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澜,这个名字我们熟悉已久,作为董事长、主持人、记者、商界名流……有人说,女强人的家庭生活十之八九不幸福,杨澜却是特例,她不仅幸福,而且很幸福,这是因为,在她的世界里,有她挚爱的家人。
做孩子的好母亲,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在家庭中,杨澜是一个好母亲。1996年,杨澜在美国生下儿子;2000年,她在上海又喜得小女。因为工作的需要,杨澜经常在北京、上海、香港三地飞来飞去,但无论多忙,她每个周末都要和孩子在一起。为此,她甚至推掉工作,坚定不移地捍卫自己的周末。在她眼里,这种捍卫,保全的是自己做母亲的权利。
杨澜至今记得儿子一岁半时的一个场景。那是儿子出生后杨澜第一次出差。5天后当她回到家时,儿子看了她一眼,连妈妈也没叫,就把脸转了过去。杨澜去抱他,他也不理。憋了半天之后,儿子终于委屈地哭出声来,杨澜忍不住鼻子一酸,也落下了眼泪。那个片段,恒久地留存在杨澜的心里,她终于明白,孩子是离不开母亲的,孩子的成长需要母亲的陪伴,只有在母亲怀抱里,他才能感到安全和温暖。工作可以从头再来,而孩子的成长却只有一次。之后,杨澜忍痛抛下工作,在家做了整整一年的“全职妈妈”,就是为了给儿子一个充满温馨母爱的童年。
但是,杨澜毕竟不是平凡女子,不能够全天候地守候儿女的成长。每当她在外忙完一回到家,看见孩子们的笑脸,总难免心存负疚。她不由自主就把在家的所有时间都给了孩子们,即便晚上睡觉时筋疲力尽也毫无怨言。她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论自己再累再忙,都要兴致勃勃地专心和儿女交流,认真倾听他们说的每一句话,绝不马虎、不敷衍,全身心进入孩子的世界。作为母亲,杨澜对儿女付出的心血比对事业付出的努力还要多,她是儿女所在的钢琴学校里出勤率最高的家长之一,她还在儿子8岁之前陪他游历了15个国家。
智慧母亲,和儿女一起成长
杨澜给自己的一双儿女起了代号,总是笑眯眯地昵称他们为无(吴)所畏,无(吴)所惧。杨澜的周末和大多数母亲相似,和孩子们一起玩,有时候陪他们趴在地板上搭积木、玩拼图,有时候一起出去散步,陪他们打闹,给他们讲故事,陪他们看电影。孩子们的稚言稚语让她倍感做母亲的乐趣和幸福。杨澜很享受和儿女一起成长的过程,在她眼里,和孩子一起度过的时光,才是她最愉快最幸福的时刻。
杨澜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做特殊的人,她认为孩子最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和别的孩子一样,读公立学校,有很多同龄的朋友,在充满童趣的世界里自由长大。她从来没给儿子和女儿请过家教,也没有请过老师给他们做校内功课的额外辅导,甚至不要求他们在班里、学校里拿第一。她给两个孩子安排的唯一的补习班是学习中国书法,这是因为她希望中国民族的文化能够渗透到孩子的血液里去。
尽管杨澜的英语很棒,但是她从没有刻意教儿女学习英语,她是要和儿女一起成长,要做孩子的朋友,而不是老师。她把很多时间花在自己并不特别擅长的体育运动上,陪孩子一起滑冰,一起去体育场,一起学打网球。有一次和女儿滑冰时,她不小心摔坏了尾椎骨,可还是不肯放弃和孩子一起成长的乐趣,养好了伤,又继续拉着女儿奔向运动场。
正因为杨澜和儿女们一起成长,所以她的两个孩子都非常喜欢她,杨澜也以孩子们为荣。她办公室里挂的画就是儿子画的,这是她对孩子的尊重,也是她对孩子的肯定和鼓励。有了这样宽松的环境,杨澜的一双儿女生活得非常轻松非常快乐。
阳光心态,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思维方式
在教子过程中,杨澜最注重的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思维方式。她认为,语文、数学、美术、音乐,这些知识老师都能教给孩子,但教育孩子如何面对挫折,如何消除嫉妒心,如何融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是母亲义不容辞的责任。
前不久,杨澜将家从上海搬到了北京,一双儿女跟着从上海转学到了北京。进入新的学校后,儿子很不开心,总抱怨说到了北京就见不到上海的老师和同学了。杨澜一开始劝儿子要广交新友,但她逐渐发现,在孩子的头脑里,搬家是很重大的一件事情,全新的环境给孩子造成了很多不安和紧张。为了让儿女们顺利度过这段转折,杨澜搜集整理他们在上海的同学和老师的联系方式,并且不时地提醒他们打电话问候老朋友,如果回到上海,就建议他们和老同学见面聚会。这样一来,孩子们终于顺利保留了旧朋友,逐渐有了新朋友,顺利度过了搬家这个转折点。
杨澜特别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她把培养健康的人格和思维方式放在家教的首位。她希望儿女能够没有障碍地和别人交流,对任何事情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处理,永远保持阳光的心态。所以她从来不要求儿女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只要儿女们快乐健康。儿子在谈论班里那些成绩好的同学时,轻松地告诉她:“他们都参加了辅导班,我没有参加,所以,我是在参加一场不公平的竞争哦!”杨澜为此感到很欣慰,她希望孩子保持这样健康的心态。
杨澜对孩子们的要求很低:学习只要尽力就行,90分就够,不用考100分;应该出去玩,出去锻炼;遇到别人不公正的对待时,要反抗。当儿子被大孩子欺负了,哭着回家时,杨澜就严厉地对儿子说,回去,让他们给你道歉。
杨澜在培养孩子阳光心态的同时,也很注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她鼓励儿子当班长,还建议他把压岁钱捐给患白血病的同学;她鼓励女儿积极为同学服务,包括午睡后起床帮同学扣扣子,帮老师叠被子。在杨澜的教育下,她的一双儿女正在成长为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人。
杨澜和孩子一起成长,她和儿女们一起去建造人生的快乐殿堂,儿女让她拥有了平衡丰富的人生,这样的人生,虽然远比单纯在事业上成功更加艰难,却远比那样的成功更为可贵,因为,家是永恒的港湾,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和辉煌。
做孩子的好母亲,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在家庭中,杨澜是一个好母亲。1996年,杨澜在美国生下儿子;2000年,她在上海又喜得小女。因为工作的需要,杨澜经常在北京、上海、香港三地飞来飞去,但无论多忙,她每个周末都要和孩子在一起。为此,她甚至推掉工作,坚定不移地捍卫自己的周末。在她眼里,这种捍卫,保全的是自己做母亲的权利。
杨澜至今记得儿子一岁半时的一个场景。那是儿子出生后杨澜第一次出差。5天后当她回到家时,儿子看了她一眼,连妈妈也没叫,就把脸转了过去。杨澜去抱他,他也不理。憋了半天之后,儿子终于委屈地哭出声来,杨澜忍不住鼻子一酸,也落下了眼泪。那个片段,恒久地留存在杨澜的心里,她终于明白,孩子是离不开母亲的,孩子的成长需要母亲的陪伴,只有在母亲怀抱里,他才能感到安全和温暖。工作可以从头再来,而孩子的成长却只有一次。之后,杨澜忍痛抛下工作,在家做了整整一年的“全职妈妈”,就是为了给儿子一个充满温馨母爱的童年。
但是,杨澜毕竟不是平凡女子,不能够全天候地守候儿女的成长。每当她在外忙完一回到家,看见孩子们的笑脸,总难免心存负疚。她不由自主就把在家的所有时间都给了孩子们,即便晚上睡觉时筋疲力尽也毫无怨言。她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论自己再累再忙,都要兴致勃勃地专心和儿女交流,认真倾听他们说的每一句话,绝不马虎、不敷衍,全身心进入孩子的世界。作为母亲,杨澜对儿女付出的心血比对事业付出的努力还要多,她是儿女所在的钢琴学校里出勤率最高的家长之一,她还在儿子8岁之前陪他游历了15个国家。
智慧母亲,和儿女一起成长
杨澜给自己的一双儿女起了代号,总是笑眯眯地昵称他们为无(吴)所畏,无(吴)所惧。杨澜的周末和大多数母亲相似,和孩子们一起玩,有时候陪他们趴在地板上搭积木、玩拼图,有时候一起出去散步,陪他们打闹,给他们讲故事,陪他们看电影。孩子们的稚言稚语让她倍感做母亲的乐趣和幸福。杨澜很享受和儿女一起成长的过程,在她眼里,和孩子一起度过的时光,才是她最愉快最幸福的时刻。
杨澜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做特殊的人,她认为孩子最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和别的孩子一样,读公立学校,有很多同龄的朋友,在充满童趣的世界里自由长大。她从来没给儿子和女儿请过家教,也没有请过老师给他们做校内功课的额外辅导,甚至不要求他们在班里、学校里拿第一。她给两个孩子安排的唯一的补习班是学习中国书法,这是因为她希望中国民族的文化能够渗透到孩子的血液里去。
尽管杨澜的英语很棒,但是她从没有刻意教儿女学习英语,她是要和儿女一起成长,要做孩子的朋友,而不是老师。她把很多时间花在自己并不特别擅长的体育运动上,陪孩子一起滑冰,一起去体育场,一起学打网球。有一次和女儿滑冰时,她不小心摔坏了尾椎骨,可还是不肯放弃和孩子一起成长的乐趣,养好了伤,又继续拉着女儿奔向运动场。
正因为杨澜和儿女们一起成长,所以她的两个孩子都非常喜欢她,杨澜也以孩子们为荣。她办公室里挂的画就是儿子画的,这是她对孩子的尊重,也是她对孩子的肯定和鼓励。有了这样宽松的环境,杨澜的一双儿女生活得非常轻松非常快乐。
阳光心态,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思维方式
在教子过程中,杨澜最注重的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思维方式。她认为,语文、数学、美术、音乐,这些知识老师都能教给孩子,但教育孩子如何面对挫折,如何消除嫉妒心,如何融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是母亲义不容辞的责任。
前不久,杨澜将家从上海搬到了北京,一双儿女跟着从上海转学到了北京。进入新的学校后,儿子很不开心,总抱怨说到了北京就见不到上海的老师和同学了。杨澜一开始劝儿子要广交新友,但她逐渐发现,在孩子的头脑里,搬家是很重大的一件事情,全新的环境给孩子造成了很多不安和紧张。为了让儿女们顺利度过这段转折,杨澜搜集整理他们在上海的同学和老师的联系方式,并且不时地提醒他们打电话问候老朋友,如果回到上海,就建议他们和老同学见面聚会。这样一来,孩子们终于顺利保留了旧朋友,逐渐有了新朋友,顺利度过了搬家这个转折点。
杨澜特别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她把培养健康的人格和思维方式放在家教的首位。她希望儿女能够没有障碍地和别人交流,对任何事情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处理,永远保持阳光的心态。所以她从来不要求儿女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只要儿女们快乐健康。儿子在谈论班里那些成绩好的同学时,轻松地告诉她:“他们都参加了辅导班,我没有参加,所以,我是在参加一场不公平的竞争哦!”杨澜为此感到很欣慰,她希望孩子保持这样健康的心态。
杨澜对孩子们的要求很低:学习只要尽力就行,90分就够,不用考100分;应该出去玩,出去锻炼;遇到别人不公正的对待时,要反抗。当儿子被大孩子欺负了,哭着回家时,杨澜就严厉地对儿子说,回去,让他们给你道歉。
杨澜在培养孩子阳光心态的同时,也很注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她鼓励儿子当班长,还建议他把压岁钱捐给患白血病的同学;她鼓励女儿积极为同学服务,包括午睡后起床帮同学扣扣子,帮老师叠被子。在杨澜的教育下,她的一双儿女正在成长为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人。
杨澜和孩子一起成长,她和儿女们一起去建造人生的快乐殿堂,儿女让她拥有了平衡丰富的人生,这样的人生,虽然远比单纯在事业上成功更加艰难,却远比那样的成功更为可贵,因为,家是永恒的港湾,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