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减负的方法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iau25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中国教育界使用最为频繁的几个词汇恐怕非“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减负”莫属,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我们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而减负是推行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从何而来?这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原因,其核心是传统的劳动人事制度;其次是教育体制的原因,其核心是高考制度与学校、教师评价制度;最后是教师方面的原因。人们一谈到减负,就会说取消高考问题就能解决,实际上,高考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存在,当然需要不断改革,尤其是使命题更科学。笔者认为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产生,或者换句话说,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教师有不可推御的责任。
  人们经常谈论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其原因何在?其表现形式如何?我们认为可用四个字来概括——机械重复。中学尤其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主要表现何在?或者说教师该负什么责任?我们认为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其一是“无节制地扩展知识面”,其二是“施教不因材”。
  
  一、无节制地扩展知识面
  
  它的含义就是在教学中不断地补充一些公式、补充一些特殊的解题方法,这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几乎是屡见不鲜——尤其是在高三数学总复习中。正因为如此,高考考试大纲曾多次明确限制这种无限扩充知识面的行为,如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利用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等。
  在教学中,这些补充的公式或方法往往只对一些极其特殊的问题有效,方法缺乏普遍性,久而久之学生认为学数学就是不断地套公式、套题型,一旦试题稍加变化,学生就无所适从。而且这些补充的众多公式与方法大多是不加证明的因为时间不允许,更没有学生探索、分析、比较的发现过程,学生大多是死记它们,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记忆负担,这样的学生会有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吗?
  那么这种补充是否有必要呢?有人一定会振振有词地说补充后解决一些高考题非常有效。的确,我们一些高考命题专家就是上述无节制补充公式和方法的爱好者,但这绝不是高考命题的主流,即便是无节制补充公式和方法的爱好者为迎合某个补充公式或某种补充技巧方法的“好题”,用我们的基本公式与基本方法也是不难解决的。
  最后应该说明,本人并不是一概反对补充一些公式,如果是那样,就好比只用小米加步枪打天下。对此应该把握如下原则:第一是要有节制;第二要视学生的情况;第三要视教材的情况,像函数值域的求法,教科书没有提供任何求法,教学中要适当补充,第四,对于少数必须补充的公式和方法的探索、发现、证明,要有学生的参与,不能直接给出。
  
  二、施教不因材
  
  因材施教是最基本的教学原则,但是我们现在的很多做法都是与之背离的。十几亿人口的大国,高中数学几乎就是一本教材,高考几乎就是一张试卷,这在教育发达的国家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就是因为这个一刀切,不知把多少有才华的青少年打入了差生的行列,时下在中国各种媒体上轰动全国的“韩寒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韩寒是上海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因为多门学科——其中就有数学不及格退学在家,但同时他又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的头奖得主,并出版了近二十万字的长篇小说。他在新民晚报上发表了不少对教育制度批评的文章,其中他的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说:“对我本人来说,数学只要学完初中就够了。”也许他的话有些偏激,却道出了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由于学生的基础及智力结构的不同,也由于学生高中毕业后的去向不同,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会继续数学专业的学习,因此,在高中阶段应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当然,对我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要一下子改变教材及高考体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笔者要强调的是,在教材、高考试卷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广大高中数学教师仍然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前几年就有报道说上海建民中学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他们在不改变传统班级设置的前提下,高中数学上课分为A、B、C、D四个层次——这也是一种与国际接轨。相反我们一些高中数学教师,不管自己所教学生的情况,眼睛只瞄准高考数学一百五十分的试卷,把学生当成容器,这也是造成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一个重要原因。笔者认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所教学生的情况,在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方面加以区别,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它不仅需要足够的勇气,更需要正确的判断,要充分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要正确把握教材与高考大纲。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准备具体结合教材来说明了,但这的确是一件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的工作。
  最后,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但是如果我们的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基础知识的教学,重视通性通法的教学,并根据学生的程度适时调整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的那一天也就为期不远了。
其他文献
我们走进充满挑战、竞争与机遇的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每一所学校都在思考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让学校进行可持续性的发展?根据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专长和创造能力的要求,我校的校本培训从改革传统的课堂灌输式传授知识的陈旧方法入手,攻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以此谋求学校素质教育的办学特色,建设了一支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较强的创造能力的有特色的师资队伍。  
期刊
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并逐步引进到我们的基础英语教学的实践中来,也在中小学的外语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相匹配的、有助于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学途径,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育途径”。  因此,教学不仅仅是“告诉”,英语教学更加不是“告诉”,而应该与学生的体验与探究相结
期刊
当一位老师难,当一名有水平的老师更难,当一名有水平而又能让学生信服的老师是难上加难。如何做一名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呢?据调查,“魅力型”老师最受欢迎。而在孩子们的心中,魅力的要素首推幽默,99%的学生都认为幽默是最受欢迎的老师必不可少的条件。  教学幽默是以一种谐趣、轻松的手段传输知识、启迪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幽默艺术的作用是很大的,它有益于教学氛围的愉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
期刊
在英语教学中,坚持创新的教育理念,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下面,本文仅就创新教育和英语教学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教学实践,做了一点简单的理论探讨。    一、英语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    1、民主性原则。该原则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师生关系应建立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基础上,相互鼓励,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成为语言学习的主体,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积极运用英语交流
期刊
某君用大鼠笼捉到一只身长近20厘米的大鼠。出于好奇,他把一只10来斤重的威风凛凛的大猫塞进笼里,想观看一场“猫吃鼠”的精彩表演。然而那只平日非常凶猛的大猫,对于面前的野味竟不知所措。进而,老鼠的胆子越来越大,竟然跑到猫的嘴边呈威了。  家养的猫为何不吃老鼠?据说,因为平时好心的主人喂得勤,猫吃腻了鱼肉荤腥,久而久之,“觅鼠而食”的本性也就逐渐蜕变了。  我读了这则故事,在觉得好笑之余,很自然地联想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教育创新,关键在于改变旧的脱离学生生活的教学模式,建立与生活教学实践相联系的新型教学模式。文章从初中语文教育课堂教学的一些不当之处出发,阐明了现行语文课堂教学中脱离实际的具体表现,并阐述了如何在新的历史形势下进行教学创新、优化结构、摸清规律、学以致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创新 课内教学 模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期刊
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空间几何形体)进行观察、分析、认知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是职业学校理工科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难点之一.在教学中如果对空间想象力这一名词只是提得多,理性分析不够,不能把握其培养规律,就可能造成这样的结果:少部分有悟性的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到了提高,而大部分学生则收益甚少,乃至于视之为畏途。这样就大大影响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热情和效果。 针对这一现状,提
期刊
摘 要:互联网的普及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语文教学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课堂,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我们必须正视并积极应对互联网对语文教学的影响,这是时代发展为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课题。本文在应用互联网进行语文教学的问题上,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 语文教学 时代需求 开放课堂 探究式学习 教学误区    自从上世纪末互联网在中国普及以来,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
期刊
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教育技术媒体越来越广泛地被小学语文教师所接受,也越来越广泛地发挥着作用。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境,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然而世间万事万物皆具有两面性,有利必有弊。在看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众多优点的同时,还应看到它的缺点。广泛的运用也并不等同于滥用,如果不合实际地滥用,同样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在小
期刊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它能使师生、生生之间有更多的交往、互动的机会,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是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在学习中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参与互动,就顺应了他们的心理特征,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摩擦和碰撞的环境。因此,探讨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那么,在初中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