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学由古典走向现代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feng216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龙榆生作为朱彊村的衣钵弟子,毕生从事词学研究,在词学文献整理、词选编辑、声律比勘诸领域,成绩斐然。同时,在新的时代潮流下,创立现代词学;创办现代词学期刊《词学季刊》《同声月刊》;取法旧体诗词结合西洋音乐创制新体乐歌,探索词体发展的新途径,推动词学由古典走向现代。
  关键词:龙榆生 朱彊村 词学 现代
  清末民初,在上海形成了以朱 村为领袖的词人群体(简称“ 村词人群体”)。 村词人群体不但是当时最大的词人群,严格地说,也是最后一个古典词人群体,同时也是包含着向现代词学转变因素的词人群体。其中,龙榆生(1902—1966)作为 村的传砚弟子,对朱氏词学既有承继又有发扬,在群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龙榆生对 村词学的继承
  龙榆生1928年赴上海暨南大学任教后,结识了当时寓居上海的朱 村。正是在 村的指导下,龙榆生逐渐走上词学的坦途。 村生平正式收入门下的只有龙榆生一人,临终时更赠以校词朱墨双砚。龙榆生大受震动,毕生铭记师训,以词学为事。他整理词学文献、编辑词选、比勘声律,均可谓是继承师命、不负重托的表现。
  (一)辑校词籍。朱祖谋所辑校的《 村丛书》,在广选善本、珍本的基础上,以严谨的态度对词籍进行订补校正,为后人阅读、研究提供了足资依据的底本,举世称誉。龙榆生继承师业,赓续其事,其中最令人称道的是辑校《 村遗书》。朱祖谋临终以遗稿相托,嘱咐龙榆生代为编订。然而不久“一二八”事件爆发,日军突袭上海,龙榆生用书包装着这些稿件,贴身存放,然后躲在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一间仅可容膝的地下室里,花费数月,把所有材料校录完成。《 村遗书》分内、外两编,内编包括《云谣集杂曲子》一卷、《词 》一卷、《梦窗词集》一卷、《沧海遗音集》十三卷、《 村语业》三卷、《 村弃稿》一卷,为 村所自定;外编包括《 村词剩稿》二卷、《 村集外词》一卷,由龙榆生整理而成。《 村遗书》还附有《归安埭溪朱氏世系》、夏孙桐《清故光禄大夫前礼部右侍郎朱公行状》、陈三立《清故光禄大夫礼部右侍郎朱公墓志铭》及收录沈曾植、王国维、陈三立、张尔田、夏孙桐、曹元忠、陈洵等人所作的《 村校词图题咏》。张尔田在《 村遗书·序》中云:“榆生从游也晚,露钞雪纂,丹墨恒手,乃克完先生未竟之绪,庶几不孤先生之知者。”①龙榆生《 村遗书》的校辑全面地保存了朱祖谋词学文献,而为研究朱氏词学提供了宝贵材料,洵不负恩师之所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龙榆生另校有宋人词籍《苏门四学士词》《樵歌》。
  在主编《词学季刊》的过程中,龙榆生也有意识地辑录词籍。该刊两项主要内容即是辑佚(辑录古人佚词及有关词学之佚稿),词录(选登近代及现代人的词)。龙榆生借助现代期刊的传播优势发掘、整理词籍的意图十分明确,他在创刊号上声明:“本社同人除研究词学外,以网罗放佚、发潜阐幽为最大任务。凡词坛耆宿及各地藏家,如有以其先德遗编,或乡贤佚稿,乃至历代词人孤本著作告知本社者,敬当乐为收辑,或具函商借设法刊行。”②龙榆生不厚古薄今、贵远贱近的态度难能可贵,词籍文献保存、整理之功更是不可埋没。
  (二)笺注选词、精研声律。《东坡乐府笺》是龙榆生词籍笺注(简称“龙本”)的力作。龙本是以宋钞傅干《注坡词》残本,取校毛晋汲古阁本、四印斋影元延 本、《 村丛书》编年本(简称“朱本”),并依朱本编年作笺,原注多依傅干本。此书体例详赡、考校精审,夏敬观誉之为“考证笺注,精核详博,靡溢靡遗”③,不仅在当时即受广泛肯定,至今仍是研究东坡词必备之书。同时,朱祖谋所编校的《东坡乐府》是东坡词的第一部编年本,而龙氏此本,则是苏词的第一部编年笺注本,均具有开创之功。龙本在朱本的基础上对苏词的整理和笺注,为后人研究东坡词提借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朱氏编有《宋词三百首》一卷及清词选本《词 》一卷,其《宋词三百首》是20世纪以来流行最广的宋词选本。龙氏亦亲操选政,所编词选有《唐宋名家词选》《唐五代宋词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朱 村精通音律,持律极为严格,有“律博士”之称。在其言传身教下,龙榆生同样也注重词的声律。龙榆生特别强调词的音乐性,他首先要为词“正名”。“词”又被称作“诗余”“乐府”“长短句”“琴趣外篇”“乐章”“歌曲”等,龙榆生认为这些均是附庸风雅,而于词的本体无关。要知词乃“曲子词”的简称,词是依曲子而唱和的,而所依之声乃隋唐以来之燕乐新曲。同时,龙氏还认为,明白了这一点,词的起源问题,诗、词、曲三者之界限,亦可迎刃而解。④他在《中国韵文史》《〈唐宋名家词选〉后记》等论著中,都着重指出词是“曲子词”的简称,是经过音乐陶冶的文学语言。它的形式是要受声律约束的,所以一般把词都叫作“倚声填词”。对词之音乐性的重视是龙榆生恒一不变的词学观点。他在谈及词的艺术特征时认为,要了解词的特殊艺术形式,“该从每个调子的声韵组织上去加以分析,该从每个句子的平仄四声和整体的平仄四声的配合上去加以分析,是该从长短参差的句法和轻重疏密的韵位上去加以分析”⑤。龙氏另有《词律质疑》《论词谱》《论平仄四声》《填词与选调》《词学十讲》《唐宋词格律》等论著,对四声、词韵、词调诸问题多有发明。
  二、新时代下的推陈出新
  叶恭绰在评价朱祖谋的词学成就时说:“ 村翁词,集清季词学之大成,公论翕然,无待扬榷。余意词之境界,前此已开拓殆尽,今兹欲求声家特开领域,非别寻途径不可,故 村翁或且为词学之一大结穴。”⑥前人的词学成果固然是继续前进的坚实基础,但同时也是一副沉重的枷锁。针对这种情况,龙榆生作为朱祖谋的衣钵弟子,一方面对朱氏的词学理念有所继承,另一方面在新的时代背景、文学趋势下又力求有所发展。
  (一)创立现代词学。龙榆生生活的时代虽紧接 村,二人词学研究也有着明显的延续性,但他面对的问题要比 村更为复杂。这虽有词学研究本身存在的问题,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政治的风云变幻、动荡不安以及国势日蹙、危如累卵的形势,对龙榆生词学理论的影响也十分巨大。清朝覆亡之后,朱祖谋及其一辈的遗老尚可以在租界填词论道,过着相对悠闲平静的生活,他们面对的问题只是如何创作更高水平的作品,同时建立相对融通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词学理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文化运动逐渐在全社会铺展开来,古典诗词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这时古典诗词面临的不单单是如何发展的问题,甚至要面对如何生存下去的问题。可以说这时的词学研究到达了一个拐点,既需要对前人的成果加以整理吸收,同时也应开拓新的词学研究领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龙榆生撰写《研究词学之商榷》探讨词学的发展途径。他首先指出填词创作与词学研究的不同,文中说道:“取唐、宋以来之燕乐杂曲,依其节拍而就实之以文字,谓之‘填词’。推求各曲调表情之缓急、悲欢,与词体之渊源流变,乃至各作者利病得失之所由,谓之‘词学’。”⑦并且,他对词学研究的对象和重点也给出了一个大致的范围。龙榆生系统地将词学研究分为八个方面:图谱之学、音律之学、词韵之学、词史之学、校勘之学、声调之学、批评之学、目录之学,其中前五项是清代学者词学研究大致的范围,后三项是有待于学者继续开拓的领域。在此之后,龙榆生先后在《词学季刊》和《同声月刊》发表了一系列的词学论文,不但为现代词学的建立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以自己的理论创作树立了现代词学研究的典范。
其他文献
摘 要:金岳清的《呼愁》在2015年底出版了,销量不错。这是一部长篇日记体散文,记录了四十余天为父亲求医的实况和作者的心路历程。既记录了为父亲求医时辗转于台州—上海而遭遇的困窘,又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以及对生命及存在做出了积极探索和哲学思考,把对世道人心、人情冷暖的细微体察通过当下热门话题“看病难”加以直接告白。作者对情感的放纵宽容,对文字的大胆直率,表达了他对于人的精神与情感等“形而上”领域的某
外婆生了母亲兄妹五人,老舅排行老五,是最受外公宠爱的一个。  母亲说老舅被宠得不成样子了,家里有什么好吃的,总是先让老舅吃个够,然后才能轮到哥哥姐姐们,大概是被呵护惯了,所以老舅自小就不思上进,也不屑动脑子,哥哥姐姐们经过努力进城工作生活后,老舅还是和外公外婆住在乡下的老屋里,并不富裕的外公外婆倾其所有为老舅娶了个老婆,又让他学了一门谋生的手艺——做木匠。可老舅真的很不争气,没有学多少,做木匠的手
摘 要:在男权社会中艰难生存的女性在面对这个世界的既定规则时,因其自身境况、受教育程度、家庭环境、个人性格等的不同会做出不同的反应与选择。铁凝的长篇小说《大浴女》塑造了尹小跳、尹小帆、章妩、唐菲等个性独特的女性形象,她们对不平等的两性关系的态度具有明显的不同,其中尹小跳这个形象的意义在于她在经历了情感的挣扎与内心的纠结之后能够开始清醒地完全掌控自己的人生,能够打破男权社会中的男权文化带给她的枷锁,
摘 要:蔡熙教授的著作《当代英美狄更斯学术史研究(1940—2015)》系统梳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英美的狄更斯批评史。该著史料翔实可靠,逻辑建构合理,视野开阔,阐释深微,不少地方闪烁着作者思想的光华,是一部有史料、有思想、有学术价值,前瞻、丰赡、立体的学术史研究专著,彰显了作者融汇中西的学识与功力。  关键词:《当代英美狄更斯学术史研究(1940—2015)》 蔡熙  葛桂录先生认为,学术史研究
摘 要:海碰子是邓刚“海味”小说中塑造的重要艺术形象,寄寓着作家独特的生命观、英雄观和价值观,在标示着辽南人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哲学的同时,也成为内蕴深厚的辽宁地域文化符号。邓刚笔下的海碰子形象,在对自然的融入与抗争中,不但将人与自然的冲突升华为强劲的生命力,而且实现了对尊严的追寻。这是邓刚作品的重要价值所在。  关键词:“海味”小说 海碰子 生命观 英雄观 价值观  当代著名作家邓刚的作品,主要集中
摘 要:吴晨的小说《乐天地》通过骆、洪两个家族的变迁史展示了鞍山人民解放前的生活状态。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那个年代下微妙的中日关系以及代表人物骆禾的性格和爱情发展,揭示日本人对东北同胞民族意识的摧残。  关键词:鞍山 叙事 文化侵略 民族意识  “一部老鞍山的发展史,日寇铁蹄之下各色人物的生存实录。”《乐天地》的扉页这样写道。吴晨女士的长篇小说《乐天地》的问世,依托于那段惨痛的集体记忆,同
最近儿子的幼儿园布置了一项任务,让家长购买幼儿成长手册,为孩子制作精美有纪念意义的成长手册。我打开买回来的手冊,看那一页页的内容,里面有“我的学校”“爱的寄语”“父母寄语”等等,我一边翻看一边感叹。家长群里有位妈妈说:“这就是生活的仪式感吧,要不是老师的提醒,工作忙碌的我,真没有想到这点呢。”   我突然想到童话《小王子》中的一段对话,狐狸说:“你每天最好相同时间来。”小王子问:“为什么?”
摘要: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体育改革后出现了一个新概念,即终身体育。而健康中国规划纲要的提出,国家越发重视人们终身体育的观念培养,提高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已经成为当前体育教学的目标。初中时期是学生身体与心理发育的最佳时期,是培养人们终身体育锻炼观念的重要阶段。基于此,文章以初中体育教学为主体,探讨了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终身体育锻炼观念的养成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终身体育;观念养
【摘 要】朗读在语言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中,加强朗读训练,可以逐渐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文审美感悟,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语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推进朗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朗读榜样,以多种形式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加强优化培养朗读的技巧,让学生可以更加快速有效地提升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技】  世界上的萬事万物,往往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有比较才有鉴别”,两种事物一经对比,就可以分辨出彼此间的差异。因此,议论文中常常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把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真与假的对比,可以去伪存真;善与恶的对比,可以抑恶扬善;是与非的对比,可以拨乱反正。因此,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比从单方面说理,论证更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