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文学教育刍议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y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尚文先生在《体验:文学教育的必由之路》(《语文学习》2007年第1期)一文中指出,文学应该成为“人之为人的内在需要”,成为“人之为人的外在规范”,成为“自觉的必然的向往和追求”。这种需要和追求是人的行为动作的原动力,这其中“体验”就是必由之路。然而,当前文学教育的弊病在于重“情感”轻“体验”,缺失了多元解读的基础,颠倒了“情感”与“体验”的流程。那么,文学教育中的体验应该具有怎样的特征呢?
  一、以言语对话为前提
  语文课如何通过语言本身来让学生体验作品?池田大作曾说:“一句话具有一颗心。”可见,语言是心灵的书写与表达,是人的生命的展现。教师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传神之笔,含英咀华,在与文本的交流、激荡中将其内化到自己的脑海里,并通过移情体验,以自己的生命唤醒凝固于文本中的生命。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其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对话的核心。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认识文本、理解文本、创新文本中实现“视界的融洽”“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为此,我们教学中要消解作者权威、加强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一)消解作者权威
  作者不是先知,更不是圣人,作者只不过是与读者相对的对话者之一。在《读〈伊索寓言〉》的教学中,我按照理清寓言本意、把握文章主旨、领悟钟书先生借题发挥的妙趣这一思路上下来,一路顺风,眼看万事大吉,可以宣告下课,不想偏有一生钻牛角尖,不肯善罢甘休:“老师,‘蝙蝠的故事’中的情景与钱钟书先生所说的情景并不相同,一是战争状态,一是日常状态。假如人像蝙蝠那样在兽类里偏要充鸟,在鸟类里偏要充兽,那么他要么被处死,要么只能做汉奸一类的角色。因此,蝙蝠并不像钱先生所说的比人愚笨。”这一说法激起了其他学生的兴趣,又有一学生说:“即使在日常状态,‘在兽类里偏要充鸟,在鸟类里偏要充兽’,也不是普遍适用的。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许多大兵才不理文人那一套。”我认为这样的叫板很好,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还当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加以思考、体会、感悟。既然钱先生能对寓言进行新的发挥,那我们对钱先生的发挥进行再发挥又何尝不可呢?
  (二)加强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加强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要求教师改变自己是宣讲者、是文本发言人的观念。李清照的《一剪梅》是耳熟能详的著名词作,其中“月满西楼”一句,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对此,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说一说这个情景还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比如她也许会想起昔日与爱人一起赏月的美好时光,而今天如此美好的月色,却无人共享。接着就有学生猜测:“月满西楼,夜已深了,可是楼中人还是难以入睡,因为她在想念着相爱的人。”另有学生说:“她大概也想借月光传递她的相思,正像李白写的,‘我寄愁心与明月’。”又有学生说:“她也许会埋怨月光,为何如此洒满西楼,惹得她难以入眠。”还有学生说:“月光仿佛也是有情之物,见她一个人太孤独,所以和她来做个伴。可月光又怎能抚慰得了她的心呢?”让学生做文本对话的主角,用自己的心与情感去体验作者的情感,用自己的生命去体验作者的生命,这应该就是与文本对话的关键吧。
  二、以情感体验为核心
  在文学阅读过程中,“重要的不是作家的意图,而是文学作品中那个有活气和生命的世界;重要的不是探询作家的意图,而是去体验作品中那个有活气有生命的世界”。学生通过读的过程,必然会产生情感上的跃动,从而逐步进入对审美对象思想感情的体验过程。这里所谓的体验,是阅读主体通过移情的方式,对客体所表现的种种感情进行体会、品味、揣摩和猜想。
  有位教师上李清照的《声声慢》,课至尾声,他让学生体味词中反问句表达的感情。学生都能读到:作者对以往美好的回忆不但不能抚慰眼前的凄凉,反而更增了一层凄凉的情感。但他依然不满足,于是尝试补充了一些资料让学生自己进行情感体验。这样,学生从李清照写金华“八咏楼”的诗句“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体会到了其中的雄健;关于写项羽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学生说没有丝毫脂粉之气;关于“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山东一抔土”(《送胡松年使金》)和“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失题》),学生说有沉郁愤激之感。然后,教师再以梁衡《乱世中的美神》中的句子总结:“这些诗‘哪里像一个流浪中的女子所写啊。倒像一个亟待收复失地的将军或一个忧国伤时的臣子’。”是啊,我们以往只了解李清照是个婉约派词人,想必其人也是柔弱的。其实李清照的个性也有孤傲豪放的一面,也有理智清明的一面,你看她写的《词论》,苏东坡的词根本不放在眼里,观点多么独立,判断多么坚决。李清照在生活中,也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下雪天,披个斗篷,出城门踏雪觅诗,有几个女子有这样的豪兴?最后,学生得出结论:这首词一方面晚风、暮秋、黑夜、细雨,一阵阵袭来;一方面词人的内心又在作着一次一次的抵抗,在内外抵抗的张力中,一层一层、一浪一浪地展开作者的内心世界,其中有生命的悲哀,也有生命的不屈。
  很显然,这位教师并没有过多地干预学生的体验,而是让他们在与作者、与文本直接对话的同时,体验了作品的情感,这样的解读是血肉丰满的。
  没有体验的情感是狭隘的、单薄的。朱自清说:“欣赏是情感的操练,可以增加情感的广度、深度,也可以增加高度。欣赏的影响是间接的,直接的影响是在情感上。”这里所谓的“情感的操练”,就是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情绪记忆,去体验和玩味。缺少了相应的敏锐的情感交流,也很难获得心灵上的震颤和灵魂的净化。
  三、以生命体验为终极指向
  生命的体验,即是体验自我和他人存在的方式。它不但是对他人的生活经历、个人遭遇、内心情感的了解、体会,更是在观照他人生活世界的同时,对自己的历史生活、所信奉与实践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内在灵魂的认识和反思。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运用两种阅读方法,姑且称之为“基础性阅读”和“发展性阅读”。基础性阅读包括理解词句含义,把握文章内容,欣赏文章技巧,我们平时的教学大多采用此种阅读法,它的核心能力是对信息的认知和整合。
  发展性阅读则应“调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文本、作者、读者是各自独立的主体。在发展性阅读视野下,文本是有着无限可能性的生成者,作者是一个不在场的对话者,读者是接受者也是创造者。发展性阅读是一种个性化、体验性、对话性、创造性的阅读,是一种充满兴味、机趣的阅读。
  如果说基础性阅读是一种功利性的阅读,那么发展性阅读就是一种审美性的阅读;如果说基础性阅读是为了获取生存的能力,那么发展性阅读是为了获取智慧的发展;如果说基础性阅读是为了获得主题思想的解答,那么发展性阅读是为了获得最真切、最深刻的生命体验。
  体验式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引领学生把自身的生活世界带入文本世界,用情于文本,在文本世界里为悲而泣,为聚而喜,为离而伤,为勇而赞,为智而服,体验,移情,理解,对话,反思……这样才能与文本作者神交,与文本世界共鸣,撞击出思想和情感的火花,也才能从文本中有所获、有所得,并形成自我生活世界里真、善、美的标尺。
  还是那一堂《声声慢》的古诗词教学课,那位教师在疏通文意、感悟语言之后,让学生拨开词语的密林,走进诗人的心灵,想象自己就是九百多年前孤苦的李清照,此时正独自守着窗儿,窗外是黄花满地,梧桐细雨……写一段李清照的内心独白。这样的设计是很有意义的。
  体验不仅是人的感官的体验,更是人的心灵的体验。所以我们应学会怀着一颗人文的心灵,关注人性的需要,以悲悯情怀和宽容精神,理性地看待自己、他人和社会。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经期延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口服黄体酮胶囊,治疗组服用加味桃红四物汤汤。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
写作难,这是学生的共同感受。学生面对写作任务.不知道思绪从何开始、沿着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去克服写作出现的种种障碍。写作教学难,这是教师的一致体会。面对不同学生写作过程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要想课堂取得高效,就要花工夫备好课。集体备课实现了备课资源共享,教学预案、教学智慧共享,实现了高效备课,有利于减轻教师负担,有利于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其利显见,然而它也有一些缺陷,主要表现为“个性化备课的缺失”。  集体备课往往强调趋同和统一,以至于出现多个教师共用同一课件、同一教案去上课的情况。可是,我们的教学果真这样简单吗?   有的教师在集体备课后可能为图方便,缺乏必要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教育也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师生关系问题成为教育内外的热门话题。从教育的自身角度而言,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可见,新课标将写作课程定位在认识社会、自然、人生和自我成长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高度,体现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形成学生健全人格,
Pierre Robin综合征,又称腭裂—小颌—舌下垂综合征(Eleftpalat—Micr-ognathia—Glossoplosis syndrome),其主要表现为小颌、小腭、腭裂、高腭弓、舌下垂、耳聋、高度近视、先
为提高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工作的科学水平,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在1989~1992连续四年,我们对南昌市城区3-12岁的268例病残儿童进行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关于动词过去时的规则形式和不规则形式习得、表征和处理过程的争论持续了20多年,并且吸引了语言学家、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计算机学家等的关注。本文回顾了双方争论的来龙去脉,讨论了双方争论的三大焦点问题,即语言处理需要规则还是联结,规则形式和不规则形式的处理是由相同的心理机制还是两个不同的心理机制来完成的,究竟应该将大脑视为模块的符号处理系统还是多元的人工神经网络。这场争论的意义在于通过对过去时表征和加工过程的研究来发现语言甚至心智的运作过程,检验认知科学中传统的符号主义和新兴的联结主义。
自从Simoni应用绒毛细胞直接制备染色体法成功后,绒毛活检在临床应用上有明显的优势,使孕早期产前诊断得以实现。自1984年以来国内外已广泛开展,至1987年底,4年来国外有120个
我室自1982年12月至1990年6月,共接受遗传优生咨询患者6963人,选择疑为染色体遗传病者1056例,均做了外周血染色体检查,占咨询总人数的15.2%,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