上不够用,再加上学生合作能力和技巧欠缺,小组讨论往往流于形式,耽误教学进度。因此我们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思考教学任务或教学内容是否涉及互动、互助、协同、整合、求新、辨析、评判和表现等因素。在教学中,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反思平时的教学,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去选择:
  2.2.1具有实用性的内容。在教学中,教材的重点内容是需要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这就可以运用合作学习方式,让他们通过讨论发现其中的知识内涵,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男生和女生”一课时,让学生分组讨论“男生女生谁更聪明”,以此让学生明白每一种性别都有其存在的优缺点,让学生体验到日常生活中男女之间不可避免地要交往,学会宽容地对待异性,使学生由感性体验上升为理性思考。对新集体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实践证明,通过课堂的合作既能让学生学习记忆深刻的道理,又能使他们的多种能力得到培养。
  2.2.2具有发散性的内容。小组学习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又提供了共同学习的条件,对扩散学生的思路、扬长避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十分有益。在教学“男生与女生”一课时,组织学生观察课本四幅漫画,分组讨论“我们班有这些现象吗”、“男女生应该怎样交往”,教师建议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展示。经过小组讨论,每一组同学表现的形式出乎我的意料,有的小组以例举的形式来描述男女生交往的例子:有的用漫画的形式表现;还有的把这些例子用小品的形式表现出来,充分展示了各组同学的想象力。同时,活动具有较强的合作性、知识性,同学们都非常感兴趣,使课堂教学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着,也使他们在合作中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了合作精神,达到促进班集体团结的教学目的。
  2.3培养人际技能,是有效学习的保障。人际交往能力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保障。在我们现行的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大多数只是被用来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往往忽略其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技能方面的重要功能。教师在日常教学设计中,要将小组的技能和人际技能作为开展合作学习的先决条件,系统地加以训练。交往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自然习得的。教师要像教授学科知识一样认真对待和系统训练学生的人际技能。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专门计划、预先考虑、认真落实学生人际技能这方面的要求。例如,在组织“男生与女生”一课的辩论准备工作中,还可以在小组内设置一些特定的角色,如领导者、记录者、收集者、报告者等等,让他们积极地加入到活动中去。同时也可以尝试让学生轮流担任,实现小组协作的互赖,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因为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异质性混合小组为多。在组成小组成员时,一些学优生出于小组荣誉的考虑,会拒绝或排斥学困生,因此教师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并要激发其相互帮助的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学优生凭借其优良的素质,很有可能在小组中扮演着核心人物,主宰着整个小组。为了不使学困生变得更加胆小怯弱,避免学困生的被动性,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建立起“能行”的积极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应尽量发现这些学生的长处,并加以发扬、建立自信,从而能主动参与、积极发言,毫不胆怯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教师对学优生要进行适当的教育,鼓励他们对学困生提供帮助,与其他学生形成协作友好的关系,从而使自己的举止更为得体,更能尊重他人,更具有分享精神,并在分享中体验自身的价值。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明确处理好同学间的人际关系,是提高有效学习的保障。同时,教师要充分重视小组自治,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合作学习结束时,应让学生专门讨论谁在这次合作活动中贡献最大,谁在哪方面最值得学习等问题。这样,学生的合作品质会在活动中慢慢形成,从而作为激励学生参与合作的一种动力。
  总之,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教师只有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善于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在开展合作学习进程中给予正确的指导,“授人以渔”,才能走出形式化的合作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合作学习才能成为生生互动、生生交流的枢纽,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合作的快乐。
其他文献
【摘要】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少年科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国家未来的发展。环境问题是世界未来的重大课题,本课题拟通过环保科学知识问卷对职高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当前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情况,用过程教育形式开展生态环保意识培养教育活动,提高职高学生生态环保科学素质,为社会提供高素质就业人才,为保护地球环境做贡献。  【关键词】青少年 环保 科学素质 培养    Practice and research on
期刊
摘要:通过几年新课程改革的实行,新课改确实给基础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课程理念与课堂实践也实现了逐步融合。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行过程中的问题有:教师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课堂“对话”的“温度”,忽视了深度,把课堂“对话”简单地理解为“回答问题”、课堂提问;过分追求课堂趣味性,忽视学科性;片面夸大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媒体使用不当。对此提出如下建议:有关部门要改进师资培训方式;教师对新课改要认识到位;教
期刊
摘要:网络的诞生,缔造了一个完全没有地域限制的虚拟社会,网络的开放性、隐蔽性与无约束性导致人们道德失范。如何应对人们伦理道德环境的变化?笔者认为应针对不同层次的人的特点,进行不同的伦理道德教育。  关键词:网络道德 网络道德失控 网络道德修养    有人说,19世纪是铁路的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的时代,21世纪则是网络的时代。网络被誉为“第四媒体”,尽管它出现的历史并不长,但对社会的经济、政治、
期刊
摘要:建设法治国家对法制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学校的法制教育依然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何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本文主要探讨使学生能够自觉依法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等重要内容。  关键词:法制教育 实效性 途径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一治国方略的确立和实施,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特别是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应
期刊
摘要:笔者认为:为了能在教学中产生教有所爱、点有所通、启有所发、导有所悟的最佳效果,创新教育应从五“新”谈起,即:教学方法新、教师形象新、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学材料新、考试办法新。  关键词:创新教育 教学方法 教师形象 师生关系 教学材料 考试办法    创新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创新人才。笔者认为:为了能在教学中产生教有所爱、点有所通、启有所
期刊
摘要:一所学校,就像一个人一样,也该形成自己特有的精神风貌、内在品质和气度。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从学校所处的地域特征及自身发展的文化积淀入手,在一种民主、宽松、充满个性色彩的教育氛围中,在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照耀下,积极投身于红色教育科研实践,着力培育红色精神,让全校师生亲身体验红色精神的丰富内涵,教师的教育激情因而被重新唤醒,工作充满了干劲和创劲。在红色精神的激励下,学生更有了理想信念,学习刻苦勤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人的生理及心理特征,以人的“青春期”为分界,将个体人的基础文明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养期、青春期与修身期。  【关键词】基础文明 教养期 青春期 修身期    Brief talk about the upbringing period, puberty and the period of cultivating one's moral character of the basic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定性阐释中和了长期以来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论争,是对语文课程价值的一种艰难抉择。与以往教学大纲显著不同的是,新颁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这种由单一性(工具性)向双重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转变,昭示了语文课程价值
期刊
摘要:在以往的教师备课过程中,教师总是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吃透教材上,很少会去考虑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会有哪些感受,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整齐划一的,束缚了学生创新潜力的发挥。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备课,备学生永远最关键。要做到充分地“备学生”,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关注。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备课 关注学生    在以往的教师备课过程中,教师总是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吃透教材上,很少会去考虑学生
期刊
摘要: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记》更深刻更具体的揭示了愉快教学思想:“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其中的“和”,就是指师生关系融洽,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处理得当,教师善于引导而不是牵着鼻子走;“易”是指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教师严格要求而不施加压力,学生就不会视学习为畏途;“思”指学习中的思维活动,教师只开个端倪而不和盘托出,让学生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