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粗缩病病原为玉米粗缩病毒,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局部地区发生日益加重,田间植株发病率达3%~15%,已成为山东、河北等地区的主要病害,对产量影响很大。
一、症状特征
玉米粗缩病病株的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感。叶片宽短,厚硬僵直,叶色浓绿,节间粗短,植株矮化,顶部叶片簇生,俗称“万年青”。轻病株雄穗发育不良、散粉少、雌穗少、花丝少、结实少;重病株雄穗不能抽出或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无花粉、雌穗畸形不实或籽粒很少。
二、玉米粗缩病侵染途径
玉米粗缩病病毒主要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灰飞虱一旦染毒,将终生带毒,即使蜕皮,病毒也在体内繁殖。但灰飞虱并不将病毒经卵传至下一代。病毒在虫体内迂回期为10~33天,迂回期随着气温的上升而缩短。该病毒可在冬小麦、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及传毒介质上越冬。春季第1代灰飞虱成虫在越冬寄主上取食得毒,并陆续从小麦向玉米上迁移,小麦收获期间形成迁飞高峰,迁飞21天后形成玉米粗缩病发病高峰。第2、3、4代在田间灰飞虱玉米及田间杂草上越冬越夏,随着玉米成熟,灰飞虱迁移到禾本科杂草上待秋季小麦出苗后,灰飞虱迁移到麦田,传毒危害并越冬,形成周年侵染循环。
三、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生的三个必要因素
1. 毒源量。多年生禾本科作物杂草是玉米粗缩病病毒的寄主植物,管理粗放、杂草多的地块发病重,管理精细、杂草少的地块发病轻。前茬小麦从矮病重的地块发病重,因为小麦从矮病病株中混有玉米粗缩病病毒,而它们均由灰飞虱传播病毒引起。因此,要及时铲除田间杂草,积极防治小麦从矮病,从而有效控制病毒源。
2. 玉米的栽培模式。玉米不同生育期感病程度差异很大,感病越早,发病越重。小麦玉米共生期越长,发病率越高。一般春玉米、麦套玉米发病重,夏播玉米发病轻;夏玉米早播的重,晚播的轻。因此,尽量减少玉米与小麦的共生时间。
3.玉米品种的抗病性。目前种植的大部分品种属中感或高感品种,抗病品种少,高抗品种更少。一旦传毒介体增多,就会促使该病发生流行。
四、 防治措施
1. 选用抗病性能较好的品种
可以根据本地区自然和人为条件选用抗性相对较好的品种。2006年经河南省认定的忻玉110对该病抗性较好。同时应注意合理布局,避免单一易感品种的大面积种植。
2. 选择适宜播期
根据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选择合理的播种时间。由于玉米苗期是最易感病时期,所以调整播期使玉米幼苗期避开灰飞虱成虫的传毒盛期,夏玉米应尽量避免与小麦套种,即使套种,也要掌握它们的共生期不能超过7 天。最好采用贴茬直播或灭茬抢播。
3. 加强田间病虫测预报预
根据本地情况,对该病常发地区进行定点、定期调查,主要包括小麦从矮病、小麦田间杂草、玉米粗缩病的病株率和严重情况,以及灰飞虱的发生和传毒情况,根据调查,做出测预报预,从而指导生产。
4. 清除杂草,控制毒源,拔除病株
及时清除玉米田间地边杂草,破坏灰飞虱越冬越夏场所。结合间苗定苗,拔除田间病株,带出田外烧毁、深埋。合理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玉米健壮成长,缩短感病期,减少传毒机会,加强玉米抗病耐病能力。
5. 化学防治
(1)药剂拌种或包衣。用内吸性杀虫剂或包衣剂进行拌种或包衣,可有效防治苗期灰飞虱,减轻病虫害传播。
(2)苗期喷药杀虫。在玉米播种前后及苗期,对玉米田及附近杂草喷药防治灰飞虱。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5%高效大功臣可湿性粉剂,每亩20克加水喷雾。玉米三叶期及时用氧化乐果加扑虱灵喷雾预防,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效果不理想时,用病毒灵或病毒清喷雾治疗,以达到治虫防病的目的。
(3)在玉米粗缩病发病初期,可选用15%植病灵乳油进行防治,效果也比较好。
河南省虞城县农广校
陈小君
一、症状特征
玉米粗缩病病株的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感。叶片宽短,厚硬僵直,叶色浓绿,节间粗短,植株矮化,顶部叶片簇生,俗称“万年青”。轻病株雄穗发育不良、散粉少、雌穗少、花丝少、结实少;重病株雄穗不能抽出或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无花粉、雌穗畸形不实或籽粒很少。
二、玉米粗缩病侵染途径
玉米粗缩病病毒主要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灰飞虱一旦染毒,将终生带毒,即使蜕皮,病毒也在体内繁殖。但灰飞虱并不将病毒经卵传至下一代。病毒在虫体内迂回期为10~33天,迂回期随着气温的上升而缩短。该病毒可在冬小麦、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及传毒介质上越冬。春季第1代灰飞虱成虫在越冬寄主上取食得毒,并陆续从小麦向玉米上迁移,小麦收获期间形成迁飞高峰,迁飞21天后形成玉米粗缩病发病高峰。第2、3、4代在田间灰飞虱玉米及田间杂草上越冬越夏,随着玉米成熟,灰飞虱迁移到禾本科杂草上待秋季小麦出苗后,灰飞虱迁移到麦田,传毒危害并越冬,形成周年侵染循环。
三、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生的三个必要因素
1. 毒源量。多年生禾本科作物杂草是玉米粗缩病病毒的寄主植物,管理粗放、杂草多的地块发病重,管理精细、杂草少的地块发病轻。前茬小麦从矮病重的地块发病重,因为小麦从矮病病株中混有玉米粗缩病病毒,而它们均由灰飞虱传播病毒引起。因此,要及时铲除田间杂草,积极防治小麦从矮病,从而有效控制病毒源。
2. 玉米的栽培模式。玉米不同生育期感病程度差异很大,感病越早,发病越重。小麦玉米共生期越长,发病率越高。一般春玉米、麦套玉米发病重,夏播玉米发病轻;夏玉米早播的重,晚播的轻。因此,尽量减少玉米与小麦的共生时间。
3.玉米品种的抗病性。目前种植的大部分品种属中感或高感品种,抗病品种少,高抗品种更少。一旦传毒介体增多,就会促使该病发生流行。
四、 防治措施
1. 选用抗病性能较好的品种
可以根据本地区自然和人为条件选用抗性相对较好的品种。2006年经河南省认定的忻玉110对该病抗性较好。同时应注意合理布局,避免单一易感品种的大面积种植。
2. 选择适宜播期
根据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选择合理的播种时间。由于玉米苗期是最易感病时期,所以调整播期使玉米幼苗期避开灰飞虱成虫的传毒盛期,夏玉米应尽量避免与小麦套种,即使套种,也要掌握它们的共生期不能超过7 天。最好采用贴茬直播或灭茬抢播。
3. 加强田间病虫测预报预
根据本地情况,对该病常发地区进行定点、定期调查,主要包括小麦从矮病、小麦田间杂草、玉米粗缩病的病株率和严重情况,以及灰飞虱的发生和传毒情况,根据调查,做出测预报预,从而指导生产。
4. 清除杂草,控制毒源,拔除病株
及时清除玉米田间地边杂草,破坏灰飞虱越冬越夏场所。结合间苗定苗,拔除田间病株,带出田外烧毁、深埋。合理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玉米健壮成长,缩短感病期,减少传毒机会,加强玉米抗病耐病能力。
5. 化学防治
(1)药剂拌种或包衣。用内吸性杀虫剂或包衣剂进行拌种或包衣,可有效防治苗期灰飞虱,减轻病虫害传播。
(2)苗期喷药杀虫。在玉米播种前后及苗期,对玉米田及附近杂草喷药防治灰飞虱。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5%高效大功臣可湿性粉剂,每亩20克加水喷雾。玉米三叶期及时用氧化乐果加扑虱灵喷雾预防,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效果不理想时,用病毒灵或病毒清喷雾治疗,以达到治虫防病的目的。
(3)在玉米粗缩病发病初期,可选用15%植病灵乳油进行防治,效果也比较好。
河南省虞城县农广校
陈小君