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孙承泽的法帖研究订疑

来源 :中国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521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承泽是清初书画收藏第一大家,除墨迹外,他非常热衷于法帖的收藏与研究。他的《闲者轩帖考》一书与《庚子销夏记》的部分章节对历史上的代表性法帖作有详细考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多有创见性论断,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学问总是有论争的,个中也有值得商榷之处,以下笔者仅以《淳化阁帖》与《绛帖》为例,对孙承泽关于丛帖考证存在疑问之处作再探讨。《升元帖》可能是《淳化阁帖》的祖石刻
  《淳化阁帖》为宋淳化三年(九九二),宋太宗赵炅主持下刊刻的一部丛帖,历来被认为是刻帖之祖,后世在此基础繁衍了许多丛帖。但历史上也有不同之声,认为在《阁帖》之前,隋唐已有丛帖,《淳化阁帖》为南唐丛帖《升元帖》之续,是在《升元》基础上的增益本,从而认为《升元帖》为刻帖之祖。孙承泽不同意这种观点,其言:『所谓「祖石刻」者,帖数经翻刻而原刻为祖石,非别一帖在《淳化》之前而祖也。陆友仁以李后主《升元帖》为法帖之祖,马传庆、陈简斋等各袭其说,至董玄宰又以《澄清堂帖》是祖帖,皆误也。宋太宗当平定之后,出内府之藏,令王著摹勒上石,以传后世,岂有返祖亡国之帖而赐臣下乎?』孙氏所谓的陆友仁、马传庆、陈简斋等观点记录在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辍耕录》中载:
  《淳化祖石刻》,大梁刘衍卿(世昌)云:『大德己亥,妇翁张君锡,携余同观《淳化祖石帖》,卷尾各有题识。……山和尚锦装褫,簦头题云:淳化祖石刻。』及见昊郡陆友仁又云:『尝观褚伯秀所记,江南李后主,命徐铉以所藏古今法帖入石,名《升元帖》。此则在淳化之前,当为法帖之祖。』刘陆之说,珠不相合。偶读刘跂《暇日记》,亦载此事云:『马传庆说,此帖本唐保大年摹上石,题云:保大七年。仓曹参军王文炳摹勒,校对无差。国朝下江南,得此石。淳化中,太宗令将书馆所有,增作十卷,为板本,而石本复以火断缺。人家时收得一二卷。』然阁帖于各卷尾篆书题云:『淳化三年壬辰岁十一月六日,奉圣旨模勒上石。』此侍书王著笔也。而陈简斋亦云太宗刻石,则衍卿所谓祖石刻。岂即南唐时帖乎?抑太宗增刻者?但不知南唐亦作十卷否。徐铉、马传庆二说又不同。今世言淳化阁帖用银锭闩枣木板刻,而以澄心堂纸,李廷珪墨印者,则传庆板本之说合。故赵希鸪《洞天清录集》亦云:『用枣木板摹刻,故时有银锭纹。用李廷珪墨打,手揩之,不污手。』余尝见阁本数十,止三本真者,其纸墨法度,种种迥别。妙在心悟,固难以言语形容。然又传仁宗尝诏僧希白刻石于秘阁,前有目录,卷尾无篆书题字,所谓祖石刻者,岂即此与?
  陶宗仪对何为祖石帖有四种疑惑:一、陆友仁所谓的南唐李后主所刻《升元帖》;二、为马传庆所说南唐『保大七年』刻本;三、淳化三年所刻《淳化阁帖》本;四、仁宗诏僧希白所刻本。撇开三、四一传仁宗诏僧希白所刻本在淳化之后,为祖石当不符一种疑惑,一、二种疑惑笔者认为是有可能的,即《升元帖》《保大》为《淳化》的祖石帖,笔者理由有三:
  其一,隋唐已出现刻帖之风,南唐且有丛帖出现。刻帖借鉴于刻碑。据文献记载,拓碑之术大约是在南北朝时发明,《隋书·经籍志》已记载了隋朝宫廷中藏有汉魏石经拓本之事。到初唐时,拓碑之风渐盛,刻帖也就开始了。丛帖的开创,当属南唐。南唐刻帖在北宋至少有两部时人曾见过,米芾《书史》中曾提到《江南十八家帖》:『右军《此郡帖》,刻《江南十八家帖》中,本朝以碑本刻入十卷。』宋王应麟《玉海》述到太平兴国三年也曾提到此丛帖:『升州献晋王羲之、献之及桓温等凡十八家石版书迹。』又元陶宗仪《说郛》中引宋罗点的《闻见录》中载:『《墓田帖》,王羲之临锺繇书,南唐墨宝堂藏石,今在邵村家但已损不堪。』此『南唐墨宝堂藏石』可能也是丛刻。这两帖是南唐已出现丛帖刊刻的有力证据。南唐李后主酷爱收藏,《升元帖》与《保大帖》传说都是他主持刊刻的,除了马传庆所言,宋元间周密《云烟过眼录》卷四转引褚伯秀语亦载:『江南李后主常诏徐铉,以所藏前代墨迹、古今法帖人石,名日《升元帖》。』《保大》《升元》两帖虽向无传本,后人对两帖是否存有也历来有争议,但笔者认为至少并非无源之水,这两帖存在是客观可信的。
  其二,《淳化阁帖》来源多样,并不局限于宋内府所藏真迹。曹士冕《法帖谱系》、董遮《广川书跋》皆言淳化中刻帖,出自秘阁所藏。欧阳修跋《晋兰亭序修禊序》谓:『太宗时,购募所得魏晋以来诸贤墨迹,集为十卷,俾传之,数以分赐近臣,今公卿家所有法帖是也。』刘有定《衍极注》曰:『宋太宗留意翰墨,遣使天下,购募历代名迹,淳化中乃出御府所藏,命侍书王著临拓,以枣木镂刻。』可见《阁帖》来源除了内府所藏,还有四方购募的作品。米芾《书史》言:『太宗皇帝……无他好,留意翰墨润色太平,淳化中尝借王氏所收书,集入《阁帖》十卷中。』此王氏即是王贻永,家富收藏,叶梦得《石林燕语》也记载了太宗自王家借帖之事:『太宗留意字书,淳化中尝出内府及士大夫家所藏汉晋以下古帖,集为十卷,刻石于秘阁,世传为《阁帖》是也。』可见,从士大夫家借取是《淳化阁帖》又一重要来源。《阁帖》中除了真迹外,还有碑本参入,上文已提到米芾《书史》中言:『右军《此郡帖》,刻《江南十八家帖》中,本朝以碑本刻入十卷中。』米氏所言的十卷即是《淳化阁帖》,《此郡帖》收入在其第八卷中。从上述可知,太宗所刻的《淳化阁帖》取材的多样性,既有内府珍藏的,又有多方购募的,还有借自大夫家的;既有真迹本,又有碑本,其搜集多方可见一斑,那怎么独会弃南唐官刻丛帖不用?
  其三,北宋刘跂离太宗刻帖时间较近,其所言绝非空穴来风。据刘氏所记『马传庆说,此帖本唐保大年摹上石,题云:保大七年。仓曹参军王文炳摹勒,校对无差。国朝下江南,得此石淳化中,太宗令将书馆所有,增作十卷,为板本,而石本复以火断缺。人家时收得二一卷』。原刻为石本,增刻本为板本,所以增刻本虽改为木刻,仍沿袭旧称,即篆书『淳化三年壬辰岁十一月六日,奉圣旨模勒上石』,此以足证《淳化》所刻,实续旧刻。
  孙承泽不赞同《升元帖》为《淳化》之祖,其两点理由有值得商榷之处,其一,』宋太宗当平定之后,出内府之藏,令王著摹勒上石』,他对《淳化》取材没有深入的研究,岂不知除了内府所藏,还有上述所考的四海购募所得、借之士大夫家藏品、南唐的碑本等;其二,『岂有返祖亡国之帖而赐臣下乎?』这个理由更站不住脚,历代开国之君把先朝内府所藏赐于臣下者之例很多,北宋靖康之变后,《大观帖》沦于异域,而『榷场本』,世人争相罗致,且北朝官方也曾据重刻之。南唐刻帖为北宋所收,而增刻之,也未必不可。《绛帖》增损《淳化阁帖》问题   《绛帖》是以《淳化阁帖》为祖本复刻。孙承泽言:『潘师旦用《淳化帖》重摹而参入别帖。』有些片面,《绛帖》对《阁帖》的增损改造是多方面的。曾宏父《石刻铺叙》把《绛帖》与《阁帖》详细比较,二者多有不同,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阁帖本无而全卷)《绛帖》)增人,如宋太宗书、唐张旭书怀素跋、颜真卿书、晋王廙等;二、阁帖本无而卷内新增人其人,如王濛、羊谘、僧智果等;三、阁帖本有而卷内删去其人,如汉章帝、晋宣帝、明帝等十五人;四、阁帖卷内所载而增其帖,如王珉(美食帖)、王廙(圣体胜常得书帖)、虞世南(名公书帖)、柳公权(蒙恩丝靸、兰亭诗)、唐太宗(秀岳铭),此外还有王羲之、王献之诸帖,五、阁帖卷内新载而删其帖,如西晋武帝(删一帖)、唐太宗(删十六帖)等等;六、阁帖同其人而全换其帖,如欧阳询(年廿、放诞、茗草、去岁)等。㈣
  孙承泽所言潘师旦用《淳化帖》重摹而参入别帖,只道出了《绛帖》对阁帖改造的一个方面,显得片面。《绛帖》刻帖人潘师旦非驸马
  《绛帖》的摹刻人及身份问题,历史上一直聚讼不一,有谓是尚书郎潘师旦;有谓驸马潘师旦;有谓是潘舜臣;有谓是驸马潘正夫。孙承泽认为是潘师旦所刻,且言『师旦尚哲宗秦国公主,又名《潘驸马帖》。』正确与否?笔者在汇辑史料的基础上,试作如下辨析。
  1.谓潘师旦者
  最早言及潘师旦刻帖者为北宋欧阳修,其在《集古录跋尾》卷四中有言:『太宗皇帝万机之余,留情翰墨,尝诏天下购募锤王真迹,集为法帖十卷,模刻以赐群臣。……后有尚书郎潘师旦者,又择其尤妙者,别为卷第,与刘氏本并行。至予集录古文,不敢辄以官本参入私集,遂于师旦所传,又取其尤者,散入录中,俾夫启帙披卷者时一得之,把玩欣然所以忘倦也,治平元年五月十日书。』欧阳修《集古录》成书于治平元年,从欧阳公这段文字可知,在治平元年以前(一0六四),有丞相刘沆和尚书郎潘师旦以『官帖』(《淳化阁帖》)为基础,别刻两本行于世。但他并没有明确指出此二本丛帖的名称(或许当时并没有统一的称呼,后人名之为《绛帖》与《潭帖》),且言潘师旦为『尚书郎』,而非驸马。
  直到北宋绍圣、绍兴年间的叶梦得,才明确称谓此二帖为《绛本》《潭本》:『绛人潘师旦取阁本再摹藏于家,为绛本。庆历间刘丞相沆知潭州,亦令僧希白摹刻于州廨,为潭本。』到了南宋,姜夔友人朱子大赠送其一部《绛帖》,归来后,他专门对《绛帖》作了考释,作《绛帖平》,其序中载:『我太宗皇帝造《阁帖》十卷,自后有所谓刘丞相沆《潭》、潘尚书师旦《绛》、临江刘次庄、宗氏将字、世章汝刻续帖大观之类,不可胜计,要皆本诸《淳化帖》。淳化帖今难得,而诸家旧帖亦不易致,《绛帖》传之今者复有三四本,潘师旦所刻为胜,绛公库本次之,厥后漫灭,屡经补治,甚至字画乖讹,尝以相较,乃知其有三四本也。』姜夔言《绛帖》为潘师旦所刻,但言师旦为尚书,非欧阳修所谓的尚书郎。
  言《绛帖》为《潘驸马帖》者,自南宋始。南宋郑兴裔(一一二六——一一九九)《郑忠肃奏议遗集》卷下言:『《绛帖》者,尚书郎潘师旦以官帖摹刻于家,为石本,而传写字多舛误,世称为《潘驸马帖》。』南宋宝祜年间(二一五三——一二五八)的曹士冕《法帖谱系》卷下《绛本旧帖》记日:『欧阳公集古跋尾谓:「近时有尚书郎潘师旦以官帖私自模刻于家,为别本以行于世。」又云:「潘师旦者窃取官法帖中数十帖,别自刻石以遗人,而传写字多转失,然亦有可佳者。」观此则《绛帖》是矣。此帖世称为《潘驸马帖》,或又称《绛帖》,岂潘氏世居绛郡耶?』
  其后元明多沿袭南宋人之说。如: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五云:『《绛帖》者,尚书郎潘帥旦以官帖摹刻于家,为石本,而传写字多讹舛,世称为《潘驸马帖》。』明方以智《通雅》卷三十一日:『《绛帖》者,尚书郎潘师旦以官帖摹刻于家,为石本,而传写字多讹舛,世称为《潘驸马帖》,单炳文、曹士冕各有模刻本,又有新绛本、北方别本、武冈新旧本、福清乌镇彭州资州本,皆绛帖之别也。』
  综上所说,谓潘师旦所刻者,自北宋欧阳修、叶梦得始,历代大多本其说,但欧阳询与叶梦得并没有言及潘师旦为驸马,只言其为尚书郎,直到南宋郑兴裔才称《绛帖》为《潘驸马帖》。
  2.谓潘舜臣者
  谓潘舜臣所刻者,北宋不见著录,最早见诸于南宋赵希鹄的《洞天清录》:『绛州法帖二十卷,乃潘舜臣用《淳化帖》重模而参人别帖,然比今所见阁帖精神过之。舜臣事力单微而自能镌石,虽井阑阶砌背遍刻无余,所以段数最多,或长尺余者。舜臣死,二子析而为二,长者负官钱,没人十卷于绛州绛守,重模下十卷足之。幼者复重摹上十卷,亦足成一部,于是绛州有公私二本。』后元、明、清有数人剿袭其说,甚至只字不改,如:元陶宗仪《说郛》、清《佩文斋书画谱》、崇祯《山西通志》等。考察谓潘师旦所刻者与谓潘舜臣所刻者,从诸家所述内容上看,当为同一帖。值得注意的是,陶宗仪在《缀耕录》言为潘师旦所刻,而在《说郛》中言为潘舜臣所刻。
  那么潘师旦和潘舜臣是否是同一人呢7综合上面所考,笔者有理由推断,师旦与舜臣很可能为一人之名与字号。即便不是一人,当以北宋欧阳修、叶梦得所言,离史实未远,更为可信。
  3.谓潘正夫者
  谓潘正夫所刻者,自活动于南宋理宗淳祐间(一二四一——二一五二)左右的曾宏父始,其《石刻铺叙》卷上言:『前后各十卷,相传驸马潘正夫以阁帖增损翻刊,间摹淳化,被旨岁月于卷末,然不见跋尾,无自稽考。编次多有不同,《阁》以汉章数为首,列仓颉夏禹书于第五,《绛》则以仓颉夏禹书为初卷,置历代帝王书于后帖之二卷;《阁》总二王帖为五卷,《绛》则前后帖皆有之,衍而为十;且以第二卷張芝、王洽书析为第二第五卷,以第三卷庾元亮、卞壶书析为第三、第四卷。』其后《佩文斋书画谱》、《六艺之一》等都剿袭其说。曾宏父言为潘正夫所刻,然其并不能确定,只言为『相传』。所谓潘正夫者,为北宋末人,娶宋哲宗(一O七六——一一00之女秦国公主,事见《宋史》卷二百四十八:『秦国康懿长公主,帝第三女也,始封康懿,进嘉国、庆国,政和二年(一一二),改韩国公主,出降潘正夫。……建炎初复公主号,改封吴国。……孝宗即位进封秦国大畏公主。』潘正夫宋史亦有传,卒于绍兴二十二年(一一五二)。正夫生活的年代离欧阳修《集古录》成书(一0六四)已相去五十余年,《绛帖》刊刻又在《集古录》成书之前数十年,言正夫刻《绛帖》,与历史不符,可知潘正夫与潘师旦非一人,《绛帖》绝非潘正夫所刻。《绛帖》自南宋郑兴裔始,又名之为《潘驸马帖》,那么潘师旦是否做过驸马呢7宋史并没有记载,与他生活时间较近的欧阳询与叶梦得也没有言及。
  因此笔者推断,把《绛帖》称为《潘驸马帖》,或为南宋人距北宋太久,已经搞不清北宋的历史而以讹传讹,把潘师旦与潘正夫混为一人;或为后人以潘师旦附会驸马潘正夫,何焯认为:『当以宋季鬻法书者妄为此说,欲使《绛帖》长价耳。』确有几分道理,宋时私家刻帖不为世所重,帖贾以之附会,把其贴上官方的标签,肯定会价格倍增。孙承泽言潘师旦尚哲宗秦国公主,潘师旦与与秦国公主已相距百余年,是把正夫与师旦混同,张冠李戴耳。
其他文献
2011年12月2日上午,备受翡翠收藏爱好者关注的北京甄藏翡翠专拍,在京城迎来的首场小雪中如期拉开帷幕。  室外漫天飞雪兆丰年,室内满眼青翠话真情。因小雪导致的不畅路况并未影响翠友们的看翠热情——预展甫一开场,展厅就挤满了早到的翠友和闻风而来的媒体人士。早到的第一位翠友头天即专程从外地赶来,大略看过展品后,率先当场办理了竞投牌。像他这样专程从外地赶来的翠友,已经成了甄藏翡翠历次拍卖会上的一景。  
期刊
在去年的拍卖市场上,不少拍卖公司,如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荣宝都推出了钟表拍卖专场,并且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钟表拍卖在国内拍场可以说是刚刚起步,近一两年间国内的买家已经基本适应了钟表拍卖的过程,适应了它作为一个拍卖品种出现在拍卖市场上,预计钟表拍卖市场会越来越好。如北京荣宝2011年秋季拍卖会的钟表专场第一次推出了海外藏家所藏座钟专题,最终,115件拍品共拍得556.864万元,成交率达92%,
期刊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之际,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二月七日在北京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分产(行)业文联书协、解放军及武警部队、中央直属单位,以及港澳台地区的四百余名书法工作
期刊
面对一张耗时月余才能完成的工笔画作品,你愿意付出多高的价钱去收藏呢?你究竟会先为工笔画丝丝入扣、惟妙惟肖的精湛画艺所折服,还是沉寂在对画家名望、画作尺幅的追逐之中不能自拨?  古代书画板块屡创天价,近现代书画、当代书画板块不断创出新高??面对工笔画各板块在艺术市场中价格的全面开花,是不是还有人将其视为“宫廷画师们粉饰宫殿的选择”,亦或者看作“格调不高”的“匠人之作”呢?  今天,当工笔画的价格已经
期刊
2011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似乎有些“冷”。对此,有不少业内人士揣测,艺术品市场遭遇了“拐点”;还有一些业内人士则认为,不再那么热闹的艺术品市场正逐步变得理性。当疯狂的艺术品市场不再那么疯狂时,或许这正是我们该进行反思的时候了。  那么,2011年秋拍是否进入了“拐点”?这季拍卖中又出现了哪些新现象?它们会带给人们怎样的思考?近日,大连宝斋负责人、著名收藏家郭庆祥接受了媒体采访,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期刊
日前,为期3天的上海朵云轩2011年秋拍以5.59余亿元的总成交额落槌。此次拍卖会延续了春拍的火爆场面,虽正值沪上隆冬时节,但早在预展期间,四季酒店3楼大厅就已人头攒动,热气满溢。许多买家都不禁感叹,朵云轩的人气真是没得说。其中,海上大家吴湖帆1939年所作之青绿山水精品《春云烟柳》在1400余件书画拍品中拔得头筹,以2530万元易主。  海派名家备受追捧  在此次推出的16个专场中,近现代书画专
期刊
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进一步规范书法工作者职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倡导行业新风,推动书法事业繁荣发展,特制定本守则。  一、胸怀祖国,艺为人民。热爱伟大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人民利益,坚决抵制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言行。在对外交流活动中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展示中国风貌。牢记人民是书法工作者的衣食父母,
期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代表:  在中宣部、中国文联的亲切关怀和有力指导下,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已经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议程,今天就要胜利闭幕了。  在这次大会上,全体代表聆听了中共中央改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同志在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审议通过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六届主席团工作报告;修订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中国书协第七届理事会和
期刊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中国书法家协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民族书法家组成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书法界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  第二条中国书法家协会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团体会员。  第三条中国书法家协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
期刊
虽然画坛、书界、学界也曾掀起过一阵『黄宾虹热』,但『热』过之后仍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且不说将黄宾虹的学术创获应用在当今中国画的学术发展中,就是对他的山水画认识也存在着『各持己见』的纷争,而对他的花鸟画、书法、理论研究更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无论黄宾虹的山水画还是花鸟画,抑或是书法和理论,都达到了时代性的艺术高度,都是顺应艺术本体的现代推动。如果有一天,山水画界、花鸟画界、书法界、史论界都能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